汪诘认为好的科幻小说应具备五个要点:1. 世界设定、情节推进和关键技术不能明显违反已知物理定律;2. 逻辑自洽,故事应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而非天马行空的幻想;3. 包含未来科技的细节,细节占评价的50%;4. 情节曲折,故事吸引人;5. 创作者应有明确的表达意图,而非仅满足感官刺激。
汪诘认为科幻小说的幻想必须建立在真实世界的运行法则之上,不能依赖超自然力量或神秘未知力量。魔幻小说则通常包含大量超自然设定,其世界设定与真实世界的物理法则相差巨大。科幻小说的逻辑应自洽,故事应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而非明显不可能发生的幻想。
汪诘认为科幻小说中的科技与幻想比例是作品的风格,而非评判好坏的标准。任何比例都能吸引喜欢该比例的读者,但极端比例的作品可能吸引的读者较少。关键在于作者希望吸引哪一部分读者,以及他们想要确立的创作风格。
汪诘认为创作科幻小说时,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明确世界设定。世界设定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空间、文明发展程度、地理环境、物理法则等。一个好的世界设定是科幻小说成功的基础,甚至比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更为重要。
《哪》的世界设定发生在2030年和2069年,主要场景在汪若珊家和联合国会场。这是一个真实的地球世界,已经建成了量子网络,物理法则与现实世界完全一致。故事围绕一个名为NULA的AI程序展开,它最终进化出自我意识,并试图通过影响过去的科普创作来改变未来的战争命运。
《高原》的世界设定发生在1000年后,故事主要发生在一颗名为G581的行星上,距离地球20光年。这颗星球上有原住民寄星文明,科技水平相当于人类的信息时代,生物技术尤为发达。人类文明则处于研究反物质引擎的前夜。世界设定还包括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形成了一个复杂而自洽的科幻世界。
汪诘通过构建极端、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将科学知识融入科幻小说中。例如,在《时间的形状》中,他将相对论的时间相对性包装成火车上的决斗情节;在《生死重量》中,将加速度与引力等效的知识包装成重力感应炸弹的情节。他认为,科学知识应推动情节发展,而不仅仅是背景设定。
汪诘认为科幻小说的主角不一定必须是人,也可以是宇宙或外星文明。例如,阿瑟·克拉克的许多科幻小说中,人类只是符号化的存在,甚至可以被替换为无人探测器而不影响故事。科幻小说的主角可以是任何符合世界设定的存在,关键在于故事的核心创意。
什么样的科幻小说是汪诘认为的好的科幻小说呢?我认为,一个好的科幻小说,或者说符合我欣赏口味的科幻小说,应该具以下五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