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93: 從保單到龐氏: 台灣保險市場的巨大危機

EP93: 從保單到龐氏: 台灣保險市場的巨大危機

2025/5/16
logo of podcast Hardcore 財經通識

Hardcore 財經通識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W
Winni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我認為台灣的保險公司本質上是投資公司,他們通過槓桿經營,將風險轉移出去。當極端事件發生時,保險公司會選擇將無法預估的尾部風險轉移給再保險公司,形成一個網絡,以分攤風險。然而,台灣的保險公司不願分出利潤給再保險公司,導致再保險業務難以發展。台灣再保險公司門檻太高,金融巨頭壟斷保險業,找不到下家做再保險業務,且利潤不高。台灣央行壓低利率,又將美元卡在手上,導致保險公司必須想辦法運用資金。台灣債券市場規模小,政府沒有過度支出,但也導致保險公司沒有足夠的投資標的。台灣的保險結構比較奇怪,喜歡發行儲蓄險,但台灣市場內部沒有足夠的投資標的。保險公司承諾40年的收益,但市場上找不到40年的收益,只能找10年、20年、30年的標的,大賠時剛好客戶要結餘,導致賠錢。保險公司避險成本高,利潤薄,賠錢時又開槓桿,難以承受。早期台灣發行高利率的儲蓄險,但現在利率環境不同,導致賣一張賠一張,金管會頭痛。 Winnie:我最初只想單純介紹保險和再保險,但研究後發現台灣保險業的危機比我想象的要嚴重。我之前對台灣保險業的危機了解不深,但這次研究後發現情況不妙,有很多東西可以分享。大部分人對保險比較熟悉,就是每月支付費用,在發生意外或重大費用時,保險公司提供擔保。保險包括壽險、財產險、第三方責任險等,德國還有額外的醫保或健保。保險公司會將一部分風險轉移給再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再保險有兩種模式:比例再保險和非比例再保險。比例再保險分為份額再保險和超額比例再保險。份額再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按固定比例分攤保費和賠付。超額比例再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只承擔一定額度的賠付,超過部分由再保險公司承擔。非比例再保險不按固定比例切分,而是根據不同狀況進行切分。超額損失再保險是指對於單一事件,超過保險公司負擔額度的損失由再保險公司100%吸收。這種保險適用於美國森林大火、歐洲大淹水等巨災,保險公司不願獨自承擔巨大損失。止損再保險是指在一定期間內,保險公司的賠付額超過預期額度,剩餘部分由再保險公司支付。保險公司需要發布財務報表,希望在每個期間內損失可控,因此購買止損再保險。在台灣,再保險不太為人所知,但在德國很普遍,因為德國有很多再保險公司。台灣有三家再保險公司,但只有一家是台灣自己的,另外兩家是美國和德國的。台灣的保險公司包括本土和外資,總共有48家左右。2023年台灣壽險和殘險的保費總收入為723億美元,平均每人每年花費3150美元在保險上,壽險佔70%,殘險佔30%,其中車險佔殘險的50%。德國有80家壽險、46家健康保險和199家意外險,保險公司數量相對於人口來說比台灣分散。德國2023年壽險和殘險的保費總收入為2,250億歐元,平均每人每年花費2,700歐元在保險上,殘險和壽險各佔50%。台灣的健保幾乎覆蓋所有事項,但德國有很多人購買私人健康保險。我最近在德國看醫生和購買保險,發現與台灣有很大不同,這促使我研究這個題目。在德國,牙齒、視力等各種醫療項目都有不同的附加健康保險,而且私人健康保險業務蓬勃發展。德國有很多廣告推薦從法定健康保險轉到私人健康保險,私人健康保險的預約速度更快。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市場在百慕達,原因是其公司所得稅、資本利得稅和股息預扣稅均為零,吸引公司註冊。但實際上,百慕達的再保險巨頭背後都是美國公司,美國才是最大的市場。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市場,因為美國醫療成本高昂,人們需要購買保險以避免高額費用。慕尼黑再保險的股價從2021年到2025年4月30日飆漲234%。與歐洲指數、金融指數和QQQ相比,慕尼黑再保險的漲幅非常誇張。全球災害增多,保險公司更需要再保險公司擔保風險,導致再保險業務量價齊升,慕尼黑再保險從中受益。台灣再保險規模不大,原因是保險業務小,需求有限。早期台灣保險業務小,國外再保險公司不願接單,因此成立中央再保險公司服務台灣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會將保費進行投資,以應對通貨膨脹。德國保險業80%的資產投資於歐元計價的固定收益,如政府債或投資等級公司債,剩餘部分投資於股票、房地產等風險較高的資產。保險公司不能投資風險太大的標的,大部分投資於固定收益,且德國投資於歐元計價資產,沒有匯率風險。台灣保險業70%投資於海外固定收益,主要是美國國債或投資級公司債,其中60%到70%有避險。台灣保險公司投資海外固定收益的原因是台幣市場利率低,而美國國債有4%左右的報酬。

Deep Dive

Chapters
本集探討台灣保險業生態,比較台灣與德國保險及再保險產業規模,並分析台灣保險公司投資策略及法規適用,揭示潛在危機。
  • 台灣保險公司本質上是投資公司,而非保險公司
  • 台灣再保險市場規模小,缺乏競爭
  • 台灣保險公司大量投資海外固定收益,面臨匯率風險
  • 台灣保險業法規存在不足,例如RBC制度的估值不一致性、無法與國際比較等問題
  • IFRS 17和國際資本標準的導入將增加台灣保險公司的透明度和資本要求
  • 台灣保險業存在龐氏騙局的風險

Shownotes Transcript

好 欢迎说你 Hardcore 财经同时给你又硬又干的财经思维今天是 EP93 从保单到庞氏 台湾保险市场的巨大危机那今天主题有四个 有五个所以第一个是我们会介绍什么叫做保险以及另外一个 turn 叫再保险 这两个的差别那第二个我们会来比较说台湾跟德国的保险以及再保险产业的规模好 那第三个我们就来介绍说保险公司是怎么投资的

那第四个我们就来讲说那既然都有投资的部分那为什么台湾的保险公司的危机会稍微再比较大一点那最后一个部分是心得这样子欢迎收听 Hardcore 财经通事本节目将提供给你新闻和网络中接触不到的财经知识让你吸收到硬核又干货的深度观点巨档韭菜更快实现属于你的财务自由

哈扣 Podcast 内容不代表任何来宾所属机构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提供的资料以及资讯不应被视为投资税务法律会计规定或任何其他意见所提供的任何资讯和工具不应延伸解释为哈扣 Podcast 与任何第三方对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的邀约邀请诱因意见建议或游说您需自行依据自身的财务状况与投资目的决定投资保险策略或是是否购买任何商品或服务

好那就讓我們正式進入閒聊主題這集其實是 Winnie 寫的對 Winnie 寫的那我覺得 Winnie 最近有點吃到我的口水就是原本以前都是很 neutral 的很沒有殺傷力的那現在我現在看那個稿寫到最後就是有點蠻就蠻兇的我覺得這樣的態度非常好我們要繼續保持下去這樣子對啊 Winnie 怎麼會變這樣子

诶等一下好就是我这一集其实本来呢就只是单纯的想要讲一下保险跟债保险然后我就在研究嘛然后研究研究之后就我以前对台湾的保险业危机其实

不是很熟就只是看到新聞或聽到身邊的朋友或同學會講說就保險也怎麼樣怎麼樣但了解都一直不深然後就這次就是做研究的時候研究到後面就發現好像有點 GG 嗯對然後所以所以這個這個我其實一開始是想要單純就是講說保險跟債保險差別然後他們的投資方式什麼什麼的但到後面就發現這個水很深對然後帕苦看到這個就很開心他說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分享

對,對,就是不瞞大家說我以前研究所的時候跟的老師其實是做保險的,對,做保險的讀懂這樣子那時候就在炒 IVERSE 的期,IVERSE 的期其實早就要上線,台灣已經延後很久了對,我記得我那個時候讀研究所的時候已經,喔,我研究所畢業好久了我 20,欸,2021 年,2020 年就畢業了,就是在時機最差的時候,那個時候畢業

欸好久了,四四欸五年前了,對啊我那時候畢業,對那個時候畢業的時候其實 Ivory 17 我記得很多國家,我記得 17 是指 1717 年,欸是 17 號公報還是 17 年 17 年就講在講的事情,我忘記了反正不重要,重點是就是那個時候其實國際已經要接軌了我記得沒有記錯的話前兩年就應該接軌了那台灣是因為接不了軌,那為什麼接不了軌?啊就

就有点问题嘛对不对就有点问题嘛那这个问题在现在这个时候到底猜蛋猜完全没应该是还没有啦对那刚好就可以切到今天主题原本先想说比较比较那现在 Winnie 都讲了比较除比较发现有点 GG 那我们就直接请 Winnie 来开始先比较然后再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吧好 Winnie 请开始你的表演

好那这一集我们有讲到就是我们会先介绍保险跟债保险嘛好那我觉得保险大家应该都比较熟就是

你每个月支付一定的费用然后你例如说出了某些意外或是你有某一个重大的费用要缴的时候保险公司可能就会帮你担保一些那大家很熟的就是例如说所谓的受险啊然后或者是财产保险啊第三方责任险啊然后台湾可能比较少但是在德国这边很多的就是额外的医保或是健保对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就是这些保险公司他们帮你承担了这么多风险那他们就是全部自己吸收吗就其实他们这个保险公司他们在往上一层还有一个所谓的再保险这个再是再一次的再那其实就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像这样那这边跟大家讲一下就是再保险公司他们在服务保险公司的时候呢他们会提供两种不同的再保险模式

第一种叫做比例债保险第二种就是非比例债保险

那往下细讲的话就是比例债保险呢我们又可以再分成份额债保险跟超额比例债保险那跟大家讲一下就是什么意思第一个份额债保险就是指说呢原本的保险人例如说南山冷售好了那可能他的债保险公司是美国债保险公司他们就会说那我们就是会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

这固定的比例呢就是两方会收一定比例的保费但是出事情的时候他们就要付一定比例的赔付那举个情况是假设我今天想要帮我的车子投保我去南山冷售然后我投保了 1000 元

那南山呢说他接下了这个单子之后呢他就知道说好他今天呢如果我的车子出事情了他要赔那他要赔 10 万块但他不想要就是自己承担所有的风险嘛所以他就去找美国债保险就说我们今天就是做一个评分吧就你分一些风险然后你分一些钱那假设债保险公司说 OK 那我就是接下 30%那意思就是说我今天缴这 1000 块其实呢会有 300 元是

在保险公司拿走的剩下的 700 元才是南山公司拿走的但我今天真的我的车子发生事情了这个赔付也不是完全来自南山人寿就是在保险公司他也会去支付这个 30%那另外一个是刚刚讲的超额比例在保险嘛这个就是原本的保险公司例如说南山人寿他觉得说我今天在承担某一个事故的赔付的时候呢我只要承担到一定的额度

超过的话我就没有办法了好那假设我今天有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我想要保三百万那我就是怕说假设今天发生了火灾我的工厂会就是烧光光嘛所以我就说我要保三百万

那南山冷缩就说 OK 我建议你这个保单但是呢我们就是只负担 100 万剩下的 200 万就是这个我们就不管了就是他们会切给再保险公司所以说假设今天真的我的工厂出了某一个事故那如果说这个赔付金额是在 100 万以下那就南山冷缩会全额自己负担可是如果超过了 100 万的话那剩下的就是再保险公司会跟南山冷缩他们会有另外一个协调说我们要怎么去互相

赔偿就是这个当初保险的人嗯好然后接下来我们切到下面的非比例债保险这边就有点小复杂非比例债保险跟上面不同的地方是说前面呢它其实都是有点像是保险公司跟债保险公司他们会说诶你

收多少保费然后你支付多少的这个赔付那非比例就是说他会按照不同的状况之下呢去做这个切分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比例帮大家举例子第一个是超额损失债保险好超额损失债保险呢他特别强调的是单一个事件也就是说假设今天呢嗯

我刚刚一样是工厂好了就是我也是有一个工厂那我今天赔付的金额就是已经超过了保险公司本来他愿意帮我负担的额度剩下的就是 100%由债保险人吸收但是前面的那个超额比例债保险是剩下的部分会两个人互签然后再各自吸收那这个就是单一事件那为什么需要有这种超额损失债保险呢大家可以想就例如说那个

美国吧我记得美国的森林大火然后欧洲这边有那个大淹水事件就像这种状况之下呢其实保险公司他们不太愿意就是完完全全把这么巨大的这种

算是天灾灾害的这个损失全部自己负担所以他们就去找债保险公司去特别买这种超额损失债保险因为他们是希望在这种巨大亏损发生的时候他们会有人帮他们一起分摊这是第一种然后第二种是止损债保险止损债保险它这个呢特别强调的是一定的期间之内

例如说今天保险公司跟再保险公司说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好了如果今天这个保险公司他们的赔付额呢超过了一个预期的额度剩下的就要由再保险公司去付所以也就是说在这个季度之内呢他其实不会去管说你发生了几件需要赔付的事情他就是单纯的把你的全部的钱往上加那这个做止损再保险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

保险公司他们可能需要去发例如说财务报表啊他们需要去跟外界公告说他们这个季度的表现如何啊所以他们希望在每一个期间之内他们的这个损失是有所掌控的所以他们就有这种所谓的止损债保险嗯 OKK 好

那接着呢跟大家就是讲一下德国和台湾的保险还有债保险规模我觉得在台湾大家可能不太常听到债保险就至少我自己第一次听到债保险是我一个朋友然后他那时候在美国债保险公司工作然后我才知道就是哦原来就是世界上有债保险公司然后就是他们会去帮忙保险公司去吸他们的这个 risk

那其实来德国之后就是状况不一样了因为德国有好多在保险公司是真的很多然后我也有同学就是在保险公司实习的对你知道为什么吗那这边跟大家请说

因為台灣的保險公司本質上是投資公司不是保險公司所以剛剛你會發現這種在保險業務啊它本質上是什麼就是我拿了人家的錢我 take it as a risk 但在某種程度上因為保險公司槓桿事業嘛就是我一定不可能真的就是說每天都放著就是我所有要理賠的可能金額都放在那邊一定不會有這種事情嘛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真的接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

他们会受不了就是真的要是这种极端事件发生的时候他们会赔报然后那个 tail 的 risk 是很难去估的例如说像刺激房贷一样每个人都觉得不会有那么多违约但真的发生的时候是不是就很捞赛就会直接破产这样子对那在刚刚的那个 scenario 下面所以他们会选择说那不如我们那个 tail risk 是无法预估的那不如我们就把它 cap 住就是原本是要无上限去赔的我就把多的地方去丢给下一个

下一個人那那個人就會因為他的機率更小所以在相對來說他機率更小雖然那個 Tail 的 Risk 雖然會比較高但是因為他發生機率更小所以他們會願意再收的是比保險公司再微薄一點的利潤去把這個 Risk take 下來那是不是就會有好多個所謂的 Network 就產生了好多 Network 就產生那就變成說像是一張網狀這個網狀就會有更多人加入就會相對來說更穩一點但台灣的保險公司不是這樣子啊台灣保險公司本質上是收錢去投資的啊

那我收錢去投資的時候我還需要把這所謂的這些 terrorism 拋出去嗎那代表我收的錢要變少

我收的钱要变少或者我要再把一些利润分出去我的成本这样会变高所以他们大概很常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去做这个事情那台湾的保险台湾也没什么再保险公司的那个门槛太高了就是台湾已经把很大的那种金融巨头都去过来做保险业他们你也找不到下家去做这个所谓再保险 business 没人吃得下你的 size 而且又不赚钱对这其实是一个其他一些理由这样子好请继续 OK 好那跟大家讲一下就是台湾呢

在债保险的部分有三家那其实只有一家是台湾自己的就是中央债保险公司另外一家就是刚刚讲的美国债保险然后还有一家其实是德国的叫做科隆债保险但其实科隆债保险在德国境内算是非常非常就是不是前几大的那几个对但就蛮酷的就是他们在台湾有业务对

然后台湾的保险公司就是包含台湾自己本土的然后还有就是国外来台湾开这种办公室的总共加起来有 48 间左右

然后网路上面查到是说 2023 年呢台湾受险加上残险的保费总收入是 723 亿美金平均一个人呢每一年是花 3150 美金在保险上大概 10 万台币了吧就其实还蛮多的然后在台湾的这个业务板块来说呢受险占了 70%然后残险就是大概是剩下的

那残险你在做细分的话会发现 50%的人其实是投保到车子上面去嗯然后接着讲一下德国德国这边有 29 家再保险公司那德国最大的也是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叫做 Munichrie 就是慕尼黑再保险然后

德国呃我这是德国地底大但是全球第三大叫做很浓就是汉诺维在保险对反正德国在保险的规模其实真的还蛮庞大的然后在德国这边呢总共有呃

80 家受险 46 家健康保险 199 家意外险然后还有很多很多小家的没有被算进去就是其实我觉得把德国因为德国的人口大概是台湾的 4 倍 3.5 到 4 倍左右可是如果你今天去看德国这个保险公司的数量跟台湾的保险公司数量会发现就是德国这边其实相对是分散很多的嗯

然后德国 2023 年他们受险跟残险的保费总收入是 2,250 亿欧元平均一个人呢是花 2,700 欧元在保险上所以这个地方其实稍微看一下就会发现台湾平均每一个人每一年在保险上面花的钱比德国人还要多然后在德国这边呢他们是残险跟受险大概都是 50%就接近

剩下的部分那一点点呢就是你可以再拆成就是例如说刚刚前面讲医疗险嘛那这边有一个很就我觉得跟台湾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说台湾好像大家就是健保就可以 cover 所有事情就是不太常听到有人说你在台湾你还要去买什么其他有的没有的私人健康保险

但在德国这边呢他们的统计是 88%的人是 cover 在所谓的社会健康保险就像台湾的健保那剩下的 11%的人呢他们是在所谓的私人健康保险然后我这边就想要跟大家稍微分享一下就这个其实是我一开始做这个题目的动机就是因为我最近在看医生然后买了很多保险

然后我觉得跟台湾很不一样是台湾真的就是一个健保它可以去负担你很多大大小小的费用那现在德国这边呢就是例如说你今天牙齿要去补动你今天要去做直牙你今天想要做牙齿矫正你今天近视了你想要配一个新的眼镜你想要做雷射手术

各式各样的东西他们都会有不同的所谓的附加健康保险然后这一块业务呢其实在德国这边就是还蛮蓬勃发展的然后而且德国这边有很多很多的广告就是你会发现他们是在推荐你说希望你从法定健康保险转到私人健康保险然后有私人健康保险的人呢当你今天去预约看医生的时候你会发现

你的速度比别人可能快两倍或三倍以上就别人可能等一个月然后你等一个礼拜就我觉得这个是跟台湾很不一样的状况对就台湾在健康保险上面并没有像德国有这种生态好那接着呢跟大家讲一下就是刚刚讲到说就是德国跟台湾在

在保险还有保险上面的差异嘛那我们把它放大到全球来看的话会发现说其实全世界最大的在保险市场呢其实是在百慕达然后第二名是美国然后第三名才是德国那百慕达呢原因是因为他就是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股息预扣税都是零所以这其实就很吸引很多公司去那边就是设他们呃就注册在那个地方

但后来我去调查就发现其实这些百慕达的这个债保险巨头呢背后其实都是美国的公司啦所以就是呃我觉得就是你可以大家想成是美国其实就是最大的然后我在那个 statista 上面去看呃

保险的这个有没有关系是保费收入还是说保险规模美国是全世界最大但我也觉得不意外就大家可能多少都有听过在美国工作的人他们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你没有保险的话你的医疗成本就很高所以他们其实就是很多人都会去思考说你要怎么去买保险然后去当你今天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才能够避免那么高昂的费用所以就是也不意外美国是这么巨大的市场嗯

然后讲一下这个德国的再保险公司就刚刚讲说最大件的那一个嘛其实它的状况还蛮有趣的就我后来发现它可能过去 2020 年以前吧它的那个股价其实是没什么变动的就有点像是一个一条平的线但从 2021 到 2025 年 4 月 30 号它涨了 234%就是飙涨

然后大家可以相比一下涵盖全欧洲的指数就 stocks 600 涨了 113%然后因为它是保险公司嘛所以应该是被归在就是金融 sector 这个 MSCI 呢在这段时间里面就是金融的那个指数涨了 160%然后 QQQ 呢涨了 155%就是这个 munich 就是涨的还蛮夸张的吧然后我就再去研究一下为什么就是它的债保险会

长这么多后来就发现是因为全球的灾害越来越多了例如说大家可能在电视新闻上面有听到说就是今天哪个地方有森林大火或是哪个地方大淹水然后这些就极端气候导致的灾害吧使得保险公司他们更需要再保险公司去帮他们担保他们的风险所以说呢就发现

在 2022 年,再保险公司他们的所谓财产再保险,然后所谓的超额损失再保险,就是某一个事件发生之后,

某一个赔付金额以外都有在保险公司负担的这种业务在量上面涨了 40%然后在价格上面涨了 20%然后所以说 Munich Ridge 有点像是全球发生灾害但是他其实在这个灾害过程中他算是一个巨大的受益的人嗯

然后我问一下我请说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假设他们今天真的保了这种所谓的超级大规模的就是再保险嘛然后都是保住聚灾的可是在某种情况下假设今天真的是一个 distribution 变动是说以后未来这种

呃特殊事件发生频率会变高这样对他们来说其实不是应该是很恐怖一件事情吗就是我怎么知道会赔多少对那他们还为什么还可以推股票涨那么多对我觉得一个重点是就是我们刚刚大家讲到说就是这个呃

呃我们看到极端事件的数量变多了嘛嗯但是就是这个这个数量变多的涨幅跟他们的这个量还有价格的涨幅我觉得是不成比例的就是我的我的想法是这样子就例如说你今天看到呃

某一个地方的银行感觉好像有问题虽然说还没有真的有问题发生但这个时候大家就开始决定说我们这时候要赶快去找另外一个地方的银行然后去做开户这些事情的所以另外一个地方的银行他们就有点像是就是这个怎么讲就是这两个的比例成长是不对称的

虽然说我可以理解说刚刚所谓的这个极端事件发生他们可能要赔更多钱没有错可是问题是这个事件的发生就是他们一定不是单纯说竟然几率增加我们还收一样的钱没有他们是收更多钱的但是这个收更多钱它的调整幅度其实调更高的像是这样子 OK 所以就大家在赌说它涨价的幅度其实

还是比他真的出现的频率还要多很多吗他的 buffer 很厚其实在某种本质上在讲这件事情 OK 酷酷而且你还可以去看他们的那个财报他们这种在保险公司有这个叫做 coverage ratio 吧就是他们会去算说你上面的成本费加上你的赔偿费加上你的总保费

然後這個比例是越低越好 Munich Reit 他們一直都把保持在一個甚至有點往下降的這個水準就表示說他們其實在風險管控上面其實做得還蠻不錯的 OK 了解好請繼續那最後就是剛剛 Paku 有講到說台灣這個債保險

的规模不大嘛然后刚刚说是投资嘛我讲一下就是其实如果你去 Google 上面然后去仔细搜寻或是你问去 GPT 他们会跟你讲说原因是因为台湾的保险业务就太小了然后在保险的需求有限然后所以说为什么

為什麼只有中央債保險呢我那時候去查那個算是文獻吧就有人寫那種碩士論文的報告他們是說台灣其實早期的時候呢因為就是保險業務太小那我們去找外面的這種國外債保險其實他們也不太想要接台灣的單就覺得台灣的這個 business 這麼小然後台灣在這個上面有個算是劣勢的感覺所以說中央就覺得說那我們就要成立一個我們自己的中央債保險然後就是你知道可以去服務台灣的這些保險公司像這樣子

嗯对但是你看不到任何你看不到第二家民营的了就这样嗯那谁要做这个好没有请继续来台湾台湾不要想啦你民营要做金融机构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了啦就是中央有做的他们就会把你用各种不效率的方式干掉所以就大家也不会去想做这块就要诚如你所说这个 business 又没有多大然后可能保险公司自己都在当投资公司根本不想要把把 risk 放出来的时候基本上你做保险在保险公司一定会赔死

然后你还要去符合很多法规然后可能甚至你很多审批都不会过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可能就没有肉吃嘛那就不会有人想做这个事情对但是那个中央债保险已经 2002 年已经民营化了哦所以不要再说它是公营公司了哦哦好对但是没差啦就跟证交所一样啊都民营都是民营啊真的在做事情都是公家机关在做事好好好请继续请继续 OK 好那我们跟大家讲一下就是

刚刚大家听到之后就是这些保险公司他们会跟你说所谓的保费嘛那他们保费不可能就只是待在他们的这个银行账户里面放着不动因为他们要想的是说你未来要去支付的时候你肯定是会有所谓的通膨状况嘛所以他们的钱拿到他们其实要去进行投资的那这边就讲一下德国跟台湾的保险业是怎么进行投资的

首先第一个是德国这边呢或是你可以说就是欧洲区这边他们 80%的资产是也在固定收益上面那主要是用欧元计价的例如说政府债或是投资等级的公司债那剩下的部分就是可能配置在例如说股票啊房地产啊或是其他风险比较高的资产上面那这边要特别讲就是说保险公司他们其实

因为他们不能够投资到风险太大的那种标的上面因为他们未来这个钱其实还是会要赔就是还给这些保单持有人的嘛所以他们大部分其实都投资在固定收益但德国这边呢因为他们投资都是欧元计价所以其实就是所谓的本位币吧因为德国也用欧元所以他们并不太会有这种所谓的汇率风险那在台湾这边呢台湾 70%是

海外的固定收益那这边的海外其实就是就美国国债或美国的投资级公司在像这样吧然后这部分的固定收益呢 60%到 70%左右是有避险的就是会去避掉比如说刚刚前面讲的比如说贿赂风险那剩下就是没有好那讲一下就是呃

关于台湾的这个保险公司投资这么多海外固定收益我查到的原因是因为台币市场呢就是我们的利率大概都是维持在零吧就很低但是美国呢你去投资他们的国债你可能就是有 4%左右的这个报酬所以其实对于这些保险公司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很赚的事情就是你知道吧你拿到就是你的这个

成本是低的然后你的报酬收益是高的所以就是这个这个 business 是很大的大家一直这样子做再加上就是这个台湾位于利率低位美国位于利率高位这个状况其实持续了蛮久的嗯嗯

其实好我稍微补充一下在某种情况下这也一直都是台湾的一些问题因为我们中央银行死不生息然后又喜欢把自己的美元都卡在你手上所以你在做这种保险业务的时候基本上你是在做半投资机构半投资机构就是你一定要想办法去运用资金像那个波克夏海尔其实也是在做一样的事情对但是台湾有两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的

债券市我们债券市场很小但这有好处有坏处吗代表说政府没有一天到晚在 overspending 所以他没有在发债但是另外一个等级就是说那你要

投的钱就这么多这个钱就把台湾公债市场都压垮所以你去看台湾公债市场基本上那个量都不足以是可以供台湾人的需求可以供保险公的需求然后这样的情况下也把这个私债市场都打坏就你知道私人债你只有上市公司在发这种债的时候基本上一下都被标光了但那个券不要想了这辈子不会出现在市场上他们就买起来就收起来因为已经没有什么选择可以去投了

好那这是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就是说那台湾的这个所谓的保险结构比较奇怪是说因为台湾很喜欢讲储蓄险对因为你的 mission 就是去投资所以储蓄险就有点像是这种定存单然后可能好的时候就给你多一点钱烂的时候就给你少一点钱然后大家就觉得欸是保险公司也好安全喔对那就像成如我刚刚所说的台湾的市场内部根本没有这么多的东西给你投

根本没有这么东西给你 po 所以他们就会转而去说那我去做股票那我做国外股票我可能去做国外债券做国外债券这样子对但是会有个问题就是第一个就是你说会赚但其实也会赔对那他们可能常常往往就是赔一次遇到一些历史性因为他的保单那个九期就 duration 就是你答应人家承诺是 40 年

那你 40 年你 40 年的承诺但你实际上你在市场上并不能找到一个 40 年的收益所以你就只能去找 maybe10 年 20 年 30 年对那理论上如果说大家都是这样一进一出真的 40 年以后跟你拿那倒也还好但常常就是说你常常就发生在说你大赔的时候刚好客户要给你要钱或要给你结余

那那个时候都是赔钱在弄的对所以基本上台湾很多那个检阅条款都极其严苛因为很简单因为我从外面抽钱的时候可能是在我最烂的时候就给我抽银根对好那这是其中一些小小的因素最大的问题就是会赔钱就是他保险公司超的这个利差他们真的每年赚的时候避险成本可能全部避满都要 3%那么给了不起好年的时候

就可能賺個 6、7%然後可能匯率就扣掉 3%發個薪水再 2%好年就賺個 1、2%而已那賠錢的時候賠到 40%又看可能賠到 45%、56%你要開槓桿的時候誰受得了因為保險公司本身資本額沒有那麼大他是在玩大錢

对那你又开了以前很多这种保单所以在前几年的时候有一个有一个东西叫做利差损是大概在我那个毕业我毕业前后那几年炒得很凶就是台湾早期发那种很长的那很长的久期几年啊 40 年的终身的那种投资储蓄险那时候台湾大概平均可以赚个 12%吧那他们就觉得 12%很简单我打个折变 8%6%给你收就没

就没想到现在 8% 6%时间过了那么久以后那个利率环境整个都不一样了那你 8%跟 6%的保单是非常贵的保单所以代表卖的那每一张保单都在赔钱所以你负重前行你刚刚在讲一年就只有一%了不起就一%两%那你还一开始就赔了大概 8% 6%再去跟人家拼怎么可能拼得赢拼不赢啊所以那个时候就常常就是金管会就会发现就干头很痛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你现在把授权清算的话大概

超过五成到六成的授权都会直接倒掉我说的是 literally 直接倒掉那直接倒掉那就是叫金融危机对那那个时候我记得没有错的话我记得那阵子固定熊上来就是要处理这个问题他他他也当过金管会主委还什么之类的我没记错他就要上来就是要处理这个问题要拆蛋对嗯然后那拆蛋第一步是什么先查账然后那个账一查

哇不得了不得了对就是不得了但不得了大家都不敢讲说到底是怎么样的那只是知道大家说那个时候保险员一直在 call 你说哎要不要就是用个人话说就跟散户说你把那个保单解掉我再给你一个新的保单那个新的保单一定算过一定是稍微比较符合成本的就把它 roll 掉这样子对那大家都不要啊那这是一个问题嘛第二个问题就是那个台湾人台湾又很喜欢发储蓄保单你知道储蓄保单发的对对

那基本上那都是收台币的然后美金币险都比的不太严重这也是一个烧香交香贼的后果大家都觉得央行不会升息央行不升息央行一直变那保险公司收益就变多那上下交香贼那我就当你继续压结果后来有一天美国爸爸跑出来跟你说你不能这样子操纵汇率央行就两手一弹说我没办法那就升息了那保险公司怎么办

基本上你们两个是交销贼嘛那保险公司 那那个汇率 impact 你一冲起来那保险公司都会死真的会死那 02 年 22 年那个债券双杀对 22 年债券股债双杀那保险公司又赔一大赔一大屁股那保险公司有个很特殊的机制叫 OCI 就是你可以把很多就是就是你已经赔了但是你又不想放在你的市值认损上你就把它放在 OCI 帐对你看那 OCI 帐全部都付不知道几个 B 的就付超级多钱但他不用认到财务报表里面那

这也是一个问题嘛那就要回到刚刚讲的其实就是在美国很多时候都在讲的是说所谓的保单要金管会台湾金管会也是在讲说

就是你保险业务不应该是以投资为主业应该是以保险的本身去赚钱加利差对但是很好笑为什么大家要发出去嫌疑因为这样钱最好弄嘛那你那时候还会想利差吗所以你很多的保单到现在看起来都是在赔钱在赔钱那赔钱保单那以前受险业的会计方式是可以让他把这份保单假设全部总值是 100 块钱

假设收入是 maybe 100 块钱那前面赚了 150 块后面赔了 50 块那以受险公司当年的一些的会计方式你可以认 150 块钱就是你可以认 150 块钱那有人就说哎奇怪你保单市价不是 150 块赔 50 块不是只有 100 块钱吗啊为什么不是认 100 块你可以认到 150 块反正那个时候会计规则就是这样子

所以就常常发现这件事情前面的保单都好赚钱好赚钱好赚钱分红一直拿分红一直拿分红一直拿就赔 50 块钱的时候大家都不想讲话就开始就开始赔了就赔了那这张保单就很奇怪那你为什么一张保单明明就只有一百块的等值你可以前面先认到 150 后面再认付 50 块就很奇怪那这个东西 iPhone 就只能把这件事给打掉就只能把这件事打掉但一打掉就发现哇干

破產囉要出事情囉所以台灣 iFIRS 一直沒辦法上線的原因都是這樣子啊有沒有辦法找到一個方式給他們慢慢處理掉

那目前看起来是没有办法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被要求要增资就是怎么样钱已经赔到快要脱脱脱快要脱屁股快要脱裤子了股东赶快来增资把这个保险公司救起来那股东又不是傻子我干嘛出一大堆钱我都知道这有去无回我干嘛去增资所以现在保险业就出了一个很奇怪状况就典型的庞氏骗局要出来擦屁股的时候发生的状况这样子对这就是一个台湾目前的一个受险业现况啦对啦我是觉得就

有一點點

蛮危险的就是蛮危险的大家继续吧你真的叫政府赔的时候那是叫金融危机好不好大家都说反正政府会处理你有没有想过你放多少钱你真的觉得政府可以把他救起来吗这个东西就是央行也有责任本来就是你就压低利率你就该那个美金都藏起来现在美金大贬值美金大贬值你就转嫁给那个因为你央行没有资产负债表央行资产负债表都是假的就不用用公司法那套试用然后你把这个像他交商贼的后果抛给保险公司那现在保险公司要怎么办

这就很老塞所以大家都跟我说他买保险公司定存便宜保单什么很好我都心里想说随便你你喜欢就去吧祝福你这样子对好大家有些分享了不如你请继续 OK 好我刚刚把这边把刚刚就是帕库讲的那些东西做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刚刚会讲说为什么台湾会有这种状况其实因为台湾他们保险公司面临的法规要求其实跟海外是不太一样的好

好 台湾目前采用的叫做 RBCRisk Based Capital 就是风险导向的资本管制那他是说每一年呢就是保险公司需要被检查两次那他们的做法是他们去计算保险公司的资产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跟承保风险然后呢就去跟每一个保险公司说你有一个最低的资本要求那如果说你的这个现在的这个

资本呢低于 RBC 的要求那他就跟这家保险公司说你不需要多补一些钱那 RBC 的问题在哪里呢第一个就是他没有一致性的估值因为台湾采用的是所谓的账面价值或是公允价值而不是市值所以说其实这个时候就变成是诶

我怎么知道为什么你这个估值是对的你好像就是你自己讲说是对就对了对那台湾就说可是我们就采用这一套啊谁就是对的吗嗯第一个第二个是你没有办法去跟国际做比较因为 RBC 这其实是金管会根据台湾的保险跟产险去设计的一套系统所以这时候你要去比较台湾跟海外的保险公司你也不知道要怎么比因为系统就不一样

第三个是这套系统没有办法去比较到刚刚提到的资产和负在存续期间的匹配问题什么意思呢?今天 RBC 系统之下说我们需要去思考资产的利率风险资产是什么?就是今天保险公司把他们的钱投资到市场上面去

所以他们去思考说就是这些利率变动就是刚刚讲的美元债嘛变动会对于资产的价格出现多少的变化但是问题是负债不重估就是说今天呢其实保险公司他们屋外是要付就是他们有潜在的可能性是要付钱给这些投保人的嘛可是这个负债呢就是我们今天利率就是定在一开始

定好了然后我们之后后面不管利率怎么变动我们都不管就是你这负债就是这样子那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就会出现说今天升息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说假设我今天投资美国国债好了升息了那我们这个可能就是债券的价格就往下走了嘛所以我资产缩水

可是其实相反的来看你会发现说负债应该也要跌吧因为其实这个时候你负债它这个现金流你去做折现的时候总体的价值是应该往下的但因为刚刚前面说到 RBC 它就是跟你讲说一开始利率锁定就锁定了后面都不改所以你就会发现资产跌负债不跌的状况那就是说在升值的时候对于台湾的保险公司来说是非常非常危险的这是第一个然后第二个是呢台湾的

法规允许保险公司把债券的投资归到所谓的持有到到期日这个时候呢就是说虽然说刚刚讲说你这个

利率上升会带来损失嘛但是我就是可以把它藏起来所以这样子就是好像欸 没事就是呃在这一套规则之下台湾的保险公司就是被保护着感觉好像呃没有出什么问题好但明年就 2026 年金管会说我们现在就是要引进所谓的台湾国际资本标准应该是 International Capital Standards 然后辨识是 IFRS17

这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刚刚前面讲的资产和负债嘛这个时候就是讲说不要再用什么账面价值了一切都按照市值去计算这是第一个然后第二个是今天呢如果我们发现你这个存续期间错配就是说你今天负债可能是 40 年但你资产只有 30 年

如果资产只有 20 年就是你的投资期限比较短或者是说你今天发现你的曝显比较高比如说你今天可能投资的是天气更长的或是 EO Threat 更高的它就要求你的资本要求都应该要再更高一些

然后另外是 Everest 17 呢他就是讲说以后呢你在计算负债的时候不可以再像刚刚一样了就是你不可以说什么我前面用到一个目前使用的就是保单生效日当天的这个利率就这样子一直采用就 Everest 17 会讲说不可以就是以后呢你必须要就是每一个报道日你都要按照报道日当下的市场利率去进行折现

所以就不会再出现像以前那种就是例如说资产跌但是负债却不跌的状况对那当然了就是会发现说就是这时候就有点像是你更真实的去反映说现在这家保险公司到底他的资产跟负债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对就一切都更透明化好这是台湾的部分那德国的部分德国采用的叫做 Sovereignty 2

然后他的做法是说他会根据不同的评级还有存续期间的债券或不同的利差风险资本要求好第一个是如果你今天投资的是存续期间比较短就是说两年五年七年然后评级比较高你要求的这个风险资本就比较低那如果你今天投的是低评级或是长存续期间的好虽然说相应来讲就是可能收益率更高可是

政府就会跟你说但是你投资这个比较危险嘛每一单位的风险资本增加的更快所以其实对于德国的保险公司来说呢他们会觉得说虽然说这种长存续期间的感觉可能就是收益率比较高可是我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所以他们在倾向上面呢就不会去投资这么长存续期间的债券所以说利率风险对于这些德国保险公司来说其实比台湾再小一些的就是在选择上面是不同的

然后另外就是德国其实一直都是要求他们的计算都是要 mark to market 就是你不要用什么账面价值你就是用市场现在的状况去所以说其实德国的保险公司他们很多时候一切的财务表现是更实时跟透明的就不会像是有一个炸弹被包起来然后拆开都会爆炸一样的感觉没错没错

但相对来说德国的每家保险公司 size 就不会那么大台湾的保险公司不要看台湾这个岛小小的台湾保险公司是美国华尔街最喜欢的他们都叫他说就是叫做台湾的 lifer

就是台湾 Lifer 那个是有对它的 Lifer 就是那个保险公司 Lifer 对那但说难听点就是那个是以前某个 Hedge Fund Manager 跟我讲的他说以前华尔街只要包出什么固定收益的商品第一个就打电话给 Lifer 他说因为他们最笨而且他们什么垃圾都会买所以你只要买到什么地雷商品联动在什么每次都有 Lifer 每次都有保险公司的的锅这样子因为就像我们刚刚讲的其实在那个

你利率被压的被 squeeze 那么紧你的 marge 那么薄的情况下他们一定得他只要看到任何有利率高起来的东西他们就会不管不顾冲进去买因为你没有选择你没有选择你懂你老板可能也懂但是其他人也不会懂那在那情况下你要么就是向下沉沦要么就被你老板开除要么你就自己跑去其他地方做没有其他选择好请继续好那最后就是说我们虽然说讲了这么多就是你知道算是

批评吗或是讲出不好的点但是就想要讲一下到底这件事情是怎么开始的然后这是我在今年的今年一月的时候那个 Financial Times 他们就特别去分析了台湾的这个保险业他讲说呢从 2000 年代初开始的时候呢台湾的这个经常账顺差就是我们的出口远大于进口

导致我们的外汇存底就是大增那这时候外汇存底就会跑到央行的账上去嘛那这就会出现问题了第一个就是美国财政部看到为什么这么多外汇储备然后为什么经常账顺差这么大就是可能会怀疑说我们是不是在操纵汇率第一个然后第二个他是讲到说就是对于他说对于央行来讲呢

这么多美元存在那边也会导致货币政策管理上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央行其实是有压力存在的他就是会觉得说怎么办我们现在出口好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怎么会外汇存你这么多然后接下来他讲说台湾一直到 2006 年以前其实

人售业的规模只有占 GDP 的 60%那时候那个时候的状况是台湾就像刚刚帕古说的我们的债券供给不足但是保险公司他们也不可以就是把他们所有钱都投到股票市场上面去因为风险太大了所以说他们那时候就是很难扩张但后来呢有一个叫做保险投资组合规范他们就把这个法条去进行更动放宽了

這時候保險公司他們就發現說我可以發行新台幣的保單就是發給台灣人嘛然後呢保費收到之後呢我們把它投到美元債市去然後這個就是就像我剛剛講的就是兩個市場的這個利率不一樣所以他們就是發現說這個其實是可以賺錢的那這個法規鬆綁之後呢很多保險公司就決定要這麼做所以他們的規模就激增好 那接下來呢他這個新聞就提到說台灣的央行呢也

住了一把地他说呢他们发现其实保险公司呢会拿他们的新台币跑去跟央行换美金所以这个时候央行的外汇储备呢就是实际上呢他们就会发现说外汇储备存底好像增速放缓了然后台币呢也没有因为顺差困大而大幅增值但实际上就是这个钱呢并不是消失不见了只是跟保险公司做了一个互换

然后之后他又说随着经常这样的顺差持续的扩大就是我们的出口一直在大于进口政府就不愿的去修改法规让保险投资的这个规则越来越宽所以保险公司他们的买盘就越来越旺

好那他接下来就讲到说一直看下来就是好像就是你知道台湾就是赚了钱然后央行也没事因为外汇储备的这个增速就是放缓了嘛就是大家会减低所谓的汇率操纵国的疑虑

但實際上就是這其實是一個未報單慢慢的被包起來那他就提到說其實台灣的保險公司的負債也就是說保險公司以後要付錢的這件事情都是以新台幣計價的原因就是因為受保人是台灣人嘛所以就有點像是例如說你今天

可能你的车子出了意外好你想要赔钱你希望保险公司就直接拿新台币付给你啊而不是给你美金然后让你在那边转来转去然后你才能够赔所以说这个时候其实大家就是台湾人想要的是新台币赔付的保单但是呢保险公司就像前面讲的他们其实投资都投到了美国的美元债上面去那所以他就讲到了第一个就是前面有提到 2022 年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 FED 就是快速的升息

所以他就讲到说台湾在外汇存底上面还有海外的固定收益总共加起来大概是 1.7 兆然后根据计算就是 1 兆大概是民间持有 7000 亿他说是保险公司的资金把它吸走了然后他说 2022 年这个美元利率大幅攀升的时候长存续期间就是投资期限很长的投资等级债大概折价了 10-15%

这个换算一下来大概是指这些保险公司可能赔了 700 到 1050 亿然后我昨天去查了一下 1050 亿美元 sorry 我昨天去查了一下截至到 2025 年 3 月全台湾保险业业主的权益就是 equity 大概是 780 亿美元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刚刚说的这个未实现的损失其实就是把台湾的保险全部都赔光了

然后接下来呢是这个好可是这都是为实现损失嘛所以这篇文章是在 2025 年 1 月底写的他继续往下他就写说呢另外一个状况就是呢他说台湾的保险公司有超过 40%的资产组合错配这个大概是 4600 亿美金吧他就说当未来台币升值的时候呢会导致他们所持有的

美元资产价格相对于新台币的负债大幅缩水那这个 Financial Times 它的结论就是说呢台湾的保险业呢然后一个括号在监管的支持之下呢他们就在压住说台湾的央行会阻止新台币省值然后他就提到说可是这其实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事情嘛他说因为美国财政部一直以来呢其实都对于台湾比较宽

就是说你好像是汇率超中国可是他还没有真的就是你知道指控你就是但他说并没有人可以保证说就是这个台币不升值的状况可以一辈子都像这样也不能够保证说就是美国不会采取态度的扭转然后他最后一句就是指说尤其是 Donald Trump 其实已经去针对美国跟台湾的贸易顺差然后就是说有问题好 然后现在是五月现在是五月了嘛所以其实就是过了四个月之后

financial times 值的这件事情就是发生了其实是这样啦反正后来我有跟我银行业的朋友在聊个天他在他也在做交易员这样子对他跟我说就是上次那个台币升值啊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 life 人才人啊就是台币有升值对然后刚好有些在香港有在做 NDF market maker 的

一些银行外营啊然后就看到这个情况所以他们就把那个 CFD 的那个他们就把 NDF 的报价就继续扩宽然后就继续往单边塌然后那个 Lifer 看到就受不了因为他们铺鞋很大嘛他们的那个杠杆开很大嘛受不了嘛就马上就继续砸那砸了以后就可以发现就是说

呃因为他因为 marking maker 也知道吗我你一直在丢给我的时候报价就越宽吗就吃的豆腐就越多吗所以那个时候嗯那个 ndf 的报价就报到很低很低很低然后后来就是他他们在台湾端也准备去锁那个利润了所以这就是所谓杨金龙的所谓的炒会行为了对哦但但我你说每次都不怪他们这群人其实也不也

不是一個好辦法嘛台灣就那樣子嘛你這個就是歷史共業啊每天在抓這些亂七八糟人家就真的在做一個市場行為你是不是就是你在反市場反了那麼久你現在中國是要還的啦所以每次都說我要台幣升值就在說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

对啊,每次听到央行干预汇率,他说什么央行不直接是央行操作,跟公股营叫他们买,还有什么就打电话跟你讲说,你那个客户 flow 太大了,今天不要放那么多,还要跟你指导说你台币的汇率要买多少,赔钱就叫银行吞,赚钱就央行英明,莫名其妙,高度管制市场就做那么久这样子,对,所以我就觉得,我一直都觉得他们的那个,就在真的在骗不懂的,骗外行的,好,这是一件事情,

那第二件事你其实就是一直反映就是之前在讲台湾的资本市场问题台湾一直不想要把风险让各个民众承担所以就永远就像政府像保姆一样 OK 我要管理你的退休基金啊你第一个就是集中化管理就有寻租问题嘛 Rent Seeking 嘛你看那个付出他投薪以前被罚多少钱然后那个再抄什么国安基金抄退休基金老保基金到底出了多少问题那现在问题来了好你已经告诉所有人然后你又要保本你又再跟人家保赔那

那每个人都知道金融市场没有保陪这件事情的就是总会有一个任意时间是赔钱的那你在保陪情况下你反而造成一种逆选择是所有人都把钱灌到你身上所有人都把钱灌到你身上那灌到身上以后你真的发现哦完了要赔钱了那你要怎么赔你只能自己去吸收你只能自己去吸收那这个东西你越久了你都知道这个是不可能 sustainable 的模式但大家还是继续这样做因为怕引起民怨怕引起民怨叫民众自己投资自己

自己炒股票赔钱怎么办不是啊本来股票市场就要赔钱的就是这种东西涨涨跌跌你还不如让自己个体去负担这个东西相对有 diversify 的效果国家总体财富来说是比较不会容易出事情的但我们死都不要那现在搞成这个样子你要怎么解刚刚你讲的赔 780 个亿美元我跟你讲这是真的那个要增资的人刚刚讲的要增资没人要增哪有那么多钱给你增你要一家要出多少钱

780 亿美元你已经赔光那是赔了所有的本你要再增益要再 780 亿美元那多少钱 3000 亿吗不止 780 亿美元乘以 3030 到兆了对哪来钱哪来的兆 2.4 兆哪来的兆的钱给你增资所以到时候真的会很烙塞到时候真的会很烙塞这个东西你要想办法你要把这些保单打掉把这些亏损打掉你最好台币就不要再升值

但問題是這有可能嗎這有可能嗎那這些東西其實是拿投資人的錢去去講台灣民眾的錢去舔的啦那台灣那個受險搞成這個樣子我跟你講金融股現在都不能碰了不要講金融股不能碰這個風險很大到時候政府一定是說什麼反正就是跟雷曼的處理一樣政府大印鈔然後我把這些貸倉全部都用新台幣買下來就跟美國一樣啊這個每個國家的倒閉模式的這種公有的承諾破產模式其實一模一樣我只能台幣只能印鈔不然你要怎麼辦

不然你要怎麼辦你沒有選擇啊你沒有選擇啊對啊那這個選擇到時候就拆單就拆這個樣子那那個時候絕對是台灣的一場浩劫這樣子我跟你講房子什麼都會崩啊真的什麼都會崩啊那個非常的非常的危險這樣子那能怎麼辦你就起老然後

因为在前面的一些很多的时候的那种动态互动下面受险公司去买那些 20 年 30 年超级超级长的东西都是情非得已情非得已那你就现在就叫他去揉短债他们也会揉不来他们也不是笨蛋对那你现在就怎么但是他们的部位已经被控成这样这个已经是长久起来累积的失血你不能期待他们投资部在现有的风险控制下一波把它打回来没有的事情没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事情对我只能说

好大家加油好自為之好大家加油好自為之昨天現在是在推什麼國際投資大平台在某程度上就要讓受選去投台灣創投然後想要把創新版都弄起來然後想要讓大家有更多投資標的就一樣我們儘管會這個死樣子每天就是要既要又要你就你現在有方法就是你瘋狂開放就是新創企業各種監管拿掉

然后想办法让受刑业的钱都跑到他们身上看有没有办法把他打回来但一样啦这个炸弹要拆很久啦没有那么好拆啦所以就是对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大家加油我也不知道对这个没有办法这个真的崩掉的时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然后大家就说那你刚好要印钞啊那就是你要维持这个汇率稳定啊那我不知道怎么办啦老实讲我不知道怎么办就是然后台湾经济又抢那么久台币一直升值

你要怎么办你只能最后一个大绝招就是我是不要赔你全部的本我就是赔你一半就是我底下赔你一半或赔你两成或是过一来 20 年再还你多少钱但一样嘛就是就是现在还在里面当保护的人就是他们本就被赔掉了那其他拿钱走的都已经没事情这本身也不公平嘛对好那就是

就這樣吧我已經沒有什麼心得感想了就是這樣吧那怎麼辦這集很難很難結尾對感覺有點悲傷對結尾就是我也不知道怎麼辦那就只好講笑話了好 WINNIE Q 我我要講笑話了好對今天還是要進到我們的本集節目主題帕苦的笑話時間好那我要講一下那有一個姓白那他對大家的態度都冷冰冰的那你知道大家都叫他什麼嗎白冰冰不是所以叫他態度給我好一點好這是第一個笑話

好什麼東西綠綠的四隻腳毛毛的從樹上掉下來可能會要了你的命綠綠的毛毛的四隻腳從樹上掉下來可能會要了你的命對四隻腳不知道答案是撞球桌好好那為什麼水餃是公的為什麼水餃是公的水餃是公的不知道因為水餃有包皮包皮

好 再來好 那馬的眼睛叫什麼馬的眼睛不知道叫做 巴啾巴啾 OK 我原本想這個笑話其實是個 combo 的因為上一個是黃色笑話我原本以為你會猜另外一個我就可以拿來指證你說你這是個低級的傢伙但是你沒有猜到好 這樣我不是對對 好了怎麼樣

等一下我記得你剛不講一個什麼不是不是你剛講一個棉花什麼東西那是啥勒好好好講一下好這是棉花嗎這是親友貢獻笑話這非常的政治不正確我先道歉如果有問題的話都是我的問題跟其他人沒有關黑人跟沈頭的共通點是什麼這我不知道他說他要公佈好當然是你打得越用力棉花就越多好聽不懂就算了聽不懂是好事聽不懂是好事

对听不懂是好事好喜欢我们节目的话就按赞分享加转发你的支持是我们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好大家下次见大家拜拜大家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