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书记风烛残年仍然大权独揽。一个又一个接班人被废黜。石际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随着改革大潮的汹涌澎湃,石书记领导下的乡镇企业这个时候已经不仅是小轧钢厂了,而是下辖三十二个子公司,经营范围包罗万象的“顺时农工贸集团公司”了。可惜,石书记陷在政治、鲜花与荣誉场中,无暇像以前一样兢兢业业地经营企业了。各个子公司的总经理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石书记永远只有一句话:“我要到浑阳市里,现在没时间!等我回来再谈!”随着石书记的奥迪车绝尘而去,石书记领导的分公司大多数都亏损了。盈利的只有二、三家。这二、三家是集团公司的“门面”,也是石书记的“门面”。上级领导、新闻媒体、银行官员视察、题词的地方。更是公司利用融资维持周转的源泉。但是岁月不饶人,石书记油尽灯枯之时,总公司便树倒猢狲散,彻底变成一盘散沙了。——依靠“能人”的“能人经济”解体了。子公司领导各自为政,截留货款。并纷纷自己融资,抢着上新项目——只有上新项目,总经理们才能既看起来有业绩,又吃起来有回扣,有从银行贷款的,有从信托公司拆借的,有变相集资的,有干脆携款潜逃国外的,……。公司的总账不知不觉中债台高筑,入不敷出了。石书记一死,“遮阳伞”揭开了。阳光照进繁华热闹、名噪一时的“顺时农工贸集团公司”,这个公司立刻显出了他如海市蜃楼一般的虚幻。偏不巧,赶上国家宏观调控,抽紧银根。顺时农工贸集团公司债主临门,四面楚歌。当债主们如秃鹫一样分食了顺时农工贸集团公司的血肉以后,顺时农工贸集团公司像一副大象的骨架倒卧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