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萨特不仅定义了存在主义,还通过他的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将其推广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运动。他将海德格尔归为存在主义,尽管海德格尔本人不认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为存在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存在与虚无》是在二战期间写的,萨特当时在巴黎参与地下反抗组织。这本书出版于1943年,正值法国被纳粹占领的最黑暗时期。萨特在这段时间里受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启发,形成了自己关于自由和存在的哲学。
《存在与虚无》主要讨论了两个核心观点:1. 存在先于本质,即人先存在,再通过选择和行动构建自己的本质。2. 他人即地狱,即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相互对象化和异化的倾向,这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因为人从虚无中来,没有预设的本质。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意味着人通过选择和行动构建自己的本质。自由是人唯一的性质,没有人能限制人的自由,即使试图逃避自由也是一种选择。
萨特的演讲在1946年吸引了大量听众,现场甚至出现了拥挤和混乱。演讲中,萨特反驳了对存在主义的责难,强调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因为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这场演讲标志着存在主义思潮正式向全世界传播。
这个时代不需要人的自信只需要驯服的肉体为金钱和快感所驱动的肉体当你被 know-how 的知识不问目的的手段所驱动着变得越来越简单的时候可否想过找回你的复杂维生素 E20 世纪重要思想系列帮你重构自己的复杂
我像风一样自由就像你的温柔无法挽留你推开我伸出的双手你走吧各位同学好欢迎收听本期维生素 E 二十世纪重要思想节目本期呢我们正式进入存在主义
挺不容易的呀存在主义这个系列我们已经讲第三期了但是为什么说这期才是正式进入存在主义呢因为前两期我们讲的都是海德盖尔的存在论对吧因为海德盖尔的存在论跟存在主义还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我上期讲了呀就是海德盖尔他自己不认为自己是存在主义啊觉得存在主义比较 low 因为他讨论的问题是
本体论就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啊而存在主义呢尤其是萨特定义的那个存在主义讲的是人的选择跟人如何生活的按照托马斯福林的那个观点就是写存在主义导论的那个人的那个观点存在主义呢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海德格尔虽然不认为自己是存在主义但是萨特一直把海德格尔归到了存在主义里这就挺有意思的这边说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这边说你就是你就认了吧所以其实定义存在主义这个事的人也是声称自己是存在主义者那个人其实是萨特了
而存在主义现在变成了一种生活哲学甚至是一种运动一个很大的思潮还是因为萨特这都是萨特推动的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萨特和他的哲学
本期跟之前不太一样因为之前我都讲的是书讲的是理论建构但是鉴于萨特这个存在主义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哲学对吧所以这种哲学不太像哲学反而更像是情绪
而萨特这个人呢也是写小说跟戏剧多于写哲学他更多的是用小说跟戏剧这种方式来表示存在主义所以我们这期呢也顺着他来我们多讲点故事我们用故事尽可能多的表示表现存在属于的那种情绪
这就是我想做到的事情当然我也不会就只讲故事啊因为萨特毕竟也是一个很出色的哲学家他写过两本书一本书吧存在与虚无还有一个是一个演讲就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属意所以说他也建构了不少东西也是为存在主义打下了很
坚实的哲学基础吧所以说我当然也会要讲这两本书了但这两本书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它举了很多例子萨特的写书例子特别的多所以这期理论上来说是挺有意思的听着所以应该不会很枯燥那我们正式开始存在主义并不是只是哲学我刚才说了它是一种社会运动跟生活方式
所以说呢萨特他与其说是哲学家更不如说是文学家对他还获过诺贝尔奖但是他没去领啊但这是后话同时萨特是一个特别积极的社会运动人士他参与了他能参与的可能是所有的社会运动啊
在 50 年代的时候他还作为一个共产主义的支持者来到访过中国当时好像还接受到特别高的待遇接待还登过天安门城楼去看阅兵算是一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
这算是他的一些社会身份吧是一个很激进的社会运动者那我们再讲讲他的个人生活私人身份一提到萨特就不得不提他的伴侣波夫娃对吧这两个人应该是我不记得了可能是唯一的两个自称是存在主义者的人所以也被称之为存在主义的国王跟王后啊而这两人关系也特别有意思
是目前我们看也是那种最新潮的那种关系叫开放式关系就是两个人是对方的第一伴侣但为啥说是第一伴侣呢就是说肯定还有第二伴侣第三伴侣对吧也就是说这关系不是一对一的呀所以这种关系听着就很存在主义
虽然这两个人这辈子也都没结过婚而且也有过很多很多的跟其他人的爱情但是谁都无法否认这两个人之间真的是有非常深的感情跟羁绊的所以说萨特这个人就真的挺有意思的他的经历他的文学他的思想他的爱情都是很值得说的也都是很有料的对吧他也是
一个核心人物啊我们整个存在主义这个系列他也是会贯穿这个系列始终的一个人所以我们在后面的几期节目也能听到萨特这位朋友的一些奇闻异事吧那我们就从这期开始我们从头开始说啊这一切的一切就发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咖啡馆里
当时波弗阿 25 岁萨特 27 岁两个人都是在法国的中学里做老师这个多说一句其实法国那个时候是最优秀的人才是去做老师的萨特跟波弗阿这两个人都是学霸这是题外话我继续讲
这两个人呢平常没事喜欢在咖啡馆里跟人聊天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微信微博啊聊天全靠去咖啡馆咖啡馆就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巴黎的咖啡馆你可以邂逅到各种各样的文人雅士
按照哈贝马斯的话说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公共领域而这种公共领域就是按照哈贝马斯的话说是非常重要的塑造当时社会形态的一个地方当然这是我们现在社会越来越少的一个地方因为在这种地方你是可以随便跟别人面对面的聊天的而我们现在基本都是键盘侠对吧那我们继续说啊
就是有一天吧萨特跟波夫娃娃就在咖啡馆里待着然后呢就偶遇了萨特的研究生同学萨特是巴黎高师毕业的哎这学校绝了这学校出了哲学界就是二十世纪现代哲学界的半壁江山啊什么福克呀德里达呀全都是萨特
萨特全都是巴黎高师出来的都是萨特的学长或者说学弟是吧所以说萨特的同学那一般也是很有料的这哥们叫雷蒙阿龙这哥们在柏林教书啊他来巴黎度假正好就碰见萨特了
同学嘛几个人碰着了呢就凑到一块聊天然后雷蒙阿龙就跟萨特说哎你知道吗现在德国呀研究一种新的哲学这哲学叫现象学同时出了两个特别厉害的人物啊一个是创造现象学的那个人叫胡塞尔一个是继承胡塞尔的大师叫海德格尔这两个的学者绝了
对了插一句这两个学说这两个人的学说哪里好啊你可以听我前几期播客我都讲了所以可以复习一下当时一听萨特脸一红啊因为他听受过现象学也听受过海德格尔而且他还看过海德格尔的一个演讲录但是一个字都没看懂所以后来就放了你知道吧
但是他这个同学雷蒙阿龙说的是天花乱坠啊说的这个哲学是真的非常好非常厉害的一个哲学他厉害在哪呢他厉害在他要面向事物本身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而得出哲学原理他就举个例子说哎我的萨特小老弟啊你知道吗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
那么你在谈论这杯鸡尾酒的时候你就能从中研究出哲学了萨特听完之后刷脸就白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兴奋啊因为他跟波夫娃之前学的都是非常传统的那些哲学就从康德开始啊就开始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这确实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实在是有点枯燥无味啊尤其是萨特萨特是一个绝顶聪明而且自视甚高的人同时他非常的具有反叛精神像存在主义者可不是具有反叛精神吗
所以他听到这儿听到这是一个可以就现象学是可以连接日常生活的一个哲学而且是一个很新的哲学的时候那他当然特别的感兴趣了
他自己从没忘记这一刻呀就是在距离那个咖啡馆那次偶遇的 40 年后的一次采访之中他就提到了他当时的那个想法他这么说的我可以告诉你我当时好像就当头挨了一棒现在终于出了一种真正的哲学
然后后来按照波夫阿对同样一个事情的说法就是他听完这句话之后啊他就冲到了最近的书店然后就去找那个书店的店员说给我这里每一本关于现象学的书我全都要你可以想象萨特当时是有多么的兴奋啊
后来萨特就决定了他要去德国去系统的学习这门哲学然后他就开始自学德语就去了柏林开始了这个学习的生涯很快因为他很聪明嘛他就把胡塞尔的现象学出版那些东西他都读完了也基本上算是理解了胡塞尔现象学的那一套方法起码他自己才认为他理解了吧
于是他开始试着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看待跟分析事物这时间不长啊他大概在德国学习了大概九个月但是他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了因为这个时候二战开始了
二战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个事件了当然也影响了特别多的哲学家的命运自然也影响了哲学的发展就比如说吧 1933 年我们伟大的海德格尔
他宣布效忠了纳粹成了当时德国弗莱堡大学的校长这也成了海德尔这辈子最大的污点因为你很难想象出一个写出了存在与时间这种书的天才会去效忠纳粹是吧
当然海德格尔后面也觉得有问题了然后就干了一年就只有一年他就主动辞职了辞职了之后呢他去山上隐居就在那个时候他的哲学发生了转向他从早期的那种野心勃勃的想构建本体论研究存在的那种感觉
来转向到了更加玄学更加诗意的那种哲学当然有很多人质疑他的后期哲学也质疑他为纳粹效忠大家都期待着海德格尔能出来解释一下自己当时怎么想或者说就认个错也好但是海德格尔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个事儿
这是海德格尔在二战时候的一个转向而海德格尔的老师胡赛尔呢他是个犹太人但你知道纳粹其实是迫害犹太人的对吧但是胡赛尔其实年纪大了呀就是他刚进战争的那段时间里他的身体就很不好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所以他其实没受什么罪啊也没在战争里有什么交互啊问题啊之类的但是他是去世了但是他的手稿留下了对吧我在讲胡子上的期也说了他的手稿记载着他所有的未发表的哲学观念是一份非常伟大的手稿
这手稿伟大的程度在于谁只要读了一点他的手稿或者说他有一些新发现的手稿呢被人阅读了之后都会对哲学有新的贡献但是他的手稿在当时非常的危险啊
有好几次都差点就被销毁了有的可能是会被纳粹查封啊有的可能就直接被炸弹给炸坏了但是呢最终也是运气好吧还有很多人是坚定的他的守护者就比如说海德格尔的妻子啊
和海德格尔的后人他们用尽全力把手稿最终保存了下来后来萨特的好朋友也是存在主义大师就是梅洛庞蒂啊身体去看了两周这个手稿就有一种毛色顿开的感觉这个手稿为他为了梅洛庞蒂之后成为存在主义大师打下了坚持的基础所以说
可以说这个手稿就像九音真经一样的存在是一个很传奇的神器现在这个手稿还在比利时的鲁闻博物馆里面如果有想去瞻仰的话可以去比利时看一看好了讲了海德格尔跟胡塞尔两位大师的事情我们接下来讲讲萨特讲讲二战对萨特的影响
萨特这个人吧身高一五二还有一只眼睛瞎了算个半残是吧所以说他其实参不了军也打不了仗因为当时法国是全员参军的呀所以说萨特算是躲过了一劫嘛因为法国军队吧你懂的如果你不懂你可以去看看那个
去年还是新上映的那个电影叫敦克尔克是诺兰拍的其实拍的特别好讲二战的时候敦克尔克大撤退的事情啊你可以看看里面法国军队是什么样啊总之吧萨特没有去一线战场但是呢他去一个气象站去当观察员去了
所以他也没有跟德军正面冲突啊但是直接就被捕了就进了战俘营但是其实当时德国也算是兵花马乱的吧他也对战俘营呢看管的也不严于是萨特就看见个机会就偷偷就越狱了哎你看萨特这人还越过狱这人生经历是有点丰富啊
越狱之后呢萨特就逃回了巴黎也重新跟波夫阿相聚了当时巴黎已经沦陷了呀到处都是德国兵处于一个比较残酷的统治阶段具体来说呢就是没有言论自由到处都是监视各种类型的通讯啊都会被搜查每天也都被也都有人被带走去审问
而且信息当然也很闭塞了只能看到一些对德军有利的信息至于前方战场究竟是什么样呢大家也都不知道而且听的好像也挺寻常的是吧可能我们现在比较麻木啊总之在那种情况下自然就有人会奋起反抗但是因为是敌战军嘛所以反抗的火焰呢也只能是私下的就是秘密的
传播着的那种反抗关于那个时候我也看过一本书叫《巴黎烧了吗》这书特别的好建议大家都看看我到时候也会放在 reference 里面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关注维生素 E 的小程序进行获取
这本书写的就是当时巴黎的地下反抗组织还有德军还有盟军的几方博弈因为后期德军撑不住了对吧因为马上就诺曼底登陆了就寻思着要死一起死一把火把巴黎就烧了吧谁都别想好是吧
但是这要是烧了可真的是全世界的巨大损失你想想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对吧但是因为各方的博弈啊跟当时德国军官的良心也算是良性未敏吧
因为这个政策肯定是人执行的,对吧?就是希特勒你再怎么说你要烧,最后没人替他烧,那也没人烧,对吧?反正最后就没烧成。这书本来是一个记录文学啊,但是写的跟小说一样扣人心弦,非常的棒。
而且也写了当时很多敌战区的巴黎人的一些生活而萨特当时就生活在巴黎啊他就是反抗组织的一员他不但是一员他还是领军人物之一同时这段时间也是萨特他的哲学成型的一段时间为什么呢因为这段时间里萨特他一直在看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这本书可以说给他很大的启发跟慰藉啊尤其是海德格尔对此在的一些评论一些说法让萨特感觉十分的欣慰你可能会问之前萨特学现象学的时候就没有看过这本书吗哎对还真没有因为当年萨特在柏林学习的时候一点海德格尔都没看啊就看胡萨尔来着
其实我也挺能理解的,你说同时看海德瑞尔跟胡塞尔,那对人的摧残是得有多大呀,不信的话可以去听我前两期啊。所以说萨特先看了胡塞尔,后来在 1930 几年的时候回到法国,在法国敌战区的时候才看了海德瑞尔。
总之这段时间萨特一边看海的盖一边思考一边反抗一边形成自己的哲学他的哲学核心就是俩字自由这很好理解啊因为在目睹了那么多悲欢离合自己逃狱出来但是后来又来到了巴黎这么一个更大的监狱的时候你很难不讨论自由对吧
而当时的时代每一个被纳粹阴影被法西斯的阴影所笼罩的人们也很难不去思考自由的意义为什么人需要自由自由对于人来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那个时候萨特写过一个剧叫做《沉默的共和国》里面有一段描写的特别好我念一下
我们从来没有像德国战利期间那样自由过从说话的权利起我们已经失去了一切权利每天我们当面受辱又不得不忍气吞声随便找个什么借口例如说我们是工人犹太人或者政治犯就把我们成批的驱逐出国
广告牌上报纸上荧幕上我们到处看到的都是我们自己枯燥可厌的我们的镇压者想让我们去看到的图像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切我们才是自由的由于纳粹毒液渗透进我们的思想每一个正确的思想反而都成了一项战利品
我觉得这个读法写的真的绝了因为萨特真的文笔太好了
这就是当时萨特的一些想法他当时还是在巴黎的咖啡馆里待着写作因为好像就只有那块有暖气你要回到了什么旅店是特别冷的只有咖啡馆还算是比较暖和还是在里面工作
断断细细写了好几年书最后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存在与虚无》这个书是 1943 年出版的注意啊诺曼底登陆是 1944 年也就是说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正好是
离自由最遥远的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个时候你说一本讨论自由的书在那么严格的审查阶段为什么能出版呢
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猜啊我觉得一方面估计是这名字取的好这名字一看就让人不太想看对吧就是一个很理论的哲学书籍所以我估计审查的这本书的人啊审查员一般就没看完另外呢
也可能是因为这里面说的东西啊很隐晦很专业一般人也看不懂啊毕竟审查员估计是个德国人这是本法语书你可以想想审查员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那个心情估计就是哎这写的是啥这又啥算了算了算了一本哲学书就这样吧就过了
但是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影响力特别大的著作也被后续很多人引用而这本书就标志着萨特的哲学思想的成熟和存在主义的思想的成熟可以说是相当于一本存在主义总纲领的一本书所以鉴于它如此的重要我们接下来就讲讲这本书《存在与西无》
首先吧,这书挺难读的,当然你读过《存在与时间》,其他什么书再难读也就那么回事,但是这本书是跟《存在与时间》不一样的难,
存在与时间是他逻辑多他的词绕但是你熟悉的他那套名词体系呢其实还挺好理解的但存在与虚无是他词道新词道不多呀就多了一些什么自在啊自为啊这些词也不是很难
难的是这本书它逻辑不咋地,萨克毕竟是写文学的,写哲学书就不太那么清楚,就有一些车骨的话,而且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本是本书的导读类型的书可以帮助去理解的,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读就挺难的。
不过好在这本书的体系很完整很健全启程转合的大的逻辑是非常棒的没有任何问题啊所以我有一部分没看懂的也不影响理解他主要想表达的内容当然这本书特别长啊 600 多页我也没办法都讲了而且也没必要讲那么细我就挑几个我觉得特别重要的点来说说啊
第一点就是存在这个词在萨特这里的一个视角这个书件叫存在与虚无那就得回应一下为什么叫存在与虚无对吧所以开头萨特也说了存在的三个特点呢是这三个第一存在是存在的第二存在是自在的第三存在是是其所是的
这就引出了一个词啊叫做自在萨特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存在他区分了两种存在的类型一种呢就叫自在存在一种呢叫自为存在而自在存在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三个特点除了那三个特点呢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概念非常像康德那个物字体的概念因为物字体也被翻译成自在之物对吧那么就跟自在存在非常的像自在存在可以概括这个时间的一切但是你又没办法说明它的结构因为自在存在是一个混沌的充实的东西按照萨特的原文是这么说的
自在是他自身的充实很难想象还有对容纳者来说比自在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完全更加完美一致的内容在自在存在中没有一点空无没有一点虚无没有一点可以划入的裂缝
所以说按照自在存在的这个世界我们来看存在啊那存在就是一个整体的完美的没有任何虚无成分的一个东西当然在这种东西我们看这种东西的时候我们也什么都看不见对吧因为什么都有就是什么都没有
你可以想象成天地一片混沌像一个球一样等着盘古用斧子来开天辟地的感觉就是开天辟地之前的那一套东西我们可以把它叫成自在存在啊而自为存在是什么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开天辟地的那把斧子
康德告诉我们了啊我们之所以可以认识物质体就是自在之物是因为人的先验范畴所以在康德那这个事情叫做知性为自然立法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胡塞尔呢把康德的概念又发展了一下他认为啊认识存在是人意识之中的事情
这个东西叫做异相性对吧就是你总是意识就是总是异向一个事物而萨特呢他有一个优势就是他生的晚他又看过康德他又看过胡塞尔所以他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变成了就是自为存在啊
就是认识世界的这个东西就是自为存在就是人的意识的存在这就提到一个词意识对吧这个词胡塞尔还是经常提因为他把意识定义为意向性而海德盖尔就再也没提过意识俩字了为什么呢因为海德盖尔他是要做本体论的他要做世界是什么的
他觉得如果说我提意识的话是不是就把物质跟意识分开了就变成一个二元论了对吧而我们说的现象学其实就是要破除这种主科二元的思想的所以你听海德格尔那两期就完全没有提过意识这个词全都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什么什么什么对吧
但是萨特这边呢他想讨论的东西跟海德厄尔就不一样他就想说明人说明人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所以他就大大方方的用了意识这个东西因为你要讨论人的话那人的意识肯定是完全避不开的东西那意识是什么呢胡赛尔刚才说了
意识是异象性对吧再解释一下什么是异象性啊就是总是异象一个事物的这个事本身就是意识但萨特觉得这个说法吧有点问题问题在哪呢他缺个主语是什么东西总是异象事物呢
那萨特斯来想去发现这个主语啊它什么都不是因为它填什么都不合适于是萨托就得出了结论没有主语这个主语是空的是虚无进而他说这个主语这个虚无
才是人人的存在就是虚无的你看点提了存在与虚无这个虚无就是人的存在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自为存在就是意识它是不断的变化不断生成的对吧这个肯定没错你这秒钟想的跟你下秒钟想的肯定是有区别的就说明你的意识是有区别的那如果说自在存在就是所谓的那个是其所是的话
那这个自为存在呢就永远不是其所是为什么呢因为意识是超越的对吧就是你现在可以有个想法比如说我真帅但在下一秒你就可以对这个想法进行反思就是我比彭于晏来说好像还差点
那现在再下一秒你还可以对这个反思再进行反思对吧哎你虽然比彭于晏不行但是比点别的人还可以的就是只要你有这个意识只要你有反思这个想法那这一切是不会停的而这个反思其实是一种否定对吧反思反思你是反着思的所以萨特还说啊
海德格尔在这个死在这个概念里呢其实就暗含了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否定只不过海德格尔他没有明说呀萨特在存在于虚无底是这么写的然而海德格尔的哲学特点正是使用全部掩盖着暗含着否定的肯定术语来描述死在死在是在自我之外在世界之中
它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它是忧虑,它是自己的可能性等等等,所有这些其实都等于说此在不是在自身之中的,它与它自身不是贴近的,它超越了世界。
因而把它本身看作不在自身之中又不是世界的东西这是他指出了海德格尔对此在这个词的用法的一些问题就是他总是用肯定的而刻意去忽略否定的话语来描述此在
为什么呢?既然他指出了海德格尔其实是对虚无这个概念是有误解的他是这么说的海德格尔使虚无成为一种超越性的异象的对应物而没有看到他实际上已经把虚无作为超越性的原始结构置于超越性之中了
就是说海德格尔在谈论此在这个概念的时候他自己没发现啊此在的这个概念的结构里面本来就是有虚无的本来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有否定在里面的就是此在之所以是此在而不是一般的存在者呢就是因为此在里虚无的那个特性
而这个虚无就预示着意识的开端其实是空无一物的虚无就是空无对吧所以萨特就这么总结了于是人在包围着他的存在中间凸现而使世界被发现但是这种凸现的本质和最初的环节就是否定
于是我们达到了这个研究的第一步即人是虚无由之来到世界上的存在这就是萨特的结论了
不知道我解释的是不是清楚啊因为你能理解我上面那一段的前提是你听过我对海德格尔那两期的内容对吧就是海德格尔对此在的论述是什么你要是觉得此在是什么东西你不知道的话那我刚才说那一串你肯定是没办法理解的但是我也对自己是不是讲清楚了我也没什么自信啊因为
毕竟这块萨特写了大概 200 多页啊我要是能 10 分钟之内说明白说明我也挺厉害的了所以说你如果真的想去再搞明白萨特他是怎么推理出来的怎么推理到人的意识是虚无的人是由虚无游之到来世界上的存在的那你可以去看一看书啊存在于虚无这本书我也会放在 reference 里面
大家可以还是去关注那个小号程序然后去下载观看总而言之吧萨特得出了结论人是虚无由之到来世界上的存在这是第一步啊但是这不是萨特想说的核心萨特进一步说了但是这个问题随机引起了另一个问题为的是虚无通过人而来到存在中
人在他的存在中应该是什么呢这才是萨特想说的问题也是全书第一大核心的论点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也是海德格尔先说的所以你看萨特这本书里处处都有海德格尔的影子
这话什么意思呢太简单了因为我们有了刚才第一个前提对吧就是人的自为存在是虚无这个前提在前面那么就是说人呢因为是从虚无中来的所以人开始就没有任何的本质就没有一个是其所是的一个抽象概念
人是先存在再由存在造就其自身的也就是说萨特否认一切事前规定好的人的性质比如说人就应该是什么样啊他认为人不是一般的动物不是小猫小狗小狮子更不是石头树这些东西因为一切
因为这些东西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的就是他们先有一个属性然后他们按照这个属性去存在的而人不是这样人没什么不能改的不能变的习性也没有什么强制性因为人刚开始什么都不是是虚无的
所以一切都是在存在过程中构建的一切都是存在过程中的选择造就的再进一步自然萨特就推论到了这一点就是人是自由的没有什么东西能限制人的自由
其实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跟人是自由的这句话这两句话是完全相同的含义你稍微想一想就明白了只不过是一个不同角度对同样一个事物的阐述这才是萨特想说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他用前面那些东西包括人的虚无来证明的就是人的自由性
在萨特开兰自由是人唯一的性质这个自由并不是人自发选择的自由而是人不得不自由自由更像是一种诅咒一样的东西因为很多人想逃避这个自由但是你逃不掉你生活在世你就要选择而这些选择就是你自由的体现
总之因为人的自由一切都是人的选择因为你不去选择那也是你选择了不选择对吧那还是你的一种选择这就是萨特的一个核心观念叫绝对自由以上就是萨特对人的存在的一个论述了我总结一下首先他区分两种存在自在存在跟自为存在自在存在就是有本质的
是充实的完全没有虚无的存在而自为存在呢就是人的意识啊是完全没有本事的或者说本质上就是虚无造就的一种存在而人呢是自在存在加上自为存在你可以想象人的身体是自在存在意识是自为存在而意识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
于是人也就没有任何的本质人就是虚无的进一步呢人就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先有存在再造就自身也就是说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唯一的本质
推理到这有什么用呢这用处大了我随便说几个就能看到萨特的这种对人的观念的一些颠覆性的东西第一点既然人没有本质了那些什么传统道德教人该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生活的这些东西是不是都没什么道理了或者说每一种都有其道理
也就是说人不可避免的且就必须要进入的是一个多元主义的文化真理啊到处都是没有绝对的真理
这其实就呼应了尼采的那句上帝死了跟积极虚无主义以及托斯托耶夫斯基的那一句既然上帝不在了那么做什么都是可以的对吧这就完全是呼应的
当然这个问题啊这种想法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在虚无主义的那期讲了啊所以也就不再在过多阐述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自由意味着责任
所以人总是逃避自由,这有跟海勒戈尔的常人的概念类似的,对吧?就是人总是逃避选择,或者把选择交给别人,交给常人,对吧?而人的逃避,在扎特看来呢,是一种自欺的行为。
为什么因为萨特他告诉你了你就是自由的你再怎么说啊我不是自由我不是自由的那只不过是你在自己骗自己对吧而这个骗自己会有什么后果呢萨特这点也跟海德格尔不谋而合就是你情绪上会有问题人的情绪会使人重新认识到自己的自由
只不过海德格尔用的是为这个情绪啊而萨特这边用的是恐惧跟焦虑在萨特看来啊恐惧是对自由的领悟而焦虑呢则是对自己的自欺的领悟我觉得这个应该也挺好理解的把恐惧跟焦虑综合一下这种恶心的感觉
关于恐惧跟自由其实我上期物化的一期节目讲了就是我跟我的朋友通夜一起聊的那个节目我觉得讲的还挺清楚的可以听一听这是第二点第三点
人是绝对自由的那么就意味着如果有人说这个事我不得不做我别无选择那其实是给自己的选择找借口不想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对吧这就是所谓的平庸之恶常人之罪这个在汉南阿伦特那边有了更详细的论述这个我之后也会讲的
同时因为人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嘛所以说你的选择就构建了你的本质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变成了你本质的一部分这个萨特写过一个东西啊就是他他曾经接受过一个
求助信吧还是一个反正是一个咨询的信是一个法国的学生发给他的当时正值二战嘛他说啊我应该去参军我应该去报效国家去抗击纳粹但是呢我家里还有个老母亲那我应该是参军呢还是去在家陪老母亲呢
这种问题其实中国古代经常有对吧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这种问题也很像那个大家都很火那个电车难题啊
而萨特对于这种问题的回答呢是这样的就是任何人都不能给你回答都不能代替你选择因为你自己本身是自由的这个问题呢也是你个体的一个问题而你个体面临的这个复杂的环境是其他人不能体会到的所以这个选择就是你个体的选择
进而萨特说这个选择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对跟错的但是有一点就是你一旦做了这个选择就意味着你要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跟责任
我觉得这说的特别好啊就是对于萨特来说呢什么道德什么的其实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啊但是他有一点说的好就是你想好啊你做什么事情都是你自己的事没有人可以帮你这意味着这个事情的任何后果都是你自己承担的这就是第三点啊
当然这还有好多好多好多的启发关于萨特的存在性与本质觉得自由这些概念你可以自己再想一想一旦认可了这些观点那我觉得你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会跟以前完全的不一样
因为海德格尔那句话你如何领悟存在你便如何存在在这边也适用对吧就是你一旦明白了自己的自由性那么这个世界对于你而言就多了无数种可能性以上就是存在与虚无这本书的第一个重点了
接下来我来讲第二个也是这本书花了很大篇幅论述的一个事就是他人就是其他人啊他人这个事海德格尔也讲过对吧就是我们跟他人的关系当时讲了什么表率啊带跑啊这些但是萨特跟海德格尔在这块分歧很大
萨特很悲观啊他认为啊他人就是另外一个主体跟我就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呢是不可能有海德格尔说的所谓的那种表率的关系只有相互代袍的关系
这在萨特里边叫做对象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因为人呢是刚才也说了是自在存在加自为存在就是身体加意识组成的对吧但是自为存在是看不见的是虚无的就是你的意识其实是虚无的对吧
那也就是说你看一个人呢其实你是在看这个人的身体所以人是意识不到对方的那个主体是跟自己是相同的主体因为本来自卫存在就是虚无的对吧所以你看其他人的时候你是在你是在用看自在之物的那个感觉去看着其他人
按海德格尔的话讲呢就是你遗忘了其他人的存在你只能看到存在者对吧那会咋样呢那其实对于一个主体来说他人就是挺可怕的一个东西了因为你知道对方不把你当成自卫之物看所以你在他的注视之下呢就会被对象化
萨特专门分析了这个他人注视的这个事啊我管这个叫做你丑啥的分析就是分析出了为啥你被别人丑你自己就会不舒服竟然就会去找对方查说你丑啥对吧这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因为你感受到注视目光的时候呢你自己就被对象化了
就被雾化了对只要你被别人看你就有一种被雾化的感觉所以你就反抗你也看他你跟他说你瞅啥然后对方也感觉到你的目光呢也很不爽就说瞅你咋地就打起来了对吧
这里萨特还举了个量子力学的例子啊跟这个情况很像就是如果不在他人的注视之中或者说没有跟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呢主体的存在其实是发散的就是无限可能的但是你一旦被他人注视了那主体的存在就收敛了就对象化了就收到了你这个身体区合里面
其实我觉得这个应该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吧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啊因为我反正自己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他人不在你想干嘛你就干嘛对吧但是一旦有了他人的注视你就会感觉不自由所以说这个是一个非常非常有现实感一个切人体会的事情啊我也就不多说了
进一步啊萨特通过这个事情来做出了一个结论叫什么呢他人及地狱这是萨特在他的剧本里写的一句话那个剧本叫做禁闭啊讲的是好几个人下了地狱然后结果发现哎这地狱啥都没有啊就几位老哥然后一间屋子为什么呢因为
这些人在这一间屋子里这屋子就足够变成地狱了原话是这样的就是其中有一个人在这些人陷入了无尽的冲突猜忌相互物化的过程中呢就领悟到了他就说
原来地狱就是这个样我从来都没想到提起地狱你们便会想到硫磺火星烤架真是莫大的玩笑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这个你去读一下那个剧本啊真的感觉真的是在地狱里受刑一样啊这个剧本我也会放在 reference 里面也可以供大家下载
所以这听着特别的悲观但是萨特也不是就想说他人就必须是地狱人类就是相互猜忌陷害物化的这是大家对他的误解啊他之后在他的字数里也澄清了他是这么说的写这个剧本较深远的一个考虑是我想表达一个思想他人就是地狱
但是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总是被误解,人们认为我的意思是我们同他人的关系总是糟糕的不当的,但我的意思完全不同,我是说如果我们同他人的关系被扭曲了变了质,那么他人只能是地狱。
我同他人的关系之所以很坏是因为我完全依赖于他人当然这样我就像在地狱里一样世上有许多人处在这种地狱般的境况中是因为他们太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同他人之间不可能有另一种关系
这只是表明所有的他人对我们都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说啊萨特其实不是那么的悲观他人不一定是一定是地狱啊而可能是地狱前提呢是你你对你对他人的关系被扭曲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了那怎么算被扭曲呢
就是完全依赖他人或者被他人依赖这就又回到海德格尔了这个词在海德格尔呢叫代袍对吧就是代袍呢是双向的有一个代袍的有一个被代袍的那么不管对于哪一方来说在萨特看来这种关系就是处于地狱当中
那么进一步萨特分析的这两种情况就是自我跟他人有两种相提相处的情况啊第一种呢是试图去超越他人的超越性及否认对方的自由第二种呢是试图去内化及捕获他人的自由
他这一个总结呢就跟 SM 联系起来了第一种呢是受虐者的心态第二种呢是施虐者的心态但不管是哪一种吧核心都是物化跟异化他人使他人的主体性消失或者使他人的主体性跟自己合体
所以赛萨特看来不管是 SM 还是这一类的关系这都是对双方关系的一种劣化同时萨特他分析了爱情因为爱情本来就是一种自己跟他人的关系对吧那么在爱情上面自然也有可能是上面的两种情况所以在他看来爱情是个特别矛盾的事情他是这么说的
人们如此经常的用来解释爱情的占有这个概念事实上这不可能是最根本的如果恰恰只是他人使我存在若被爱者被改造成一个自动的玩偶那么恋爱者又处于孤独之中了
于是恋爱者不想像人们占有一个物件那样占有被爱者他祈求一种特殊类型的化为己有他想占有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这是萨特在《存在与虚无论》里的原文啊
但是矛盾的点就在这儿就是你想占有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但是你要是真占有了那那个人不就不自由了吗所以萨特是继续论述了他这么说的他人越爱我我就越失去我的存在我就越免除了自己的责任越免除了我自己的存在的能力
同时,别人的觉醒总是可能的,他随时可能将我作为一个对象,恋爱者永远的不安全感就是由此而来的。
所以说在恋爱在萨特看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啊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所以也难怪他不结婚选择开放式关系对吧这个肯定是跟他这种论述他想的这种想要占有作为自由的自由的这个很奇怪的一个想法绝对有关系啊当然萨特的理论很偏激啊很多
心理学家跟哲学家都对这个不屑一顾而且其实说实话开放式关系现在也不是很流行对吧
但是当然萨特的这个他人理论也启发了一大批哲学家跟心理学家因为这个角度是十分的新的就包括他的亲密的战友波夫娃跟梅洛庞蒂这些人这个我之后也会讲因为很多理论就是建立在他人及地域这个基础上的比如说波夫娃的第二性
而且其实这个也很符合当前社会的情况对吧而且可以说是越来越符合现在大家普遍不把他人当人看对吧
这个我上一期物化那期也讲了可以去听听同时我还讲过博弈论对吧如果你用博弈论的方式来分析一下假设你跟他人是不是对象化是一个静态信息的对称博弈那你发现那时君亨还真是不把别人当人看所以说萨特的这个他人基地域还真的是挺有先见之明的
总之这两点存在先于本质他人极地狱就是萨特在《存在与虚无》这本书里的两个核心观点当然还有好多其他的比如说对顺体的论述这次我就不讲了有兴趣可以自己看看
同时这两点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尤其是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它揭示了人的自由属性而这种自由属性在二战期间以及二战刚结束的时候非常具有吸引力你想想刚刚经历过战争的压迫对自由的渴望那是有多强
萨特在二弹结束的时候非常非常有名在战争结束后萨特受邀去法国巴黎开展一场演讲这演讲啊跟饭圈演唱会一样大家争着买票把那个收票处都挤爆了你想一个哲学演讲谁见过这件事很明显主办方就没准备好那也没办法
结果现场门被挤坏了大家蜂拥而进现场椅子也都被踩坏了然后堵了个水泄不通人巨多这人一多就热但当时是十月份法国的十月份其实已经还好了没那么热挺凉快的了就这样好多位观众还被热晕了
这可见萨特当时有多么受欢迎当时的时代杂志专门为这个事做了一篇报道标题是这样的叫做《哲学家萨特女人被迷晕》
这演讲也正式确认了存在主义的地位跟纲领后来这个演讲的内容被整理出版出了一本小书在全世界之内被传送这本书就叫《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所以本期的最后我就来讲讲这次演讲在这次演讲里萨特首先说了当前的一些人对存在主义的一些责难
就比如说很多人认为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的呀因为人没有本质了嘛他人都是地狱嘛是不是很悲观啊还有些人认为存在主义者总是描述人类的阴暗一面而忽略人类的善的那一面你比如说你看托斯特耶夫斯基的书啊你越看越堵因为里面的人写的恶人的恶呀都是那么的真实
还有萨特加谬这些存在主义的文学家他们的小说剧本也是一样的也是越看越堵突出了人的阴暗跟绝望还有人认为存在主义的这个说法呀它否认了人存在的意义等等等等等等吧萨特
开始先说出了这些责难并且对这些责难进行了反驳而反驳的核心呢就是存在主义才是人的理论他是这么说的只有这个理论配得上人的尊严它是唯一不使人成为物的理论
所有的唯物主义理论都是人把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当作物,也就是说,当作一套预先决定了的反应,与构成一张桌子,或者一把椅子,或者一块石头的那些质地跟现象的模式并无二致。
我们的目的恰恰是建立一个价值模式的人的王国有区别于物质的世界但是我们这样假定为真理标准的主观性并不是什么狭隘的个人主观主义因为正如我们表明过的我们从我思中发现的不仅仅是我自己也发现了别人
为什么呢?因为存在主义强调了个体的自由,而自由跟责任才是一切的核心。他继续是这么论述的,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
通过自由承担责任任何人在体现一种人类类型时也体现了自己这样的承担责任不论对什么人也不管在什么时代始终是可理解的
如果你愿意的话,每个人通过呼吸、吃喝、睡觉或者用什么别的随便什么方式行动都在创造绝对、在自由存在,作为我自己承担责任,作为存在选择其本质。
这只是说一个诚实可靠的人的行动,其最终极的意义就是对自由本身的追求。之所以是人道主义,因为我们提醒人除了他自己外,别无立法者。由于听任他怎样做,他就必须为自己做出决定。
还有,由于我们指出人不能反求诛己,而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找一个解放或者体现某种特殊的目标,人才能体现自己真正是人。
于是所谓说那些存在主义都是悲观的存在主义突出了人的阴暗这些都是不存在的存在主义才是乐观的按照萨特的说法就是这是一种严肃的乐观主义因为人就是这样的而正是因为人是这样的人才是伟大的
正因如此人的存在才有意义,这个意义不是别的什么生物、什么神赋予的,这个意义是人自己给自己赋予的,是人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意义,这就是存在主义了。这篇演讲稿非常好,又清晰又明白,是个入门存在主义的一个绝好的材料。
自这次演讲开始存在主义的思潮正式向全世界发酵可以说 1946 年这次演讲开始之后到 1960 年这段时间就是属于存在主义的这个思想吸引了所有人甚至内化到了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社会现象跟人类活动当中了
于是以上呢就是本期的内容了下期我们将继续介绍存在主义的思潮包括萨特之后的故事以及萨特那两个亲密的朋友波夫啊跟梅洛庞蒂他们的存在主义思想我打算以尽量多的视角来勾画存在主义好的以上就是我们本期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我给你双手
真实的感受我给你自己的拯救我给你所有但不能停留我想放一样我想放一样自由就像你的温柔无法挽留
你推开我伸出的双手你走吧 最好别回头不停地漂流 自由地渴求所有沧桑 独自承受我给你吻 你拒绝接受我给你双手 真实的感受我给你自由
Zither Harp
Zither H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