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庞蒂在存在主义运动中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学院派,他的哲学造诣高于萨特,被认为是学术上支撑整个运动的人。虽然他的名气不如萨特大,但他的思想更完善、更温和,也更难被解构。
梅洛庞蒂与萨特的矛盾主要源于他们对哲学和社会运动的不同看法。萨特认为哲学应深入人民群众,讲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哲学,而梅洛庞蒂则认为哲学有门槛,应通过学术语言来描述。此外,萨特积极参与社会运动,而梅洛庞蒂更倾向于学术研究。
梅洛庞蒂的思想主要受到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他继承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观点,并通过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来构建自己的哲学框架。
《知觉现象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选择现象学的方法,因为现象学可以融合主观和客观;二是为什么研究知觉,因为知觉是哲学和科学的共同基础,之前的哲学家对知觉有误解。
梅洛庞蒂认为知觉是哲学和科学的共同基础,它提供了对世界的直接体验。他通过批判理智主义和经验主义对知觉的误解,指出知觉的整体性优先于部分,且知觉是一种直观的能力,可以直接通达物体的真相。
身体图式是梅洛庞蒂用来解释知觉结构的概念,指的是我们身体在完成复杂动作时的协调机制。它不仅决定了我们的知觉结构,还影响了我们的认知结构,包括语言、社会和文化。
梅洛庞蒂的哲学被认为是‘含混’的,因为他研究的领域介于实在与意识、存在与虚无、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他认为这些领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应被理性完全解释,而应保留一定的模糊性。
梅洛庞蒂对结构主义的贡献在于他的后期思想与结构主义非常接近,特别是在研究语言和社会文化方面。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中也体现了梅洛庞蒂的思想,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如果没有梅洛庞蒂,这本书的成果会大打折扣。
梅洛庞蒂选择现象学而不是科学方法来研究知觉,因为他认为现象学可以融合主观和客观,而科学方法(如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倾向于将人视为一个客观的研究对象,忽视了主观体验的重要性。
《知觉现象学》揭示了知觉的首要性和整体性,批判了理智主义和经验主义对知觉的误解。虽然书中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梅洛庞蒂后续的研究表明,知觉是一个介于实在与意识、存在与虚无之间的领域,不应被理性完全解释。
欢迎收听本期二十世纪重要思想,本期我们继续存在主义思想的相关介绍,这期的主题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大师,梅洛庞蒂。本期我们会介绍梅洛庞蒂的生平,他和萨特,波伏娃的恩怨情仇,作为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他对现象学以及存在主义的发展,以及介绍他的成名之作,直觉现象学。本期内容预计1小时20分钟,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reference: 沉默与语言:梅洛-庞蒂表达现象学研究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术文库) 要焚毁萨德吗 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杨大春讲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 理解梅洛-庞蒂:梅洛-庞蒂在当代 哲学赞词 Host: • VE Contact: 知乎:伟一VE VX:vitaminEhelper VX小程序:小程序搜索 “维生素e播客” telegram频道: https://t.me/vitamineEpodcast) (内有reference内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