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9「solo」DeepSeek为何引发美国的「创新恐慌」?

#9「solo」DeepSeek为何引发美国的「创新恐慌」?

2025/2/23
logo of podcast 卓见

卓见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张卓
Topics
张卓:DeepSeek事件引发了美国对自身创新体系的深刻反思。我观察到,美国政客和主流媒体对DeepSeek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美国创新力下降的担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挑战。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关乎国家战略和未来竞争力。因此,我希望通过分析DeepSeek事件,探讨美国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张卓:通过阅读《创新的真相》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国创新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书中提到的风险投资泡沫、大学与市场的隔阂以及企业研发投入的减少,都是导致美国创新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我发现,这些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因此,我们需要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重塑美国的创新优势。 张卓:我主张,美国应该借鉴中国的“举国体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建立更加有效的创新转化机制。我认为,政府在创新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财政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政府也应该适时退出,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我相信,只有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才能推动美国创新体系的持续发展。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美国创新体系的崩溃,特别是DeepSeek事件引发的恐慌。节目分析了风险投资泡沫、大学与市场脱节以及大企业削减研发经费这三个主要原因,并探讨了政府在推动创新的作用。
  • 风险投资催生的金融泡沫导致美国创新溃败
  • 大学与市场脱节,硬核科技难以转化为商业应用
  • 大企业削减研发经费,阻碍长期创新

Shownotes Transcript

哈喽各位听众欢迎回到卓健我是主持人张卓课别半年终于更新了我刚查了一下有点惭愧上一次更新还是在 2024 年 7 月这半年我到底在忙什么呢先是去美国待了一个月然后回来又上了五个月的编剧课主要在学习如何精进讲故事的技巧

今天不聊剧本也不聊旅行我很想分享一个我最近很感兴趣的话题

DeepSick 航空出事后美国的政客们为什么集体陷入了创新性恐慌最近关于 DeepSick 的报道非常多但我看很少有人从国家层面的创新视角去切入为什么这两年美国的创新力好像显得不那么强大了比如现在特朗普的红人 Mask 其实是南非人 OpenEye 的核心成员伊利亚其实是前苏联人后来在伊斯列

上大学被誉为人工智能支付的辛顿是英国人最近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头版标题也出奇的一致美国的创新正在崩溃这是两家平时根本看不顺眼的媒体啊居然在 DeepSick 发布后默契的给白宫贴上了创新失格的标签美国的创新到底失格了吗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吧先看中国

自 2018 年以来中国大学增加了 2300 个人工智能专业到 2022 年全球近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院都来自中国本科院校而美国呢这部分的顶尖人才只占到了 18%更有意思的是

硅谷现在有大概 25 万的华人科学家也就是每三个 AI 公司的创始人就一个中国面孔日经新闻网最近统计了全球 AI 顶尖论文作者人数的排名这个榜单的前十名有七所大学其中中国就占了四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

其中 DeepSick 的创始人梁文峰就是在浙江大学浙江大学这两年在这个榜单的排名飙升从 89 名一直升到第 6 名所以 DeepSick 只是一个引子美国人真正担心的是自己在 AI 的基础研究领域已经全面落后于中国了

我最近恰好看了一本书叫《创新的真相》,这本书是 2017 年写的,主要是在讲美国的创新体系是如何崩溃的,就是很应景。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个美国科学家和一个德国科学家,他们也经历过创业,也经历过在大学机构工作,他们把美国的创新病扒得个底朝天。

总结起来就是三个顽疾第一个风险投资越繁荣创新企业越少可能这个挺反常识的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面风险投资越多创新企业越多因为钱多嘛行业才会更好其实不是三个作者认为正是风险投资催生的金融泡沫造成了美国创新的溃败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新闻里面说一个创业者只要写几张 PPT 加一些 idea 然后告诉投资人说我一年可以增长 100%或者我一年可以翻两倍就能轻易的拿下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就像前几年我在 36 克工作的时候看到过很多项目只要加上互联网

你根本不用见到投资人就会给你立刻打天使基金那今天我们也见过很多什么 AI 养猪 PPT 造车三年去美国上市但实际上真正的创新可能十年内都说不清他是怎么赚钱的

就像我前一周看新闻说 DeepSick 的创始人梁文峰在 2004 年的时候曾经想融资过投资人就问他说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他说没想过我们就是想好好的做研究之前被 pass 了

其实 VC 会制造大量的风口和泡沫就像 VWork 其实没有任何的科技要素就是一个二房东的生意但是最高估值曾经达到过 470 亿美元然后一夜破产

所以作者的结论就是 VC 越好创新越不容易出现第二个顽疾大学与市场的隔阂越来越深其实很多硬核科技最早都是出现在大学实验室里面但是从技术产生到真正被大众使用这中间据统计应该有三到十年的技术成长期需要专业人才坚持不懈的投入还有大量的金钱的投入

但目前这三到十年其实很少有人去推动大企业和 VCA 都不愿意投入因为收益不是很明确书中讲到了斯坦福大学的一个例子斯坦福大学呢是著名的创业大学它挨着硅谷嘛然后它诞生过三个重量级的企业斯科惠普和谷歌

但是只有谷歌是基于两个创始人在读博士时期的研究论文发展起来的公司斯科惠普只能算是校友创业也就是说和他们在学校研究的课题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再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很多专利其实是没有机会进入市场的我想中国的很多大学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VC 和大企业没有动力投钱毕竟三到十年的这个时间其实有很多的确定性第三个顽疾就是最近十年巨头们都在削减研发经费

我们都知道贝尔实验室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创办的然后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应用规这个高新技术然后又孕育了一个很知名的公司叫英特尔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了因为从贝尔实验室到英特尔大概前后花了 13 年的时间但是巨头们在财报压力下五年的研发都等不起华尔街日报更不

更不可能等这些巨头们有这么这就好比把五大联赛的清训全部砍掉然后所有人都指望球星靠天赋踢到 40 岁这怎么可能呢

不过这个情况在今年是有所改善的我看了一下新闻美国的四大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谷谷 Meta 宣布要在 2025 年投入 3200 亿美元用于 AI 的基础建设这个数字比 2024 年其实是增长了约 40%那么如何保证创新体系的健康和稳定呢

《创新的真相》这本书给的药方特别有趣三个作者其实是建议美国学习中国搞举国体制因为只有政府才有更多的预算投入到长周期的基础学科比如美国的国防部曾经买过很多不成熟的技术帮助高科技企业存活下来马斯克的 SpaceX 公司也曾经获得过 NASA 的商业合同

NASA 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咱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最初很多也是来自政府的积采和补贴的可见呢由政府来启动创新是最靠谱的举国体制才是最有效率的

但是这本书其实也提醒政府在帮助创新进入市场之后要学会适时退出让创新者企业和投资人去赚更多的钱不要与民争利为什么呢因为从长远看创新更需要一个自由公平的环境然后创新去变成真正的商业成果去推动就业刺激消费带动一个国家 GDP 的增长最终最后

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国家这本书统计了美国联邦近 40 年投入到基础学科所带来的创新回报 ROI 高达 66%也就是每投一块钱政府能收获 6 美元这个生意其实还是蛮划算的但是我又查了一组数据最近 10 年美国投入研发的占比在持续降低从 1964 年 JDP 的 1.86 将至 2023 年的 0.7

也就是原来政府投入 10 美元而现在只投 4 美元但是有了政府的强投入创新就真的能发生吗也不是即使有钱有人有政策创新也不会自动生成但是没钱没人没政策创新就根本不会出现我们把一切都做对只是为了不错过创新

就像《创新的真相》这本书结尾说的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机制推动创新至今仍是全球的未解之谜最后说一个黑色幽默前几天我听一个投资人说 DeepSick 上线的首周使用量最高的居然是华盛顿特区而不是硅谷我大胆猜想这届美国政府真的陷入了创新焦虑症

OK 这就是本期的分享了很想问问大家中美之间的 AI 差距是越来越小了还是越来越大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本期涉及的一些资料我也会同步到 show note 记得查收如果感兴趣呢可以去我的公众号卓健有更详细的分析谢谢收听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