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晚清风云】(28)中国海归第一人:见证近代史的“活化石”

【晚清风云】(28)中国海归第一人:见证近代史的“活化石”

2024/11/29
logo of podcast 馒头说·历史的温度

馒头说·历史的温度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馒头大师
Topics
馒头大师:本期节目讲述了容闳传奇的一生,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中国海归第一人。他从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通过自身的努力考入耶鲁大学,成为第一个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人。然而,学成归国后的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积极投身于中国的近代化建设事业。他参与了洋务运动,参与了维新变法,最终支持了辛亥革命。他的经历跨越了晚清的多个重要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容闳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最初的愿望是通过教育改变中国,他积极推动了“留美幼童”计划,虽然该计划最终夭折,但这批幼童回国后,许多人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洋务运动中,他为江南制造总局引进了先进的机器设备,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在维新变法时期,他积极参与维新派的活动,并试图寻求外国干预,但最终失败。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积极为革命筹集资金和武器。 容闳的一生也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他既是西方文化的学习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既是改良主义的支持者,又是革命事业的参与者。他既在美国生活多年,又始终心系祖国。他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最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中。 容闳的经历和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波折和遗憾,但他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Deep Dive

Key Insights

Why is Rong Hong considered a significant figure in Chinese history?

Rong Hong i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because he was the first Chinese graduate of Yale University and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He introduced Western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o China, proposed the idea of sending Chinese children to study abroad, and was involved in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like the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and the Xinhai Revolution.

What was Rong Hong's initial reaction to the Taiping Rebellion?

Rong Hong initially visited the Taiping Rebellion's capital in Tianjin (now Nanjing) to assess the movement. However, after observing it closely, he became disillusioned, believing it would not bring meaningful political or social reform to China. He rejected an offer to serve the Taiping government and left immediately.

What role did Rong Hong play in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Rong Hong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by advising Zeng Guofan to establish machine-building factories rather than just weapon factories. He was tasked with purchasing machinery from the U.S., which became the foundation of the Jiangnan Manufacturing Bureau, marking the start of China's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Why did the Qing government recall the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U.S.?

The Qing government recalled the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U.S. due to concerns over their rapid assimilation into American culture. The students began adopting Western clothing, dating American women, and even cutting their queues, which alarmed the conservative Qing officials. Exaggerated reports from the overseers further fueled the decision to recall them.

What was Rong Hong's ultimate stance on China's reform?

Rong Hong initially supported reform within the Qing system but eventually shifted to advocating for revolution.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Hundred Days' Reform and witnessing the corruption of the Qing government, he fully supported Sun Yat-sen's revolutionary efforts, even proposing the 'Red Dragon Plan' to fund armed revolution.

What was the outcome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initiated by Rong Hong?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which sent 120 Chinese children to study in the U.S., was prematurely terminated in 1881. Despite this, many of the students went on to become influential figures in China, including engineers, diplomats, and educators, such as Zhan Tianyou, the father of China's railways.

How did Rong Hong's experiences abroad shape his vision for China?

Rong Hong's experiences abroad, particularly his education at Yale University, shaped his vision for China by instilling in him the belief that Western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ould modernize China. He advocated for sending Chinese students abroad to learn advanced skills and return to contribute to China's development.

What challenges did Rong Hong face in his efforts to modernize China?

Rong Hong faced numerous challenges, including resistance from conservative Qing officials, the failure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and the corruption and inefficienc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Despite these obstacles, he remained committed to his vision of a modernized China.

What was Rong Hong's relationship with Sun Yat-sen?

Rong Hong became a strong supporter of Sun Yat-sen's revolutionary efforts after losing faith in the Qing government's ability to reform. He proposed the 'Red Dragon Plan' to fund Sun's revolution and played a key role in connecting Sun with American financiers and military experts.

What legacy did Rong Hong leave behind?

Rong Hong's legacy lies in his pioneering efforts to modernize China through educ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political reform. He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Chinese students to study abroad and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China's transition from a traditional empire to a modern nation.

Chapters
本期节目讲述了中国海归第一人容闳的传奇经历。容闳7岁被送往澳门教会学校,后赴美留学,成为耶鲁大学首位中国毕业生。学成后,他拒绝了在美国发展的机会,毅然回国,立志改变中国。
  • 容闳是耶鲁大学首位中国毕业生
  • 容闳回国后,致力于改变中国

Shownotes Transcript

历史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年份历史也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历史不仅有深度有厚度其实也有温度形式有态度做人有温度我是馒头大师欢迎来到历史的温度让我们读懂过去活好当下谈面未来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馒头说历史的温度今天呢我们继续晚清风云这个专辑

荣洪这个名字是不是听上去有点熟悉但是呢又有点陌生这就对了我就喜欢和大家说说这些熟悉的陌生人 1828 年荣洪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的农家在荣洪七岁的时候他被父亲送到了澳门的马里逊教会学校的预备班

没错原本属于香山县管辖的澳门那个时候已经被葡萄牙人实际占据了近三百年荣洪有一个哥哥之前被父亲送去读了传统的私塾如果按照现在的概念父亲应该是比较疼爱作为弟弟的荣洪把他送到了所谓的国际学校但当时的事实恰恰相反

荣弘的父亲只能承担一个人的学费送哥哥去读私塾是希望他走正道就是去考取功名而送弟弟去读教会学校只是因为教会学校是免费的将来毕业能做点洋人的生意赚点小钱

没想到荣洪天资聪慧在学校里的成绩非常出色 1846 年当校长的布朗牧师因为身体原因提出准备回国他表示可以带三个学生一起去美国而荣洪因为成绩出色成了仅有的三个孩子之一

必须指出的是布朗先生确实是一个优秀且慈善的教育家他负担了三个孩子所有的出国费用并且给了三个家庭的父母一笔不菲的赡养费然后就带着三个孩子去了美国漂洋过海后的荣洪进入的是著名的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孟松中学孟松中学可以资助一部分贫困学生读大学但条件是学生毕业后必须要做传教士

面对这样一个优惠政策当时正筹学费没有着落的荣洪最终却还是选择了拒绝他在后来自己写的《西学东建记》中是这样回忆的说余虽贫自有所固有他日进学无论何业将则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

好在后来佐治亚州的一所妇女会愿意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资助荣红她最终得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而且考入的是连美国学生都羡慕的大学耶鲁大学当留着辫子穿着马褂的荣红走进耶鲁大学校园的时候一度成了美国学生围观的对象荣红在一年以后就剪去了辫子但她依旧有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地方她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用成绩说话

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英文论说还在第二和第三学期都获得了第一名 1854 年荣洪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成为了第一个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人以当时耶鲁大学的文凭如果留在美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其实是毫不困难的但荣洪却拒绝了友人的建议和挽留坚决要回到中国因为这是他出国前就立好的志愿他当时就曾经说过

于之一生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世后遇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之境 1855 年 27 岁的耶鲁大学海归荣洪回到了中国在回到中国的一开始荣洪就遭遇了不小的困惑一方面的困惑来自于他自己

由于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中国荣洪发现自己回国后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而中国却成了异乡以至于在回程路上别人问荣洪中国话怎么说暗礁和沙滩他竟然半天无法表达自己也觉得非常尴尬另一方面的困惑来自于他的职业

在回到中国后荣洪先后在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出任职后来又在上海保顺洋行经营私查生意这些职业给荣洪带来了颇为丰厚的收入但这些并不是荣洪真正想要的如果想要高薪和舒适的生活他留在美国就行了荣洪想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中国而他为此付诸的第一次行动就识破天惊

1860 年荣洪受两名传教士邀请去了当时太平天国的首都天津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按照荣洪后来自己的说法他去天津的目的是想考察一下太平天国亲自接待荣洪的人是他在香港就认识的熟人洪秀全的族弟甘王洪仁甘

红人甘为了体现对荣宏的重视特地给他封了一个义字头的爵位和一封伟任状希望他为太平天国效力但荣宏经过几天的观察很快对太平天国非常失望他认为这场革命不会成功即便成功也不过是一信之匪心与国体及政治上无重大改革之效果这个信是姓名的信啊于是他退回了伟任状立刻离开了天津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在又兜兜转转了三年之后 35 岁的容红惊人介绍认识了一个他一生都崇拜的人这个人叫曾国藩 1863 年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幕僚介绍结识了容红善于看相的曾国藩认为容红面相很好有威严又有胆识他一开始提出来让容红带兵但容红却认为这并非是自己的特长

一直在于太平军苦战的曾国藩随即又交给荣宏一个任务去外国采购机器回来开工厂生产枪械这是荣宏想做的并且擅长的但他立刻给曾国藩提了一个建议中国现在最缺的不是制造武器的工厂而是生产制造武器以及其他设备机器的工厂即所谓制器之器也就是机器牧场

容红甚至在当时就做出预言说以中国原料之廉人工之贱将来制造这机器必叫购置欧美者价廉多矣什么意思就是以中国那么便宜的原料那么便宜的人工将来自己造的机器肯定要比欧美价廉物美的多曾国藩欣然听取了容红的建议授予容红五品军工头衔次代蓝领携专款赴美国购买机器

当时正是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荣洪在购买机器的时候遭遇了不少困难但他还是不辱使命花了八个月将采购的一批机器运抵上海这批机器随后成为了江南制造总局里最新式最重要的母机不仅让江南制造总局一跃成为当时远东最大最完备的机器制造厂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正式起步荣洪经此一事声名大振

但在外人眼里看起来肥得流油的所谓采购也不是荣宏最希望做的事荣宏一直认为要改变中国就要从教育入手按照荣宏的设想中国最好是每年固定派一批儿童去先进国家学习学到本领后再回来建设自己的祖国

他的说法是借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经过荣宏不断的努力和游说 1872 年在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的奏请之下清廷终于答应每年选派 30 名儿童去美国留养

荣洪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称自己是乃稀而不昧竟夜开眼如夜莺觉得此身飘飘然如凌云不虚望其为燕卧床地间简单来说就是开心的简直要飘起来了不过荣洪对于幼童刘美这件事还是估计的太乐观了

按照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想法留美幼童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必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派幼童留美已经是一个非常激进的举动那这样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但是落到具体的操作层面这批留美幼童到了美国后依旧是要学习孝经小学等传统典籍

整个留美用童的团正监督是汉林出身的陈兰冰荣宏只是副监督事实上当时因为消息闭塞以及普通老百姓视西洋为蛮夷等各种原因第一批留美用童在广东还没有招满是到了香港才招满的但是到了美国后这批中国的儿童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迅速成为了各个就读学校中的优秀学生

到了 1880 年共有 50 多名中国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 22 名进入耶鲁大学 8 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 3 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1 名进入哈佛大学而这些幼童也开始慢慢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不太愿意穿中式服装开始和美国女生谈恋爱甚至有些幼童剪掉了辫子信封起了基督教

这对当时的清廷来说确实是惊慌失措的再加上留学监督的一些夸大其词的报告清廷终于做出决定在 1881 年 8 月前撤回全部留美幽童这件事别说荣洪阻止不了就连当时的耶鲁大学校长波特作家马克吐温美国前总统格兰特都纷纷劝阻但依旧没有任何作用

1881 年 8 月原定留学期为 15 年的 120 名中国留美幼童除了先期因为不遵守纪律而被遣返执意不归或者病故者以外其余 94 人分 3 批被遣送回国

当时的申报在刘美又同回国后做了如下评述说国家不惜经费之耗烦遣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耗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顾家氏族巨商大股之子弟其应目而来者泪推多追鲁之子流品疏杂此等人何足以于言吸血何足以于言水是兵法等事

总而言之就是觉得这批留美幼童出身低下去国外留学也学不回来什么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后来的统计这批刘美优同志成为国务总理的有一人铁路局长三人外交部长两人铁路工程师五人工时两人铁路专家六人外交官十二人矿业专家九人海军元帅两人海军军官十四人医生三人律师一人报界两人电报局民员十六人

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字都留在了后来民国的历史上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元兰煤矿矿业工程师吴扬增北洋大学校长蔡少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明初国务总理唐少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虽然刘美又同计划从后来结果看还算是宽慰人心但这个计划的夭折给了荣宏极大的打击

荣洪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在刘美又同计划夭折后荣洪不遗余力的推行自己的两个计划第一帮助中国设立国家银行第二修筑全国铁路这两个计划是如此庞大以至于荣洪必须要接触自光绪帝以下大大小小的清朝官员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荣洪终于清楚的感受到这个庞大帝国的各个阶层已经是腐烂到了什么地步

自李鸿章张之洞以下荣禄刘坤一盛宣怀等等等等虽然都是洋务派的干将但围绕各自利益集团不择手段的明争暗夺贪污腐败使得明明是立国立民的大使最终都落得不了了之而荣鸿更是得出了一个感慨尊自太后见及立续自上至下无一步以贿赂造成

但是荣宏依旧还是抱有期待只是他的期待已经从旧体制的自我治愈转向了自上而下的改良也就是物序为新此时已经 70 岁的荣宏最欣赏的人是比他小 30 岁的康有为荣宏本来就认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制和制度问题所以他对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的违心主张大加赞赏

荣洪不仅参加了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的保国会成立大会而且但凡维新派的活动他都参加荣洪在北京东华门的寓所是维新派长期聚集开会的场所很多重要的奏折建议都是从那里出来的 1898 年 6 月中旬光绪帝正式颁发明定国事诏书戊戌维新正式开始然而仅仅百日维新夭折

在戊戌维新的最后关头荣洪再次成为了见证历史的人谭斯通与袁世凯密谈之后返回荣洪的寓所告诉了大家情况已不容乐观的消息当时的荣洪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出面去请美国驻华公使对清廷进行干预但因为美国在中国没有驻军对慈禧完全不造成压力这个提议被康有为否决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软禁光绪四处捕杀维新派人士容红在第一时间请求美国公使营救康有为请求英国传教士营救梁启超然而她自己其实也早被蜻蜓视为维新派的核心人物体人格大学士徐彤早就参奏她与洋人十相往怀暗示她勾结洋人

很快容红自己也被列为通缉对象只能潜逃至上海躲进租界至此容红对改良已经彻底放弃希望如果改良不行那该怎么办容红在 1900 年 3 月通过刘美幼童中一个足地荣兴桥的介绍知道了一个人这个人名字叫孙中山那个时候风雨飘游的大清帝国再度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

在义和团进京的背景下觉得已经忍无可忍的刺激呆后决定向列强发出挑战在这场近乎闹剧的过程中荣宏完全支持张之洞提出的东南护保计划不仅如此他还试图劝说张之洞拥兵独立并且积极参与和谋划唐才长策划的自立军从这个意义上说荣宏已经彻底放弃了改良触达了革命的边缘

然而理想主义的荣洪最终还是输给了老辣的张之洞在一开始选择不表态之后看到慈禧依旧能够掌握大权张之洞选择向朝廷效忠开始疯狂捕杀自立军包括唐才长在内的二十多个自立军骨干被张之洞统统杀害荣洪也再次被清政府通缉

1900 年 9 月 1 日,荣洪化名为泰西,搭乘日本客轮神户丸由上海逃往日本。在船上,他终于和化名中山桥的孙中山见面,两个人畅谈国家大事。至此,荣洪开始彻底支持革命。以荣洪的作社性格,一旦决定投入,就绝不是口头上的支持。

1909 年 2 月 81 岁的荣洪告知孙中山他已经向美国军事专家何马里和金融家布斯提出了一个计划命名为 Red Dragon China 意思就是红龙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筹集 500 万美元购买 10 万支枪和 1 亿发子弹资助孙中山进行武装革命

在荣洪的牵线搭桥下孙中山在纽约与荷马里以及布斯进行了多次商谈双方都已经敲定了各种贷款利息偿还的细节孙中山也向国内的黄兴通报了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障碍一度搁浅但荣洪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牵线搭桥敦促双方继续推进只是历史的进程比大家预想的都要快

1911 年 10 月 10 日乌昌起义爆发此时的荣洪已经 83 岁染病卧床但听到乌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后却兴奋一场连写三封信给新中会成员谢展泰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发表自己对革命的观点而且还颇有先见之明的发出了一个警告要警惕袁世凯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就给容红亲笔写了一封信邀请她回国担任要职 84 岁的容红此时虽然有心但亦无力卧病在床 1912 年 4 月 21 日容红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最终逝世于美国康州的寓所

无法猜测容红对自己的最终没有叶洛归根是什么想法但是在他的墓碑上专门刻了一个汉字容好下面进入馒头说时间说容红是中国海归第一人可能略有夸张在容红之前应该还有其他中国人流洋归来但是以容红耶鲁大学毕业的资历以及后来参与的各种大事件他应该也能算是第一人了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容红的一生其实是有点尴尬她其实早就入了美国籍,信了基督教但是在美国,大家还是把她当作一个中国人虽然她依旧是黑头发黄皮肤,但在中国,大家还是把她当作一个美国人而容红提出的有一些建议,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也确实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事实证明也不可行,比如她提出要全部照搬美国的政治和金融制度

所以荣宏还有个称号叫中国近代史上的边缘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边缘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却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一笔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无论国籍身份自始至终都是一位发自内心的爱国主义者

在中国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容红从小到大到老从流洋到洋务从维新到革命遭遇了诸多变化自己的认知和观念也一直在变但有一点始终不变她希望中国能够变好能够变强因为有这个理想容红才愿意放弃别人眼里难得的舒适生活

也正是因为有这份信念他在自始至终不选择放弃或者逃避所幸的是从荣宏开始一代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前仆后继像他这样怀着赤子之心的大有人在当然像荣宏这样波澜壮阔的人生可遇不可求我觉得在自费出国留学的前提下出去是一种选择回来也是一种选择

但无论最终如何选择身在何方只要心里有一份挂念一份回忆一份坚守乃至愿意那一声喊尽一些心出一份力我觉得就是可贵的天下虽大不忘炎黄子孙足矣好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