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半醒 VOL.08 关于海的自我反省

半醒 VOL.08 关于海的自我反省

2019/9/22
logo of podcast 半醒

半醒

Shownotes Transcript

▌ 我万万没想到我妈在听这档声音节目。有天我跟她讲,我没想好节目的选题。她说,你那么喜欢海,可以聊聊大海。我接受了,开始准备这期内容。直到昨天我给她打电话,说我在写大海的选题。她说,我不是让你聊大海,我是让你聊潜水。得。我都写一半了。她说没关系,反正你聊潜水和大海,应该没有太大区别。我没吭声。 ▌ 在我组织大海的内容时候,竟然和潜水和冲浪的体验,没有太大关系。虽然潜水和冲浪,都给我带来巨大的愉悦。但我每次都知道,这不存在于我的日常。就算某天我可以过上天天潜水的理想生活,对海来说,我也是一个自以为敲过门的客人。而我是一只活在陆地上,用肺来呼吸的猴子。所以,当我想到大海,冒出来的第一个词是“边界”。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通常会把海洋看待成陆地的尽头,海洋是边界。人是这么热爱拓展的一个品种。从拓展自己生存的领地,发展到通过征战扩张自己的领土,吞噬对手的势力范围,重新划定自己的边界。然后一路扩张到海边,我们发现到了尽头,大海就是边界。但我们把视角稍微往上拉一拉,就会看到地球上,陆地是几个破碎的板块,海洋才是统一的。所以海洋没有尽头,陆地才有尽头。**海洋没有边界,人的视角和人的自身能力,才是边界。**但,海洋给人类对自身能力边界的认知,是有启发的。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聊到潜水。无论你是否潜过水,你都一定知道水压对人体的压迫。所以在上个世纪,潜水,尤其是自由潜(没有辅助,没有气瓶和脚蹼的闭气潜水) 在科学家眼里是非常诡异的。因为理论上,30米水深所带来的水压,人体就无法承受了。但许多潜水员都超过了这个了深度,连我个人的最大深度也在40米,更不用说,很多巅峰级别的自由潜选手,可以潜到超过100米的深度。所以科学家觉得诡异的是,这些人都好端端的回来了。毕竟百米深度的水压是水面上的10多倍。如果我们带一罐可乐到百米水深,就可以看到这罐可乐被水压直接拍扁。在这个深度,人的肺部可以被压到大约两个棒球的体积。就是理论上,这个人死定了。但无论是过去在日韩以潜海为业的海女、潜水员、或者自由潜运动员,都没有被水压拍死。倒是这些运动员,还在每年不断刷新记录。所以上个世纪,科学家认为,这不科学。于是基于这个问题,带来了一个新的发现:人类的深潜能力,称为“哺乳动物的潜水反射”。还有一个更高级的名字叫“生命总开关”。指一个人,从他把脸埋到水里的那一刻起,这个人的大脑、肺部、心脏和其他器官,就会触发出种种生理反射。这些生理反射,会随着这个人在水里下潜越深,就越发明显,最终会激发出一些生理变化:人体内的血液,会从四肢流向体内的重要器官。在极深的水下,血液甚至可以渗透到重要器官的细胞壁,去支撑器官在强大的水压下,不会出现内爆。神妙的是,生命总开关只会在人脸埋入水里时才会生效。人类洗脚的时候,并不会打开这个开关。只要没有水对脸的刺激,生命总开关所包含的种种反射都不会出现。生命总开关,大约就是海洋给人类对自身能力边界的一次启发。除此之外,对人类潜在能力,海洋依然在给予一些引导。比如有些能力不同于视听,给我们具体清晰的体验。这些能力,只潜移默化的发生。像是人类可能对地球磁场,对声波反射存在感应能力。这些也是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带给科学的发现。虽然目前未必完全验证。但是确实引导我们发现了一些确定的人体结构,可能带给人类这些潜力。 ▌ 通过大海,我们在更进一步的发现人类自身的复杂性。而且越不断发现,我们就充分的感觉到,我们人类真高级。我们是多么优秀的物种。是的,人类就是把优越感写在脸上的物种。虽然也会有对优越感的反思。无论是看动画看电影还是看书,我们都会看到,如果我们假设,海洋里存在智慧生命,他们要干的第一件事,大概就是把陆地上的人类通通干掉。他们干掉人类,不是为了扩张领土,而是因为人类在糟蹋这个世界。所以,当我们足够冷静的时候,并不是不知道我们自己多讨厌。只是,我们总是无法自拔的自我欣赏,发自内心的觉得,**我们是进化最成功的物种,并且没有之一。**但如果,我们按《人类简史》里的观点:一个物种,其根本目的是最大化的拓展自己的种群数量和自己的基因分布。越成功拓展自己种群数量的物种,就越成功。所以书里有一个角度是:不是人类驯化了水稻,而是水稻驯化了人类。通过成为人类首选的主食,水稻得到了人类的大规模种植,也让水稻的基因极大量的遍布全球。如果这么看,我们未必是进化最成功的物种。水稻才是。举出这个例子的时候,我都很难说服自己。植物和动物,有什么可比性。所以我排除植物,只看动物,而且只看脊椎动物。目前,全球的人口数量是75亿(截止2017年)。在我能找到的有限的数据里,1997年家鸡的种群数量,已经超过百亿规模。如果按照基因分布最大化的观点,鸡比人优秀。我还是很难说服自己。何况鸡和水稻的基因分布扩张,根本原因不是自然筛选,是一个长时间的人工挑选,是因为人类要吃掉他们。所以我估计你已经猜到,我想到了另一个反例。老鼠。根据预估,老鼠仅仅在印度就有50亿只,推算在中国也有50亿只。老鼠不在人类的主要菜单上,但是数量级远超过人类。如果说老鼠比人类更优秀。这个结论真的是更令我不舒服。虽然,我可以想象:出现一场非常严重的天灾。浩劫过后人类100%的灭绝。但可能在灾难过后的某片废墟中,爬出来幸存的老鼠。如果按照进化论,这符合物竞天择。▌ 前几年有本书叫《群》。一定程度上讨论了这个话题。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的概括:有天海洋忽然有了意识,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杀人。虽然我没有办法给你还原故事,但是我愿意跟你聊的是,这本书通过故事对人类这个物种的某种自省。首先,刚刚提到的,人类未必算得上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最成功的哺乳动物可能是蝙蝠、老鼠和羚羊。抛开这些,回归我们的自我认可。如果我们要表达,人类是代表地球史上最圆满的最后一段。理性的讲,我们大约没有这个自信。因为一旦我们把自己放到“地球史”的宏大时间序列里,我们就知道自己未必是最完美的一段,我们仅仅是其中一段,甚至可能只是普通的一段。我们没有办法构想,一个完满的物种应该是什么形态,以及这种完满的物种在生态和食物链中,应该处在怎样的位置。它永生么,可以不断的繁衍让这个物种不断的扩张么。最后密密麻麻的布满这个地球上,没有其他物种能遏制它,也没有任何天灾厄运能终结它。这是不是像一颗无法杀死会带来毁灭的毒瘤。所以,我们其实不能确定,自然生态的物种走向,是朝着完满的方向。我们大概能确定的,只有自然生态的规则是物竞天择。物竞是,与其他生命的斗争;天择是,反抗自然灾害的斗争。所以其实物竞天择的进化,和生物变得更复杂并没有因果关系。时间可能会让这颗星球上某物种,**在身体和精神上的复杂性暂时增长,**但我们并不能论证这就是必然趋势。**30亿年来,生态当中仍然保存了,像细菌这样的简单生命形式。所以其实这个观点,帮我们理清了早期我们在进化论中,对进化的翻译问题。进化应该被翻译成,演化。**生命的演化,是服从自然挑选的,并不是递进迭代的。**所以复杂生命形态的暂时存在,确实是进化的阶段性结果。但未必是生态走向的必然结果。其次,人类自身的优越感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就是说,我们人类倾向于宣布一个物种,是这门物种当中,最核心与最重要的一支。是因为这门物种的许多分枝,在面临诸多纷争的状况下,只有它幸存了下来,其他的部分全部死光了。仅仅看人类的话,南方古猿人,死光了;直立人,死光了;尼安德特人,死光了。只有智人,还活着。所以我们相信我们智人是这个物种最核心的一支,因为我们幸存下来。而且我们好像还获得了对星球的统治权。所以我们定义,脊椎动物一定是这个生态进化的主干,哺乳动物一定是主干的核心,而智人是核心的尖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中学时候的生物课本上就是这么画的。但是,我们看到的会不会并不是全部。同样存在可能是,我们只是一株不重要的枝干,只是这棵枝干长得比其他稍微长了一些。就像,面对一夜暴富的人,我都希望这个混蛋能搞清楚,不要把自己拥有财富和权利,跟他一时的侥幸搞混。一个猖狂的一夜暴富者,同样可能快速的落入一夜暴穷。同样,进化的土豪,**不应将统治权和内心的优越感,**跟较长期的幸存搞混。**我们这个物种同样有可能很快就消失,甚至比我们想的要快得多。▌ 但是诚实的说。我们不会这么想。我们就像这颗星球的继母,**我们会问问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最复杂最顶尖最美丽的物种。魔镜说,人。**我们就欣慰的荡漾在食物链顶端的自恋当中。**由我们去评判,分出萌的动物丑的动物重要的动物没用的动物。我们根据我们看到的来评断自然。我们那么自信。就算我们自己不会飞,我们也能发明钢铁的翅膀;就算我们自己不会水,我们也能发明钢铁的水肺。我们依靠想象,在地图上绘制出海洋的边界,不同的海洋区块归属不同的地区和人群。这些边界不容侵犯。但是这个边界,只在人类这个物种当中是共识。在自然生态里,这些边界,根本看不见。 感谢你收听这一期的半醒。我是膘哥壹眼。 强调一件事,你的打赏对我非常非常重要。谢谢! 好,你可以在喜马拉雅搜索“半醒”,或微信关注公众号“半醒 膘哥壹眼”,或微博关注“膘哥壹眼”,来收听这档节目。同时也欢迎你参与互动,留下你的想法和意见,也可以提出问题和预约话题。 谢谢你的收听。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时间会更新下一期,但是我们下期再见。 本期节目背景音乐 The Piano Guys 《Someone You Loved》《A Million 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