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45-评《神圣无花果之种》

245-评《神圣无花果之种》

2024/12/6
logo of podcast 五花肉肉

五花肉肉

Shownotes Transcript

雷普利:7分 (编剧,《出走的决心》等47期节目嘉宾)

一方面,我理解拉索罗夫当下的创作状态并十分肯定他表达的勇气;另一方面,本片类型化的呈现效果确实算不上好,完成度不高。作为导演的拉索洛夫,在《无邪》中的灵气被磨损了;作为编剧,议题混杂、概念先行,笔力实在不佳。

弦子:8分 (《出走的决心》等6期节目嘉宾)

我总是看到一种傲慢的批评:“影片虚构的部分没有价值,最好只呈现真实的影像。”如果导演来自和平国家,他便不会被这样要求。导演有权阐释他眼中伊朗社会在如何变化,这不该只是和平国家导演的权利。更何况,拉索罗夫作为运动亲历者,已经通过构建这些情节明确地回答:为什么年轻女性成为了“头巾革命”中最坚实的反抗力量。

波米:6.5分

导演在被迫离开伊朗时,于社交平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你认为伊朗的国境线掌握在你的手中,那你就是在做梦。如果说地理上的伊朗在你们的宗教暴政下受苦,那么文化上的伊朗则活在数百万人心中……从今天起,我就是文化上的伊朗公民了。”在我看来,这是2024年最铿锵有力的一段发言。

节目流程: 上半场时长:1:17:42;

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影片信息介绍; 2)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优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反抗之种缘何来自既得利益者? 2)为何说导演创作野心可叹可敬? 3)神权陷落,结局涵盖多重象征? 4)如何理解女儿戳破“无信号”情节? 5)真实素材的引用有无奈有对抗? 6)家庭选取如何勾连伊朗社会阶层? 7)反神权是否等同于反宗教? 8)为什么本片是对“寻枪”叙事的反动?

缺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为何说本片类型化执行非常失败? 2)视点混杂如何破坏惊悚感? 3)较导演前作,视听语言毫无亮点? 4)反抗升级的呈现是否不够明确? 5)真实素材的组织脉络存在什么问题? 6)三个事件四部影片,本片竟是缝合怪? 7)“技法”与“勇气”孰轻孰重? 9)类型片框架是否适合评价本片? 外延(上)涉及:审查桎梏与性别桎梏,哪个更难突破?

开场&上半场结束曲: (Peyman Yazdanian)。

影片信息: 波斯文原名:دانه انجیر معابد 北美分级:PG-13级;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院线外发行情况:1080P流媒;

上半场片目: 《野良犬》(1949) 《闪灵》(1980) 《悲情城市》(1989) 《终结者2:审判日》(1991) 《寻枪》(2002) 《颐和园》(2006) 《投名状》(2007) 《我在伊朗长大》(2007) 《逃离德黑兰》(2012) 《天注定》(2013) 《绣春刀》(2014) 《出租车司机》(2017) 《无邪》(2020) 《亲爱的同志》(2020) 《同呼吸》(2021) 《圣蛛》(2022) 《无熊之境》(2022) 《马里乌波尔20天》(2023) 《出走的决心》(2024) 《没有她们的星球》(2024) 《一部未完成的电影》(2024)

音频后期:出雲;文字协助/排版:立柍; 信息整理协助:三人; 封面设计:画电影;可关注B站“画电影”频道。

(下半场“外延环节”内容,将于近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