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米勒的办公隔间原本是为了鼓励自由和交流,但后来被企业主和模仿者扭曲成了封闭的盒子。企业主倾向于选择最高的隔板,将员工完全隔离,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空间浪费。这种做法忽视了设计初衷,导致员工感到孤立和压抑。
赫尔曼·米勒的人机工学椅最初是为养老院的老年人设计的,旨在解决老年人长时间坐椅子时的舒适性和健康问题。后来经过改造,这些椅子被用于职场人士,成为现代办公椅的原型。
现代办公室的隔间和人机工学椅虽然提高了舒适性,但也限制了员工的活动范围,增加了久坐时间。研究表明,长时间坐着会增加死亡率和患糖尿病的风险,不符合人体的自然健康需求。
办公室员工通常不愿意参加工人运动,因为他们自认为有技能和知识,能够在不同公司之间跳槽,追求成为精英。他们与企业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不愿与资本家进行斗争。此外,他们在经济好转时往往会迅速脱离工会。
赫尔曼·米勒的 Aeron 椅在互联网公司中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这些公司文化中加班严重,员工需要长时间坐在椅子上。Aeron 椅的舒适性和健康设计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使其迅速在硅谷互联网公司中流行。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人机工学与工人运动”。 这期节目我们将探索赫尔曼·米勒(Herman Miller)如何在上世纪两次重塑了世界办公室的基本格局,并讨论这些设计如何在意想不到的方式上偏离了初衷。 赫尔曼·米勒又两款的革命性的办公室产品,一是办公室隔间,二是人机工学椅。一开始,它们都是用人机工学的方法论来提升工作环境,保护职场人士的身体健康,但最终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 我们在节目中的视角触及到了人机工学和工人运动。尽管人机工学一开始是为了保护工作者,这些设计最终却成为他们的某种桎梏。通过对《隔间》一书及社会学者观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办公室群体的复杂心态:他们既远离传统工人阶级,又不被资本家视为真正的同路人。 《隔间》一书揭示了现代办公室中隔间的隐含意义,显示了它们如何限制了员工的自由和互动,导致心理上的孤立感和疏离感。社会学者指出,这种办公环境使得员工陷入了一个尴尬的中间地带:他们既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但也无法真正融入管理层的行列。这种暧昧不清的定位,成就了他们职场精英的身份地位,同时也让他们成为商业社会的受害者。 �节目主播 范米扬《中欧商业评论》特约嘉宾/毕业于同济大学和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 �背景音乐 《生活因你而火热》—新裤子乐队 �作品参考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作者: [美] 尼基尔‧萨瓦尔 LIVE ACTION: INVENTOR ROBERT PROPST AND THE HISTORY OF THE MODERN CUBICLE EARLY ERGONOMICS: DESIGNER BILL STUMPF AND THE SCIENCE OF SITTING The Untold Story of How the Aeron Chair Was Born History of La-Z-Boy 其他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我们 「迷因电波」播客主要关注以下话题:讨论偶像品牌与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破解商业现象中的虚假神话、进行流行背后的know-how分析、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代码。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喜马拉雅、QQ音乐、苹果播客收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成为听友,可以解锁更多精彩内容,范老师在群里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