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到川普购买特斯拉后科技股出现显著反弹,但股市反弹主要源于空单回补,而非川普的直接影响。通膨持续降温,这与市场对利率的预期相符,也表明通膨不会因关税战而显著上升。欧盟的反制措施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全球股市表现不佳,只有港股相对亮丽。
二月份的CPI数据显示,年增幅和月增幅均显著下降,其中食品通膨主要源于鸡蛋价格上涨,但可能回归均值。核心CPI创下2021年以来新低,但降温速度不宜过快。商品部门CPI年减,服务部门CPI年增,时薪年增近4%。住房价格和工资价格下降缓慢,但航空机票价格下降显著拉低核心通膨。
我们需要观察蛋价是否回归去年年底水准,以判断通膨能否持续下行。美国能源资产价格持续下行,石油通膨与地缘政治关联性减弱。川普愿意承受经济痛苦来实现长期经济规划,我不相信其试图引发经济衰退。但他的政策可能导致避险盘涌入,甚至引发技术性衰退。
全球金属价格上涨与关税战有关,但涨幅有限。关税战加剧市场波动,但也创造了长期投资机会。台湾对中国大陆特定钢品和啤酒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将导致相关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并增加台湾的通膨压力。台湾可尝试扩大美国能源进口以规避关税。
全球贸易战已开打,台湾央行可能维持紧缩态度,这与美国市场情况不同。川普自称理性主义者,专注于有利于美国经济增长的措施。美国政府支出对GDP影响巨大,川普希望减少政府支出,刺激民间消费,但民间消费依赖经济环境和心理情绪。
市场信息解读需谨慎,正面消息可能隐藏风险,负面消息可能并非真正坏消息。通膨降温并非关税影响,而是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商务部长希望从GDP中分离政府支出,以提高经济增长透明度。从GDP中去除政府支出后,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有限。
川普的减税政策即将到期,2026年税收可能增加4200亿美元。共和党希望延长减税法案,刺激民间消费。大型企业更倾向于回购股票而不是进行实业投资。每个政党都有其政策逻辑,需理性看待国际纷争。
联准会呼吁不要有太高降息预期,加拿大央行降息25个基点,以应对关税影响。全球央行降息路径已打开,市场对联准会降息预期升高。债券价格持续上涨取决于债券发行量减少。马斯克削减政府债务计划可能减少债券发行量。
美国政府大规模裁员,对华府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华府居民大量离开,与政府裁员有关。美国政府裁员人数可能高达50万人,对住宅市场造成影响。美国政府债务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变差。
美股科技股和费城半导体指数显著上涨,特斯拉涨幅最大。美股反弹是空单回补,而非系统性攻击。美股每年有10%-15%的跌幅是正常现象。美股自2008年以来大部分年份都是收涨。目前美股修正幅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需关注库存循环周期,判断是否提前调整。库存循环周期通常为三年左右。目前美股走势符合三牛一熊的惯例。投资需做好资产配置,应对景气变化。投资目标达成后,仍可能面临波动。
需认清投资事实,川普对股市的言论反复不定。恒生指数今年表现亮眼,中概股涨幅显著。需关注中国基本面是否与股价上涨相符。中国CPI大幅下降,食品通膨年减3.3%。中国市场出现通缩环境,消费者选择储蓄而非消费或投资。
中国信贷扩张,但居民新增贷款占比下降。中国汽车制造业PPI大幅下修,食品价格持续下降。通缩环境下,消费者选择储蓄,导致投资减少。担心通膨并非坏事,关键在于企业利润是否能够跟上。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