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505:时间的矛盾

505:时间的矛盾

2025/1/17
logo of podcast 原来是这样?!

原来是这样?!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旭岽
旭岽是一位专注于旅游和城市文化的主播和后期制作人员,特别以介绍旧金山的独特魅力而闻名。
Topics
旭岽:我个人经历以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存在诸多矛盾。例如,在经历痛苦或紧张的时刻(如高烧),时间会感觉被拉长,但事后回忆却觉得很短暂;而对于快乐或新鲜的体验(如旅行),当时感觉时间飞逝,但回忆时却觉得时间很长。此外,无聊的等待会让人感觉时间漫长,但回忆起来却很短暂。这些现象与情绪、注意力、记忆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度紧张或压力大的情况下,大脑会分泌压力激素,提高注意力,从而感知到更多细节,主观上感觉时间被拉长。而美好的体验和新鲜感会刺激大脑优先存储相关记忆,增加细节还原度,回忆时时间感被拉长。相反,无聊的经历缺乏刺激,大脑处于低认知激活状态,注意力分散,导致时间感知被放大,但回忆时由于缺乏记忆点而被压缩。 此外,不同年龄段对时间的感知也不同。童年时期,一年占据人生比例较大,感觉时间漫长;成年后,一年占据人生比例较小,感觉时间飞逝。对出生前事件的感知更遥远,因为缺乏共鸣和直接经验。技术爆炸也影响了时间感知,近期的历史由于信息丰富而感觉更漫长,而遥远的历史由于信息匮乏而感觉更紧凑。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时间感知的矛盾:快乐时光短暂,回忆却漫长;无聊等待漫长,回忆却短暂。这种矛盾体现在生病经历、疫情期间、旅游经历等方面,并用手机相册照片数量作比喻,说明记忆中时间占比与实际时间占比的差异。
  • 快乐时光在回忆中被放大,无聊等待在回忆中被压缩
  • 记忆中时间占比与实际时间占比存在差异
  • 新鲜感和情绪波动影响时间感知

Shownotes Transcript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欢迎来到原来是这样各位好我是徐东 2025 年的第一期节目我想单独和大家聊些不太一样的事事情呢源起于去年的最后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假流给我带来了一个极其难忘也极其混沌的跨年体验

连续三天的接近 40 度的高烧严重的乏力肌肉酸痛让当时的我每分每秒都感觉极其的漫长和难熬印象特别深的是每次等待退烧药起效前的那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昏昏沉沉的痛苦的煎熬着只渴望着时间能够快点过去

我清晰的记得比士比克时间似乎被极大的延长了每一个五分钟感觉上都有 15 分钟那么漫长退烧药大约能够把我的体温降到 38.5 度左右并且能给我大约三到四小时的相对舒服一些的时间而在这些窗口期当中我又会选择刷一些社交媒体或者是短视频来分散一下注意力也好打发一下时间

现在回忆起来,似乎在这些时候,时间又被加速了,明明感觉只过了不到 30 分钟,但猛一看时间,却发现已经超过了一个小时。当然了,我相信这种体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为了暂时逃避繁重的工作或者作业,往往在莫名其妙当中就偷偷摸鱼了一两个小时,又或者和好朋友聚会聊天,不知不觉的几个小时也就过去了。

说回到我那场跨年假流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矛盾我清晰地记得在症状最严重的第二天快结束的时候仿佛间觉得自己已经患病超过一周当然了也不排除那两天刚好是跨了一年从而加强了这种错觉但是当我的身体近乎痊愈之后去回顾整个发病的近一周的时间却又会很恍惚似乎自己如同穿越了一半直接跳过了这个星期

除了生病卧床本身以及期间去了两次医院打了针其他的生活细节就有点像是颜料那样被混合在了一起明明是一周的时间却又好像仅仅只经历了一两天是的这就是今天想和大家来聊的时间感知上的矛盾类似的这种矛盾我相信你和我应该都不怎么陌生

现在再回忆起疫情的那三年或者不能出门的那几个月其实呢就有这种矛盾感既可以清晰地记得身处其中的时候每一天都在盼望着疫情结束盼望着解封但会觉得这一切似乎是永无止境般漫长

也常常会有种生活似乎长久以来就是如此的恍惚感但是如今再回头看那三年那两个月似乎又像是被跳过了一般模糊且短暂在这个期间明明应该也经历了也做了不少事情但是如果不细细回忆的话总难以将这段人生铺展开来

大家应该记得,疫情期间我去了不下五次三亚,但如今回忆的时候却总有种分不清哪次在前哪次在后的感觉,好像在我的记忆存档当中,这加起来将近 40 天的美好时光,它的存储占比似乎远不及那些为期 7-10 天的但是没有重复过的旅行来得细节丰富。

而同样的体验其实也出现在了我前年和去年总共走过四遍的宁夏行程上说起关于旅游时的时间感知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在旅途当中往往在第三天的时候我就会有种似乎生活一直都是这样的我在这个地方感觉已经待了很久的错觉

在旅途结束踏上返程的时候又会有种明明感觉前两天才刚刚开始旅程怎么一下子就结束了呢时间怎么会过得那么快呢类似的这种感受但是有趣的是每每到岁末年初开始回忆往昔的时候这些充满着新鲜感但时间其实又并不是很长的时间片段却往往能够占据着最大比例的回忆中的时间长度

有的时候会觉得日程工作的几个月甚至在回忆中都比不上旅行的一周想到了一个非常具象化的体现就是我们的手机相册当然我也不是很确定我的回忆模式是否已经被这样的相册所影响了

就拿我的手机相册举例疫情三年所拍摄的所有照片加起来似乎都不如 2019 年 2023 年 2024 年中的任何一年来得多其实老刀友都知道这三年旅游特级的浓度都是超高的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光是一次东地中海或者是美国西海岸旅游在这个期间所拍摄的照片量,就已经远远超过一年当中除旅行外的所有世界所拍摄的照片之和了。而我脑海中对于过去时间的感知,虽然没有我的手机相册那么夸张的不成比例,但总体上的感觉也是相近的。

那些在现实当中只占据十二分之一左右的花费在旅行上的记忆片段在回忆当中却有可能有着将近二分之一的占比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和我类似的情况这或许也是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出去旅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吧

诱惑者不少人经常说的所谓生命的宽度比生命的长度更加重要很大程度上可能也受到了类似这种时间感知上的错觉所影响吧有些心理学家是专门归纳过我刚才提到的各种各样的时间感知上的矛盾总体来说呢可以分为四种经典的情况首先是

真实经历的时候觉得时间很漫长回忆的时候同样也会觉得这一段时间比真实的时间要来得更漫长第二种是经历的时候觉得很短暂回忆的时候却觉得很漫长第三种则是经历时觉得很漫长回忆时却很短暂而第四种则是经历时很短暂回忆时也同样很短暂我们一种一种来说啊

第一种那就是经历时漫长回忆时也漫长这个呢其实经常出现在一些不怎么美好的所谓生死时刻或者其他一些所谓的高度紧张的时刻当中比如说某次惊险的意外事故痛苦的情感事件或者某场重大考试又或者某个重要比赛来临之前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回忆中

时间呢似乎都被大幅延长了其实许多灾难的幸存者或者战场里死里逃生的士兵在事后去估算他们曾经所经历的那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时都会较之于真实的时间被大幅的延长其实像是参与过跳伞或者是过山车这样的惊险项目的朋友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感知错觉

背后的原因呢其实很多年以前我们似乎也聊过刚才这些事件它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就是紧张在高度紧张的情境当中比如说惊险的事故灾难的瞬间人的大脑呢就会本能地进入所谓的战斗或逃跑模式此时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的分泌会显著增加

从而让大脑的注意力被高度的集中于当下的环境与事件当中而这种高度的专注就能够让我们感知到更多的细节比如说车祸中飞溅的玻璃周围的声音和画面变化等等这些细节又会被大脑迅速的捕捉和记录因此在主观上

我们能够感受的时间的分辨率就提高了那么变相的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时间它就被拉长了换句话说人对细节的感知越多主观的时间流逝感就会越慢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大脑当中性人和在高度紧张的时候也会变得异常活跃它又和情绪和记忆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当人面临威胁的时候杏仁核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反应它还会和海马体协作将这些紧张时刻牢牢储存为记忆这种记忆的强化作用会在事后的回忆当中让这些时刻显得异常的清晰和漫长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大脑中负责时间感知的机体神经节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压力激素的影响进一步导致主观时间的扭曲

总而言之在极端情况下在我们紧张的时候大脑会重组我们的时间感知从而让明明不怎么长的时间在感知上被拉长并且由于强烈情绪的刺激它在回忆当中也会被明显延长

接下来再说第二种情况那就是经历的时候觉得很快很短暂回忆的时候却觉得挺漫长的会被放大的这种情况前面也说过这种往往多见于美好且行程丰富的旅行上又或者和初恋刚刚在一起的那前几周的时间又或者美好的大衣时光等等

在经历的时候可能总觉得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但是在回忆的时候又会感觉那几天堪比几周那几周堪比几个月那几个月甚至堪比几年要具体的解释这种现象又需要分成两个部分首先在回忆中这些片段之所以被放大原理和前面讨论的是有点相似的

当一个事件伴随着高度的情绪波动的时候无论是兴奋喜悦感动还是恐惧或者悲伤大脑都会优先存储相关记忆并且在回忆的时候增加细节的还原度而无论是旅行初恋还是大一往往伴随着一个同样的关键词那就是新鲜感

当我们体验新鲜事物的时候大脑会更专注于去捕捉环境中的细节负责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海马体会优先编码那些不同寻常的未曾见过的新奇的事件并且把它们标记为高优先级记忆使得新鲜事物在回忆时比日常的重复经历会更加的清晰

而当我们回忆这些经历的时候由于新鲜感激发了丰富的记忆细节大脑在重构这些回忆的时候也会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于是时间感就被主观上的拉长了但恰恰也是扑面而来的新鲜感让我们在经历的当下会忽视时间的流逝

当我们体验新鲜事物的时候大脑会更加专注于去捕捉环境当中的各种细节新鲜感所带来的强烈感官刺激也会让我们对当下的每一刻都更加的注意大家其实简单的想一想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时走在马路上你是不是会更主动的环顾四周观察各种细节

相比较之下从你家门口到小区门口的这段路是不是你就不会去关注太多而正是这种高度的对各种细节的专注也会让我们在经历的当下忽视对时间的感知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完全被新体验所占据我们没有办法注意到时间在流逝

更加深层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前面提到的大脑当中负责时间感知的关键区域基底神经节新鲜感往往也会意味着兴奋而在经历情绪高涨的时刻时基底神经节它的活动就会被暂时的抑制使我们失去对于时间流逝的精确感知

而心理学当中我们以前也提到过的所谓心流理论其实对这种情况也会有类似的描述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沉浸于某事实你就会忽视时间流逝的本身而第三种情况也很有意思那就是经历的时候觉得很漫长但是在回忆的时候却会觉得好像也没那么长甚至很短暂

最经典的场景就是各种无聊的等待主题乐园里动辄一两个小时的排队冗长枯燥无聊的报告或者是会议又或者跨国旅行时在经济舱里痛苦的十几个小时身处其中的时候总会觉得哎呀距离结束怎么遥遥无期啊

但是事后回望却总想不起自己在这个期间到底做了些啥似乎在回忆当中这些无聊而且其实并不怎么短的时间片段就会融合成几个瞬间而已我相信你应该能够猜到这些经历所对应的共同关键词就是无聊

无聊的经历通常缺乏足够的刺激大脑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认知激活状态前面已经多次说过注意力的集中度会直接影响对时间的感知当注意力分散或者无事可做的时候大脑就会放大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因此人们在精力其中的时候就会觉得时间异常的漫长比如著名的感官剥夺实验就是最好的例证

挺残酷的被试者被要求进入到一个全黑的无声的房间当中并且会要求戴上特殊的手套来降低触觉感知甚至还会额外再戴上眼罩和耳塞进一步阻断视觉和听觉的刺激

在实验刚刚结束的时候 被试者往往会错误地以为自己已经经历了更加漫长的时间比如说实际上实验只开展了几个小时 但有的被试者甚至会觉得已经过了将近一天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再让他们去回忆这样的经历的话 他们又会觉得这是一段极其模糊且短暂的时光

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这种状态下大脑对细节的记录是非常非常少的回忆的时候由于缺乏有意义的记忆片段大脑就会自动压缩这段时间并且将它们简化为一段模糊的空白所以感觉上就会被压缩变得非常的短那回到排队开会或者坐经济舱的场景

由于类似事件在我们的人生中往往会重复发生而且这样的事件通常也不会伴随着什么情绪波动这种无意义感也会造成它在回忆当中被显著压缩的情况发生还有一点就是在无聊的等待当中我们往往会主动的更加专注于时间流逝本身比如说我们会反复的查看手表手机或者像我这样的喜欢盯着航行图发呆的

这种时间监控行为实际上会让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知变慢

而事后回忆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焦点往往又会从时间转移到其他更重要或者更加有趣的事情上,大脑就会跳过甚至删除这些无意义的片段,从而压缩回忆。我相信你应该不会清晰地记得某一次长途旅行的时候你总共看过几次表吧,更不用说每次看时间的时候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状态了。

所以每一段这样的无聊等待最终能够回想起来的往往只是一些极其零碎的片段对了打发无聊的时候呢我们往往会胡思乱想或者做些白日梦这些事情其实它对应了大脑的思维活动甚至想到一些特别开心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些情绪上的起伏

但是这种偏向于内省的或者偏向于无意识的思维活动由于大多时候和现实世界是无关的所以通常也不会被我们的大脑主动存储在长期记忆系统当中这也是让这些当时很难熬的时光在回忆中变得极其短暂的原因而接下来要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则是我个人认为最有意思的

那就是经历时觉得很短暂回忆时同样也觉得非常短暂如今最常见的情景基本就是当我们刷短视频玩小游戏的时候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时间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溜走了

而回忆的时候我们也几乎想不起来这天到底做了什么即使是你在短视频里看到过的内容你仔细去想的话似乎也记不起太多又或者工作中处理一些简单重复的任务学习时刷一些不怎么难的题目以至于享受一场舒服的 SPA 度假的时候泡在同一个酒店里消磨一整周日常规律生活时所经历的每一天

这些事件似乎都给人一种经历的时候也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回忆的时候好像也是同样如此的感受对吧但是恰恰类似的事件在我们的人生总时长的时间占比其实是最多的经历了前三种情况的讨论理解这些时间片段为什么在记忆中的占比如此之低其实并不困难

类似于前面讨论过的无聊我们的主观时间感知依赖于事件的显著性和记忆点的数量如果一段时间内缺乏所谓的标志性事件大脑在回忆的时候就很难从记忆中提取有效的片段因此在回忆中的时间感就会显得非常短暂

而从存储的角度来看这种低情绪波动的重复的规律的体验也的确没有太大的存储价值大脑的海马体在处理重复性或低刺激性体验时就倾向于跳过大量细节而仅仅记录框架性信息这种记忆稀疏化的机制其实也减少了经历的复杂性让人觉得时间短暂

可是为什么第四种情况在经历的时候也同样会有一种时间飞逝的错觉呢我觉得有两个共性的关键词似乎可以给出解释那就是放松和轻度专注

当我们半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的时候虽然没有明显的兴奋感但是在推荐算法的加持下却可以持续不断地向我们投喂那些足够引起我们的注意力却又不怎么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动脑的内容对吧这就是轻度专注

仔细想想小游戏日常的工作刷题似乎也是差不多的原理我们会在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或者场景当中去体验那些恰到好处的难度和刺激这就可以让我们在低情绪波动的情况下始终处于一种较为专注的状态这其实恰恰也是启动我们所谓的心流模式的极好切口

当我们的注意力被从时间流逝本身所引开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这种时间飞逝的错觉脑洞太大休息一下

其实吧你打道科学的拼音也是可以直接搜到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简单的总结一下在经历的当下负面的情绪无论是紧张恐惧还是无聊几乎都会放大我们对于时间的主观感知而积极的情绪因为会让你不专注于时间流逝本身从而会让时间过得飞快在回忆过去的时候那种浓烈的情绪它会扩张时间平淡的情绪则会让时间感知被压缩而

听到这儿你应该会发现归根到底情绪其实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主观时间感知如果再从我特别喜欢的演化的逻辑去思考这样的时间感知的失真无疑又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的大脑倾向于优先记忆那些对生存有价值情感丰富新鲜刺激的世界以便在未来能从中学习或回味

至于那些平淡安逸枯燥重复的事件似乎就没有必要占据过高的内存把它们打包压缩存储似乎是最为合理的优化记忆存储空间和提取效率的做法说到这儿呢我还想和大家聊聊对于时间感知的另外一种偏差这种偏差最容易出现在对我们的童年时代学生时代的时间感知的放大上

相信听节目的朋友当中和我一样属于人到中年的 80 后们在这两年的同学聚会的时候应该不难听到这样的感慨那就是小时候每个学期似乎都是极长的一段时间而对于初一或者高一的学生来说在当时去想象几年后面临的中高考似乎都像是在极其遥远的未来

而大学四年在记忆中的时间占比甚至有的时候感觉会超过毕业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之和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依然可以用新鲜感和强烈的情绪来解释无论是童年少年还是青少年时期

这都是充满着新鲜感的人生阶段而这个时候的我们相比后来的人生又更容易地出现各种强烈的情绪波动从这个角度的确可以解释一部分的原因但是如果要从时间感知错觉的角度来说这还不是全部因为这又很难解释成年人口中常常唠叨的另一句话长大后感觉时间过得比小时候快多了

我觉得这种错觉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在度量时间的时候最直觉的一个比照对象那就是我们自己所经历过的全部人生的长度少年时中年时老年时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十岁时候的我们一年的长度就意味着我们过往人生的十分之一

若再考虑三岁以前我们的记忆其实非常模糊的情况那一年的长度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可记忆人生长度的七分之一左右但是对于如今 36 岁的我或者已经 63 岁的我母亲而言一年的长度那就可能会变成三十三分之一甚至六十分之一的可记忆人生长度

加之于成长阶段的我们几乎每一年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工作后的我们发生变化的频率会显著降低因此同样是一年这样的客观的时间程度对于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我们来说也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感知和概念

这里我想到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事情就是去年的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高考那一年出生的孩子今年好像也要高考了但是在我的记忆当中明明 18 岁时的我已经感觉经历了非常漫长的人生反观高考到现在似乎又是近在眼前的事情所以同样的两段 18 年在我的感知当中是有明显的错位的还有一点时间

再说几个对于 70 后 80 后而言可能比较震惊的事实微信上线至今已经整整 14 年了而如果从它上线的那年 2011 年往前再数 14 年那是 1997 年的 1 月那个时候像是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其实都还没有上线 QQ 更是 1999 年才出现的东西

换句话说微信上线那一年前的 14 年大部分的中国人可能连互联网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另一个例子第一代 iPhone 的问世其实已经是 18 年前的事情了而如果我们从 iPhone 问世的那年 2007 年往前再数 18 年那个时候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来说彩电还是极其奢侈的新鲜事物

更远一点的周杰伦的那首著名的《双截棍》其实发表于 24 年前而如果站在那一年 2001 年再往前回望 24 年前的话中国甚至都还没有开始改革开放

我之所以会想到双截棍的例子其实是源自于前几天我父亲在看到电视当中播放周杰伦歌曲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一个感慨他说你们这些小年轻喜欢的歌我听都听不懂我当时就在想或许在他那一代人的时间感知当中 24 年前的爆款歌曲和如今的这些新兴的网络神曲都可以归到所谓年轻人喜欢的新歌的范畴再久远一点的例子

比如我出生的年份距今已经有 37 年了但在我的主观意识中我绝对不会把 1988 年以后所发生的事情当作是所谓的历史因为概念当中的历史似乎都是那些非常遥远的甚至可以用古老来形容的事件但是如果站在 1988 年那一年向前回望 37 年的话

则是 1951 年那个时候距离开国大典不过才一年出头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小时候还是现在都觉得是极其古老和遥远的

我想说什么呢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会有类似的感知就是对于自己出生之前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改革开放又比如说人类首次登月总会觉得是一件极其久远的事情但事实上对我来说我刚才提到的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一件发生在我出生前十年

而后者人类首次登月距离我出生也不过是 19 年前这就好比像是北京奥运会或者澳门回归这种感觉也没有多久之前的事情至于一个如今的小学二年级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对于现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智能手机的出现或者 911 恐怖袭击

可能也会有类似的这种历史感古老感我不知道评论区里边有多少 10 后我其实挺期待你们听到这里留个言的因为我很好奇你们对于智能手机出现以前的事件或者像是 08 年北京奥运会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一种怎样的感知是不是也会觉得他们是很久以前或者是好几个时代之前的事情

接下来我想思考的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出生之前发生的事件会显得更加遥远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缺乏共鸣所造成的距离感我们换一种思考比如说对于一个 100 年后的人类

他翻历史书的时候智能手机的出现人工智能的兴起在他们看来可能和更早的互联网的诞生甚至电灯汽车飞机的发明是差不多地位的科技史大事件在他们的感知当中这些事情之间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本质的不同不过都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些重大节点而已

但是对于真实经历过智能手机或者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从无到有的我们来说我们会对前两段历史有着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以及更加丰富的记忆锚点这些直接经历过的时间要远远比历史书影视资料上看到的更加鲜活立体生动

反观那些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时代我们只能通过知识和想象来构建对于它们的所谓时间感知这种缺乏细节的概念化的时间感自然会更加模糊且遥远也会被我们主观上赋予更多的神秘感和距离感还有一点和前面讨论过的原因有点类似啊

就是 70、80 后对前互联网时代前智能手机时代的记忆还深刻地嵌入了我们青少年时代的那些强烈情感因此始终会觉得距离现在很近

但是对于如今的小学生而言这些历史与改革开放登月这样的事件它的距离感几乎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发生在因为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它们出生之前的所谓模糊过去如果换一个视角情况又会不太一样同样的时间跨度距离我们越近它会显得越长越远则会显得越紧凑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清朝似乎是一个极其遥远的过去对吧 115 年的时间中国也好世界也罢的确已经经历了好几轮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把大致这样的一段时间间隔放到过去

对于一个生活在乾隆六十年的古人来说,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其实也已经是如此久远的过去了。又或者,这大致相当于一个生活在汉武帝流彻晚年时代的人,去回望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往事。但是,上述这些历史节点的时间间隔,对于我们而言,似乎好像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很遥远的。

进一步的要知道一个生活在战国年代末期的古人回望春秋时代的开启标志性事件就是周平王东迁几乎相当于如今的我们去回看郑和夏西洋或者麦哲伦开始全球航行

而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建造的时间对于一个生活在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希腊人来说其实和现代的我们距离苏格拉底的时代差不多同样久远甚至图坦卡蒙法老生活的年代距离胡夫法老的时代也相隔了一千两百多年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一千两百年前还是唐代

那如果把这样的思考放大到地球时无疑会更加的震撼不怎么了解古生物的朋友或许会觉得剑龙霸王龙这两个恐龙当中的明星物种是生活在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对吧但事实上对于生活在白厄纪晚期的霸王龙来说剑龙其实是八千万年前的事而对于我们来说霸王龙不过是差不多六千六百万年前的事越近的历史似乎越漫长

造成这种感知偏差的原因一方面无疑有着技术爆炸的驱动毕竟过去 20 年间人们生活方式上所发生的变化可能比汉朝时期的 100 年古埃及时期的 1000 年古人类时期的 1 万年还要巨大更高密度的标志性节点的出现无疑也会让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能够感知到更加丰富的细节和更加清晰的时间跨度

另一方面如今在我们看来仅仅是一个标志性节点的所谓事件如果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它其实是以年为单位包含了一系列复杂事件和生活上的各种逐渐逐渐变化的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历史的视角看那些复杂的背景往往会被浓缩最后成为一个单纯的节点

在这些事件之间的大量平凡的时光又会被所谓背景化处理因此我们在回望历史的时候这些真实发生过的时间就会显得非常的紧凑而对比之下当下的生活虽然也包含了丰富的细节但是因为缺乏相对的标志性节点又会显得似乎更漫长当然也更平淡

这一段其实又对应了另外一种常见的感叹感觉历史当中的人物生活得更加精彩但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觉当然记录载体和信息保存技术的变化其实也会使得更近的时代有着更加丰富的历史细节被保留下来另外一方面信息介质的变化似乎也会影响我们对于历史时间感知的差异

好比说过去十年人类创造了天亮的视频内容甚至超过了电影出现到 2014 年间所有视频内容的总和大量的影像细节被鲜活生动高清的保留了下来这其实也会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去到现在的距离感我们今天观看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高清视频可能会觉得它是刚刚发生的事情

而如果回到像是七八十年代那个视频影像类资料非常稀缺的年代同样久远的历史事件在他们的感知当中可能更像是一个遥远的传奇又或者如果你到网上去找一些拍摄于五十年代的美国街头的彩色视频片段来观看恍惚间你会觉得这并不是发生在特别久远时代的事情

反过来那些拍摄于 60 年代的黑白老电影你可能会觉得他们更加的古老

而那些电视甚至摄影技术都还没有普及以前的历史时期由于可供感知和想象的资料非常有限即使有感官上也非常的单调因此我们在回顾和想象它们的时候往往就会倾向于把它们统一打包成一个模糊且遥远的过去甚至某种意义上信息的存储形式

也重塑了我们对于历史的时间感知本身有的时候我也会想比如说现在正在听节目的是在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出生的孩子因为你们有着极为丰富的影像资料来为你们的成长中的各种细节留下所谓的回忆锚点

是不是等你们到我这么大的时候你们对于童年时代的距离感知和我们这一代人相比又会有显著的不同呢当然了由于时间感知这件事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虽然直觉上想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具体该如何测量和评价也期待长大以后的你们再来告诉我答案吧好了原来是这样

就是这样之所以开年的第一期节目会用单刀的形式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呢这期文案在写的过程当中其实我就是没有使用双人体

更多的时候像是一个我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在试图去梳理时间感知上的各种差异的一个过程那么另外一方面呢其实我知道如果把它改成双人体找子凌一起录可能效果会更好但是很遗憾啊没有凑上特别好的这个时间当然大家也放心新一年的原来是这样的

总体上依然还是会维持双人对谈的经典形式顺便一说接下来其实眼看着又要到青春佳节了蛇年的生肖特辑一定会上线但是因为下周子凌要休假所以这期节目的更新时间可能会稍晚几天但一定会在蛇年正式到来之前准时上线

大家应该也懂的今年的新春闯关也会在这个时候同时开启好了今天的原来是这样真的就是这样了再次感谢通过所有方式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朋友我是徐东那下一期节目我们就生肖特辑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