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515:古人是如何说话的?

515:古人是如何说话的?

2025/4/11
logo of podcast 原来是这样?!

原来是这样?!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欢迎来到原来是这样各位好我是徐东大家好我是子玲

我跟你说啊就自从听了咱们之前那一期穿越回商朝注顶的那个节目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疙瘩没有解开什么疙瘩难道是尊敬的郑女士后悔当时那个顶定小了吗才不是呢是那段你放了一个复原的商朝人说话的声音我

那个听起来真的简直就是跟外语一样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自证枪员的感觉这个确实是的当时我就震惊了但我特别好奇那个声音是怎么弄出来的呢咱们又没有穿越录音机啊谁知道三千多年前的人到底是怎么说话的呢哎

你这个问题其实也是问出了很多刀友心中的疑惑确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坐上时光机拿着录音笔回到过去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如今的我们就对古人的声音一无所知那你那段录音它的根据是什么呢这总不能是靠托梦

那真要是靠托梦我们说这些语言学家倒是轻松多了实际上呢它背后体现的是一套非常科学严谨当然了其实也极其繁琐需要大量的线索互相印证的所谓的侦探工作

他们是从古人留下的各种蛛丝马迹里层层推理步步为营最终才拼凑出古代汉语发音的大致轮廓或者我们专业一点叫做构拟可以理解为是构建模拟出古代汉语的发音构拟那这种有声语能考古的它到底靠谱吗你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还是接近靠谱的吧

因为方法也不止一种所以今天我们要不就来当一回所谓的古代有声语言的考古队我们来看一看几百上千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从商周时期的老祖宗到唐宋时代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说话的声音到底是怎么样被科学家们一层层给打捞和拼凑出来的

那你说说看语言学家们他们用的考古工具都有哪些或者说他们的洛阳产都往哪挖呢

如果我们想要听到古人说话的声音那我们首先就得找到古人有意或无意留下的那些语音化石这些呢可都是帮我们去复原他们说话声音的重要工具那具体来说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由以下这些法宝我们一个个来说啊首先其实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我们的古代的诗词歌赋最关键的是这其中的

运角就是诗词里一行结尾那个字要跟其他行结尾的字声音挺像的对 是的 是的这有什么线索呢线索可大了我们知道古人写诗尤其是后期的格律诗对押韵是非常非常讲究的

哪些字在他们那个时代放在一起押韵其实这就很说明问题起码这就代表着这些字的韵母在当时是相同的或者是极其接近的哦对啊就是古人写诗的时候就已经帮我们把当时读音相近的字给归类归好了是的是的

这你要不要举个例子呢我们举一个比较早一点的比如说诗经陶妖大家都很熟悉陶之夭夭 卓卓其华 知子于归 宜其是家你看这里边的华和家虽然普通话读起来它还是有点押韵的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它的韵母其实两个都是复合的对吧一个是哇 一个是呀你这样子看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是吧

乍一读吧 我觉得挺押韵的 但是你这么一分析吧 好像确实不太像严格意义上的一家人这两个字是的 是的 但是如果我们按照比较严格的押韵规律的话 他们其实还没有那么的押这个其实呢就在强烈暗示 在先秦时期 他们俩的韵母应该要更加接近才是那我们现在推测当时是怎么念的呢

我只能帮大家模拟一下而且可能有不同的版本但是我看到的这个版本华在当时的发音可能类似于加类似于注意到了吗它们可能都带有一个这样子的韵味结构

这个听起来还是不太像汉语发音但是确实听起来更押韵了对那我们把诗经里所有押韵的字都找出来就能画出一个上古汉语的育母关系图了基本思路就是这样的语言学家呢就是通过分析像是诗经这样子的早期的诗词当中的大量的押韵现象把

运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一个个归到所谓的运部里这就为我们重建上古汉语的运母系统提供了最核心的骨架

同理分析唐诗宋词的韵脚比如说哪些字在李白杜府看来是押韵的也能够帮我们重建中古汉语我们通常指的是隋唐宋时期的韵母系统厉害了啊那等于说诗歌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跨越千年的一个韵母分类指南是的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法宝

那么第二个法宝呢其实我们更熟悉就藏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本身汉字不是用来看的吗它怎么呢还能用来推测古音吗它有声音发出来吗我们虽然是象形文字这一脉发展到如今的但事实上汉字它也是有表音功能的别忘了小学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就说过汉字里大部分的字

其实都是形声字对不对一个形旁表意一个声旁表音而这个声旁可不是随便选的那这个声旁就是提示读音的对关键在于声旁它提示的是什么时候的读音

哦 那肯定是造字的时候呀或者是大家普遍那么念的时候对了 他提示的就是造字的时候或者是某个时期通行的读音但是我们知道语言它是会变的发音变化的速度其实很快的所以呢 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有着相同声旁的字它们如今的读音差距可能已经非常大了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公认的公

长江的江和红色的红这三个字它们是不是都是公字旁的那就说明这三个字以前的读音可能会更加的接近是你说红和公发音还挺像的但是江和红这个发音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得像了是的虽然它们在普通话当中读音各异但由于它们当初共享同一个声旁这就是非常强烈的历史信号

那我们就通过系统的研究同一个声旁下的所有字我们叫谐声系统比较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甚至不同语言比如说日语韩语粤语当中的读音其实就可以反推出这个声旁在古代它最可能代表的是哪个音质

就等于没有想到说在我们的身边汉字它本身就是一本语音化石词典这个好神奇特别是什么呢就是对于比诗经可能还要早的一些文字记录比如说甲骨文比如说经文当中其实也有一些形生字这个其实也是帮助我们去推测上古汉语生母的一个重要依据

当然你已经说到了词典了其实法宝三还真的就是一种词典或者说是古代的发音指南啊

就有这样的书留下来是吗保留下来了对就他们有一本书告诉大家有哪些发音规范的就古代有这样的书是吗当然有而且还不止一本如果说我们前面提到的诗韵和行生字它算是重要的旁证的话那古代的韵书其实就是古代的发音规范书特别是隋朝的窃韵以及后来的广韵等等

其实可以理解成它就是中古汉语语音的官方说明书窃韵这个字就是切菜那个切是吧在这里念窃但这样一听窃韵听起来很像武功秘籍那它是怎么记录声音的呢它又不能画波形图是吧那会儿可没有试波器但是古人就发明了一种极其精妙的方法叫做反窃

反其听起来要做菜似的还是说一种就见法是什么我记得这个知识点可能在高中的语文课上老师是会提到的我举一些例子可能大家就能理解了因为这个过程确实是有点像切菜拼接

反欠的就是用两个常见字来给另外一个字注音那么格式通常是 XYZ 切意思就是 X 这个字的发音等于 Y 字的生母也就是它开头的辅音和 Z 字的育母加上声调

把它俩就像切菜一样一个曲头一个曲尾和它的调然后咔嚓一拼组成我们目标所要的 X 这个字它的读音好复杂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应用题代公式就痛苦了没事举具体的例子我们就比如拿广运里边给东方的东这个字的注音叫做德洪切德在中古拟音是 deck

它的这个生母呢就是的对吧那么红中古拟音呢应该是这是它的韵母然后声调呢其实是平声那就把它一切一拼就得出了类似于东其实和现在的这个东还是比较接近的而这就是它在当时的标准读音了

你是专门去学了一下古汉语发音是吧我看你读的好像还挺自信的我听着我都有点懵国际英标读但是还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但你仔细想哪怕德红妾这个组合你现在其实基本上也是能发出东的你想德红的红

就是东呀对不对没错呀当然红现在是第二声对吧杨平所以如果是按德红切的话应该读出来的是董董那我儿子的名字你看对你也是旭东来旭东是不是取第一个字的头取第二个字的尾巴和调子这就是我们说的切韵的方法旭东你觉得这个方法妙不妙啊这感觉像山东话

那原学家就是能够靠这个把窃运里所有的字用中古音都拼出来基本是的因为窃运这个系统当中其实收录了几千个字并且是把它们按照生母用扭带的扭来表示孕母就用孕来表示加上声调是平赏去入等等分文别类再用反窃相互

标注语言学家们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解码其实就可以非常精确地重建出当时整个中古汉语的语音框架了所以说窃运可以说是研究尤其是中古汉语发音的定海神针这个是一点都不为过的这个太牛了不过这毕竟是隋唐古音那更早的甚至商朝有没有商代窃运目前还没有发现

这其实也是上古因够你的难点所在了因为我们能够掌握的证据更加的间接所以不得不承认的是推测成分是更大的就没有运输这样子的直接证据我们更加需要依赖的是前面说到的像是诗经里的押运现象形生字的结构以及接下来要提到的两个重要法宝

而这其中之一就是你和我都会使用的方言这里尤其指的是非官化体系的方言像是无语 粤语 闽南语这样的方言哦 就你说上海话呀广东话呀 闽南话呀这些吗确实要知道现代汉语我们通常认为是七大方言体系其实都是从古代汉语这棵大树上分出来的不同支叉

语言就像生物一样它是会不断演化的普通话作为现代标准语它其实经历了多次语音简化和统一但是很多南方方言因为地理上的隔绝历史发展路径的不同它们在演变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意外地保留了一些非常古老的语音特征的痕迹这些痕迹在如今的普通话里可能早就消失了

比如说呢普通话丢了哪些特征呢其实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入声中古汉语里呢有大量的以 p

结尾的短促音节从声调的角度来说它就是入声比如说白日依山静白日国破山河在的国破这些字在普通话里是没有了那种短促的色音韵尾而是派到了别的声调里去读起来呢就没有那么的铿锵有力的

但是如果大家会说粤语会说客家话闽南话还有包括江浙一带会说无语的朋友其实去读它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往往是能读出那种铿锵有力的感觉的因为这些方言当中都非常完美地保留了入声体系你一边说我一边就在想上海话是这样读吗你就其实就是但是上海的破呢已经不是入声了

但是其他三个是很明显的入声对不对这就是无语它的入声保留也是比较完整的还有包括像是一七八十这些数字一七八十是不是都是短促有力的

甚至就是入声它都能够再细分成所谓的阳入和阴入我举两个词你用上海话说一个是德国一个是特别你能感觉到这同样都是短促有力但是它们的调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是所谓的阴入和阳入了当然了考虑到其他方言体系尤其是官话体系的朋友可能听这一段没有太多的共鸣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

那除了入声很多南方方言还保留了更多的韵母比如说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原音鼻化音以及更加丰富的声调系统甚至有些方言比如说民语当中的一些土话可能还保留着上古汉语的所谓复辅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母它不止一个辅音像是克勒 普勒这样子的蛛丝马迹

副辅音啊就是说上古老祖宗说话可能像英语 street 那样开头有好几个辅音连在一起吗确实这也太颠覆了吧你的这种颠覆感其实也反映了大部分人第一次听到这个知识的时候的普遍想法而这种副辅音的现象确实也是上古音够你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论

现代普通话当中我们说基本上都是单个辅音哪怕是知识诗它其实也是一个辅音这个 H 它并不是所谓的单独发音并不是单独发音的那么上古汉语就可能大量存在像是克勒 普勒 斯勒 克勒这样子的副辅音结构那这个也举点例子啊比如说我们前面举过的例子江水的江 对吧

那么上古拟音可能是 KRONG 而龙一条龙的龙上古拟音可能是 MLONG 这种开头带 R 和 L 的副辅音在上古汉语当中可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上次播放那段语音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听着像外语的很重要的原因但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个的呢我们总不见得是猜的吧

问得好当然不是瞎猜的依据呢还是形生字和现代方言特别是南方方言打个比方啊假设上古有一批字它们的生母都是一个复复音比如说我们就叫它 XY 吧过了几千年这个 XY 在演变成普通话的过程当中可能丢掉了 X 只剩下 Y 或者呢另外一批字它丢掉了 Y 只剩下了 X 甚至

这两者干脆合并演变成了一个新的单辅音 Z 这个听起来很合理就是语音都会讲话是的这个是在世界各地的语言当中都会观察到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奇妙的是在不同的方言里这个 XY 它的演变路径可能是不一样的到了粤语里它可能演变成了 X 到了闽南语里它可能演变成了 Y 在客家话当中它可能变成了 X

变成了 Z 注意这里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简化举例说明都乱成这样了还能还原吗最关键在于我们用的还是同一个对应的汉字对不对这个其实就可以追溯那如果说我们发现有一大批字它们都表现出了这种跨方言但是系统性的对应关系

在普通话里是这个生母在粤语里它演变成了那个生母闽南语里又是另外一个生母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们在上古时期很可能共享同一个我们现在已经听不到的但是更加复杂的生母源头

而这个源头往往就会被构拟成一个副辅音这个要把各个地方不同的声音结合到一起像破案一样就寻找不同的线索然后反推出最初的那个嫌疑人对这个过程用你这个比喻真的很形象而且行声字它常常也可以提供旁证

你会发现很多的形生字它的生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在普通话里生母不一样怎么说呢我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吧就是各种各样的各和用它做生旁的时候它对应的那些汉字马路的路省略的略你发现了吗这个生旁是不是一点都不搭对完全无关生母呢一个是

一个是了但是在古音研究里我们就推测上古时期很可能它来自于一个带有了的副辅音比如说是克了或者是格了之类的后来在不同的方言里为了简化发音都选择了自己可能更容易去简化的一个简化方案然后就演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还可以这样完全没有想到但确实是合理的而且这个推测的过程我觉得也是挺有意思的确实确实那如果进一步比较现代方言的读音就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或者启发这种基于文字的推测吗完全正确尤其是我们说明语福建话他们被认为是汉语方言里比较早甚至最早分化出来的一支

可能在汉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和其他地方的汉语分道扬镳了所以他们不仅保留了很多中古汉语的特征甚至可能还残存着一些比中古汉语更加古老更加接近上古汉语的痕迹

这个就是语言活化石啊怪不得注顶那期的评论里我看有人就说那段录音听着像他们老家的方言对 是的有人说他们自己家的方言里面就是有这种复辅音现象的我们可能觉得很陌生但是他们觉得这就是我们家经常说的话嘛那有些学者就认为民语当中一些复杂的生母现象可能

可能就是反映了更早的时候汉语普遍存在的复复音当然了其实别的方言当中也有各自的一些有趣的痕迹比如说在无语当中残存的着音现象粤语里的入声韵尾等等其实也都像不同的画石碎片各自保存了一些古汉语不同侧面的重要信息

明白了所以并不是说某个方言就原封不动的保存了上古音而是不同的方言像不同的碎片上面都刻着不同的历史信息是当然不同的方言在这一两千年的时间里其实也都有各自的发展大家也有很多变化但是总有一些可能没有变得特别彻底这些就是线索我在网上其实经常会看到就是有一些人会说粤语它就是唐音无语它听起来就是宋音

这些说法它有一定的依据但确实存在着非常大的片面性我们最多只能说相比较普通话它们可能更接近于那个时期的古汉语发音而已毕竟千百年的时间足以让语言发生足够多的变化

我们需要把这些来自各地的碎片拼起来才能慢慢地还原出上古汉语那个我们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世界所以你看研究现代方言绝不仅仅是了解地方文化那么简单它对于我们理解整个汉语的历史演变甚至反推几千年前祖先的语言面貌

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以后听到不同的方言可以多一分敬意这里面藏着这么多的历史密码呢脑洞太大休息一下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那说完了方言还有法宝是吗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法宝也是非常有力的旁证那就是直接看看我们的邻居们尤其是在东亚历史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朝鲜越南他们是怎么读那些当年从中国借过去的汉字的

这个我知道像韩语越南语以前也用汉字的他们读汉字的音能反映出我们古代的发音吗是啊就更不用说日语当中大量的汉字有很多它其实就是直接有所谓的汉音或者是无音对吧那么这些语言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其实都有过大量借用汉语词汇甚至是直接借用汉字的现象

在当时引入他们语言体系的时候也就直接会模仿当时汉语的读音这种现象其实非常正常就比如说现在汉语当中我们也会有一些引入的外来语我们可能也直接模仿他们的发音这些借走的汉字音有的时候反而就像是被放进了时间胶囊里边凝固了借用时那个年代的汉语发音特点

那等于是在邻居家的仓库里翻到了咱们老祖宗声音的磁带备份这太绝了吧那这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吗当然了就是那个磁带可能大家各家的保存条件也未必都一样有的可能也会发生一些变形但是好在走音了

同时有四五家人家有不同的磁带备份那我们把这个不同的走音放在一起去比较分析还是有可能找到一个更接近中间的状态的对不对

其实类似的例子非常多当然这几门语言我也只是说是在做资料的时候有一些了解这个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会这些语言的来指正就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个叫粤语当中出现的入声韵尾现象就是粤语当中有很多的词它结尾就是为了发入声的时候它会带一个这样子的一个意识不一定它会把这个声发得很清楚但是它的舌位其实会归在这个位置上

那么在日语韩语越南语它涉及到的一些汉字读音当中其实这种现象是保留的非常好的比如说学习的学在粤语当中应该发音类似于 hawk 你看它的这个结尾如果我们用音标标出来的话是会看到一个 k 的那么在日语当中这个就非常明显了韩语里是 hawk 越南语是 hawk 可能类似于这样一个发音

就是结尾都是 k 或者类似 k 的一个色音是的是的好那么像和普通话和粤语应该是他发音结束的时候嘴巴会闭起来感觉上要发出 p 这个音的这样一个动作

韩语是 hub 越南语呢是 hub 但我为什么在粤语里没有听到过有这样的结尾啊所以要还是现在大家叫粤语的朋友也发一发就是它是一个归运的感觉他们是不会把这个 p 发出来很明显起码我听的时候是听不出来对它原先

他可能会嘴巴闭起来对但他不会发出那个啪的声音对这个我俩不专业啊说这个方言的朋友们或者说了解这门语言的朋友们都可以来纠正一下纠正一下旭东太可怕了但是我想举一个可能大家如果是出国旅游会遇到的一个情况就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的这个汉字的拉丁话方案基本上就直接用拼音嘛

但是在更早的时候汉字的拉丁话其实是会根据不同的方言写的所以我们其实在比如说东南亚或者是欧美一些比较老的那种唐人街的招牌里边你会看到他们有用自己方言拼写的汉字你会看到它就不像我们这样子用普通话的那种韵味最多是有 N 或者是 NG 其实有的时候就会看到 K P 这样子的特征

总之呢就是我们把这些域外汉语比如说日语韩语越南语他们的这些读音证据和南方方言的证据再结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好像这个线索就比较清晰了是的

还有就是日语的汉字音读还分为五音据说是南北朝时期从江南传入的和汉音也就是隋唐时期从长安洛阳传入的甚至包括唐音是宋元以后传入的它们的发音差异其实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汉语发音的差别这些其实也都是够你古音的非常重要的证据

我觉得这个就是把它拼凑起来的感觉还是很有趣的是的 是的好了 那么至此五大法宝诗韵 行声字 韵书 方言加上外音 域外汉音都集齐了那么接下来呢语言学家就要开始玩一场极其复杂的拼图游戏了怎么拼就这个线索你看很多很乱会不会出现矛盾去懂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说没有任何一种证据它是绝对完美的他们可能都各自记录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层次我们说当时其实也有口语和读书音等等这样的差异这些信息它甚至有的时候可能是有

有错误的所以呢就需要互相参照相互检验比如说运书里某个运部的字我们看一看它在诗经里是不是也押韵在各地方言里运母是不是也表现出了一致性甚至在日韩粤这些国家的语言当中汉字音里是不是也归为一类诶

如果多条证据它都指向一致那我们就能比较肯定地说它们在上古或者中古时期孕母相同或者说极其地接近对

再比如一个声旁下的字在不同方言甚至外语当中的生母它都呈现出了某种规律性的对应再结合运输的反切上字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声旁在古代它所对应的生母到底是什么了那所以这种演奏的最终目标就是要 100%复原每个字的具体发音细节吗对

其实这不可能而且也没必要我们要做的其实是构拟出整个古代语音系统比如说它大概有多少个生母多少个韵母多少种声调以及它们之间是怎样组合的演变的大致路径又是怎样的嗯

明白了就像要拼凑一个恐龙骨架它不求复原每一根毛发的颜色但求把骨架结构主要特征都搞清楚是的那所以之前那个商朝人说话的声音也是这么弄出来的吗是的

那段声音虽然我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学者提出的够你方案但是呢它的确就是很典型的语言学家们综合运用了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一系列方法分析诗经韵部研究甲骨文经文里的形生字对比中古音现代各地的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甚至

还会参考藏语绵语这些汉藏语系的远亲语言最终推测出来的上古汉语的一种可能的面貌那这够你出来的结果大家都认可吗还是说还是会吵架有争议确实语言学家们经常会吵架的而且网上这种上古够你的视频下面也是会有一些争论的

也是能理解因为证据吧它总是有模糊地带的推测呢也有不同的路径特别是对于上古汉语因为前面多次提到它缺乏窃运这样的直接的系统记录很多细节比如说上古到底有没有声调有几个是怎么样的副辅音具体是哪些形式原因系统里又有几个原因等等至今呢仍然是学术界激烈争论不断修正的焦点所在

而不同的学者也可能会拟构出细节上差距非常大的上古音系统那我们现在对上古和中古汉语的发音大概知道多少了它们听起来跟普通话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呢

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我们简单说几个特点先说中古汉语也就是对应的隋唐宋时期的声调起码是包括了平 赏 去以及入这四种声调类型尤其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就是入声就是特别短促的这样的听感上其实会比普通话的四个声调更加的复杂生母开头的辅音也会比普通话多

比如说中古汉语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有全着声母可能会普遍存在所谓的着色音和着擦音什么是着声母着色音着擦音又是什么呢是不是有点像我们以前专业课的时候对啊生母归类对吧简单的来说就是发音的时候声带会震动的色音擦音和色擦音

着色音呢有点像英文里边的比如说 bookdoorgo 中国汉语里呢其实就有类似这种 bada

和 B 的 G 的区别大家要注意这并不是 P 和 B 是否是爆破音的区别而是 B 这个是轻音对应的拙音就是 B 的 G 比如说当时的朋友的朋友他可能是 B 这样子的一个生母开头的同学的同他可能是 D 这样的一个拙化的辅音开头的

群在当时可能是额这样子的一个发音那么这些音呢在普通话里面其实大部分都演变成了轻音蓬 铜 群但其实这个痕迹在如今的五语就是上海话 苏州话 宁波话里边是可以找到的这些着声母它其实是完整的保留了而所谓的轻逐对应也是五语的一大特点真的呀

绑对吧绑有绑懂懂因为菌对吧菌好像也不完全是各开头但是彭和同时对的你仔细想这个群我们发的时候如果用上海话是菌你有没有觉得喉咙是带一点震动菌是啊对啊对吧就群不一样是吧对的

它也不是菌那种发音带有喉咙的振动或者说在喉咙会先成一个组这个是着生母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还有呢就是像英语里边的 V 或者是 Zoomeasure 的这个 Z 在中古汉语里其实也有类似的音类似于 Z 和 Z 这个是叫拙软颚擦音有点像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喝水的时候喉咙里咕噜的那种声音的预备状态就类似于这个就是有点这个感觉这个在上海话里有那个上海话念隔膀油的那个还有牙齿的那个

这个声音不是所有人都发得出的啊对就上海话因为说外婆也是啊不然后很多人发成啊不对再比如说呢就是像那个从从来没有的从吉祥的祥霞子的霞这些字呢在中古汉语里就可能是以拙擦音开头的那么这些音在普通话里也已经基本消失或者是演变成了其他音了哦

那有没有着色擦音呢这种组合也是有的英语当中有一个典型的就是我们说那个这个它就是着色擦音就是你同时能够感到嘴巴的前半部分和喉咙它其实都有一点震动那么在中古汉语当中比如说床蝉这些可能都会使用类似的生物哎

这么多卓的声音啊普通话里几乎都没有了难怪说差别大那无语保留了卓生母是不是就更接近中古音了呢

起码就是在生母的清拙对立这一点上无语确实也是现代汉语方言里保留中古特征最多的可以说是研究中古生母的又一个重要的火化石区域了这个其实也是很多无语区的朋友学外语的时候它有一个先天的发音优势就是

辅音会发的怎么说呢区别度会更高一些是的因为从发音来说很多人说为什么要从小学就是你小的时候没有掌握某个发音的细节成年之后或者长大了以后就可能会发不出来这样子的

他听也听不大出来有什么差别确实是这样因为之前比如说像接触西班牙语里边它也会有清拙对立的一个这种生母的现象如果你没有从小的一种听变上的一种习惯你是直接都听不出这两个发音它有什么样的区别的就在我们外来的人看来就是完全一样的发音但是对他们来说是很明显的区别这其实有点像就是别的地方的朋友听无语当中的类似这样子的清拙对立的生母的

那么韵母呢中古汉语的韵母呢它有一些特征比如说是结尾的这个韵尾会比我们的普通话更丰富或者可以理解为就是在结尾它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辅音除了前面提到的就是入声韵尾像是 pt

这样子的其实还有像是嗯这样的就是双门的这个 M 原音系统也会更复杂它可能会有更多的双原音甚至是三原音但光听你这样解释呢也没有太大的感觉要不然也来一段模拟好的好的这个就我不模拟了因为我们直接给大家来一段诗词吧听名日节如本文

你听下来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上可能更接近于现在的粤语或者是闽南话的一种结合版本

对就是你一会儿听到觉得是粤语一会儿听到觉得是闽南语的感觉而且就它的声音好像会更丰富一些顿挫感也更强一些确实确实除了中古那么更早的时候比如说先秦时期对吧甚至商朝当时的发音又是什么样的特点呢其实最大的一个特点这就是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它可能存在大量的副辅音就是一个字的开头它有好几个辅音连在一起比如说克勒克勒斯勒这样子

有点像英语甚至俄语的感觉这些在

现代汉语当中是完全消失的这一点的确是就我刚刚听到的时候我感觉很震惊啊对是比如说说个鹿鹿这个真的是很奇怪的吧是的那么韵母和声调呢韵母和声调现在推测下来呢可能会比中古时期更简单但是呢韵尾可能会更加的复杂但是它的这个原因系统到底是怎样的其实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上古到底有几种声调有没有声调有几个其实还是没有定论的嗯

要不再来摸你一段好

这种熟悉又极其陌生的感觉又出现了那么如果复辅音的推测是真的那么上古汉语听起来可能就是和我们现在的任何一种汉语方言都截然不同会非常的陌生和古老对我感觉古汉语简直是另一个次元的语言起码从发音难度上来说是要比普通话难多了

这么说来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其实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简化了很多东西的结果是尤其是普通话所代表的官化体系因为它历史上是大量的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有这种交流和融合其实在这个融合的过程当中就把很多原生语言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发音方式给简化了其实这个我们在外语当中也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

越是文化交流融合地区高的语言它的简化趋势会更加的明显起码在语音上啊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的汉语语音的演变呢它的一个总趋势就是生母韵味趋向简化声调系统呢则会变得更复杂或者是发生重组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看咱们汉语语音变化这么大丢失了入声 着音可能还有副辅音那么语法呢我记得学外语的时候经常会被一些汉语里没有的语法现象搞得特别头大英语其实还算好的主要痛苦的点就是单符数时态变化那么

那么到了像西班牙语法语这种还有阴阳性动词变位更加的变态那还有的语言一个词我们还得根据它是主语宾语还是状语这个词尾也要针对性的去变形你不止学了英语还学了西班牙语和法语

发语不会 发语真不会你说我学外语的时候英语怎么样西班牙语怎么样 法语怎么样都学得不好让人家感觉 哇 徐东真的是好有才华呀会那么多种语言不会不会不会千万别承担我会那你刚才说到的这些我们汉语好像还真没有那它是从来就没有还是后来也被简化掉了呢你这个提问提得太好了这也是比较语言学当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就是关于你说的这几个语法特征目前的研究结论大致是这样的首先的主流观点认为汉语无论是上古中古还是现代其实都没有像印欧语系也就是所谓的法语德语俄语等等啊这样成系统的贯穿名词形容词贯词的语法性别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阴阳性啊

那么原始印欧语它很可能就是有语法性别的但是原始汉藏语我们可以认为是汉语藏语包括缅甸语的共同祖先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发展出这种复杂的系统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就是语言类型从根本上就是不同的汉语可能从很早的时候就倾向于分析语也就是说词语本身形式变化比较少主要是靠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而英语语呢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倾向于曲折语也就是说词语内部的形态变化会更加的丰富

那当复数呢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要表达数量汉语里边主要是靠量词一个三个很多或者是上下文虽然我们也会有我们的闷你们他们孩子们但这个主要是指人的代词和名词的复数形式用法也非常有限而闷作为复数标记其实出现的历史相对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古老

不像英语几乎所有的可属名词它都有单复数形式必须在形态上标出来比如说加 SES 对吧所以可以说汉语在数的语法标记上确实是要比印欧语简洁很多的这个也可能是从很早期就已经形成的特点那其他的语法现象呢

其他的语法现象呢有一个是很有意思的就是像是拉丁语俄语德语里边都有比较复杂的格系统古英语里面呢也有格的变化但是现代英语基本上是丢失了只是在代词里还保留了一点痕迹大家理解不了格没关系我们举几个单词大家就知道了就是 IMeMy 对不对 HeHimSheHer 这些就是格的变化

那么一般认为汉语也基本没有像印欧语那样的形态格变化不过对于这一点其实我个人也持一个保留意见因为在一些方言当中似乎能够找到通过声调变化来体现格的痕迹

比如说我们的五语上海话里面我做主语我做宾语包括所有格它的声调是不一样的感受一下比如说我吃吃我和我的子凌你怎么发音其实不是你仔细想是不是应该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

我们再试试看你比如说你打打你和你的农当农农啊

对是浓浓浓对不对他也是这样就第三人称一杠杠一一杠一杠一杠对其实是通过声调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他的格的变化的这个是一个很小的语法细节你不说其实还意识不到因为就语言如果说你一直说你其实感受不到里面的什么语法的这些变化对

那的确是它充当主语和宾语的时候人称代词的声调是会发生变化的对其他方言区的导游也来评论区留言好不好看看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是的那么至于格的这个句法功能呢其实在汉语当中主要还是靠词序介词比如说我们使用把背从相等等来表示那上古汉语有没有更丰富的格标记呢

目前的证据还不太充分这个也是因为我们不是拼音文字所以它这个东西体现的就不是很明显但即使有应该也远远不如印欧语系那样复杂或者在很早的时候甚至是没有形成书面文字的时候就趋向于消失了那所以阴阳性普遍的复数复杂的格变化这些让学外语的人头疼的东西咱们汉语可能从老祖宗那会儿就没有这个基因或者早就断舍离了我们走的是一条大

大到至简的语法路线对其实就是在这个语言学界也有一个讨论汉语如果我们仅从语法的角度来说是一门非常简洁的比较容易掌握的语言因为比起那些就是充满着格变化的语言来说汉语的学习难点主要还是在我们的声调系统或者说是汉字本身因为这个记忆量实在是太大了但是语法其实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当然了我们要说就是语言其实没有优劣之分语言的演变也没有所谓绝对的进步或者是退步只是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个和我们聊生物演化的时候是一个道理

汉语在语音和语法上趋向简化的同时呢其实也发展出了非常多的精妙的表达机制比如说声调的区别意义功能丰富的量词系统灵活的词序和语用策略等等总之呢就是每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演化路径和智慧语言呢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石头而是像河流一样是活的是流动的是不断演变的我们今天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音诶

这样想来其实也都携带着来自遥远过去的基因和印记对吧感觉对我们自己的语言又多了一分敬畏和好奇是其实这期节目呢也希望顺便能够激发起大家对于自己家乡方言的好奇心去找一找挖掘挖掘它可能也藏着非常多来自远古的声音密码原来是这样就是这样

这期节目是不是就像我之前跟你说的那样还挺好玩的我觉得其实非常喜欢这个题材尤其是刚才提到的这几个方言比如说粤语啊闽南语啊像我们吴语啊这些地区的朋友我觉得这期节目基本上等于一期沉浸式体验就大家可能一边你在说大家就会嘴里就跟着在就是在想啊或者嘴里可能跟着就在说就会想说哎好像是

这样就包括刚才可能那一段因为我们听不懂闽南语虽然我们会感觉很像那对他们来说可能又能听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来大家都可以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听下来的感受对因为方言的研究其实最大的困难就是你如果不是这个方言的使用者就有很多的细节你真的是找不到的但是如果你自己有一门和官化体系的方言差距比较大的方言那你其实就可以去挖掘挖掘因为我们很少会用语法的视角

去审视自己的方言从发音的视角去审视还有呢我觉得就让我觉得很精彩的部分是在于这些东西是如何推论推断出来的就是它会有很多的线索然后这些线索是互相印证就有点像我们以前做应用题老师有的时候你可以在好像就是

用另外一个角度演算一下它还是同样一个答案那你这个答案就肯定是对的那个感觉对吧就是自己就是几条线索互相印证就是这个考古就是语言看起来像一个无情的东西但它也是可以用来考古的是而且它也是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对吧用来得出结论的当然了就是还是说过前面提到了这个里边也是有百家争鸣的现象就是我说的一定也不代表正确

这也只是我可能借鉴的某个方案还有一点就是我的发音也未必标准大家其实更多的还是从我们这些节目当中找一种思路就是我们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逻辑去得到这样的结论对 我觉得如果想要有这样深层次的讨论欢迎大家可以参与到我们五一期间的一个演学活动当中是希望在这个现场大家一起说方言吗这也可以啊

不止方言呀就是包括说他到底是比如说考古怎么进行的呀那可以跟我们的带团的上海博物馆的副研究馆员荣进侃老师一起也来聊一聊就是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思路问题有的时候你会觉得是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吸引人的东西就我怎么通过我的逻辑怎么通过我的这些就是互相的印证然后去得到一个答案

这个可能在语言考古上在其他考古上肯定也会有相似的这样的一些逻辑的对过程比结论其实是更加有魅力和吸引人的就往往比如说像我们做科普先抛结论引起大家的兴趣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告诉大家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是这个过程是

既然说到了河南的这个行程其实我们也是希望就是在这一次的这个比较特殊的行程当中给大家带来这样子的一种感受就是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考古证据但它的这个背后到底是怎样一个科学的就是论证的过程这个是非常有魅力的是的

因为其实距离五一时间也越来越近了那么现在这个行程还有一些名额这里其实也是给大家再稍稍展开的讲一下就除了上次说过的就是这个行程是我家荣进谈老师全程跟车的带团以外我们这次其实在不同的点也请到了河南当地安阳非常厉害的一些考古专家或者说是文博的一些专家比如说我们请到了刘潇老师给我们进行开影讲座

他其实是安阳市的青年岗位技术能手从事英区博物馆的讲解社交工作 16 年他也是在安阳市的文物考古院工作的那么先后也是参与了很多的这种研学课程的研发包括一些很重要的一些文博相关的书籍的编写那么另外我们在英区博物馆会请到申文喜了

申老师厉害了他是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长先后其实是参加了英区大司空于北商城助同制作古作坊遗址我一听到助同我就感觉这个又跟我有关了记得找申老师助个同助个顶好等等吧他其实有非常多的遗址他都亲自参与发掘的

然后他其实也是参与编写了有很多的考古的一些简报论文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一些文献那么在英区宗庙遗址和王陵遗址我们会请到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安阳英区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项目的负责人牛士山老师

他主要就是从事商周文化与族群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包括信息技术在考古研究当中的应用等等这个一系列的研究先后主持或者参与的包括商丘东周古城宝鸡周园英须等等的都城遗址以及长江三峡水库工程乌山段青海东部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文化专题调研和发掘等等的工作

这个都是我们在行程当中会在不同的点位给到大家更加深度分享的专家大家应该能够感受到这个五天的行程它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了吧就是大家如果说是真心的想要去就是抱着一种甚至说学习的心态的我觉得这个营就会特别特别的适合就是

很多时候可能有一些旅程或者有的时候大家参加的可能偏向于是那种比较轻松的走走看看的这个呢就是真的是如果你喜欢历史啊喜欢考古啊就你随时去到每一个地方你都能得到最专业的讲解然后全程在这个包括路上啊当然大家如果说想休息啊我每次强调就大家想休息

不用一直要听徐东不停地给大家来讲课包括我们因为也有就是随对的就是一直跟着大家我前面说到的上博的容老师我觉得就是对喜欢历史喜欢考古的人来说就这个行程盛宴啊

对就是我都没有法描述你觉得太适合大家了然后因为我们一一时间也比较紧张了所以大家要报也要尽快报因为很多的包括酒店包括可能这些就人数上我们要尽快确定下来那么所有的东西我们可以就是把它敲定下来如果说在比较接近的时候家当然都是可以的

但是就是相对来说操作上可能会有一些不确定性是的就是大家可能看到这个五一这个天的这个行程好像这个价格就去个安阳是不是好像这个显得比较高那其实还是要看就是这个行程它的一个配置的情况

就是这些专家他能够这个同时凑齐其实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就是这个五一本来在这个旅游目的地他的这个餐饮和食宿的这个价格都会比较的高最关键的其实还是希望通过这样子的一个完整的体验让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朋友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收获是的

具体的方式还是到刀科学去回复关键词我要考古大家可以了解整个行程的一个详细的细节和安排另外就是中间也有个二维码你可以去和客服老师有一个具体的沟通也是期待其实在五一能够和大家有这样一趟非常有收获的因需之行是的徐东自己其实是对这个行程非常的期待的所以才想着要带领大家一起前往

好吧那期待着大家可以跟徐董一起去安阳好吧走走看看是的因为是要快点定下来了后面其实我们火车票包括机票什么的五一越来越临近其实也是相对比较紧张的是的好了那么以上就是今天原来是这样的全部内容了再次感谢通过所有方式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朋友原样的发展离不开大家我是徐董我是子玲咱们下期接着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