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岽:我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特别是机器女仆,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将成为刚需。
我非常期待未来拥有一个机器女仆,能够帮我打理家务,甚至可以拥有多个。我认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这项技术有望实现,我将成为第一批用户。
我甚至设想过,未来的家政服务机器人能够做到许多人类都难以做到的事情,例如帮助有强迫症的朋友整理房间,将物品摆放到指定位置,并按照颜色或类别整理衣物。这样的生活将会非常美好。
子凌:AIGC技术目前存在过热现象,人们对其能力预期过高,新的教育体系需要适应AI时代的新技能。
AI技术并不会完全取代人类工作,但掌握AI工具的人会更有竞争力。新的教育体系需要重新定义技能,培养学生对AI生成内容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在AI时代,教育需要从单纯的工具和操作教学转向认知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与AI交互,并判断AI生成内容的优劣。
殷隽:元宇宙作为热点已经冷却,但一些团队仍然看好其未来发展,他们关注的是元宇宙中关键技术的深挖,而非元宇宙本身的概念。
许多元宇宙项目过于理想化,现有技术难以实现。靠谱的团队会专注于关键技术点的深挖,例如图形技术、脑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2022年底,互联网热点迅速转向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其影响力持续至今,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大模型技术已经真切地帮助到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尽管其中可能存在泡沫。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发展方向可能存在问题,例如为什么要选择双足行走。人形机器人可以无缝融入人类社会,因为现有的工具和环境都是为人类设计的。研发可以无缝融入人类社会的人形机器人成本低于改造现有环境以适应非人形机器人的成本。
为了保证与现有设施的兼容性,机器人需要具备人形特征,但人形不一定是双足、五指的形态。腾讯的准人形养老机器人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研发方向,其三足设计比双足更稳定,手指数量也减少了。
目前资本圈和国家补贴对人形机器人的投入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对研发方向和成果进行评估。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的演示存在误导性,其实际能力与公众预期存在差距。用户期待机器人的能力是其对泛用场景和世界的理解能力,而非行走能力。
机器人公司更关注机器人的行走和跳舞能力,而忽略了其认知能力。一些自媒体夸大了人工智能的交互能力,误导了公众。在人工操作的情况下,机器人可以展现出逼近于真人的协调性,但在宣传中应如实告知。
公众更关注机器人的跳舞和格斗能力,而忽略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是相关的,但更重要的是其认知能力。人们对机器人的关注点应该从运动能力转向认知能力。
波士顿动力机器人之所以出圈是因为其运动能力,但国内机器人团队在运动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领先地位。人们对机器人的关注点不应只放在运动协调能力上,而应关注其认知能力。机器人应该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都重要,但不必所有公司都专注于运动能力。
Figure 01/02机器人展示的洗碗场景更能体现机器人的实用价值,而非其跳舞能力。机器人需要具备强大的多模态认知和理解能力,才能完成复杂的交互任务。机器人需要具备空间计算和建模能力,才能准确地完成物品放置等任务。
机器人行业应该分工合作,有的团队专注于大脑,有的团队专注于肢体。机器人跳舞表演更易于传播,但其实用价值不如完成家务等任务。未来理想的机器人表演应该是机器人自主排练和设计,而非人工编程。
巨神智能需要兼顾“巨声”和“智能”,不能只注重运动能力而忽略认知能力。大模型可以用于控制机械臂完成复杂的动作,例如魔方还原。大模型可以理解动态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机械臂的控制程序。
目前,让机器人的大脑和小脑结合起来,并与身体很好地适配,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个人非常期待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并相信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它能够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解决家务等问题。
AIGC技术目前存在过热现象,人们对其能力预期过高。一些公司将AI作为许愿器,对AI的能力过于高估。高校的课程改革也跟不上AI技术发展的速度,导致教育与实际应用脱节。
AI时代的教育需要重新定义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评价能力。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与AI交互,并判断AI生成内容的优劣。AI技术会冲击一些底层工作,但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向上转型的机会。
新的教育体系应该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评价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工具和操作能力。AI生成内容的质量取决于使用者的能力和审美水平。AI可以进行创新,但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
在AI时代,语文能力非常重要,因为需要清晰地表达需求才能更好地与AI交互。AI技术改变了生产力关系,压缩了一些行业的利润空间。
在内容产业上,AIGC技术的使用需要注重质量,避免出现油腻感和塑料感。好的作品打动人心的关键在于故事、剧本和画面质量,而非制作手段。AIGC技术降低了创作门槛,但也导致了粗制滥造作品的出现。
短期内,AI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创作者,但AIGC技术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一个好的AI设计师需要掌握传统工具和AI工具,并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剪辑能力。
AIGC技术最大的冲击在于个性化内容生成,未来可能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定制。目前,AI生成视频的成本较高,算力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郑/傅:真正用户期待机器人的能力是其对泛用场景和世界的理解能力,而非行走能力。
机器人技术目前尚未达到人们的预期,但其发展值得鼓励。虽然机器人技术在运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其认知能力。
在AI时代,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评价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工具和操作能力。AI生成内容的质量取决于使用者的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内容产业上,AIGC技术的使用需要注重质量,避免出现油腻感和塑料感。好的作品打动人心的关键在于故事、剧本和画面质量,而非制作手段。AIGC技术降低了创作门槛,但也导致了粗制滥造作品的出现。
supporting_evidences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