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14「合作瞭望台」:植物的文化密碼 ft. 董景生(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EP114「合作瞭望台」:植物的文化密碼 ft. 董景生(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2024/10/21
logo of podcast 一籃菜·真心話

一籃菜·真心話

Shownotes Transcript

關心環境、關心生物多樣性,「一籃菜|真心話」EP114要來談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還有保種議題。

植物迷們一定看過《採集人的野帳》這部植物職人漫畫,跟著主角許涼山的腳步,了解台灣原生植物的前世今生。相對於強調保護原生種植物,我們更常聽到的是外來種植物像是小花蔓澤蘭,對本土環境的破壞。

這一集節目來賓、前任植物園園長、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董景生,從「民族植物學」的觀點,為「外來種」植物做了一些平反,也提醒我們思考,為什麼原生種植物需要我們關注和保護?

「植物會被留下,是因為有用」,董景生認為植物是資源,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很多本土植物一下子就從我們身邊消失。

另一方面,我們現在常吃到的農糧食物,像小米、稻米、雜糧,最早其實也是「外來種」,因為提供在地人温飽、成為文化的一部分,而被留了下來。

如果我們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很多食物不再進入我們的生活,連帶的,和這些食物相連結的文化記憶也會跟著消失,這是值得注意的警訊。

倡議保種、留下原生種植物,合作社支持主婦聯盟基金會還有一些倡議團體,在每年11月底都會舉辦「種子生活節」,今年已經第七年,董博士是本次活動的顧問,選定的主題是蘭嶼的芋頭。

芋頭和蘭嶼的文化有什麼關聯?蘭嶼的芋頭和台灣本島常見的芋頭哪裏不同?芋頭控別錯過,讓我們一起用吃的力量,讓傳統文化長遠流傳。

【延伸閱讀】 百歲古蹟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植物園腊葉館 特展展出台灣植物研究歷史風華) 一顆種子的消失 意味著一項飲食文化的消滅:邁入第六年的種子生活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