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姬发、邓婵玉人物解读,野猪和甲骨文的隐喻。(内有采访于适、那尔那茜片段)

姬发、邓婵玉人物解读,野猪和甲骨文的隐喻。(内有采访于适、那尔那茜片段)

2025/2/1
logo of podcast 历史剥壳|张志浩播客

历史剥壳|张志浩播客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播客主持人
播客主持人,专注于英语学习和金融话题讨论,组织了英语学习营,并深入探讨了比特币和美元的关系。
Topics
播客主持人:我认为《封神演义》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很大,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承载着我们深厚的文化记忆。原著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故事不完整,人物塑造不够丰满,价值观表达与现代观众的接受度存在差异。因此,电影需要进行深度改编,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才能引发共鸣。 此外,原著中‘敌我不分’的设定在现代视角下也难以被接受,需要进行调整。电影需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打动观众。 在人物塑造方面,姬发和邓婵玉是这部电影的双主角,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成长路径。姬发经历了迷失、找回自我、献祭自我、最终重生的过程,这与于适本人的成长经历也有相似之处。第二部中,姬发需要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并克服自身缺点,做出更稳健的选择。 邓婵玉则拥有一个稳定的价值体系,做事果决,但影片中野猪的出现象征着她价值观的动摇和最终的重生。她与姬发形成对比,一个从不稳定的价值观走向稳定,一个从稳定的价值观走向动摇,最终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上汇合。 电影中还运用诗经元素和甲骨文符号,增加了影片的历史感,展现了周和商两种文明的差异。邓婵玉最终的重生,也象征着她从‘臣’到‘人’的转变,从冷血战士到有血有肉的个体。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的野心很大,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攻城战,更是一部展现人物成长、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碰撞的史诗级作品。 于适:饰演姬发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个角色跨越了三千年,但他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人。在拍摄过程中,我正好也处于人生的一个选择阶段,这与姬发在电影中的经历十分相似。第一部中,姬发完成了身份认同的转变,第二部则更侧重于自我价值的寻找。他需要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成长,克服自身的缺点,做出更成熟的选择。 那尔那茜:我中学时就对历史老师印象深刻,这让我对历史和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塑造邓婵玉这个角色时,我力求展现她内心的坚毅和果决。邓婵玉的自信和坚毅源于她稳定的价值观,但影片中野猪的出现象征着她价值观的动摇和重生。她最终选择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冷血的战士。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聊聊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这部电影不只是神话故事那么简单。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结合?姬发和邓婵玉的成长之路,反映了哪些人性的挣扎与转变?封神宇宙里那些深入人心的角色,在今天又有哪些新解读?一起来探讨吧! 02:04 深度改编:让现代观众共情的封神演义故事 04:04 寻找自我:姬发的成长之路与价值观冲突 08:07 战场上的两位主角:姬发和邓禅玉的内心探索 10:09 坚定的价值观:邓婵玉在战斗中的果敢与重生 12:14 电影《封神》中的人物重生与价值观转变:邓婵玉的案例分析 14:16 从不稳定的价值观到稳定:一部充满历史感的封神电影之旅 16:17 邓晨玉与商王朝的PUA关系:背后隐藏的真相揭示之路 18:20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战争与人情的交织,将军的快乐与民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