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徒作家、哲學教授Peter Kreeft說,“ 在一個沉悶的時代,日益專業化的世界幾乎淘汰了所有全才、浪漫的詩人、柏拉圖式的理想主義者、甚至是正統的基督徒,這時,出現了一個人,幾乎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這個人就是C·S·路易斯。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研究方面,他是世界級的權威。在1963年他去世之前,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餘,他創作了一系列高質量的作品,包括文學史、文學批評、文學理論、神學、哲學、自傳、聖經研究、歷史語言學、科幻小說、詩歌、佈道、散文,學術文章、歷史小說、屬靈日記、宗教寓言、短篇小說和兒童小說。路易斯不是一個人,他是一個世界。”
約翰·派博牧師在一次演講中講到,有兩個人對他影響最大,一個是清教徒神學家喬納森·愛德華茲,另外一個是C·S·路易斯。愛德華茲還比較好理解,畢竟他算得是新教最偉大的神學家之一。可是為什麼是路易斯?
約翰牧師說,在今天看來,路易斯算不上是改革宗。按照我們現在對福音派的定義,他幾乎也算不上是福音派。他不相信聖經完全無誤,在與別人辯論的時候,他習慣採取的是邏輯論證,而不是引用聖經的經文。不管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的通信里,他都固執地拒絕解釋為什麼他不加入天主教會而選擇了英國國教,他對於宗教改革沒有敬意,認為宗教改革是可以避免的,而且有的部分簡直就是一場鬧劇。在納尼亞的第七本小說最後的戰役里,有一個人即使不相信阿斯蘭卻依然能夠進入阿斯蘭的國度。至少在這本小說里,路易斯包容了一種想法,那就是有些人能夠通過其他宗教里展現出來的不完美的基督化身而得到救贖。
講到這里,對異端學說比較敏感的基督徒就可能會說,看上去路易斯與這些自由主義神學家的看法很有點相似啊。約翰派波說,你如果不瞭解路易斯,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但是,路易斯談論聖經的方式更加讓我堅定了對聖經無誤的信念,他談論上帝的恩典和上帝的力量的方式,讓我更多的重視宗教改革;他談論道成肉身的方式,讓我更加懷疑包容主義;他推崇真理,理性,還有思想的精確,他也強調教義,這些都讓我更加珍惜聖經里講述的贖罪論。
派博牧師學到的七個功課: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