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莎車-葉爾羌汗王陵》
上午去參觀葉爾羌汗王陵,都是露天擺放,做這個棺木有四十幾種的材料,就很像是石棺,經過年久日曬雨淋,表面會損壞,就用一些材料來補,但是現在也不知道要用什麼材料,現在幾乎都沒有在修護,就讓它自然的呈現。
王陵墓是一個蒙古包型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淵源跟蒙古是有關,陵墓上面就用絨布把它包起來,沒辦法看到裡面的狀況。。
另外男、女石棺下面的階梯是不一樣的,女性是三階,表示小孩、丈夫、還有家;男棺下面只有兩階,一階代表家庭,另外一階就代表國家。
為什麼用「汗」字呢?就是「可汗」的「汗」呢?表示他沒辦法稱王,只是一個領導者、統治者,如此表示而已。
後期的外棺,都是在 1997 年重建的,換句話說一個國家,等到生活比較 OK 了,就會注重古蹟的保護,同時也為了觀光,它就會做很多的改善。
「葉爾羌汗王陵」又稱阿勒屯麻紮,「阿勒屯」漢文的意思為「金子」,「麻紮」則為「墳墓」,「汗」是一種尊稱,但現在年輕人,是比較不喜歡用這個字的。
「葉爾羌汗王陵」面積 1,050 平方米,始建於 1533 年,其後又經百年擴建,才形成今天的規模。
《莎車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葉爾羌汗王陵」的對面「莎車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是一座具有現代建築藝術、民俗建築風格,相融合的文化藝術院落建築,整個建築將「維吾爾民族特色、中亞文化、古典建築」等融為一爐。
「莎車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當然是我們要參觀的重點,可惜現在正在維修中不對外開放。
《巧遇台灣新北伉儷》
我們這一次,在「葉爾羌汗王陵」的時候,碰到了來自台灣新北的許姓夫婦,他們一聽我們的口音,就問我們是來自台灣的嗎?他們說:「他現在來新疆,不是觀光是旅遊」,在新疆生活費用是比台灣低蠻多的。
《新疆-喀什-加滿歷史文化街》
我們走阿勒屯街,其建築物外觀,還是都保持著傳統樣貌,也是比較熱鬧商場的街道,裡面有賣樂器、地毯…。
街道兩旁甚至年代比較久遠房子,掛一個古建築,或是示範建築之類的牌子標示,給民眾看以前他們居住的房屋,是長這個樣子的。
《新疆-喀什-老電影茶館》
路上在老電影茶館歇一歇腿,「老電影茶」館設計的蠻古樸的,有維吾爾族的裝飾風格,維吾爾族很喜歡在外面放一張類似的床,可休閒、泡茶、看書…的設施,裡面也用了少數民族的窗簾裝飾,看起來非常典雅漂亮,它的茶點售價相當的實惠。
《碰釘莎車博物館午休時》
接著我們是要到「莎車博物館」,我們到的時候是14:20,大門緊閉是午休時間,原來它們是早上 10:00~14:00,下午16:00 ~ 20:00 開放參觀的,網路上都沒顯示開放的時間,真是碰了一個大釘子。
《由莎車移師喀什》
今天要移師到喀什,我們坐的火車硬座沒有票,它是以硬臥的位子來取代,硬臥它是上中下三排的臥舖,下舖有四個號碼A B C D,就有四個人可以坐在下舖。
行李就放在中舖或上舖,走道的小桌板旁邊有二個位子,這裡可以充電,先坐先得,而且空間獨立,是相當熱門的位子,雄哥覺得是一個蠻新的體驗。
以為我們是升等到硬臥,結果是降級到硬臥來,一排坐四個人,坐兩小時下來腰酸背痛的,有一次的經驗就好了,下次別再來;到了喀什是終點站,所有人都得下車。
《新疆-喀什站》
喀什地區古稱「疏勒、任汝、疏附」,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是中外商人雲集的國際商埠,是新疆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建築風格及傳統經濟的特色和精華。喀什現為「經濟特區」。
《喀什民宿-合歡樹》
我們今天住的民宿是合歡樹,在古城區的外圍,它的裡面的裝潢,是他們傳統的裝潢 ,感覺就沒有那麼現代化,可是也蠻有那個味道。
天花板的裝潢相當漂亮,它全部是用木頭還有雕刻,還有一個吊燈,我們外面住的很便宜,45 平方米才¥120 (NT$540)。
Youtube: https://youtu.be/4HfN0oz9jqI) 14’59” (2025-01-23)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