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庫車》 在火車上看到很多年輕的小夥子,會主動幫助年老者,將行李送上行李架,很主動都不用講,可見這邊的人情味是蠻濃的。 很多勞動階層要去阿克蘇做工修路,他們會帶著大包、小包的家當,大包就是大布袋裝。 雄哥建議說:「我們就坐早上正常的班次,10:30 坐 7 個小時到庫車」,我覺得蠻好的。 帕米爾高原三日遊回來後,洗個澡好舒服哦,也好好的睡一覺,隔天再搭火車,要坐7個小時的硬座ㄟ,是蠻辛苦的,我覺得這個改變是很好的。 《與維吾爾族年輕人聊得非常的愉快》 在火車上認識了一位小夥子,他是維吾爾族,普通話講的非常的好,還可以糾正雄哥的發音,說是「囊(ㄋㄤˊ)」不是「狼(ㄌㄤˊ)」,我聽了都不禁笑出來,雄哥的普通話被維吾爾族人糾正了。 《維吾爾文 vs 阿拉伯文》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維吾爾文是不是阿拉伯字?」,他說:「沒錯,就是阿拉伯字,只不過他們有稍微簡化」。 維吾爾語跟旁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都是可以溝通的,只是用語會有一些不同,比方說「我們在台灣是講水準,而大陸內地這邊都是講水平;台灣都是講品質,而大陸是講質量」,當然跟其他國,這一些用語有時候是不同的,但他們基本上是可以溝通的。 《新疆-(龜兹)-庫車大寺》 庫車古名是龜茲 (要念ㄑㄧㄡ ㄘˊ),小時候讀書的時候,這二個字的唸法不是「龜(ㄍㄨㄟ)茲(ㄗ)」,得唸「秋(ㄑㄧㄡ)瓷(ㄘˊ)」很特別吧!。 首先我們就先造訪「庫車大寺」,是信奉伊斯蘭教的人民群眾,做禮拜的宗教場所,大寺坐落于距庫車新城 4 公里,是新疆境內僅次於喀什「艾提多爾清真寺」,也算是新疆第二大的古寺。 「庫車大寺」全為磚木結構,是供信徒禮拜時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廳跟後室兩部分,面積約 65 平方米,寺院主體建築有兩部分,一是大寺院主體,內有旋轉樓梯至寺頂。 在寺內庭院東南角各保留一處,伊斯蘭宗教法庭的遺址,門樓高 8.3 米,全部青磚砌成,高聳的門樓與宣禮塔莊嚴挺拔。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處宗教法庭,是政教合一的產物,也是新疆保留為數不多的伊斯蘭教司法機構遺址。 庫車大寺開放到 20:00,我們 19:30 入內,門票是¥15 (NT$68),60 歲半票,65 歲以上免票。 《新疆-庫車文化探訪路》 由庫車大寺到庫車王府,中間正在建構「庫車文化探訪路」,還有部分在施工,他們是很用心的,在建構這個觀光園區。 將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時,經過庫車的所有歷史相關,都會顯示在這一條,文化探訪路上,晚上燈火映照下,顯得更是美麗。 《新疆-(龜兹)-庫車王府》 「庫車王府」關門時間是晚上 22:00,庫車王府的門票是¥45 (NT$203),庫車大寺/王府兩個地方合購門票,優惠價是¥65 (NT$293)。 「庫車王府」裏面有博物館,還有幾具的骷髏,最可看的是模擬石窟,裡面有很多佛頭,每個佛頭的長相不一樣,有各種民族的佛頭像,就好像聯合國般。 正品佛頭存在德國柏林,由知名的雕刻家到現場去模擬,把它製作成佛頭,再帶回庫車王府展示,展示的照片中,就有很多回王的事蹟。 「庫車王府」是 1759 年,清乾隆皇帝為表彰,當地維吾爾族首領,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攻擊,專門派遣內地漢族工匠建造而成。 我們現在看到的王府,是 2004 年重建的,依照十一代清王時期,的王府原樣重建,由王府展區、龜茲博物館展區、古城牆展區,三個展區組成的。 《新疆-庫車-庫車老街》 21:00 多從「庫車王府」出來,王府大門前即「庫車老街」,很多商店都已經打烊了,整個老街就顯得冷清,可見這邊的遊客並沒有想像的多。 《新疆-庫車-婷雅民宿》 庫車「婷雅民宿」的巷口,有一家小吃店,它的拌面餛飩味道真的不錯,餛飩是一口小餛飩,口味跟我們熟悉的口味不同,但不錯吃,烤羊肉串一串¥6 (NT$27),我們也叫了三串。 晚上回到民宿,跟老闆娘商討明天的行程,她幫我預約去大峽谷玩,沿途玩四五個景點,最後到那拉提草原,再隔天由那拉提草原,坐大巴到伊寧,每個人車資¥300 (NT$1,350) 。 《大陸充電寶的計費方法》 他也告訴我「在餐廳旅館看到的充電寶,前半小時是免費的,接下來一小時¥3,在其他處看到同樣的箱子,比方你是借黃色的箱子,就歸還黃色的箱子,如此就是異地還,可以在這裡借到那裡還,假如你沒有還,就是被扣¥99 (NT$446),倒不如用買的還比較划算」。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