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謠→田螺坑的交通》
我們大約花了 15 分鐘抵達公車站,沒有人等,旁邊有一輛轎車,說:「載我們到田螺坑,一個人¥10 (NT$45),雄哥想我昨天狀況不好,不要一大早就把我累著了,算了、坐計程車吧!」
《搭乘田螺坑區間車》
今天的主要行程為「田螺坑土樓群景區」,成人票每人¥90元 (NT$405) 65 歲以上免門票,景區區間車每人¥15 (NT$68),65 歲以上是打對折優惠的。
千萬不要搭計程車上去,後面你怎麼玩呐?田螺坑的區間車,每半小時一個班次。
《年青人年前也可以出來旅遊》
我們在等區間車的時候,認識了來自南京的徐先生跟鄭姑娘,很好奇!這一段年前的時間,怎麼會有出現年輕人呢?
鄭姑娘是做軟體設計,她說:「工作大部分在 12 月底都完成了」,徐先生是做汽車銷售,說:「現在電動車很時興,不會趕在年前交車的」,所以他們可以請假出來玩。
《田螺坑的區間車 會與遊客溝通路線》
田螺坑的司傅會事先跟遊客溝通,你們要去哪幾個地方啊?預計要幾點回來呀?我們三組人馬,都說:「整天可以待在這裡,都是要回雲水謠住宿」。
另外兩位她們要 14:00 回到遊客中心,司傅也會聯絡接洽其他區間車,載她們回去,在田螺坑的區間車是可以溝通的,可以配合我們的時間,幾乎就帶你將田螺坑玩一遭,這**¥15區間車是一定要花的**。
《福建-漳州-田螺坑-上觀景台-四菜一湯 UNESCO》
首站到「四菜一湯」上層的觀景台,司傅一定會帶田螺坑去看四菜一湯,那是非常重要的,由上往下拍,是所有的照片都是拍著四菜一湯。
田螺坑土樓群由一方四圓,分別是步雲樓、振昌樓、瑞雲樓、和昌樓,方樓步雲樓居中其餘四座環繞周圍**,共五座土樓組合而成,猶如桌上的四菜一湯,當地人稱為“四菜一湯”。
而右下角還有一雙筷子樓,就是兩座長條形土樓**,用來吃四菜一湯的。
田螺坑土樓群按 "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獨具特色的建築形體組合,被中國古建築保護專家稱為“世界建築奇葩”,是福建客家土樓群的典範。
《福建-漳州-田螺坑-下觀景台-四菜一湯 UNESCO》
下一站則是下一層的觀景台,也就是由下往上看四菜一湯,又是不同的角度。在上、下觀景台看「四菜一湯」土樓,用「上看一朵花、下看布達拉」來形容,是相當貼切的。
《福建-漳州-田螺坑-裕昌樓 UNESCO》
「裕昌樓」,裕昌樓又稱東倒西歪樓,是位於漳州市書洋鎮塔下村,建於元末明初 (約1368年),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又最大的圓樓。
「裕昌樓」此建築物看起來非常的古老,「裕昌樓」真的很特別,一棟樓蓋上來三樓跟四樓,明顯看起來就是左歪右斜的;裕昌樓比昨天雲水謠的懷遠樓,商業氣息沒有那麼重。
我們也在這裡用午餐,讓我們休息到 13:30,有整整的一小時。
《區間車司傅的建議》
第四站「塔下村」,區間車司傅本來只預留一小時,要15:00 集合,然後再載我們去看「四菜一湯」,司傅說:「這裡的土樓,還可以進去參觀,而且比較有看頭比較漂亮;真的去看「四菜一湯」,遠遠看是很棒的,進去一瞧,事實上沒有什麼」。
我們六位都同意,在「塔下村」待到 16:00,司傅安排車子來接,不載我們到「四菜一湯」,就回旅客中心,結束田螺坑行程。
《福建-漳州-田螺坑-塔下村》
塔下村位於南靖縣書洋鎮西部,是漳州著名的僑鄉,也是首批 15 個中國景觀村落之一,被譽為“閩南周莊”,同時也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美麗鄉村、傳統村落。
2007年,塔下村以村古、景秀、水美、民樸,與田螺坑村一起,被評為首批15個“中國景觀”之一。
《田螺坑-塔下村-德遠堂宗祠》
塔下村「德遠堂」宗祠,前有半圓形池塘,塘邊分別豎立著23 根高達10 米的“石筆”,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一處石龍旗杆群。
這23根高達 10 米的龍旗杆,代表塔下村該宗祠中,出了文武官的子弟,龍旗杆上筆的造型,表示是文官,龍旗杆上獅子的造型,表示是武官。
《田螺坑-塔下村-裕德樓 (圍裙樓)》
塔下村有座造型奇特的土樓,是「裕德樓」外號「圍裙樓」,因為這棟土樓只有半面是土樓,另外是正常的樓;也就是只有半邊有居住的構造,其它地方只是一片牆而已,此種建築特色叫「圍裙樓」。
沿途小土樓非常的多,無法一一的進去觀看,塔下村外面保持的都還不錯,保有當地的特色。
《田螺坑-塔下村 南靖的第一長壽村》
塔下村幽居於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塔下民風淳樸,塔下人多長壽,被稱為南靖的第一長壽村。
村裡的老人說:「他們長壽的秘訣在於熱愛勞動」,長期風裡來雨裡去,練就了一身強健體格。
食物上他們多吃大米、甘薯、芋頭,和蔬菜等素食為主,喝的是高山流下來的泉水,和土樓裡的井水。
《福建-漳州-雲水謠-和貴樓 UNESCO》
回程回到「雲水謠」,再去「和貴樓」去走一走,聽導遊講:「牆壁上有兩道很深的裂痕,這是盜匪用炮火打的,雖然被打了兩條大裂痕,還是不影響它的安全性,到目前為止,還都沒有發生傾斜或破裂的狀況」。
「和貴樓」最特殊的一點,是建在沼澤地上,它下面用很多很粗的松木當基樁,在上面再搭一個浮台,「和貴樓」就建在上面,中間還保留一溼土地,去戳它打它,還可以滲入到下面的沼澤地,可見以前人的建築智慧是很高明的。
《福建-漳州-雲水謠-夫妻樹》
回程我們再去走雲水謠,晚上雲水謠的夜景燈火通明,照射的溪水反光絢麗,它的夜景別有一番風味。
在「雲水謠」當地的一個橋上,兩側各有一棵榕樹,在植樹之處,只是希望這樣植樹有對稱美,沒想到許多年過去了,這兩棵樹居然「牽手成功」了,所以美其名為夫妻樹。
Youtube: https://youtu.be/kAzphpbfwRc)
關鍵字: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