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順風包車 由惠安→石獅》 今天要從泉州的惠安市移動到石獅市,雄哥心中的腹案是叫順風車,車程是一個小時 10 分鐘。 假如沒叫到順風車,才考慮一般的打滴要¥100 多塊錢,至於坐公車要換三班車,回到「金帝花園」換車,要花費 4 個小時,就太浪費時間不值得了。 《退單沒有被扣違約金》 將高德的單子退掉,會被扣違約金嗎?司傅很確定的說:「高德跟百度都不會罰款,有扣的話,他會負責賠償」。果然一取消,原來繳的費用就全額退回來。 《達成協議 過路費各一半》 當提到不走跨海大橋,他說:「會多花一個小時」,可是雄哥看高德地圖,顯示出來是多 20 分鐘,他說:「因為一般的橋不用錢,車輛非常的多,會塞車」。 跨海大橋雖然有 5 公里,也不是非常長,它的過路費要¥19 (NT$86),雄哥說:「我們不趕時間,不走高速公路,走國道就可以了」。 司傅說:「他下午要上班,要節省時間,自動提出我們過路費各人一半,雄哥支付¥10,他出¥9 如何呢?」,雄哥說:「好啊,算是幫你個忙」,達成協議;高速公路上,車子真的是相當的少。 《福建-泉州-惠安→石獅-黃金海岸》 今天要移師到石獅市,「黃金海岸」是石獅市最為著名的旅遊區,被泉州市列為18個主要風景區之一。 《濱海度假套房 議價空間大》 跟台灣高雄的八五大樓一樣,同一棟大樓有數家租屋單位。我們又不是旺季來,雄哥直接到場看了房間,滿意後再議價。 我們這次就住在黃金海岸邊的大樓裡,「趕海姑娘公寓」在過年期間,一晚是¥800,現在是相當冷的淡季,是有議價空間的。 先說「去哪兒」平台的房價是多少錢?接著說:「我們多住幾天,房價是不是可以低一點呢?」,這一招一般都會談到理想的價格。 「去哪兒」平台的價格是¥135,雄哥議到一天¥100 (NT$450);要¥100 的押金,先預定兩日。 這種租房服務,沒有那麼嚴格,一定要看兩人的身份證,但也沒有什麼服務,反正加了微信之後,就在上面聊就可以了。 《福建-泉州-石獅-洛伽寺》 「洛伽寺」是由香港的友邦保險集團,捐獻二十多畝地,給石獅市佛教協會,作為建觀音菩薩之道場,是中國第一座蓋在沙灘外的寺廟。 洛伽寺四面環海,是中國國內少有的建在海上的寺廟,在漲潮時彷彿漂浮在海面上,有著「蓬島佛國、海天佛國”的美譽,是舉世罕見的一島一寺建築而著稱。 洛伽寺始建於唐朝末年,有著千年歷史,是泉州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參觀洛伽寺天王殿、圓通寶殿、念佛堂等主要建築,瞭解洛伽寺的宗教文化和歷史。 洛伽寺風調雨順打卡點、海灘浮橋、觀音像下的石礁、以及黃金海岸遊客中心右邊二樓平台,這些位置都能拍到絕美的海景和洛伽寺全景。 退潮時,可以在礁石上遊玩拍照,但務必注意安全。 《濱海度假村 套房設備》 大陸現在各地建的高樓大廈太多了,投資客不是自住,就讓租屋公司託管。 此類新型的度假村都有一個小廚房、洗手台,廚房的配備全部撤走,只留下燒開水的熱水壺、茶杯,有的甚至將流理台的櫥櫃鎖起來。 衛浴設備是全新的淋浴設備,洗澡時可以開暖風1或暖風2,不可以開換氣,不然就沒效果了,如此在洗澡時就暖呼呼的,不會覺得冷。 衛生起見,他們都用全套式的毛巾、浴巾套裝,不織布的手感感覺比毛巾差多了,還是自己攜帶比較好,包括大浴巾,實在不怎麼環保,也附上一次用的衛生馬桶套。 《福建-泉州-石獅-永寧鎮》 永寧鎮,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石獅市。永寧鎮是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歷來為閩東南地重要港口及海防重地。 永寧形同鰲魚臥灘,別稱“鰲城”,所有街道將永寧城環繞起來,又形如一個八卦,古街道的布局又如一古篆“壽”字。 南宋乾道八年 (1172年),為防外患,於此建水澳寨,稱“永寧寨”,寓意「永得安寧」,因此得名。 為抵禦倭寇,朝廷在此設立衛城,以作泉南屏障,稱“永寧衛”,鼎盛時期,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為全國三大衛。 《福建-泉州-石獅-永寧衛城》 永寧衛城地勢雄峻,東濱大海,北界祥芝依五虎山為屏障,南臨深滬灣連深滬、福全,西接龍湖。 當時沿海地區海盜及倭寇作亂不斷,才會有衛城的存在,衛城裡面有軍隊來保護沿岸,還有貿易的安全。 《福建-泉州-石獅-永寧城隍廟》 永寧城隍廟座落在石獅永寧南門與小東門之間,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為永寧至今保留較完整的一座古寺廟。 永寧城隍廟居高臨下,放眼遠眺,深滬灣歷歷在望,故有「背五虎而面金獅」之稱。其以氣勢之雄偉,廟貌之壯觀,被譽為永寧福地。 《石獅-永寧衛城-沿途建築》 「永寧衛城」中,閩南特色建築的房子相當多,很多都是移民海外衣錦返鄉,在家鄉蓋了中西合併的建築。 有的宗祠也蓋的非常精美,很類似家廟,雕刻、浮雕、磚雕,很有特色,每一棟或是每一個宗祠,都獨樹一格。 在小紅書上寫說:「永寧古城就是進來前面的那一小段,到城隍廟可以走一走,其他就沒什麼」。我們不以為然,走了古城中的古街,蠻有特色的,怎麼大家都不來這邊走走呢? 《福建-泉州-石獅-番仔樓》 番仔樓是閩南一帶對於洋樓的稱呼。「番仔樓」又稱「番客樓」,是一種中西合璧的閩南民居建築。 番仔樓多為民國時期,由閩南的南洋歸國華僑所建,建築樣式中西合璧,與閩南傳統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築材料多為南洋直接運輸而來,故被稱為番仔樓(“番仔”是過去閩南一帶對南洋人的貶稱)。 番仔樓集閩南傳統古民居與南洋建築的優點,因設計師建築想法各異,工藝價值高,各種石雕、磚雕、彩畫、拼磚、灰塑等讓人驚嘆,是閩南僑鄉的一顆顆建築瑰寶。 番仔樓以閩南泉州數量及精品為多,番仔樓不僅建造精美,並且富含華僑南洋打拚的辛酸血淚,每一棟番仔樓背後都有一段下南洋、抗戰、國共對峙、文革等的故事,極具傳奇色彩。 其中以泉州永寧鎮,豐富的番仔樓樣式及豐富內涵為代表。 Youtube: https://youtu.be/OJatK_WxVmg) 18’3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