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婷:我观察到饮食团购的诱因非常高,主要原因在于价格优惠、购买方便以及能够少量购买尝试新产品。根据我们的调查,近九成有过团购经验的人购买过食品,其中零食、冷冻食品和生鲜肉品最为常见。
许多人通过超市、便利店LINE群组或地方社群的团购妈妈群组参与团购。高频次使用且体验性高的商品,例如食品、饮料、保健品和化妆品,非常适合团购,因为消费者喜欢尝试新产品并依赖他人推荐。标准化产品,如冷冻食品,因其价格透明、品质稳定,也易于大规模销售。
食品具有高需求、低购买门槛的特点,消费者日常刚性需求强,购买决策门槛低,通常价格也比较亲民,容易刺激冲动性购买。对团购主来说,食品也是容易入门的销售选择,许多人将团购作为副业。冷冻食品和季节性节庆商品尤其适合作为入门商品。保健食品毛利率高、需求稳定,回购率也高。
我观察到,食品团购市场正走向两极化发展,一种是更小更便宜的零食,另一种是高端适合送礼的礼盒。三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的送礼需求旺盛,礼盒类产品销售良好。即使疫情后需求回落,但只要团购主与粉丝之间建立起信任的关系,粉丝的忠诚度就会很高。
食品厂商要切入团购市场,精准选品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包括即时加热类调理食品、零食、营养补充品等,方便备餐的冷冻食品和即食食品需求持续存在,回购率高。高单价商品的购买频率相对较低。但团购市场仍有增长空间,尤其针对家庭主妇和上班族。
开团时要考虑产品与多元场景的适配性,例如节日、社交场景等,并根据节日或场景选择合适的商品。情境驱动型的团购更具弹性,组合搭配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产品要有特色和差异化价值,才能吸引消费者和团购主。选品不只是挑便宜的,而是要找到有质感有价值的产品,并讲清楚产品故事。厂商提供完整的成分和差异化介绍,有助于团购主行销。
低价市场竞争激烈,物价上涨和运费上涨削弱了价格吸引力。团购价格需低于市场价,但要保障厂商利润,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竞品定价。设计不同的价格阶梯和组合形态,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并增加利润空间。针对价格敏感型顾客,提供经济型选择并考虑免运条件,提高客单价。
要考虑不同通路的价格一致性和合理性,避免破坏市场秩序。团购可避开昂贵广告费和通路分润,但需明确设定各个通路的价格,确保盈利。稳定管理价格区间,避免引发团购主信任危机和消费者信心下降。食品品牌切入团购市场需注意很多细节,建议参考《食力》官网的专题分析和成功案例分享,学习成功品牌的策略。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