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09:起底金秀贤事件:谁在定义权势性暴力中的"同意"?

EP09:起底金秀贤事件:谁在定义权势性暴力中的"同意"?

2025/3/21
logo of podcast 梁州令

梁州令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各位听众朋友晚上好,我是梁文周,欢迎收听今天的播客我们今天这期播客要讨论的主题围绕的是诠释性暴力以及性同义在不对等权力关系中的效力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些拗口今天之所以要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金秀贤和金赛伦的事件再次引发了很广泛的讨论而在这样的事件背后,我想...

我们或许不仅需要关注具体的个案更应该从广泛的历史脉络直接思想和法律体系去出发探讨权力是如何塑造同意这一概念的尤其是在历史中的权力与法律又是如何去定义性同意这一概念的在今天这期播客中呢

我们会从一本书开始也即是瓦内莎的同意这本书揭示了一段发生在 14 岁少女与 50 岁作家之间的畸形关系他也借此揭露了权势性暴力是如何在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下被美化的紧接着我们会在之后的部分把视角去放大从 20 世纪法国的诗世界尤其是波弗瓦萨特等人曾参与的性同意请愿书事件去分析

当时的文化环境为何让这类观点得以生根发芽为什么当时的法国知识分子会同意签署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的同意书最后我们会讨论现代社会之余未成年人性同意的法律演进以及这一概念如何在不同社会结构下发生变化今天未成年人的性同意又如何在法律之中被定义

第一个部分我们会讨论不对等关系中的性同意,也即是聚焦于金秀贤和金赛伦的事件讨论,然后根据同意这本书去聊一聊在不对等关系中的性同意它是如何发生,如何发展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某出版社的总监瓦内莎·斯普林格拉写的,她在书中详细地讲述了自己 14 岁的时候和一名 50 岁的作家加布里埃尔·马斯内夫之间发生的一段畸形关系,所谓权势性暴力就是一种不对等关系下看似合一的性行为。

和其他的性侵受害者不同,瓦内莎·斯普林格拉在这本书里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她用颇长的篇幅去讲述了她对 G,也即是加布里埃尔·马斯内夫的爱,且坦然地袒露了她在过去对他的迷恋。她承认自己曾经在这段畸形的恋爱中所扮演的角色,她是一个被蒙蔽了的共谋,一个规矩内不完美的受害者。

可恰恰是因为他往前迈出了这一步,点明了这本书最重要的要旨,不对等关系中的性同意没有任何意义。回顾 14 岁的 V,也即是作者与 G 的恋爱过程,我们能够清楚地窥见,在这段历史的光谱中,有一位男性的上位者精心设下了重重圈道,引诱未成年人进入一个成年人编织的骗局之中。

14 岁的 V 在一场晚会上邂逅了这位风流如雅的知名作家 G 这位高高在上的上位者他的目光越过众人停留在他身上从小被父亲抛弃极度缺失父爱的 V 在 G 的目光中沉醉了他感到自己被前所未有的关注着他人甚至在场的母亲向他投来的或嫉妒或羡慕的眼神使得他走向 G 精心设计的圈套的脚步越来越快

在他们的关系里军医是毫无疑问的上位者他站在高处 物有权利是巴黎文坛独当一面的知名作者可当时的 V 年仅 14 岁只是一个干巴巴的看起来有些瘦弱的小女孩

在遇见 G 以前,他从未有过任何一个男孩像 G 那样将温情的目光投向他他看向 G 的时候,感觉自己第一次获得来自父亲的关爱但彼时的他并不知道,这只是 G 惯用的手段 G 在法国出版过 40 多本书,甚至在晚年获得过法国的重要文学奖项,也即是勒诺多文学奖

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是这些获得过颇多殊荣的书的内容居将他与 14、15 岁的少男少女们周旋云雨的故事写入了他的小说诗人在后期专门设立了一个网站将他用不到的猎物们的照片挂在网站上向众人展示着他累累的硕果而 V 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同样是那些硕果中的一员他 14 岁时的照片被悬挂在了官网上 2022 年 3 月有一位女孩曾经公开发文披露一名名为林胜伟的知名辩手曾经在两个受害者 17 岁时对他们进行了诱奸

当时这位女生在她的公开发文中写道这两个女生其实曾经都是林胜伟的后辈辩手是她的亲母者和当时的 V 一样他们都将这位成年的引诱者当成了自己所青睐的所仰慕的前辈当时有人问那个女孩林胜伟入狱了吗女孩说没好端端的因为诱奸这个事没办法有可以定罪的证据

诠释性暴力更是它就是一个不对等关系下看似合一的性行为这件事情无论是在上个世纪的法国还是一百年以后的今天仍然在发生房思琪并非独一个从这个女生到 V 再到今天的金赛伦

相似的遭遇似乎一直在重复这也是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持续性的去讨论未成年人的性同意的问题所在因为对于上位者而言他们习惯性的用自己的权利和经验针对上位形成自我独立思想的女孩的缺爱困境给予她们一种幻想仿佛被人爱过是她们的第二个童年

在这个过程里他们甚至成为了他们所倾慕的施恩者是他们口里救赎那些女孩的人那些错误的对待在这样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下被美化成了爱情在同意中斯普林·格拉也曾经如是写道选中那些孤独、敏感缺乏家庭关爱的女孩时居就清楚地知道他们不可能威胁到她的名声因为沉默便意味着性同意在他们以为的爱情里

他们以为讨好一个人是爱以为放弃自我的尊严去挽回一个男人是爱以为付出一切去迎合他人的需求是我自愿的爱成年人和不满 15 岁的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合法的

那为何当他发生在精英阶层的某个代表演员 摄影师 作家 导演 画家等等身上时却可以被宽容呢不对等关系里的性同意被刻意美化中的爱情真的能够作为赦免一切的借口吗答案是在过去真的可能

V 在书里写道事实上在 20 世纪 70 年代人们试图以道德解放和性革命的名义来捍卫所有人享受身体愉悦的权利禁止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由此变成了一种社会压迫将局限于相同年龄阶层的人之中也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不平等

事实上在 20 世纪 70 年代人们试图以道德解放和性革命的名义来捍卫所有人享受身体愉悦的权利禁止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由此变成了一种社会压迫将性局限于相同年龄阶层的人之中也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不平等于是反抗对欲望的禁锢反抗一切压迫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没有人会去反思这其中的道理除了某些虔诚的教徒和保守派的法庭这是一段让几乎所有签署过请愿书的人日后都感到后悔的经历它是失控也是盲目在当时看起来所谓激进的先锋的前进的做法它所带来的代价却是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未成年人在不对等性关系中受到的真实的伤害

1977 年,《事业报》曾刊登过一封名为《关于一场庭审的公开信》主张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无罪化而这封信在当时得到了很多杰出的知识分子精神分析学家、知名的哲学家如日中天的作家的支持和签名而这其中包括罗兰巴特、吉尔德勒兹、西蒙纳德·波夫瓦

让保罗萨特安德烈德鲁克斯曼路易阿拉贡等等当时的法国左派知识分子与精英这封信反对当局对三个当时正在候审的男人实施监禁因为他们和 13、14 岁的未成年人发生了性关系且拍摄了下来

在信里当时的法国知识分子们写道仅仅是为了调查一个如此简单的道德事件就将他们在判决前积压如此之久更何况那些孩子并没有受到丝毫暴力的侵犯恰恰相反他们还特意向预审法官强调了自己是同意的这一切在我们看来已然十分恶劣

而这封信的发起人就是本书中庆祝南书的侵犯者 G 时代在前行 30 年后当年刊登了这些争议内容的报刊也都接连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媒体不过是时代的映射而已当时的法国左派精英如是辩解道 V 之所以选择在他已经步入稳定的中年生活以后提笔书写这些埋藏在他心底的过去这是因为他希望以己之力打破这种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共谋

一个罪犯凭什么好端端的安堵晚年他怎么可以享受着国家的津贴仍然以知名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巴黎的文坛之中在同意出版之后简而观开始对 G 展开调查他和三家出版社的终身合作被禁止终身津贴也被取消在 83 岁时 G 终于对他过去的部分恋童行为表达了愧疚他说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必须转过头去抵制诱惑

V 的讲述毫无疑问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他以一己之力以文字的力量告诉世界在一些时刻只需要一个声音真的就能打破沉默的共谋随着同意的出版法国社会掀起了关于性同意的讨论浪潮在舆论的推动下 2021 年法国立法将性同意年龄设定为 15 岁弥补了此前法律上的空白

有关性同意的法律进步历史和社会决心的过程部分我们会放到第三和第四个部分去讲

第二个部分呢我们会从斯普林格拉的经历延伸到更大的历史背景因为其实很多人会在听完第一个部分以后对 20 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圈对性同意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感到震惊上次在微博和公号写从金秀贤争议事件看不对等关系中的全是性暴力那篇文章的时候

其实就有不少读者对以波弗瓦为代表的 20 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在同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的性同意书上签字这一历史事件感到很震惊当时甚至有不少读者很困惑地评论他们问这个波弗瓦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西蒙娜德·波弗瓦吗

答案是是的上个世纪 1977 年法国《世界报》刊登了一封请愿书要求降低性同意年龄甚至主张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性关系可以被合法化在当时包括波弗瓦萨特在内的一批知识分子

曾共同签署了一份倡议书主张重新审视并降低性同意的年龄这在当时也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而波弗娃作为一名在今时今日看来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女性解放的女性主义者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却在当时一度参与其中这的确让当下的我们感到费解波弗娃的行动与她所倡导的伦理思想之间是否存在着部分尖锐的矛盾

当时的其他法国知识分子为什么又会支持这样的倡议在具体的分析波弗瓦所做出的选择以前我们首先是要回到法国 20 世纪 70 年代去看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主流所选择的道德观念到底是什么

20 世纪 70 年代的法国正处在一个反传统反权威思潮泛滥的时期知识分子在法国社会的地位尤其特殊他们往往被赋予一种神圣的光环甚至被认为具有挑战世俗

颠覆传统道德的责任和使命这种社会氛围也使得当时的许多饲养先锋派乐于用激烈甚至极端的方式去挑战传统伦理与道德竞技此时的法国知识分子普遍对家庭婚姻亲密关系的传统模式持怀疑态度同时他们也提倡至于个体欲望身体自主和个人自由的及时探索因为在他们看来

这意味着具有自主性的反叛所以他们主张未成年人也应该拥有自主决定身体的权利而不是受到法律或道德的限制在当时以德勒兹罗兰巴特萨特和波弗阿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当时将性解放视为对传统道德和保守观念的反叛

呼吁重新定义青少年在性关系中的权利与角色他们认为青少年有权在性关系中决定自己是否同意所以主张降低或重新定义性同意年龄以扩大性自由的范畴而波弗瓦所签署的性同意书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但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当时的法国知识分子忽视了一个关键点自由并不等于无约束尤其当个体之间的权利关系极度不平等时这种自由是否仍然存在在这里

我们需要再强调的一件事情是法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法定最低性同意年龄是 15 岁而波弗瓦等人所签署的公开信并非针对一个完全没有法律规定的领域而是对当时已有的 15 岁这一法定年龄提出质疑他们主张重新审视这一年龄的限制甚至曾经提出

应该允许 13 岁至 14 岁左右的未成年人自愿与成年人发生性关系这一倡议已经提出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因为它既挑战了既有的法律框架

也与当时法国社会日益增长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其实在当时法国社会的普遍婚姻年龄也在发生变化 20 世纪 70 年代法国的平均出婚年龄为 20 多岁至 25 岁之间而生育年龄一般在 20 岁到 30 岁之前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婚姻观念逐步转向了个人自由与自主选择

逐渐摆脱传统家庭模式的束缚受到五月风暴和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当时年轻人对婚育生育还有家庭关系的态度越来越开放许多人开始倾向于晚婚晚育甚至不婚然而尽管社会观念趋于开放

法定的结婚年龄依然受到法律约束并未完全放开当我们将聚光灯聚集于波弗娃个人思想形成的特殊背景并以此去探究她为什么会在当时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你会发现波弗娃的成长背景其实同样塑造了她的性格在看波弗娃的日记《青春手记》中你会发现这本册子记录着她自小渴望叛逃的决心因为波弗娃从小生长在一个相当传统和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里

父母对他的管教极为严格长期以来的传统压抑使他在早年对个人自由和社会规范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抵触和叛逆的情绪大学时代布弗阿和萨特的相遇直接的推动了他在哲学和个人生活之中

居于绝对自由的渴望与探索萨特的出现在当时一度满足了他对于理想异性的全部幻想拥有智慧文化涵养且不受世俗约束并且敢于反叛社会规则在这样的个人经历与特殊社会背景交织之下

布弗瓦也开始逐渐走向存在主义哲学的道路至于传统婚姻和性别关系提出的激烈批判是他早年旗帜鲜明的反叛精神之一在布弗瓦成长并活动的年代当时的女性主义正在经历第二波思想浪潮

彼时的人们开始更加深入地探讨身体自主权和性解放的议题而波弗瓦本人也是在这个阶段出版了第二信毫无疑问这本书直到今天仍然激励了大量的女性出走且真切地推动着上个世纪的法国女性走出家庭追求工作经济与情感独立而波弗瓦的自我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开始产生尖锐的矛盾因为他对性自由的理解

与他对社会的批判开始交叉分叉甚至对冲在今天在我们眼中已经达成了共识的未成年人不宜过早拥有性自由的权利一事在当时却恰恰被视为需要挑战的思想而这种激进反叛的风气在当时的法国一度成为主流思想甚至被赋予前进性的意义

这种矛盾其实是由历史的参差所决定的因为他并不能够简单的归结于不服而本人道德的一种缺陷至于当时的波弗瓦尔而言他并非简单的放弃女性主义恰恰相反当时的他以及法国的知识分子圈层普遍认为这种前卫的自由本身就代表着女性争取资深权利的一部分他们认为降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发生性同意的年龄

是让更多的未成年人能够获取掌控自己身体自由的权利这种观点放在今天是难以理解的但在当时却被视为一种前卫的理念当我们从历史语境出发你会发现当时的法国知识界至于未成年人性同意年龄的主张是建立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的一种极端的自由主义逻辑上的

他们强调性自由欲望自由反对社会之于各起身体自主性的控制然而这种过度强调自由的态度却忽视了对未成年人的有效保护也正是因为这点忽视导致了后世普遍的争议和批判

而这种进步的批判与争议也在迂回的历史进程中步步成为了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共识包括布弗瓦自己也曾在当时以试验一种全新的亲密关系以示他的挑战与反叛来彰显自己的自由布弗瓦提出他渴望一种彻底的

自由的关系萨特在二人年轻时建议双方建立一种所谓的爱情契约也即是开放式关系对方互相允许在彼此之外拥有其他的伴侣这样的关系模式在当时的法国知识圈甚至整个欧洲范围内都属前卫布弗瓦也因此在当时被视为女性自由的典范但在现实生活中这契约却远非浪漫与纯粹

而是充满了伦理困境与道德的矛盾波弗瓦本人曾表示我要把每一个情人当作唯一去爱他坚信自己可以全心投入每一段感情并通过这种方式实践他哲学中的绝对自由但从他而后的人生经历来看这种理想化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却引发了许多问题与伤害比如波弗瓦曾将自己的一名女学生带入他与萨特的复杂关系之中

后来又意外爱上了这名女学生的未婚夫使得几个人的关系陷入混乱显然现实生活中道德关系的复杂程度远非他所讨论研究的哲学理论能够完全涵盖他所持有的主义代表的经验并不能够与现实抵抗当我们将历史的进程拉长

你会发现其实关系后期的波弗啊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伦理上所处的困境在经历了二战及后来与萨特发生复杂情感纠葛的他也逐渐意识到情感自由与社会道德之间存在的张力与冲突一方面他作为女性主义的先锋始终坚持性别平等与女性自主

另一方面他早期的激进自由观念在今天看来也的确存在着道德层面的不适应性与矛盾我们在当下也即是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所产生的质疑也即是

波弗瓦身为女性主义者的倡导者为何会在当时选择支持这样具有争议的议题事实上任何思想者的个人行动都不等同于主义本身思想者先是人其次才是一种主义的倡导者他的行动自然也在流动生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

布弗瓦的哲学理论虽然指向女性自主与自由但这并不等同于她的所有行动都可以直接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女性主义相对应时代在变化人也在流动的状态中变换从今天回望历史后人常常会习惯性地以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评判过去但当时的历史情境与道德观念与今天是有时差的

如前文所说上个世纪法国 70 年代知识界弥漫者的强烈的反传统道德情绪不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长与行动的所以当我们以后人的眼睛去看当时的法国知识分子签署这份文件的背后

我们并不能够简单地从出于道德败坏或冷漠的动机出发我们需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去看这在当时或许是一种试图挑战反思传统社会道德与结构的激烈的表达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年那些看似进步的自由实践在今天看来却充满问题与悖论但人的思想珍贵之处或许恰恰就在于我们的生命与思想始终处于这种复杂的张力之中而非简单的黑黑即白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不是为了发现自己而生存而是为了创造自己而生存一种普遍的共识往往成长于迂回的前进之中正如波弗瓦所说的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

而是逐渐成长为女人的人的任何人的生命与思想都是一个不断往善的过程而非终极的答案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前进的时代又应当如何在前进的时代中正视自己的错误且不断的迂回的前进者我们在第一个部分和第二个部分

聊了具体的个案,也聊了上个世纪 70 年代法国知识分子与性同意的一些案例纠葛还有历史的一些进程在第三个部分里,我们会聊一聊世界历史中的性同意年龄的演变在讨论性同意年龄的问题以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也就是我们在讨论任何具体的历史问题的时候都不能脱离历史的脉络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于未成年人性同意权的界定并不相同这不仅受到法律体系的影响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宗教观念以及对青少年成长认知的影响在中世纪的欧洲性同意的概念在当时并不清晰甚至可以说是还没有建立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婚姻往往被视为家庭或家族利益的结合

在 13 世纪天主教会规定女孩 12 岁男孩 14 岁即可合法结婚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性同意最低年龄标准到 18 至 19 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欧洲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开始增强

例如英国在 1875 年将性同意年龄从 12 岁提高到了 13 岁并在 1885 年进一步提高至 16 岁以防止儿童被性剥削法国在 1945 年规定性同意年龄为 15 岁此后这一标准持续沿用并最终在 2021 年立法确认美国在 19 世纪末各州的性同意年龄普遍在 10 至 12 岁之间

但在 20 世纪初,多个州陆续提高至 16 至 18 岁以保护未成年人。20 世纪后半叶,许多国家的法律进一步趋向与严格,普遍将性同意年龄设定在 16 岁左右,以适应社会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和法律保护的认知升级。与此同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例如日本。

法律上的最低性同意年龄仍然为 13 岁但各地方条例通常规定为 16 至 18 岁西班牙直到 2015 年才将性同意年龄从 13 岁提高至 16 岁以符合欧盟标准菲律宾直到 2022 年才将性同意年龄从 12 岁提高至 16 岁成为全球最后一批提升保护标准的国家之一这种法律的演变也表明

社会对于性同意概念的理解正在不断的深化逐步从关注个人自由转向更强调未成年人在心理发展和法律保护之间的需求 2022 年韩国也修订了刑法将性同意年龄从 13 岁提高至 16 岁以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侵害法律的进步反映了社会认知的进化我们可以从不断提升的性同意年龄意识到

在不对等的关系中所谓的自愿往往受到环境文化和权力关系的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修订相关法律它并非是出于一种人道的道德洁癖而是因为社会普遍已经意识到未成年人需要更加有效的保护

而非将他们置身于成年人控制与剥削的风险之中但是社会的觉醒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建立在无数具体的案例学术研究以及受害者勇敢发声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在讨论性同因这个话题时不仅应该关注个体的选择

还需要将其放在更大的结构性的权力关系中去考量自由必须在合理的保护下才有意义只有当所有个体都处于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中同意才真正具有法律与伦理上的效力说不是不说同意却未必一定是同意今天这期播客我本身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从一个历史策写者的角度

去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真相并详尽地去讲述布伐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他当时可能面临的自由的理想和道德之间存在着的现实困境

并通过当时的现实困境和不断正在发生重复的受害者的遭遇去讲述性同意需要建立可靠的可依赖的全体系的法律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历史和哲学的复杂性它往往超乎简单的道德判断道德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会有不同的标准所以

我们之所以要记住历史的原因恰恰是在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是为不再重复历史的错误但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总是不断重复的错误是我们常常只能够记住历史中的仇恨而不能够记住历史的错误在录制这期播客的前一晚我去参加了人物今年的女性盛典

在台下听见看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思瑶登台发言的一瞬间我是非常惊讶的她在台上讲述了自己在 2022 年接到的一起罕见的猥亵案一名男性通过互联网隔空猥亵了 40 多位未成年人女性年龄大多分布在 7 至 10 岁大多是留守儿童

听到他在讲述这段话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震惊

因为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未来的某天见到自己过去撰写过的报道里的案件的主检察官就好像命运在这一刻形成了闭环而正好我几天前刚刚写了关于金秀贤事件的稿子这一瞬间就好像是听见了三年前的自己所传来的回声很多朋友第一次认识我认识梁周这个名字应该都是从三年前我撰写的有关为成年人互联网隔空违宪案的报道开始的

我当时在 2022 年的 7 月份写过一篇关于在当时应该是被称之为国内版 N 号房的报道现在回顾那起案件会觉得说所有在不对等关系中的权势性暴力都是非常相似的当时我们所了解到的侵害人他们的惯用手段其实和 G 很像他们会假扮成你的知心哥哥

然后和受害人们处对象他们会用唤琴头打语音给女孩们 100 块钱左右的礼物去诱引他们上钩在这个过程里面他们会步步引诱女孩给他们拍私密照片并以此威胁他们

从寻求猎物到调教捕获甚至见面说网的过程他们都会记录下来甚至在一个共同的聊天室进行图文直播在跟踪调查的过程里最让我感到心惊胆战的东西是这个群组内一些退圈人士的反思他们也知道很多会愿意把

照片主动发给他们的女孩是因为原生家庭有问题极其缺爱因为很多女孩甚至患有抑郁症她们在遇到这些年纪较大男性的时候以为自己找到了家庭无法给予她们的缺失的爱情就将自己全盘拖出甚至有人说最好的建议是好好养大就当投养媳吧她爱你肯定也不会全靠你赚只要你熬过两年

18 岁放他出去帮你赚钱在和当时在场的 9 位记者报道这件事情的过程里其实我们几乎都是不抱希望的因为隔空违宪案所涉及到的区域非常的多而且人员很复杂取证的过程非常的困难也因为这样最后得到好结果的时候大家才会那么的激动与兴奋

这起案件当时在我写完报道的隔天之后就有警方联系到我在过去的这两年里我也陆陆续续地听到了非常多的好消息当时的群组消失组织者侵害者也陆续入狱甚至有有关部门成立调查组长期蹲点持续追踪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在某天见到这起案件的检察官并且亲耳听到他是如何去跟进这起案件的李主任在演讲中他提到说其实过去这几年在调查这起案件的时候阻力的确非常的多因为这种阻碍它不仅局限于取证的部分更源于偏见随着案件调查深入他发现自己不仅需要与犯罪者抗争更要和来自受害者家庭的偏见抗争

很多女孩自己不敢报案,父母也不敢报案因为女孩的父母会惧怕案件需要公开,所以去叮嘱女孩不许开口讲述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李思瑶从未想过放弃她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出差各地一个接一个的见到了 20 个未成年女孩和他们的家人收集了很多证据一起隔空猥亵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取证涉及全国的 9 个省、14 个市、16 个区县才算收集完开庭所需要的证据

最终在他的建议下犯罪者被顶格判处当时坐在台下我听到李主任所讲的这些我的眼眶非常的酸涩坐在我旁边的女友转过来看我的时候她发现我已经泪流满面因为在听她演讲的过程里我不断地想起记者清水杰的文字社会的边缘隐秘的角落那些微弱的声音总是太难太难传到我们的耳中

而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或许就是报道与司法的使命再小的声音也要侧耳倾听因为有时候或许一个声音就能打破沉默的共谋追踪谜题追究事实奔波于现场那里有人因媒体报道而备受困扰和伤害的人更是如此我们

我们应当做的是设法靠近这样的灵魂聆听他们微弱的声音转达他们的话语这是伊藤诗曲他在《黑箱》中所写下的话看多往前走一步或许真的会有好的结果但这同样也需要有人不断地持续地去记录去讲述就像 V 在这本书里所做的

他愿意牺牲晚年的平静的生活去写下这样一本书因为真的有时候或许一个声音就能够打破沉默的共谋这些不断上场留在自我场域里持续照亮他人的存在经常让我从中看到一种希望要如何度过目前这个萧条又黑暗的时代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课题可在黑暗之中我们总需要一些照亮自己的所谓生命的意义

而照亮远方需要被听到的哭声或许就是照亮自己至上的生命的意义要活出自己的样子并成为他人的光因为我们的世界是自下而上生长出来的

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