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聊追星。起因是阿绿近期有机会第一次到线下见到了隔空互动久矣的idol,在整个追星的过程中,她感觉自己重新活了过来,有种完成了「自我拯救」的感觉。
「自我拯救」成为追星实践中核心概念的缘起是现实困境。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阿绿度过了生命中的艰难时刻。正是偶像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一张张「模糊的脸」投出的饱满的爱,给了她好好生活下去的安慰。
除了自救,爱是另一个必须要提及的词。
对我们来说,爱是一种稀缺品。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与现实中的人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洞察到对方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令人难以忍受,且出现频率高至让我们很难不将其粗略归结为人类的某种特性。于是相对成熟的韩国造型体系为人们提供商品,即偶像,满足了人们对爱的需求。当然,前提是你还相信爱。
如她所言,「当我爱一个人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是真正作为一个人活着的,有那么强烈的情感充斥在我的身体里,那么让人心跳加速,那么迫切地想要去见一个人,并对Ta说些什么。」
无论是现实困境,还是爱稀缺,在我们的讨论中,追星或作为一种抵抗的力量存在,或将我们引向爱的体验。哪怕人们可能会经历原本觉得可能会“很蠢”和“有失尊严”的瞬间,追星之于生命的意义,依旧无法被消除。
甚至连「不理智」,也会成为特定生命阶段中无法复制的奇妙体验。
「长大后对任何事物的爱都会变得理智,但我觉得爱本来就是一个很不理智的存在。所以趁我还留存有一部分不理智的爱,就多多见面。」
阿绿深知这是一次关于爱的实践,但在行动背后,她也担心偶像会像剂药一般,随着时间流逝,药效会慢慢消失。这让我们思考,这份混杂着真实和虚拟的爱,究竟会把人的心绪带向何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偶像既是商品,也是人,这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张力?
【注:本期节目提及死亡和用药,可能引起不适。如在收听过程中感到情绪波动,请停止收听。】
【时间线】
02:59 我近期的线下追星经历
10:45 屏幕相处成为常态后,面对线下“真实的”偶像实在是让人恐慌
13:00 塑造偶像的产业体系并非“完善”,作为商品的偶像和作为人的偶像之间存在张力(这个部分的讨论有点长,中间虽然好像有点跑掉,但其实还是在探讨这个复杂的话题)
26:30 偶像背后是情感供给,当他满足不了我时,则弃之
36:53 在追星这个接受与付出爱的过程中,“我真正作为一个人活着”
39:34 异性恋直女在偶像(一个男的)后面狂奔追逐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吗?有失去尊严的感觉吗?
46:46 我不愿暴露“粉籍”是因为有失尊严吗?
【主播】
Ziwei(@CrunchingZiwei))
阿绿(@请不要跳下蓝天大厦))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Bubble Gum(Instrumental)-NewJeans
【封面】
阿绿
【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
苹果播客Apple Podcasts|小宇宙APP|Spotify|Pocket Casts
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