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554 非農成導火線,鮑威爾成最後救命草,美股還會跌嗎?

EP554 非農成導火線,鮑威爾成最後救命草,美股還會跌嗎?

2025/3/10
logo of podcast 美股投資學-財女珍妮

美股投資學-財女珍妮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J
Jenny
Topics
我观察到市场风格转变,之前的衰退交易策略不再适用。现在应提前做好准备,例如调整资产配置,增加现金储备或债券持有量,即使是熊市,也会有强劲的反弹,空头不应在持续下跌时进行衰退交易,而应等待反弹后再做决定。长期投资者应预判衰退类型,并根据下跌幅度分批买入。 上周五美股强劲反弹,但市场整体仍然偏弱,鲍威尔主席的讲话支撑了市场信心。上周非农就业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疲软,通胀并非市场主要关注点。政府部门裁员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导致多重就业者增多,政府部门裁员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在未来几个月可能更加显著,劳动力市场疲软将影响消费支出。 鲍威尔主席的讲话没有透露新信息,但支撑了市场信心。鲍威尔认为美国经济状况良好,无需调整利率。联准会通常在经济衰退迹象出现后才采取降息措施。川普的关税政策是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市场情绪,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采取保守策略。尽管通胀有所下降,但速度可能不稳定。联准会需要区分哪些是噪音,哪些是真正影响经济的信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市场目前主要关注川普的政策,他的立场摇摆不定。川普政府的政策处于转型期,短期内不会为经济状况负责。川普政府的政策可能导致市场短期动荡,但之后会带来经济复苏。川普政府的核心策略是:短期痛苦换取长期收益。关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显现,财报中提及关税的企业数量创下十年新高。关税政策加剧了贸易不确定性,其影响程度超过了2018年。关税政策可能引发更大的经济衰退危机。 美债殖利率近期下滑,反映市场对经济衰退的预期。高收益债券与无风险债券之间的利差扩大,反映市场风险情绪升温。目前债券配置的收益不如预期,这与通胀预期和衰退预期之间的抵消机制有关。美债殖利率可能缓慢上涨,除非联准会改变货币政策。亚特兰大联储的GDPNow模型预测美国第一季度GDP将下滑。殖利率曲线倒挂再次出现,可能预示经济衰退,但其有效性存在争议。 过去十年中,不同资产类别的回报率差异很大,比特币回报率最高,但波动性也最大。科技股在过去十年中表现最好,年化回报率达18%。2018年是2011年至2025年间除了疫情和2022年股债同跌外表现最差的一年,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战。2022年股债同跌,即使分散投资也可能无法获得正回报。 2025年以来,美国资产表现较弱,欧洲、澳洲和远东地区的股票表现较好。价值股表现优于成长股,避险资产需求增加。市场恐慌情绪较大,S&P 500 指数从高点下跌 7%。市场回调的原因包括货币政策、地缘政治事件、经济衰退和意外事件。意外事件对股市的影响最小,短期回调平均持续时间约一个月,下跌幅度约 7.6%。 长期投资者应根据潜在最大跌幅设定投资策略,不必在市场下跌时加仓。大多数投资者无法承受市场下跌,会在低点卖出股票。长期投资者应分批投资,并根据200日均线等技术指标进行操作。分批投资是为了应对市场波动,并控制风险。短期投资者应等待止跌信号后再采取积极行动。 特斯拉股价已回到川普行情前的水平,存在潜在的投资机会。特斯拉股价可能不会出现V型反转,但新的催化剂可能提升其投资价值。特斯拉Cybertruck量产和成本降低等因素可能成为新的催化剂。

Deep Dive

Chapters
本週五公佈的非農就業數據顯示出疲軟的現象,新增就業人數低於預期,失業率上升,平均時薪增長符合預期。多重就業人數達到歷史新高,政府部門裁員也可能對勞動力市場造成衝擊,影響消費支出。
  • 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低於預期
  • 失業率上升
  • 平均時薪增長符合預期
  • 多重就業人數達到歷史新高
  • 政府部門裁員可能對勞動力市場造成衝擊

Shownotes Transcript

👉 Arista(ANET):巨頭擴張持續,從數據中心到AI應用,Arista如何穩居高速成長賽道? 🔗 https://reurl.cc/96eWon)

👉 AppLovin(APP):AI驅動廣告效益飆升,開拓千億廣告商機,股價還能繼續飆嗎? 🔗 https://reurl.cc/6j6Dey)

👉 Upstart(UPST):AI貸款先驅,佈局多元營收。股價落底反彈150%,還能追嗎? 🔗 https://reurl.cc/O5ykeR)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