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山行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包括:山体较大且连绵,难以设置隔离带;警力有限,无法全面包围;嫌疑人张克寒有枪且在暗处,警察在明处,增加了危险性。此外,警犬数量有限,且在山地环境中容易受伤,进一步限制了搜捕效率。
张克寒扔掉弹夹和子弹可能是为了‘声东击西’,误导警方认为他已离开运城。然而,这一举动并不合理,因为弹夹和子弹被随意丢弃在垃圾桶中,环卫工人很可能直接将其处理掉,警方未必能发现。
《查控缉捕工作方案》存在公文格式不规范的问题,且未提及嫌疑人张克寒的名字。此外,该方案在普通工作会议上公开,违反了公安系统的保密原则,因为此类材料通常属于高密级文件,只有特定级别的人员才能查看。
严超在发现张克寒时未表明警察身份,直接用手指着对方要求出示身份证,暴露了自身能力不足。此外,他未采取防御措施,如将手放在枪把上准备掏枪,导致被张克寒开枪击中身亡。
警方在商场抓捕张克寒时布置了400名便衣警察,分布在重要地段进行搜查。秦川在房间内通过手机跟进工作情况,但这一安排与现实中大要案指挥部通常设在110指挥中心的惯例不符。
便衣警察携带挎包是为了隐藏枪支,但这一做法过于明显,容易被嫌疑人察觉。更隐蔽的方法包括将枪支藏在衣服口袋、编织袋或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中。
群众在遇到警察办案时应避免围观和拍照,以免妨碍执法或暴露侦查内容。如果警察需要帮助,群众可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协助,如绊倒逃跑的嫌疑人或协助控制歹徒。
两个村民在山上见到嫌疑人,警方荷枪实弹准备追捕,嫌疑人却提前警觉再次逃脱,秦川通过他留下的生活物资中找到了DNA。昀城的松树坪派出所经群众举报找到张克寒的老家,确定了嫌犯身份。小半年后,张克寒利用洗浴中心的打工小妹蒋美珍,打算继续作案。专案组经过分析研判,制作了《查控缉捕工作方案》。最终,警方通过群众举报,在昀城的商场找到了张克寒的踪迹,布置了大量便衣严阵以待。次日清晨,张克寒向跟在身后的两名老民警开枪,被民警击毙。 【时间轴】 00:00 警方发现张克寒在山上出现,马上开始搜山。其实搜山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搜捕的效果不会很理想,而且发动大量警力、警犬的成本很高。此外,民警搜山时戴着大檐帽,也与现实不符。
02:35 张克寒在垃圾桶扔掉子弹和弹夹以“声东击西”,这个情节似乎不太合理。 06:35秦川向大家展示了《查控缉捕工作方案》,这件公文不符合现实规范,全部下发也违反了保密原则。
07:21 昀城铁路公安刑侦支队的侦查员在巡查时发现张克寒,不幸牺牲。在现实工作中,民警应该怎么做,既能确保自身安全,又能跟住嫌疑人?
12:07 警方发现张克寒出现在商场,秦川布置了四百名便衣上街搜查,并在房间里用手机跟进工作情况。现实中,这类大要案的指挥部肯定设在110指挥中心。同事将秦的配枪交给他,也不符合枪支使用管理规定。
13:30 便衣民警每人都背一个挎包,是不是太明显了?其实还有很多别的处理方法。 15:30 回答听友提问:群众遇到警察办案的时候可以围观、拍摄吗?如果想见义勇为帮助警方,应该怎么做?(更多案例,可以听本播客第2期节目:平民侠客——三个“治安积极分子”的故事) 主播:闻道 制作: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