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和小林是同期入职的新员工,小文每天过的愁眉苦脸,觉得从学生到职场人,这个身份转变的过程痛苦极了,因为他每天都会遇到新的业务知识,搞不定的技术难题,推不动的职场老油条。但是小林跟小文的状态完全相反,不能说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但是至少状态很平静,遇到负面事情也不会情绪崩溃,而是从容自若地想解决办法。于是小文找到小林,让小林分享分享经验,小林说道: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一个损失账户。小文一脸懵的看着小林,损失账户是什么意思?小林继续解释道: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跟自己说,今天我可以失败10次。当然这个失败不一定指把事情办砸,而是指会让自己心里有挫败感的事情。这样每次我觉得很挫败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做好的心理建设,于是就没有非常大的落差感。小文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因为每次他心理崩溃的时候,都会遭受双重打击,第一次打击是负面事情本身带给她的,第二次则是自身情绪崩溃带给她的,她会自责自己为什么情绪又失控了,而这又会放大事情本身的负面效果,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小林的损失账户能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损失账户其实是一种心理策略,跟投资领域的止损点有点类似。投资领域,最忌讳的就是心不定。比如很多股票投资者,随着股价的波动,心情会跟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这样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比如盲目追高被套牢,盲目追低被割韭菜。但是有了止损点,先给自己打预防针,告诉自己允许自己的亏损额度,那么整个过程就会理性很多。职场新人,在共组的第一年,最主要的是调整心态,建立职场自信。但是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一次一次小的成功慢慢积累出来的。但是因为是职场新人,不懂不会的太多了,而刚入职场,往往又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待。当期待过高而能力跟不上时,就很容易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如果这种打击太过频繁,甚至会慢慢地让我们陷入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能力就是太弱,做什么都是无法成功的。损失账户则是预先告诉自己,我允许你失败,有了这样一种心理预防,当遭受职场挫折时,我们会比较容易接受。这就好比在学习某项运动之前,做好保护措施,戴好各种护具,当摔倒时,不至于摔得太过厉害,而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作为同期入职的员工,如果能入职同一家公司,至少说明了一个点:当前大家的能力差距不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你们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最后慢慢拉开差距,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思维方式不单单是逻辑思考能力,也是我们解释自己、解释环境、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当解释方式不同时,我们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当我们把失败解释为能力不足时,当再次遇到机会时我们会退缩,但是如果我们把失败解释为不熟练,那么再次遇到机会时,我们反而会想要急切的抓住机会,给自己练手。因此,作为职场新人,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损失账户,给自己失败的机会,让自己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