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82. 陈婉莹:如何重新想象新闻业

82. 陈婉莹:如何重新想象新闻业

2024/3/29
logo of podcast 新气集ThinkAge

新气集ThinkAge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陈婉莹
Topics
李梓新: 在全球新闻业大衰退的今天,年轻人对新闻业的未来感到迷茫和失望,机构媒体的公信力下降,个人媒体兴起,这是否代表着新闻业的出路?新闻媒体的范围和能力又该如何界定? 陈婉莹教授,您从事新闻行业50余年,见证了媒体的巨大变革,您如何看待新闻的价值?个人媒体的兴起对机构媒体的冲击有多大?新闻专业毕业生该如何规划职业发展?AI技术对新闻生产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特稿写作在未来是否依然重要? 陈婉莹: 新闻的价值和社会对新闻的需求是永恒不变的,虽然新闻的呈现方式和传播工具在不断变化。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新闻的本质就是讲故事,只是方法和平台不断更新。从远古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网络媒体,新闻的传播方式一直在演变。 个人媒体的兴起对机构媒体的冲击是全球性的,公众对机构媒体的信任度下降,这不仅在中国,在欧美等国家也普遍存在。个人媒体虽然容易独立,但并非所有个人媒体都能称之为新闻。新闻的定义不仅是报道事实,更重要的是核实事实并分析其语境和意义。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新闻的挑战在于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真相,并建立可信赖的新闻来源。 对于新闻专业毕业生而言,新闻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会依然存在。他们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包括技术能力(AI、大数据分析、多媒体制作等)和专业知识(财经、科学、文化等)。新闻专业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AI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AI可以作为新闻生产的工具,提高效率,但需要透明地披露AI的使用过程,避免出现剽窃等问题。AI技术不会完全取代人类记者,特稿写作仍然是新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需要结合新技术和新的传播方式。 纪录片作为一种视觉化的特稿形式,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创办了亚洲首个国际化纪录片硕士专业,旨在培养更多优秀的纪录片人才,并推动纪录片在国际平台上的传播。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内容创作和平台运营的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生存。新闻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适应行业变化,并注重自我保护。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期节目我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我的人生导师,著名新闻人陈婉莹教授来做一期中文播客节目。

我是带着疑问和陈教授讨论的,在全球新闻业大衰退的今天,年轻人还应该期待新闻业,选择从新闻业开始职业生涯吗?机构媒体的公信力日益下降,个人媒体抬头,是不是一条好的出路?新闻媒体包括的范围、涵盖的能力有多少?

陈婉莹教授以她从事新闻50年的经历,以及从事新闻教育近30年的经历,说出她的理解和洞察,也介绍了新任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JMSC)总监、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杨紫烨(Ruby Yang)创办的亚洲首个国际化纪录片硕士专业。

我期待能和陈教授多聊聊一下她的新闻往事,希望能做成一个系列,让我们回到新闻的黄金年代。大家有给陈教授的话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转达给她。

欢迎大家收听!

我们在节目中聊到了这些话题

1:00 当下的中文媒体环境中,如何看待新闻的价值? 6:40 个人媒体的兴起与机构媒体的式微 21:37 今天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如思考个人职业发展? 29:25 AI会给新闻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36:28 使用AI工具对写作进行探究的可能性 41:04 特稿依然是新闻人努力的方向吗? 58:32 陈教授的新书先睹为快,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港大与内地的交流史

延伸阅读

港大纪录片硕士专业介绍)

关于陈婉莹教授的报道)

陈婉莹教授在三明治的专栏)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陈婉莹,著名新闻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创始总监、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始院长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三明治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