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思想生气勃勃的故事在这里汇集起来这里是心气集我是主播李子欣
欢迎大家来到星期几播客的新一期这期我们继续去聊写作话题我邀请的是我在 UEA 交流最多的写作的朋友赵鑫来跟我们一起聊聊因为他今年是得了 UEA 颁发的一个叫 TK1 的写作奖学金虽然他不是在 UEA 读一个学位但是他也是在这里有一整年的时间可以去写作赵鑫你好你跟我们的听众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我是趙鑫。你跟我們介紹一下你的,我剛剛提到的寫作的獎學金吧。請大家介紹一下。我今年,應該說去年吧,去年到今年拿了這個叫 David T.K. Wong Creative Writing Fellowship。他是有一位
出生在香港的寫作者應該算作家吧出生在香港的一位作家名字叫 David Jigwa 老師他設立了一個寫作獎金然後他就是在
UEA 設立的然後它是每年會頒給一位用英文來創作小說長篇小說也好短篇小說也好來創作小說的一位作者然後小說它的要求是小說的背景是要在東亞或者是東南亞然後這個 Fellowship 是在 19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在 1999 年創立的然後它是
到现在有二十几年了它每年是颁发给一位就是去年是我拿到的
对,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能够大概支持你九个月的时间住在这儿同时能够接触 UEA 创业协作的一些老师啊、同学啊,甚至一些课程然后也得到协作上的指导能够去帮助你其实它也没有要求你说一定要完成一本书嘛,对吧它其实你完成一些 chapter 也是可以的,是吧?对,它是它等于它是一种一种对
寫作者也好,藝術家也好,是一種支持他在學術上也是學術跟創作上面有支持然後在資金上面也有支持他所以給一年的時間他是說一年,其實是一學年,也就是九個月
但是我在這邊會有十個月因為頭也會有再兩週的時間它就是給你這一年的時間去幫助你去寫一本小說
她是她會包含她會 assign 給我一個 mentor 然後這個 mentor 她會讀我的作品我每段時間會把我寫的作品發給她然後她讀了之後會去
給我點評,再跟我討論以這種形式來做其他的時間就是我自由的創作,按照自己的節奏來他也沒有要求一定要完成這部小說,或是一定要寫到哪一部分所以他是按照每一個創作者自己的步調來的
我没记错的话,过去的获奖者他们都是东亚或者中国这样的题材,对国籍好像没有要求,因为很多美国作者也得了嘛。对,他没有任何国籍、年龄、性别,基本上是没有任何要求。
題材上是要寫東亞或者是東南亞但是它不包括印度所以印度算南亞嘛所以就是只要是東亞跟東南亞為題材就可以然後是要用英文來寫的對其實這個獎金接下來像明年後年可能還是會是有的是吧還是繼續會對它下一年就是在我之後的已經訂好了
是嗎?對,已經是訂好了是下一位了那他基本上是在五月份大概五月份就出結果所以他會繼續對,但這麼多年其實來自中國大陸的好像就你是第一位吧?對,我是第一個
对,这还蛮难得,因为我们说要写中文或中国东亚的题材,然后中国大陆写作者一直还缺位,我觉得这其实是科幻法一种现象,就是在中国大陆目前能够说比较坚持用英文写作的写作者,我觉得这个人数还不能算特别多,还是需要有更多。
你覺得呢?他是以東亞或者東南亞為背景但是他並沒有要求是你是不是亞洲人或者是白人或者是來自哪裡的人所以有一些申請的人他們是
他們本身的國籍或者是他們的種族不是屬於東亞 東南亞但是他們在那邊 比如說在那裡生活過他們也會有寫這個題材的對 但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寫作者以英文寫作的本來就是很少數所以
所以確實是比較少的對 本來我是說我們身處在大陸這個環境文化語言上就是語言是說母語的連結方面本來是有優勢的這應該在寫作的素材寫作者的體驗上也有這個優勢但反而這麼多年來因為能夠用英文去表達這樣的東亞題材的中國寫作者還是不夠多 對
是蠻少的,因為以中國來說的話中國的寫作者還是以中文為主,寫英文是比較少的。對,現在能看到的用英文寫作的寫作者,往往也仍身處在海外。所以我覺得今天也是會跟你聊到,因為我知道你之前也花了 15、16 年生活在上海,
然后你在上海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在保持用英文写作真的我能够在跟你的交流当中感觉到你的很多的阅读品味啊阅读的那种主要都还是英文然后我们其实在想在上海又去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沐浴环境下保持这种第二语言的这种创作它其实是一个很不容易坚持的事情不仅仅是坚持了还有在其中有所发展
发展到最终你能得到这样的一个认可,得到这样一个奖我觉得这个过程可能对其他的朋友能有些启发其实偶尔偶尔都会有人问我为什么他们会先问我说你在这里写的小说是用英文写的还是用中文写的然后会问为什么是用英文写的不是用中文写的
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覺得我不知道怎麼回答,我都覺得我沒有一個很好的答案,可能是我自己沒想清楚這個問題是什麼,但是我覺得比較直接的一個回答的話應該是,一個是我的,就是我們在思考的語言,我的思考的語言是英文,
所以写起来用英文就比较顺一点然后另外一个是阅读就像你刚才提到的我读的书大部分是以英文为主的文学的书也都是以英文为主的我没有每次聊到的时候中文的书我都好像都不知道确实是我觉得这两点是最主要的然后再聊到怎么保持的话
我覺得沒有很刻意的在做這件事情就是挺自然而然的就是因為讀的都是英文的然後思考的語言也是英文的所以寫出來就是英文當然你可能會問說這個過程中有沒有一些
challenge 或者是困难这个可能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因为我知道你的本科是在国内的大学学英文然后后来研究生是大陆爱丁堡学文化研究那其实有类似路径的
我们国内的朋友也是非常多的就是本科在一个国内的虽然你也是学英文然后研究生到海外因为相对来说时间也比较短暂嘛就是最多一两两年的这个时间其实很多人是很难
进入这种英文性的那么全面的他可能短暂的停留了一下然后比如说回国了很快其实滑出来了或者说他也很难像你保持刚刚说用英文去思考啊比如我今天我也不能说我是用英文在思考就可能最多都一半一半都不知道有没有那那像所以我觉得你在这块的保持应该还算是
比较独特的,所以你比如说你能够回溯起来,比如说你虽然那个比较早了,差不多有 20 年前了,就说你在爱丁堡毕业之后,你是怎么样还继续保持这种英文性的呢?我可能算一个异类吧,因为在爱丁堡的时候我记得是刚到爱丁堡大概几个月,然后我跟
我的一位朋友去西班牙旅行,他是埃及人。我们一开始从中文的环境去到英文的环境,就是开始讲英文。过了几个月之后,从讲英文的环境到了一个西班牙文的环境,他变成了一个对我完全是陌生的语言。在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完成了这个
英文 从中文到英文思考的一个过渡就是在一个西域的环境里发现你用英文在思考因为我本来那时候我也不会西班牙文西班牙文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连最简单的单词都不懂但是到了那边的时候就是我跟我的朋友一直在讲英文我就忽然发现我突然变成了是用英文思考的然后之后
之後基本上就是保持了這種狀態然後在愛丁堡的我在愛丁堡大概住了四年左右因為愛丁堡那時候中國人是很少很少的在讀書的時候會有一些中國人但是我讀完書之後就很少見到中國人了所以在愛丁堡的時候我幾乎是不講中文的我只有在跟我家人打電話的時候
但是我跟我家人打电话的时候也不是讲中文,是讲温州话的所以那几年是完全是没有讲中文的然后到上海之后我的生活圈又都是在上海的外国人所以在上海的前几年大概有五六年,起码五六年的时间也都是以讲英文为主但是后来上海的朋友很多渐渐的都走了
后来整个环境也有些不一样了做的工作不一样啊什么的这些原因讲英文的会少一点中文的就讲得多一点写作上也是一样前几年在上海我做了好多 freelance 的写作像那时候有你会知道有 City Weekend
那是上海那些然後給 City Weekend 寫了一年多的專欄那都是英文的 如果聽眾不知道的話那些都是英文的它是一個英文雜誌現在已經不在了那時候我是寫了兩週一篇的專欄寫了一年多然後當時上海還有一個叫 CNN GO 後來改成叫 CNN TRAVEL 就是 CNN 在
世界幾個城市開的一個網站當時也在給他們寫稿還有上海的 Time Out 也在寫那些那個是頭幾年後來做的工作有些變化也有寫稿但是就寫一些中文稿比較多但是我的閱讀習慣還是保持的都是英文的
上海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英文书不够啊,就可能不好找啊,因为只有那个 Garden Books 在那个长乐路,我觉得那个书店也越来越衰落,就里面很多都是一些,现在都是什么厨艺的或者是旅游的书了,都没有真正基本文学的书。Garden Books 呢,我偶尔会去逛一下,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哪里在买过书。但是在上海的时候买书,买英文书都是在网上买比较多,淘宝啊。
京東啊這些然後確實會少一點但是好多書我想看的還是可以找得到但是也有些買不到偶爾買不到的我就會有朋友親戚去英國的時候我就從英國的 Amazon 上買寄到他家讓他再把我帶過來
真的啊,这样做了多少次啊?这样一直坚持吗?也没有很多次吧,但是反正一直会有吧。那段时间,比如上海这段时间对你影响比较大的英文作家是哪些?好多耶,就是影响比较多的作家也是就不停的在一个发现的过程,然后就像一个掉进了一个兔子洞一样,
从这个发现到那个到那个比如说
比如說村上村書 但是村上村書不是英文作家但是因為我讀的是他的英文版本的作品好多人可能就你可能讀村上村書像言哥也說他讀村上村書是他青少年時期讀的讀中文版的 對但是對我來說我是前幾年才開始讀的我青少年時期的時候沒有讀村上村書然後我讀的是英文版然後通過村上村書我又發現
一些影響他的作家,比如說 Raymond Carver 還有 Raymond Chandler 寫偵探小說的還有比如說 William Trevor 愛爾蘭作家寫短篇小說的
也是通过她来发现的,然后还有比如说 Margaret Atwood 就是比较早期的快离开爱丁堡的时候开始读,然后到了上海又再读一些她的小说还有诗歌,我也读了一些日本作家的小说,但是也是用英文读的,比如说《三岛游几夫》啊,还有《川端康城》啊,然后《川端康城》的雪国的英文版是翻译得非常好的,但我说翻译非常好只能是从
英文的他的 prose 的角度去看,他非常的语言是非常的诗歌化,很美。还读了比如,还有 Christopher Isherwood,他写了,A Single Man 是他写的,然后他写了那个 Goodbye Berlin,写了那些柏林时期的
就是在二戰之前的柏林他的一些小說還是讀了挺多的就是不停的在發現新的然後我也有段時間也在做一些筆記比如說讀完一本就是會記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跟想法
嗯,那我觉得你在上海接触的这些外国朋友其实也不尽然是协作圈的,因为比如说 Eat Well 那些好像你也不是特别熟,因为他们是一个上海人的一个外国人协作圈子,一个小俱乐部吧,就我反而觉得你好像接触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上海外国人是这样的。
我在上海是沒有接觸任何的寫作傳統的中文的也沒有 英文的也沒有一開始接觸的跟寫作相關的反而是一些記者類的寫的是一些媒體的東西外國人比較多一點也有一小數的中國人是寫英文的然後在上海認識的最早的朋友就是 Rebecca
他是我在上海最老的朋友他之前一直在做記者還有一些以前都是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的人有做 DJ 啊 又做模特啊或自己做生意啊
各种各样的都有,但是写作的就没有对,对写这一段特别是疫情以前可以说十几二十年的上海一个小黄金期的这段生活的英文作品其实真的不算很多,除了最近有出了那本叫小笼包测评的这个叫羊盘这个之外,我都觉得
以文学的角度来说都非常少这一点上好像蛮可惜的可能也有一点但可能都是短篇的我觉得你你有没有考虑过或者你其实正在写的也可以算是 based 在 2011 世纪前 20 年的上海可以是这么说吗
可以,我寫的是一個當代上海的小說所以我之前 15 年的上海生活經驗
应该都会有一些影子在里面也包括你刚说的上海的黄金时期大概是在 07 年左右开始吧我觉得应该更早因为我自己算我是 03 年到了上海其实我觉得随着普通的大开发到了一定的程度然后其实南北高架是大概 99 年
2000 年左右建的嘛我第一次到是 2000 年我觉得那一波应该基本上就是都不断蒸蒸日上的这种感觉因为那种都市化的程度比如说我 2002 年
2003 年到上海 那个时候上海这种罗森啊这种便利店啊 已经很多 而其他城市其实是没有这么明显的 就是我就觉得可以算就差不多真的是整个 21 世纪的开端上海其实就已经在那走然后基本上你说我也不能说它今天就中断了就是说它的暂时的这么一个小终结因肯定实在在疫情这个划了一个很大的一个
我們先把它說是逗點吧,不是句點。對,我是 08 年到上海,你剛才說的《羅森》,你說《羅森》我就腦子裡就出來,那個《羅森》那個歌就是你門打開進去的那個音樂。對,我在搬到上海之前我都沒有,我確實沒有見過這麼多的便利店。
確實是挺特別的當時確實有一個你說的真真日上的這種感覺而且我覺得感覺很明顯的是當時的上海非常的國際化有一種像在這之前可能說八九十年代的紐約的那種感覺而且那有好多
從紐約過來上海的人有很多在紐約有一些是在紐約待不下去了的人因為簽證的原因他們就好多都來了上海也有一些是在不是美國人他們是在紐約的外國人然後也有一些紐約的我有朋友是紐約的本地人就是時裝設計師的都往上海跑當時就認識了好多這樣的人就是有這種
文化大熔爐的那種感覺我在想是不是得有一個特別的圈子才能夠去進入他們的這個世界因為我那個時候順利生活在上海那可能我這個結婚成家比較早然後我們又是這種中文媒體人的這種生活就是說你接觸到這些老外的機會也有偶爾有時候是通過採訪包括有某一些外媒記者然後但是因為我平時不太去酒吧所以就你感覺就是說
也认识了有那么一两个音乐人然后就仅此而已就很难说像你就是去跟这些人经常有一个连接就从我的感觉我知道他们存在但是我其实没有太多的入口去接触他们我相信很多上海的居民其实也可能有这种感觉
對 會有就是有可能就是它就像兩個平行的世界一樣或者是它像一個 bubble 就是你就在這個 bubble 裡面但是我也沒有刻意的去專門找這些我是認識他們的人比如說就朋友介紹朋友朋友然後就突然就認識了好多的人然後
然後可能就是那個時候大家都挺年輕的然後都就是都單身了大家都會一起出去玩就是蠻自然而然的就比如說今天哪裡有擺攤啦就是一堆人座位
就互相叫的都會過去玩然後我有一個朋友叫 Sonya 她是一個紐約的 ABC 然後她是做 Fashion Design 的然後她就會當時上海有個叫 Eco Design Fair 她就會去參加那個然後我們就會大家都會跑去玩
然后完了之后哪里去吃饭了就会一起去酒吧也不一定说常去酒吧反正就是各种活动也可能就是你认识了就认识了就是在这个 bubble 里面了
其实原来大家对那个上海的老外的一个第一印象反而是那些就比如说外企派过来的因为最早有什么大众合资啊什么的然后但是其实后来可能大家对他们的印象又觉得他们有点 boring
他们可能薪水也不错但是有点 boring 可能不一定跟这些穷艺术家混在一起我不知道你的圈子里是不是这样的人会少一点反而是刚刚说的各种各样的一些艺术各种时尚相关的我觉得会是比较宝贝尼一点的那种不是那种有 package 的 experts
那些有 packaged 的 express 他們可能年紀比較大一點的成家的,然後他們的圈子又不一樣。就有些人是做藝術的,確實是當時有一個我們有一個朋友叫 Skyler,Skyler Chen,他是一個在美國上的中學跟大學的一個台灣人,他是個畫家。
他也是我們這幫朋友裡面的一個就是他現在做的發展挺好的有不錯的畫廊在代理他像那個站台北京有在代理他的作品然後還有倫敦的吧 Massimo De Carlo 有在代理他的作品就是他也是我們一起玩的這幫人裡面的然後還有像剛才說的這個時裝設計師然後還有一個日本人
叫 Hero 他是做室內設計的後來我辦了家務他租了我的房子又把那個房子拿去重新裝修了一下他就簡單的軟裝了一下然後還上了雜誌的採訪就比較多像這樣的人當然還有一些人你會覺得這些人你也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幹嘛的就是他可能
當時的上海每個人都說自己我是 DJ,我是什麼 Designer,我是什麼的你會覺得其實你也不知道他們在幹嘛的就很多這樣的人但是時間過去了可能慢慢的有些人就是真的是小事了有些人你就看得到他會在某些領域也做到一些小的成就
嗯,那你就是你感觉你来了 UEA,然后你这里体会到的大家对这里的英文写作审美啊,或者他们的这种风格这样的偏好啊,你跟你在上海的时候读到的或写的这些英文的写作有些不一样吗?
我在上海除了那些 journalism 的英文寫作我沒有讀過我認識的人寫的文學性的英文寫作我沒有讀到過
所以我没法做这个比较哪怕是你在上海读的文学的著作刚刚说读了那些作家然后等你来到这儿成为这种创意写作这种阵营中的一员你再去谈论这些作家或者谈论一些写作的时候你感觉那个也会有点不一样第一个最大的感受是我从来都没有在
我從來都沒有認識過這麼多也在寫作的人就我沒有在這樣的一個寫作的圈子裡面生活過然後到了 Norwich 就是大家都在寫作然後你會發現好多人都在寫就是你跟人家說你在寫小說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可能在很多其他地方人家會覺得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像在诺瑞奇有的时候去一些派对,你会发现,就是人家都会问你在写什么,然后我的男朋友他就一直会被问,你在写小说吗?你在写什么?他就说我不写的。
然後在這個 UEA 的話,我覺得大家寫得都還不錯就是我有讀到的作品,我覺得大家的寫得也不錯,品味也都不錯就是它是在一個有相當的文學性的一個水平之上我們那天有一個
有一個加拿大的 MaloryTaylor 她在加拿大是 Victoria 大學她在那裡教創意寫作的她有來這裡做一個短期的訪問那天聊起來她就說她讀了這裡的
MA Cohort 的作品 覺得大家寫的都挺文學性的他說他們那邊教的創意寫作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會比較多 genre 的東西比如說有人寫 graphic novel 或者是一些什麼 fantasy 啊類型小說 洋人道 這種但是他就說這邊還是文學性為主流
我也是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大家的品味都还是不错的对而且大家读的也都比较多然后读的作品也都是很不错的作品每个人受到的影响都是不错的对我也蛮能感觉这里是一个文学性很浓厚的地方那我在这种写作方法或心理上你自己觉得因为这个马上一年下来你自己觉得
改變你比較大的地方是什麼我覺得在某一個方面可能我更加清楚一點因為在讀跟在寫的過程中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探索的過程就有一條線我覺得看得更清楚一點的是我自己對什麼樣的類型的小說
更感興趣我自己更希望寫出什麼樣類型的作品我覺得在這條線上面我看得更清楚一點
具体来说的话,一个是刚来的时候我想要去旁听一些课后来我旁听了一门剧本创作的课叫 Dramaturgy 它是关于戏剧创作是怎么样的一个原理跟创作方法的这样的一堂课这个是我去旁听的一堂课然后当时我还想要旁听一门叫
就是关于犯罪小说创作的 Crime Fiction 的一堂课就是 Tom Ben 的课但是那堂课去年它就它被取消掉了那堂课没有所以没有旁听成
但是我就跟 Tom 交了朋友,然後我就發現聊下來我就覺得我對 prime fiction、suspense 這塊,懸疑這塊,都很有興趣。我就發現我這塊的興趣越來越濃,而且我甚至在圖書館裡面,就是這種 serendipity,就是你在角落裡面突然就發現了 Patricia Highsmith 寫了一本關於
在小说里面怎么创造悬念这样的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所以这条线我就觉得我越看越清楚但不是说我想要写悬疑小说或者是犯罪小说的我只是说我对文学性的小说里面去加入悬疑的元素非常感兴趣
所以在上海的題材寫作裡面也會加入懸疑的東西會有一點它會有一些懸念的東西懸念的元素在然後我也希望寫出是文學性的小說但是是有在情節上它是可以通過一些懸念跟情節的
一些 action 的去推动这个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像比较紧凑比较快一点的像这样的小说对我在这边确实你说真正的去接触类型小说的我觉得都不多就是确实包括我虽然也上了小说的课那我们谈的各种风格的文本啊什么的我就觉得还是比较偏文学性的就是说甚至你可以说的情节性也不能说特别强
就是跟刚刚你说到的这种会比较有一些悬疑甚至说具备改变成电影剧本这样的一些我觉得这部分我在 UE 没怎么接触到对我其他的人的作品里面我有做过一些 workshop 但是我也没有读过像这样的作品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的
我對這塊的興趣,然後去接觸有在像 Tom 有接觸到它我覺得像這樣的小說就是像就是天才雷普利那本小說 The Talented Mr. Ripley 就是它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就是它在情節上非常的緊湊充滿懸念讓你很想要讀下去但是它在人物的刻畫上也非常好然後它又
小說又觸及到了非常多的微妙的東西 情感或者是還有很多觸及到了很多的話題我覺得它就是一個它雖然是
你甚至可以說它不是一部犯罪小說它其實是一部文學小說讓我想起雙面格雷斯馬特里達克伍德我覺得那個應該算是既有一些懸念又有很強的文學性對 他的書確實是這樣就是比大家比較熟悉的《詩女》的故事也是一樣他的文字也非常好但是他在
情节上也是非常紧凑的,让你有读下去的欲望。这一类可能在当下用英文写作的中国背景的大陆背景的作家来说也不多。
因為我確實慚愧沒怎麼看過巴別塔和 Glow Face 我想像它應該也是有一些這種情節的元素的因為它不是一個純粹那麼的追求文學性的一個著作但畢竟這個作者他也是美國長大背景出身的比如說在中國長大出生的
现在的作者去触碰到这个的其实也不够多对吧但是我总体觉得可能这两年来创意写作也慢慢成为热词也是一种趋势可能一方面就是说新的一代整体的平均的音乐视频也是在变好然后在这中间就是说也产生了能够去追求自己的这个兴趣的一批人我其实对于总体来说对于创意写作在
就刚才说大陆的出身背景的这样一些人来讲我觉得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来做这样的一个尝试的你自己接触下来有些这种感觉吗我觉得写作就是有首先是你要有表达的欲望我觉得用什么语言写都可以
但就是用什麼語言就是你覺得什麼語言是最接近你的內心的都可以寫因為有這麼多的寫作者嘛大家都在寫然後去書店你發現那麼多的書那你怎麼就怎麼堅持下去怎麼被人看到其實它的重點就在於你的
個人性就是 individuality 你寫的東西只有你才有的對 但我覺得為什麼單只講英文寫作是因為英文寫作對於大陸背景出來的人它是一個第二語言的寫作然後這種第二語言寫作的一個是困難 另外一個是美感
我觉得这个是体会过的人他才能够去比较切身的去指导的。以我来讲,我自己感觉就是用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我现在先不说困难那一部分了,困难的都是各有各的一些困难,特别英文的困难目前对我来说肯定是大过中文的。但是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
英文的这种无论从句法句子到词性就是 word choice 我觉得这些跟中文几乎完全不一样
以致而带来了段落的不一样段落就是我之前谈过的要不要停留停留在某些 moment 里边我觉得英文的停留绝对是比中文经常之长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觉得这两者它肯定有很多的相通的地方但是像我来说就是在弹作不同的乐器一样它的乐器的基本的
一些材质和乐理都不太一样但音乐都是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有点像是你个人的另外一种艺术追求的这种感觉我不知道因为你中文其实也是写的我不知道你自己感觉到在用英文写和中文写的自己其实也是很大的不同吗会不会这样一开始是有觉得我觉得在很久以前我刚去
我刚去爱丁堡的时候,后来我去了之后我写了两个博客一个是英文的,一个是中文的然后当时英文的那个就会写一些身边发生的事啊,见到的人啊,一些去世啊我当时比较明显的感觉是我的
英文的写作的自己的个性我当时是觉得更加 funny 一点活泼一点可能但英文写中文的话当时是觉得我觉得更加的近一点
更 sentimental 一点当时是这样的感觉但是我现在再去看的话我觉得已经没有这个差别了我觉得我现在是觉得虽然是两个语言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写出来的 prose 的感觉是一样的我的中文和英文真的啊对哇我觉得这两个语言的这个 texture 给我带来的不论自己至少我自己读
哪怕是同一篇英文和同一篇中文,内容同一样的,我都觉得这个 texture 太不一样了,就是这种语言的质感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都,因为包括另外一个问题,我是想到的就是说,我比如说我不知道你怎么样,比如我作为写英文的时候,其实我的 outsider 的意思是很强烈的。
就是我知道首先我的语言肯定不是 native 跟他们很 native 的人写出来就像一个外国人写中文一样你很容易就别人知道你是外国人这样子的但是呢这不代表这个东西没意思啊就是包括我们看外国人写中文有时候觉得也挺有意思的对吧哪怕是翻译的我们都觉得他的语言跟我们的中文也不太一样所以我就很清晰的知道我是一个 outsider 在
再用英文写那么这个情况下我似乎甚至都就是自然的表达我自己我已经有一个拥有了自己的 character 但你在中文下你反而实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堕入那种常规的长词烂调你才能拥有自己的 character 我觉得这个反而是一个蛮有趣的一个现象那你在写英文的时候你不会有这种
我会有这种顾虑的吗?我英文说实话,我甚至连那个什么是 cliché,我有时候都不是很清楚。真的,因为你可能没有读到那么多,或者说,打比方说吧,就是说你可能知道那种说很
很常见的,你可能才觉得那是 cliché,比如说什么 Easy setting down,什么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panel,你感觉这种都算 cliché,那你自己也用的不是很多啦。但是有一些别的,比如说我们上次在上课的时候真的有一个专门来讲 cliché 的,那他们举的是 cliché,我根本都没听过,我都没听过还怎么去判别它是 cliché 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外國人的一個...蠻有趣的但是中文的成詞爛調你肯定熟得不得了特別是中文還有成語啊什麼這些東西那你作為一個母語者你反而是有時候你要南語去擺脫這些東西這個我覺得就像那個春上春樹說的那個你可能有讀到過就是他最早開始寫小說的時候他說
他一開始用日文寫,他覺得日文寫不好,因為他是日文的 native speaker 所以他有很多的詞彙量可以來用但是也因此在詞的選擇上受到限制,他會覺得說我不知道用什麼詞好
或者说怎么样去避免 cliché 所以他后来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因为他阅读了好多的英文小说所以他就开始尝试用英文来写然后他发现但是他的英文呢又没有好到可以直接用英文来创作当时所以他觉得他在写英文的时候他就有在比如说词汇量的限制他在写的时候他就只能用他
可以把控的語言的能力來寫然後他寫完之後呢他當時寫了一個他第一部小說的可能是一個章節然後他再把它翻譯成日文然後在翻譯過來之後就變成了一個在日本人讀來覺得可能翻譯槍比較重的不太像 native 的日文那種這樣的 prose 然後
他之后就沿着这个思路去写的,因此就发展出了他自己的 prose 的风格。我觉得你刚才讲的跟他前面的情况有点像。对,但我现在还没有尝试把我的英语直接翻成中文,就是对我来说我可能会 borrow 一些在我英语学到的写法。
但是用中文直接去创作我有读到你三明治发的文字我不知道你之前的文字风格是怎么样的但是你现在读的时候你现在写的我读下来就觉得它是符合我对文字的审美的
但是这种文字审美,不知道是我孤陋还是什么,原来在中文世界里我觉得没有那么被强调和被大家说出来,因为中文的这种,我总感觉,不知道是因为说记者出身啊什么的,就总感觉就是中文,
其实谈宏观的还是比较多很多还是哪怕你看的回去过文学什么的其实很多都还是在宏观性上更加突出突显一点大家对细节的这种特别刚才说停留感
就是说大家也知道细节很重要但是来到这里我会觉得这个对细节和我那天昨天见那个导师他就对这种说 interior 其实 interior 这个词在我听起来就别有一番风味就是说因为我们在中文在上海你听的 interior 你就听起来 interior design 就感觉像一个那个装修内部风格但是这里谈 interior 其实肯定是一个作者的一个内部性内心世界
然后我就觉得这个也蛮有意思他们昨天见我就是导师见我也是说他喜欢我因为我教了我两篇原来的 workshop 给他其实有一篇是更多的同学喜欢的那他这个导师他喜欢的是那篇同学喜欢相对少一点的他说因为这篇的 interior 刻画更好什么的然后我也希望我把这个带到我的这个论文写作里去这样子然后我就觉得
这里真的对 interior 很感兴趣因为我那个非虚构写潮汕的这个论文我其实因为潮汕这个题材你真有宏观爱讲他有很多很宏观的可以谈什么 diaspora 什么包括代际的东西但是你看他他要去把握的他要去引导我他要去抓住的仍然是这个 interior 的东西然后我觉得这一点他肯定是更
跟这个中文的不太不太一样的然后话说回来刚刚说作为这种英语写作的 outsider 其实他某种上来讲他可能又建立了一种主体性因为昨天不是见言哥吗其实言哥他就说他在 UA 感觉到最大的一个点就是他再也不想为白人写作就是当我能够就是说比较
體會他這一點 但是也不是我完全白白的去體會的這一點就是我知道就是說我們不要一定要按照這種審美
去写作那你可能可以拥有自己对英语的一个应用的一个东西因为说实话我不知道怎么样或者说你是什么感觉我个人认为其实第二语言的写作者要完全写成很 native 其实是不太可能或者说也不是特别有必要那我不知道你怎么处理这种东西你是在靠近这个 native 性呢还是说你去怎么样去取得这个声音这所谓的 native 性呢
你可以说很容易去定义,但也可以说很难去定义因为你去看英语这个语言的时候,英语它本身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只是说是属于英国或者美国就那几个英语文母语国家的语言了,它是一个
全世界很多人都在用的语言如果我写一本小说是用中文写的即使是翻译成英文之后再去给比如说是一个尼日利亚的读者读的跟我直接用英文写的让他来尼日利亚的读者来读的他所得到的东西会是不一样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所以我觉得我想要想要达到的应该是
以最直接从我身上出来的,产出的文字去给我的读者来读至于它是不是很 native,但一个是从语言本身的标准来看的话就是它是一个很自然表达的语言就是它是不是能够很好的表达,是一个好的语言就是从语言本身来看但是如果你从
但我就覺得它不光是這一點它還有包括個人性就是我說的 individuality 或者說在小說裡面
是不是用到一些比如說用到一些只有屬於這個地方的一些用詞啊比如說像麻煩這個詞我們平常就是在上海的說英文的人也會說 It's so 麻煩 so I don't do it 所以我覺得我在寫英文寫作的時候我就會直接這樣用就不會再去改它我覺得這個就是這個地方本身的
本身的東西 這個也是我是這樣說話的我覺得我希望做的是就是文字它是會表現你的個人性還有表現你的個性你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會是這樣說話的我覺得在文字上也是會表現得出來的其實這一點上我還
算是還處在一個困惑的週期當中啦就是我現在其實因為現在剛剛說的就是從中國大陸背景出來的英文寫作者其實越來越多但是我覺得我好像有一種 detect 這個的能力就是說我經常看到這個我就覺得這個人是從中國大陸背景出來因為我能看得出他英語背後其實還是有這種中文的思維在這裡面但是我去看比如說因為我們剛剛看了那本叫做
East Side Voices 就是这种东南亚作家我其实觉得东南亚作家这里面背后你说他很你很容易看到他新加坡什么的我觉得是没有就是说除非他像你刚才用麻烦用一种 singlish 那种 word 那种是一种对吧一些美感但是如果他在正常的行为里面其实我看不太出来他的这种背后的不知道是因为我们对大陆的这种 mentality
更熟悉还是怎么样,包括前两天其实出了一本对,这个书名当然也不方便讲的,就是今年刚出的那我看它是一个 70 初的一个华人,中国大陆背景出来的我去包括看里面的这种写家庭什么的,我觉得哇太中国了但是他写的是英文所以我不知道这种东西对于就是说它是一个个人的就像你说 individuality,个性的还是说
对于西方来说这个东西对他们会建立一点点的壁垒打个比方说如果结合的好一点的话其实在我心目中这两者结合好一点应该算就是郭晓鲁和李毅宇我觉得他们就是保了一点点中国性但是其实他们的这个语言的这种 native 感在我看来已经还蛮强了
但是很多人其實中國寫作者其實沒有達到那個那有沒有必要達到那樣子呢我也不知道我覺得要達到的不是說一定要達到怎樣的一個 native 感就是我覺得要達到的是什麼樣什麼是好的 English prose 我覺得這個是我追求的比如說我非常喜歡 William Trevor 的 prose 還有另外一個愛爾蘭作家
叫 Colin Tobin 我也很喜欢他的 pros 那我觉得我想要达到的就是好的 pros 就是当然好的 pros 你肯定也是没有说用词不当或者是语法错误这些肯定是这些肯定都是前提对不对
然后在这个前提上你怎样写出更好的 prose 这个才是我是追求的是不过刚刚说的这个说我能看到出这个中国性啊什么的其实这个东西也不意外因为你他们现在一个英格兰作家跟一个美国作家我们都能看得出来这背后的这个同样他们都是英语但其实这个这个风格就很不一样对所以我就觉得这个东西也他如果你带有这个中国性我其实觉得也可能有问题不是
其实我们自己比较熟悉这种好像我们等看到他这个转码的过程而已就觉得是这样子的那别的国家的人的转码比如说非洲语言转码到英文的这种我们可能因为不是熟悉很熟悉他原来的这个 native 的斯瓦西里语我们就看不出这个转码的过程
但我觉得你对文字的把控就是 command language 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等到你觉得对 command language 没有任何疑虑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但是也有可能说你在这个磕磕碰碰的过程中也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的但我觉得它都是不同阶段的
它是你不同阶段的作品就比如说你看郭小鲁早期的就是他比如说第一本他能看到这个过程你能看到这个过程他的语言也变化对我觉得就是在过程中你的心理你的情感你的语言的把控都好都是这个过程的就是比如说我们也会觉得我也老觉得我读的书不够永远都觉得不够但是
但是我現在在寫的東西就是在我這個我覺得這個不夠的過程中產出的作品那我到另外一個階段可能又是又不一樣了但是我可能還是覺得讀的還是不夠那我覺得每一個時期的東西我覺得不能是說去追求完美而是說去把這個時期的東西做出來因為寫作它本身就是一個就是一門語言和文字的藝術我覺得對
我们来说在这个语言文字中去做到游刃有余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而且甚至是可以做到金语英语的 native speaker 但是在这一点上我的意思指的是它也许是来自英语是后天习得的语言所以
对文字本身的敏感程度跟就是你从小到大就是说这个语言的人它是不一样的然后你对它的使用上也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所以我觉得甚至是可以做到精于 native speaker 的那这个是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觉得
但在你达到这一点之后他并不是说你就没有 accent 我觉得你没有了 accent 也就是没有了就是你就变成了跟他们一样的我觉得这点就像在学学一门外语一样就是
你在学的时候可能是在模仿想要就是说比如说我说英语我说的跟英国人一样或者是说的跟美国人一样但是当你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觉得就没有必要跟他们一样而是要有你自己的你自己的甚至说你自己的 accent 我举个例子
他是写《Call Me By Your Name》这部小说的作者他的语言英语不是他的第一语言他的第一语言是法语他是在埃及出生长大的犹太人去读他的小说的时候他的 prose 是把英文这门语言运用得非常精妙的但是呢
你是可以读得到他的 accent 他这个 accent 他不是属于任何一个英语国家的 accent 我觉得他就像你在 party 上面认识的一个人遇到的一个人这个人在讲英语的时候你无法辨认他是哪一个他的英语讲得非常好但是你无法辨认他来自哪里
那这种 accent 它就是一个 known accent accident 因为是没有 accent 的这在写作中也是可以实现的就是一个没有口音的口音我觉得这个也是我可能是我想要追求的是做一个没有口音的口音的写作者这使我们 unative speakers 是
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覺得在這個也是我們形成自己的語言和對文字的把工的風格的一個基礎就是說從寫作技術的角度來說比如在目前在小說創作裡面你是
因为我们其实就是会说有几个主要的部分嘛一个就是对话一个其实是动作或者动作产生的东西一个就是场景描写像在几者里边我看你好像似乎是比较看重这种动作和动态的这些东西的那这几者的关系或者你能跟大家也稍微讲一讲吗你自己怎么对他们的理解呢
你刚才说一个是动作,一个是对话,还有一个是?一个就是这种描写,场景式的这种氛围或场景。其实我觉得我最弱的是动作才对。真的吗?因为可能你一直强调动作,我就说我总比较有印象力。有可能,但也有可能说你读到的那一篇,它里面的一些,就是它这个 plot,它是 action 比较多,就是从前进的那种。
通常我得到的 feedback 就是说我很擅长描写我的描写比较视觉化我觉得这点确实是的就是在我写一个场景的时候我自己可以看得到那个场景我的脑海里面可以看到那个地方的视觉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描写就是非常的视觉化 dialog 对话这个事很多人认为很棘手处理的很棘手
对话我觉得不难然后金给我的就是我的 mentor 他给我的评价是他觉得我的对话写的挺好的他觉得非常的 natural 然后我觉得其实对话不难但是我觉得难的是你要写对话是不难的但是难的是写好的对话就是对话你要去
幫助你去推進情節的發展它在必要的時候有對話而且好多對話也是可以用幾句話就帶過的或者是就不用的我覺得我有在劇本裡面學到一些東西我上了劇本課之後我就會我有在讀一些劇本因為劇本它是沒有描寫的
它只有非常簡潔的一些動作然後基本上是靠對話來推動經濟的發展所以我覺得這個從劇本裡面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怎麼樣來寫對話動作的話動作的話我覺得
To be honest,跟你前面說到的英文也是有英文的 command 也是有一些關係比如說你在寫到一些動作比如說踢,把一個人踢倒了你怎麼去踢的,你把他推倒或者是打了一拳把他打倒了你用什麼詞來寫我覺得這些是對於後天學了
英文作为第二语言 第三语言来学的这些是我们在学的过程中比较少看到的然后在日常的比如说跟其他的 跟英国人交流你平常说话的时候你也比较少说到这种词我觉得这个是这个是你要比较专门去学的我觉得这个就是在
在我平常的阅读中我会比较注意去看这些我觉得反而是这种动作是比较难写的但是你可能说的动作不只是某一个动作本身而是说一些发生的事情对 整个的动态推进推进的话就是
背景的話就是情節啦我是比較有興趣去研究怎麼寫情節前面說到的 Patricia Highsmith 那本書也是一樣就是說到怎麼樣去寫一個情節情節的 idea 是從哪裡來的然後你這個 idea 是怎麼樣可以把它去發展成情節
然後什麼是必要的 什麼是不必要的怎麼樣用一個就是一幕場景去推動下一幕場景這個就是情節的發展我覺得這個情節其實情節對很多寫文學性小說的作者來說是最難的我自己覺得我可能對這三者中我應該是最不喜歡對話我經常寧可讀一部對話很少的小說
结果我就觉得我完全是 OK 的就是对话不需要很多为什么就我很享受这种这种完全特别是第三人称去描写一个人这种就是在那边行动在那边想事情什么都 OK 我都觉得很多对话都在我看来有点刻意
他需要营造一个交互除非对话中包含了很重要的信息比如说跟这种东野贵屋里面破案某些或者跟福尔摩斯里面可能包含很重要的信息那你觉得才有加我觉得很多的对话在今天的当下比较通俗文学的小说里面我觉得我没有太 get 到他们的 point 可能我自己没有
對,有可能有一些對話是刻意的,但一定要有對話在那裡的感覺,這樣的話就沒意思了,對話也要有它的作用在,不管是在語音上的感覺也好,或者是推動情節也好,表現人物的心理性格也好,
他必须要有他在的理由,跟甚至是标点符号也是一样。嗯,对。最后可能聊一下这种校园生活这些吧,因为很快,现在小一点就过去了。然后对我来讲,我自己是入学前,我去年一月,
稍微来过一次也是惊鸿一瞥也不知道大概是说居住在这个市场的感觉对你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来优越这个校园吧是对然后其实也在诺里奇的这种算乡村生活吧然后也住下来过这一年然后包括这个学校的生活每天包括这种骑车然后也碰到不同的天气啊这一年的这种类似于这个环境啊生活啊你觉得有什么跟他分享的吗
我觉得这一点,这一年可能说可以杀掉了我对英国的乡愁。哎呀,听上去也蛮感叹的。嗯,对,因为在我离开爱丁堡的时候,当时我是觉得我没有待够,我不想离开爱丁堡,但是因为没有
选择了余地所以必须离开后来十几年中间有没有再回来过离开之后过了十年有回来过一次旅行的话滤镜还是很强的对所以就是在我去上海的时候不是因为我想要去上海是我没有办法所以去的上海所以去的时候是我觉得爱丁堡是我的家上海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我到了之后我是很不想待在那里的我一直想要回到爱丁堡去过了那么久然后就这一年再回来这里生活我觉得这一年下来
但是英国有变化我也有变化各种变化让我今年待下来之后我觉得我就对英国的乡愁刚才说杀掉就有点可能有点极端了就是这个就是乡愁可以告一段落了可以把这个有一个箱子可以把它放起来门关起来先放在那里了有这种感觉我就觉得我可以开启下一段旅程了有这种感觉
但是爱丁堡真的是在英国算是一个很都市的地方对,也不一样的地方对,然后你现在第一次相对来讲就是说虽然诺里奇它不是一个很都市的地方不是很乡下的地方但是因为我们 UEA 是在诺里奇的郊区所以它也是多少其实有点乡村感的那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很不一样的对,很不一样而且我们从上海这么大的城市来到这里这么小的一个地方而且跟就是
没有来过诺里奇的人对诺里奇是可能比较难想象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它是一个市中心在这一端因为也在另外一端然后我们住的地方其实好多人住在它中间的这一段然后它有很就是它看起来就是有点像英国的乡村那种感觉有很多绿叶啊树啊树林啊但是呢它又
有很多的车我们平常的交通是用单车但单车又很难骑因为它旁边就有车路上有车要经过在你旁边经过你就一开始我们就骑到很恐怖的车要撞上来那种感觉它整个城市的
Layout 也很奇怪,它有很多那种 Roundabout,而且坡很多,一会儿下坡,生活不是很方便生活不方便,也有些人可能喜欢这样
而且它非常的安静但它也不是一种那种说村到不得了的那种村像这个学校说实话有 18000 个人像一个镇吧就像一个比较大的镇那种感觉对我老觉得好像我们说的都是这里的不好没有我对这里的草地什么这些东西其实我是觉得比伦敦好的包括来这里的气息包括我在这里
我的窗外面望出去都是一些其实因为门口没有人打理的荒草但是它就是很 match 这里的这种很自然的东西然后我在度过很多很安静写作的 moment 然后我其实是还蛮感谢这里的我不会说我长期在这肯定不会但是就是说这里这个人其实在我心目中肯定有一丝之疼
就屬於說我以後想起來會有感情比如說我有機會會再來懷舊我再來重遇的一個地方我不知道對你來說是什麼對 我也覺得尤其 UAA 的校園這樣大片的草地然後那個 Zigrat 的房子在這裡都是讓人很
确实是会想起来会是怀念的而且它也有一些它挺特别的地方那么多的人来这里就是为了写作来这里然后有些人读完了留在这里教书或者是继续留在这里生活的有这么多跟创业写作有关的人在这里所以它也是一个非常也是有一些非常特别的地方
我們說回來就是說因為作為中國大陸背景的人出來要
去升级达怪在其实英文的写作包括出版的这样的一个氛围我觉得其实是高度竞争过分的白日化竞争包括我们待会儿就去一个 agent 的这样的一个环节就是这些代理商他们来学校跟创业协作的这些孩子就是交流一下看看有些什么但是你看竞争的肯定是以 native 的或英国本土的
要去競爭到去能夠最終去出版其實是很不容易的那你自己如何看到自己或想像自己其實是
要不斷的在這條路上去走的艱辛以我來講我還沒有完全說我附理要去 commit 到這個我有點隨緣對你來講應該是還是比較專注的想在這條路上去我覺得我還是可以看得到我自己的位置是什麼的就是你剛才說出版行業的
的競爭我覺得如果我跟一個我做一個寫英文的東亞背景的人跟一個白人的英國人來比的話我覺得我比他有競爭力那看似他們會比你積極我看很多本地的他們很積極你說很積極的去找就 approach 我覺得因為我的小說還沒寫完我覺得在沒有寫完之前去 approach 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它需要
我自己去讀人家的作品也是一樣因為長篇你要讀完了你才能夠看得到一個全景所以我覺得我不急就要去找就是你找了一個 agent 你現在沒有
你没作品的话就没有用了。 但是你是写长篇嘛,因为这里很多人写短片,然后他要去投奖,投那个奖,是这里的投奖,虽然还要收 submission fee 的,就是很多奖都要收钱,才能读你的作品什么的。但是他要那个就是评委需要,他有一个运营的费用吧,所以要这个。 对,但是你看他们如果是那个
短片的话他可能就是出击他先去找到一个机会能够登载他也自己建立一个 portfolio 能够有一些曝光机会这样子
短片我也會去投為什麼不能投獎也好 投雜誌也好短片的話你還是可以去投的我也有在寫短片 我也寫了一些短片但是我目前主要的項目還是寫長片所以我這一年內會希望
專注在場片先寫完,寫完了才可以下一步對,這個真的是一個 wrong road 我現在覺得在書店裡能夠看到的中共大陸背景出生不是只是出生而已,不是那個 birth 那個出生而是說你真的比較長的一個教育階段在中共大陸完成的這樣的 public slider,我都覺得不超過 10 個人
真的,这也是一个蛮有趣的因为少,可能竞争也少一点还有一批人他们是虽然也是那个比如说在大陆完成了本科啊什么的但是他可能就是因为年龄比较大他可能在海外已经生活了 30 数年
他最终写了一个比如说家庭的回忆录啊什么的也能出版我也看到有这种但是这种可能不太像我们刚刚说的这种是说在当下不断在创意写作这个领域不断写的这样一批人那个人就更少了所以真的是一个蛮漫长的一个道路嗯那最后就说说你下一步的计划打算啊嗯下一步的话就是我的
現在的這個項目就是 Fellowship 直到 7 月結束然後結束之後呢我會搬到曼谷去住一年然後打算在曼谷完成我的小說
同时我也打算申请美国的 MFA,两年到三年的时间长一点的,因为这里是一年嘛,再去申请美国的 MFA,再去读个两三年的 MFA。那当然说,读 MFA 它在一方面是会给我
做 workshop 的機會,學習更多的機會然後另外一方面我也比較看重的是就是他給我這個時間和框架去寫我的作品所以這個實在對
未来两三年的考虑所以就是英美两边的创写都想去体验一下对我觉得这样其实挺好的两边而且两边肯定挺不一样的好行那都祝你顺利那我们今天的这个节目就先到这里了谢谢大家拜拜谢谢大家拜拜欢迎您在小宇宙和苹果播客平台搜索和关注星期几您可以留言发表您的评论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