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星气集播客新鲜的思想生气勃勃的故事在这里集结起来我是李子欣大家好欢迎来到星气集播客的新一期我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没有再跟大家做节目了因为之前的节目大多数都是跟一个嘉宾录的对谈录到一段时间之后呢我发现
自己其实没有什么一定要聊的话题因为跟嘉宾的访谈呢就很像以前做新闻想到一个选题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或者说觉得这个嘉宾有话题想跟他聊一些但实际上我认为这样的一个方式似乎还是有一点刻意不太适合我这个阶段的一个心境
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安静的内心自我的表达有时候一个人其实表达出来就好了但是呢因为单口播客嘛就好像只能适合那种猴头功夫特别厉害的主播我这方面呢其实没怎么尝试过加上我也不是很喜欢写竹子稿这种方式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一个束缚所以呢如果想到哪路到哪呢又很怕漫无边际
但最近呢因为我开了一个 newsletter 叫做新写作新就是用拼音就是 XIN
我一个个人的 newsletter 实际上 newsletter 在国外是一个很普遍的形式但是在中文里边呢大家说不太喜欢用邮件收信息嘛所以就好像还没有完全普及开来我自己倒觉得还不错因为我开到现在大概六周了写了六封所以有了一些心得
然后我觉得新外亭上面这个关于以创意写作和我的阅读行走为主题的这个内容呢实际上是蛮适合来作为我录个人单口播客的篮本我现在就开着这个
电脑对着我的 newsletter 然后在上面呢也有一些素材但是呢还是主要有我自己随机来给大家发挥开新 Writing 这个写作的 newsletter 呢实际上也是一种尝试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其实超过 10 年了就是微信公众号它确实已经步入一个晚年期很多人还在更新内容其实也还可以但是
标题我觉得是越来越有点 low 了就是现在公众号都需要用标题来吸引人本身打开流量打开率就特别的低一个公众号现在打开率 1% 2%看似订阅数还可以几万几十万的实际上
很多因为他埋的太深了手机每个人的微信手机都太忙了你要在那么的大的庞大的功能中还记得去点开你订阅的那个微信的文章其实非常困难的因为微信公众号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也把他自己的这种排列机制推荐机制显示的机制都很复杂就是如果你一个人订了 100 个号大比方说
实际上你就不知道他是会什么时候跳出来推送的这条信息他也现在也不按时间排列了就是特别的迷小红书呢现在是特别火我也个人也开了一个小红书现在也就是三四千份吧我觉得小红书是另外一种东西它是一种短平快的攻略式的它有它的价值它现在确实是一个很
容易搜索的百科全书但它确实肯定不是一个真正的文字写作首先它图片或者视频的占比肯定就非常非常大特别对于图文作者来说图片那个要求的占比之高肯定比微信公众号大多了
然后他文字上他那个排版吧嗯就是根本没法排版吧就是一个图说的感觉 1000 个字符的限制他他特别奇怪他如果是有英文的话那个英文一个字得至少在三到四个字符我原来以为就是最多两个但实际上你们去试试看他大概呃更新 200 个英文单词基本上你就说超字数了
anyway 就是小红书它就是另外一种的流量的方式另外一种东西我就觉得 newsletter 特别是我在 ghost 这个平台学会开设之后我觉得它又回到古早的博客的那种自流力的感觉但是呢它又有这个机制就是说我发的每一篇新的帖子它是自动会推送的
推送到你们所订阅的邮箱里因为今天这种独立站吧独立网站没有多少人真的会老记着来上来浏览你了那只有说在邮箱被推送到
邮箱收到这封新的这个你的 newset 新的推送可能会打开打开率在目前我做了 6 周一直保持在 60%到 70 之间我觉得还不错啊虽然我现在这个订阅数也没有很多 200 多个人
但我觉得能够保持关注打开我的这个读者应该还是就确实是比较真心比较愿意看我写的这个话题的像一些读者吧新来听的这个 newsletter 它其实
是我在 UEA 读完创意写作专业之后想做的一个尝试就是因为我在 UEA 的生活呢我感觉到英文创意写作对中文创意写作有很多的帮助比如它能够让我通过原文去阅读了大量广泛的作家
英语世界甚至包括其他国家拉美啊非洲啊他们有些是用英语写的有些是翻译过来用英文的很多的这样的一些新的文本另外呢英文写作的里边的这种创意写作的这种细节感场景感对我来说其实真的是很大的颠覆性的改变在中文的这个写作里面所以我在想
有没有一个平台能够将中英文创写作融会贯通起来
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性那又呢欣赏他们各自独立的美感然后我觉得这两种语言我现在一直都会保持去写下去也会一直保持阅读下去那这中间过程当中呢就会有很多很多的一些体会心得就像我个人的一个读书写作笔记一样的我觉得记录下来是很有必要的也很有价值我们如果平时
不去做这些及时的整理呢实际上很多都会散落掉了像过去的六周以来啊虽然这个每周更新而且我一更新都是五六千次的量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但是我发现呢因为有这么一个任务吧在生
我就会哪怕挤时间也好我有时候在飞机上面有些碎片时间我都会收集记录然后我就回头来看也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好的回顾和整理
今天这个节目呢我其实大概会想跟大家说一说我之前这六周啊大概写了一些东西或者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当然六周的内容比较多啊我觉得我也很难完全写完我就慢慢聊吧就是说到哪算哪因为我觉得个人单口的这种播客呢也不能太长
30 分钟什么的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不然就大家老听一个人在那碎碎念可能久了也会有一点烦吧我自己就是我在第一个 newsletter 开篇起来我其实就说到我最有感触的这个第一人称非虚构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呢是我整个在 UEA 中学习最有感触的一个主体的一个你说他思想也好实践也好
上星期我去柏林开了一个会那在场其实有很多的资深媒体人写作者非虚构写作者等等我也做了一场分享那我在跟大家交流当中我发现其实这种第一人称非虚构加以文学在文学概念下的第一人称非虚构这个范畴实际上还是很多人没有触及到因为整个中文世界的非虚构还是受新闻的脱胎
而来的这个影响太重了因为原来是美国新新闻主义这个就很像这个中国非虚构的一种教父一样的从盖特利斯啊出门卡普提啊等等这些典型的 70 年代六七十年代的这种新新闻的非虚构经典作品冷血啊等等纽约帝国大厦等等这些呢就奠定了在 2000 年
年以后 特别是 2010 年代中国的非虚构的很多写作方式的范式 style 那种风格呢实际上是一种成熟的新文化这个呢又形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我觉得在今天有一点点开始限制了非虚构的中国世界的政治和发展因为很多的新的写作者他今天根本是没有机会接受传统新闻训练的
他跟这个传统新闻训练无论采访处理现场新闻的逻辑表达那个主题其实是有隔膜的或者不熟悉的他们会觉得好像这个是一个非虚构的新新闻主义其实有一点点树林的一些障碍一些行业的壁垒那
那非虚构作为其实已经长期千百年来的一个叙述方式难道就只有受过性训练的人才能去做吗那显然不是了三明治这个平台过去十几年来其实一直在鼓励大众能够写自己的故事你说这种故事叫做 life writing 也好还做 memoir 也好就是在西方里面说生活写作或者说那种 memoir 就是俗称就是回忆录写作但是
这个翻译也不太准确你个人过去一段时间的一个第一人称的感知下来的这个写作三明治在做的这样一些风向里面我一开始其实也是用新闻选题的方式在判断或者一些风格在要求这些作者后来我觉得也不对因为大家实际上也没必要大家一定要用新闻的方式而文学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所以我在 UEA
学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像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因为在这里其实 Fishgo 在文学的范畴下他跟新闻其实也还蛮经纬分明的然后在文学的范畴下他们所注意的一些点我觉得有那么几个点是很有意思的第一个点就是叙述者的视角问题这个 perspectives
选择是第一人称视角还是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这个有很大的不同那刚刚说的第一人称呢就是加入我的这种视角呢它是一个有限视角有限认知的视角它不会像传统的新闻特稿里边有很多的第三人称的上帝视角那我们利用这种有限的视角去去推动这个故事的一个
更有悬念更能够体会每时每步的感情更深入人的内心我觉得这是第一冷藏回虚构的一个优势第二个就是语言这个语言呢在我们在学习当中其实大家都不会说 language 这个词大家其实都是说 prose
说你的叙述你这个直译就是你的文学那实际上它是一种经过创意写作的文字的这种感觉它是包含了叙事风格和节奏文学这种语言它是比较细节化有节奏感的它跟新闻语言里面相对比较清晰的辩证的甚至是一体先行的
有些不同尽管有些新闻特稿的语言开始借鉴文学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这种目的性一体先行的这个特点还是有点彰显的太多了嗯这是我读到目前比较多新闻特稿的这种感觉第三呢就是这个 motive 动机的这个部分这个动机这个部分呢就是嗯
其实在文学里面这个设置里面其实是很看重其实在非虚构里面我们其实也要去呈现出那种通过细节去呈现人物的动机矛盾等等的东西其实我们尽量少用 tell 就告诉的这种叙述性语言而是直接用描写的语言去呈现这些动机矛盾目标
等等的东西所以我经常在英文的小说或者说 Fish Go 里面写作的时候感觉到我沉浸下来我要慢一点我要把这个场景写的停留的时间更长中文不知道什么是原来受记者的文字的影响还是怎么样就往往感觉从一段场景一段事情感到下一段事情
然后呢在一个地方停留了一些时间接了一些笔墨就很怕太长了什么结构比例不对了然后往往就是就
给出一两个画面也没有很深然后就收了就走了所以这个带到最后一个我想今天想谈的一个点就是说情感逻辑在第一等生废墟狗里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是比事件逻辑更重要因为这个情感这个跟读者能够共鸣的这个牵着读的走的这个情感它在你这个叙述这个 probe 当中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是怎么样去呈现到那种张力那种能够让人心灵齐静能够带他走那种情感的张力保持住比你背后老想的这个事情的逻辑把这个事从哪到哪交代的很清楚我觉得是更重要的我原来刚到 UEA 时候
要去写那个朝善我就能想给大家介绍啊朝善是一个一千万人口的地方面积是半个威尔士那么大然后朝善人一直有海外的迁徙的经验在泰国有多少人等等
这些东西呢是一种资料啊有太介绍但是呢我们在云莱的写作里面感觉很重要啊因为你让大家对这个地方有所了解建立关联才能让大家感兴趣读下去啊但在文学里面不是的在文学里面我最让他们感兴趣是我写我朝善老家那种我们朝善就是四点经其实有点像北方四合院的这种老家
老建筑在那里面发生了我小时候看到我祖父其实是曾祖父他们的画像挂在那个中堂上面然后院子里有什么植物我们在那边做些什么事这些情感的流动的部分比较能够直接吸引到他们他们后面才有兴趣哦 想了解 THU 因为我用的是 THUT-E-O-C-H-E-W 潮州这么一个地方尽管没听说过但是他在
他们能理解的地理上同样的时代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他们需要先有一些人的东西情感的东西才能去抓住他们以上呢那个大概就是我其实一周会写的一个关于写作这个部分我个人的一个感想的一个探讨的量其实说起来这样也不算少
然后呢我还会做一说我去参加了哪些关于文学的活动啊项目啊等等我在这里呢可能就不按照这个时间顺序一一的去这么去聊了我可能会单独在那我自己觉得还蛮有意思的一些项目在回顾啊不过他们也都不是很久以前的事都过去两个月发生了一些事情比如在伦敦的
东亚及东南亚的写作者的一个活动我觉得很有意思他们叫 ESEA 嘛这个组织在英国现在蛮大的全部是用英文写作的一个群体里边大陆的作者像郭小鲁的言歌也是今年也参加了活动然后还有其他的很多的马来西亚的中国香港啊菲律宾啊日本韩国啊等等的这些
作家诗人吧都在这个我后面再会谈一下然后呢我会每周谈一本我喜欢的书或者我在读的书我推荐的第一本是郭小鲁的 My Battle of Hastings 我在黑斯廷斯的战争吧我的黑斯廷斯战役因为黑斯廷斯是英国海边的一个小镇那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战争
郭小鲁是一个出生于浙江的华人女作家这个已经是英籍了他在英国 20 年了他在英国的当代的英文文学里面我觉得很有地位他连续最近这些年连续出了好几本书也都很受欢迎之前的一些还更多是写他在中国的生活以前的或者感情关系里边那这本里边呢
更像那个沃尔福的写作者一个房间一样就是他在二母双双去世之后他分了一半的遗产终于觉得自己可以在英格兰的海边买一座属于自己去居住和书写的房子因为他跟他老公和小孩共享的伦敦的居所他觉得没有自己写作的房间而伦敦的房子太贵他也买不起所以他终于在疫情当中吧
2022 年初终于在这个 Hastings 这么一个历史小镇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他在书的飞页上是这么写的他说 My Battle of Hastingsis a chronicle of cellulose life in Hastings
Adoptive Nation 这个概念我觉得很有意思英国好像收养他的这样一个感觉
虽然这个很多人会说这个什么民族情绪 anyway 我觉得如果一个移民都已经加入另外一个国籍他确实就是那个新的国家是一个 adoptive nation 这个 adoptive 确实不容易直接建立一个情感的 connection 所以他可能在这个方式里面也有找到他的 connection
所以郭小鲁在其中的一章写说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This is true for meBut the past of Hastings and Anglo-Saxon historyis doubly foreign
对于一个原来中国人来说过去的黑斯廷斯这么一个小地方还有整个安格勒萨克逊的历史其实虽然他入了吉他还是觉得这个是一个一个 foring 那自己的过去以前在中国的生活啊等等他也是一种 foring 这就是当下的 Diaspora 的这个写作者其实面临到的很很正常的一种一种情况关于这本书其实我还蛮喜欢他写的很多的 prose 吧他刚刚说到那个 prose
我还想去找来跟大家再读一下虽然我的英文口语一般但我自己觉得有些就是也很难说直接用翻译的方式去来讲大概这个意思因为文字吧还是直接用原文用英语来跟大家分享会比较好下面我就读一段郭小鲁《My Battle Pastings》的开篇一两小段吧这一篇叫《Relocation》I'm an immigrant
我是一名艺人和一名女人。作为一个女人并不完全定义我,作为一名艺人更具有我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我首先看自己作为一名写作者和一名制作者。我已经说了这些话,我心里有一定的智慧。自从我离开中国,我一直想要全力生存,我一直想要在地图上和灵魂上寻找寻找。
我幾年前成為了英國人。在英國離開英國之前,我曾經住在倫敦,在他擁有的朋友的家庭。我從來沒有自己的地方,我沒有意外。在中國離開後,我不確定如果我想在英國居住。他改變了當我父母死亡後的癌症。首先是我父親,然後一年後是我的母親。
我在那时候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并且在新生儿时轻轻地回到中国。我和兄弟们成功卖了我们成年人家的家庭。所有记忆和那家庭相关的记忆,偶尔是开心的,但主要是悲伤的。看起来在销售中是不可思议的。我将得到半个钱,当我回到英国时,我计算了,
终于,我可以有自己的地方。我曾经偷偷地偷偷地偷偷地偷偷自己。但伦敦变得这么贵。我不能允许自己有自己的地方,甚至不想要在中央伦敦住。我一生都在厨房里工作,因为我从来没有自己的工作室。我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只是写作,并且自己想想。
以上呢就是我这周想跟大家分享的我的新的 newsletter 以及其实是预告一下我接下来的这个单口播客系列啊新 writing 新写作那个系列在星期几这里面可能大家不会那么习惯啊但是确实这是我这个阶段比较想录的一种方式能够跟大家这样安静的交流能够去这个
就是跟大家用这个方式慢慢的跟比较喜欢写作当然不完全是写作阅读还有我一些行走我个人的每周每周发生的一些新的动态新的感想都跟大家用这样的唠嗑吧聊天的方式去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更新的怎么样子希望大家会喜欢也希望大家能够留言评论提这些意见
其实每期大概也就是三四十分钟这样一个量我觉得也非常好也比较合适我个人来讲我 12 月开始又从英国搬回中国了这里中间搬家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还要涉及到孩子的读书我跟我太太小创两个人之间的安排这些工作上有些新的东西新的机会回国当然有很多新的东西
然后我也还蛮期待然后跟大家能够更靠近一点那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跟大家线下见面好那这期开篇呢就算是录到这里吧希望大家还还算喜欢我接下来会再来谈一谈一些其他我最近感触比较深的东西写作上阅读上谢谢大家那我们下期再见
i
i still lovei still lovebut your handi still lovebut your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