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的框架
一、“李硕小历史”。
二、历史学者从事非虚构写作是不务正业吗?
三、李硕老师思想中的张力。
时间线:
01:19 我读完了他所有的书。
04:01 你想象不到他是多么草根的一个人。
04:45 他在职业上应该是属于班固的后人,但他在心灵上却是班超的徒孙。
06:22 开启“李硕小历史”。
09:46 读遍中国Top2的学霸也曾是个留级生。
13:19 五年记者生涯对他的锤炼。
16:52 因被自己的文字感动,他又重走了一遍刘裕的“建义之路”。
19:32 2012年是李硕老师生命中的一个大年,发生了三件重要的事情。
22:20 李老师游历新疆的哈萨克村庄,差一点遭遇断背山。
24:45 他的新想法:要将从新石器时代到唐代的中国历史用既通俗又严肃的笔墨写出来。
30:21 人们会质疑李硕老师作品的专业性吗?
33:23 罗新:某些后发现代化国家历史叙事中普遍夹杂着民族主义,需要专业学者去写普及性的作品去打破神话。
38:49 写通俗作品,李硕老师也横而不流:立意要使用庄重的语言。
41:27 他的《翦商》达到了减熵的效果。
42:20 所以他到底是在以经治史,还是在以史传经?
46:10 为了将故事讲好,在严谨性方面有时候真的会付出一些代价。
53:23 《翦商》一书留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片段是什么?
58:36 曾经震撼我的不是人祭,而是晚期智人“走出非洲”……
1:01:13 “华夏新生”之后,残酷的链条真的就被斩断了吗?
1:02:56 李硕老师其实很认同西方19世纪的道德,而厌恶后现代文化和“政治正确”。
1:09:02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翻越唐古拉山的时候特别艰险,一路都在死人,没死的就继续走下去……”
BGM
马句: 《一生啊》
坂本龙一: 《Happy End》
李硕小历史
1977年 出生于河北保定市,儿时在农村生活,父亲在乡镇武装部上班,负责征兵、训练民兵等等。从父亲那里听说了许多关于军队的队列移动、指挥方面的经验之谈。同时,自幼对评书、演义、武侠小说中的中国古代战争充满好奇,但又感觉与父亲的讲述区别态度,一直渴望一探究竟。
学龄前背过不少唐诗。
1987年【10岁】 小时候成绩不好,数学尤甚,属于所谓“差生”,以至于小学四年级留级一次。
1992年【15岁】 未考上高中,再读一遍初三。
1995年【18岁】 高二时摸索出一套自学方法,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北大时期】
1996年夏【19岁】 考入北京大学第三届“文史哲综合试验班”,男生12个。在读期间结识了同级的韩巍和高他一届的林鹄等对先秦历史和考古感兴趣的同学,在交流中初步产生了周人灭商后可能禁绝了人祭的想法。
1997年夏 【20岁】 八达岭军训半个月
大学期间练过武,经常跟人对练。 “我后来走南闯北胆子大,跟这有关,倒不是会打人,而是挨打习惯了,遇事儿不紧张。 ”
2000年夏【23岁】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
【记者时期】
毕业后,本来可以回河北老家当公务员,但执意南下闯荡。最初曾短期任职于广州某旅行社(受骗上当)。后来,当记者的第一个月,他就发了一篇稿件《打工者警惕求职陷阱》。
2000年夏 开始在《南方都市报》驻深圳记者站工作,主要跑民生和时政口,也发人物特写。
在五年的记者生涯中常常看《左传》。
【清华时期】
2005年【28岁】 辞职考研,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转为硕博连读,导师为治隋唐史的张国刚。导师让他研究范阳卢氏,但他一直没有找到感觉。
读博期间想写三个春秋题材的剧本, 分别是晋文公重耳, 乱世佳人夏姬和孔子。
关于晋文公的剧本叫《中原》 , 获得广电部电影局业余作品奖。
关于孔子的原题为《兄弟》
关于夏姬的剧本定名为《兰之女》,但没有写出来。
读研究生期间还曾在《看历史》杂志上开专栏:“乱世之城列传”,但因忙于写毕业论文,所以只写了三个城市:洛阳、长安和邺城。
2009年夏【32岁】 完成《贵族的黄昏: 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初稿。
2009年秋 将博士论文中的一章润色并扩写为《铁马楼船北府兵》(十年后出版时改名为《铁马楼船刘寄奴》)。
2010年春 游历镇江(古名京口),循刘裕进兵建康之旧路步行至南京。后来,这类在汉地的游历还有很多,难以一一记述(至少包括对长平古战场和参合坡古战场的考察、对周原遗址(今陕西宝鸡)、镐京遗址(今西安)、对殷墟博物馆的考察等等)。
2010年 【33岁】 《贵族的黄昏: 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增订版出版。
读博士期间曾两次到偏远县城支教。
2012年夏 【35岁】 完成博士论文《中国4至6世纪南北战争研究》。
2012年《读库》第5期上发表了成名作《周灭商与华夏新生》。
访甘南藏族州的白龙江流域,初遇郎木寺。此行本拟“访古”,“但由此一脚踩进了现实”,有了新的人生感悟,从此属意到边疆工作。 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在内地任教的机会,求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同一时期也在联系西藏大学。
【新疆时期】
2013年 【36岁】 正式入职 新疆大学。
萌生想法,借助俄国人征服中亚的历史来写自己对内亚风光的感觉。除此之外,在此后的几年中亦发表过多篇关于历史地理和边疆民族问题的学术论文。
2014年 【37岁】 游历新疆哈萨克村庄
2015年初【38岁】 利用寒假探游南疆,访莎车、塔什库尔干以及一些塔吉克族聚居的山乡。
2015年夏 利用暑假,带一老一小两个藏族喇嘛师徒游历新疆,途中有拍摄纪录片的计划,但没有完成剪辑。
2016年初 【39岁】 利用寒假再游南疆,访喀什、和田等地,兼含商业考察。返回后,开始重写《孔子大历史》。
2016年夏 带新疆美术生到西藏玩了一个月。
2017年春【40岁】 访安多藏区(详见《 阿克嘉措:安多部落和游牧生活的回忆》 )。
大约同时《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在香港出版。
同年,由博士论文修改成的《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出版。
2018年初【41岁】 再访安多藏区(详见《江托滩上的狼踪》 ), 访青海省海东市 。
2018年7-8月 访喜马拉雅山南麓。
2019年 【42岁】 《孔子大历史》出版。
【疫情之后:离职、家庭、出版与远游】
2020年5月【43岁】 从新疆大学辞职
2020年5月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出版。
2020年7月 《铁马楼船刘寄奴》出版。
2022年夏 【45岁】 写《翦商》写到快抑郁,与朋友(沙青青等)吃饭时,这个生猛的人几乎说不出话来。
2022年10月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出版。
最近一年在帕米尔高原(古名葱岭)以西游历,其游记载于豆瓣,网名“安多千山”。他还有许多文稿尚未面世,其中包括一本讲述安多藏区部落时代和1958年战争往事的《安多秘史》 。
2023年2月18日 在巴基斯坦小城巴瓦发病,抢救脱险,辗转归国。
2023年3月15日 在朋友圈发文宣告病重。
部分参考文献:
李硕老师已经出版的六本书(见前文),特别是其中的后记。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4639755
林灵:《46岁天才学者即将告别这个世界!教我如何不想他?》
侯婧婧:《“天才历史学家”宣布提前告别:《翦商》作者李硕的人生片段》,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2023-03-22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30322775030.html。(该文有误,据李硕本人的文章(文科实验班 之 男神归来(旧文) - 知乎 (zhihu.com) ),他是第三届文科实验班的学生,不是第一届。
吴海云:《专访|《翦商》作者李硕:深究历史深处的黑暗》,澎湃新闻,2023-01-29,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713167。
燕青:《青年学者李硕,在生命最后一刻和世界这样告别》, 凤凰深调, 2023-04-13,https://mp.weixin.qq.com/s/wGkbB5d-niU_jcrlzWhDSg。
朱近野:《在某处——有一个叫李硕的人》,https://sspai.com/post/78893
冯夷:《从<翦商>谈起:“六经皆史”的限度在哪里?》,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997498/。
李硕(网名“安多千山”)除了在豆瓣上发表文章之外,在知乎上也有专栏(安多千山 - 知乎 (zhihu.com) ,但这里的笔名用的是“大愚若智”)。
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三篇:
其一是体现其写作志向的《寄身西域著国史: 我为什么写《王朝》?》(https://zhuanlan.zhihu.com/p/27410735)。
其二是一篇高赞文章,体现他对中国内政的看法:《如何看待君主制的进步意义? —— 因为还有个你不知道的寡头制 - 知乎 (zhihu.com) 》原标题为《贵族寡头政治是中国的最大陷阱》,最初发表于2013年。
第三篇,体现其对当下国际局势的看法:《中美贸易战后走向妥协的局面预估》(https://zhuanlan.zhihu.com/p/35513374),写于2018年4月初。因与冷战史和“新冷战”相关,所以我个人比较感兴趣。我认为李老师的分析框架大体正确,只是他可能高看了“肉食者”,所以预测失误。然而,就连李老师这样对中国爱得深沉并且符合官方定义的爱国者也要被留言的人骂作“美分”和“汉奸”,不由得令人唏嘘。
在海外,李硕老师还有一个小博客(李硕菜园子 ),内容主要与他在国内外藏区的旅行相关。
《易·同人第十三》
九五,同人先嚎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