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4 七夕想起朱白兰 【《从长城到柏林墙》番外①】

34 七夕想起朱白兰 【《从长城到柏林墙》番外①】

2024/8/10
logo of podcast 越向书

越向书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岳相
Topics
我讲述了朱白兰和朱穰丞跨越国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始于动荡的年代,在莫斯科相遇相恋,却因政治原因被迫分离。朱穰丞在苏联大清洗中失踪,朱白兰历尽艰辛前往中国寻找,最终未能如愿,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凄美的爱情赞歌。这段爱情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抗争,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碰撞。 我详细描述了朱白兰的生平,从她在动荡的欧洲的成长经历,到她坚定地投身左翼运动,再到她在苏联与朱穰丞相遇相恋,以及她在二战后辗转前往中国寻找爱人的历程。她的经历充满了波折和挑战,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爱情,这种坚韧的精神令人敬佩。 我分析了朱白兰和朱穰丞爱情的复杂性,以及这段爱情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解读。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阻碍,但他们的爱情是真诚而纯粹的。这段爱情故事也引发了人们对时代变迁、政治运动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我引用了朱白兰的著作和相关史料,力求还原这段爱情故事的真实面貌。同时,我也表达了我对这段爱情故事的个人感受,以及我对朱白兰坚强不屈精神的敬佩。

Deep Dive

Key Insights

朱白兰的出生背景和早期生活是怎样的?

朱白兰(原名克拉哈·布鲁姆)1904年出生于切努维茨的一个说德语的犹太富商家庭。切努维茨当时属于奥匈帝国,后来经历了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乌克兰的统治。朱白兰的母亲带她前往维也纳,她见证了奥匈帝国的崩溃。1922年高中毕业后,她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心理学,但因学费不足未能结业。她后来转向左翼思想,参加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朱白兰与朱穰丞的恋情是如何开始的?

朱白兰与朱穰丞于1937年底在莫斯科相识并相恋。朱穰丞是一位中国导演,两人在莫斯科的星空下谈论牛郎织女的故事,展开了为期四个月的恋情。尽管朱穰丞已婚并有孩子,朱白兰仍认定自己是他的妻子,并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朱白兰。这段恋情虽然短暂,但朱白兰对其深情不渝,甚至为了寻找朱穰丞,决定前往中国。

朱穰丞为何突然失踪?

朱穰丞于1938年4月突然失踪,朱白兰猜测他可能接到了中共的秘密任务回国参加抗日斗争。然而,实际上朱穰丞是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以日本间谍嫌疑逮捕,并被判八年劳改,送往西伯利亚的古拉格。直到1989年,苏共才向中方确认朱穰丞已于1943年在劳改营中去世。

朱白兰为何决定前往中国?

朱白兰为了寻找失踪的恋人朱穰丞,决定离开苏联前往中国。她于1947年抵达上海,随后在中国各地寻找朱穰丞的踪迹。尽管多次碰壁,朱白兰始终没有放弃,甚至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并于1954年正式成为中国公民。她在中国担任德语教授,并继续写作,直到1971年去世。

朱白兰的文学作品有哪些重要影响?

朱白兰的文学作品在东西方都有重要影响。她的自传小说《牛郎织女》在东德出版,成为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她还创作了诗集《香港之歌》,并在德语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德曾于1978年出版一本16世纪以来的德语女诗选集,其中收录了朱白兰的作品。她的作品不仅被视为德语文学的一部分,也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白兰在东德的政治地位如何变化?

在50年代后期,朱白兰因其德语文学作品在东德颇受欢迎,一度被东德政府视为中德友谊的象征。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朱白兰在东德的政治地位急剧下降,甚至成为被监视的对象。东德政府认为她的作品可能引发对中国错误道路的倾慕,因此对她的态度变得复杂且警惕。

Chapters
本期节目讲述了朱白兰与朱穰成的跨国爱情故事。两人在动荡的年代相遇,短暂的热恋却持续一生。节目描述了他们在各自国家的生活背景以及他们爱情的坚贞。
  • 朱白兰和朱穰成在莫斯科相遇相恋
  • 两人短暂的爱情持续一生
  • 朱穰成神秘失踪,朱白兰苦苦寻找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岳相,欢迎收听岳相书今天我为大家播送一期与中德交往史相关的爱情故事是的,当时除了政治军事上的往来之外中共党员与德共党员之间还发生过一些私人感情而且这样的事情还不止一桩其中也有一些名人,最有名的可能是肖三夫妇

肖三是毛泽东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后来又一起上了湖南第一师范电影《大决战》里有一段他与毛泽东的对手戏肖三的妻子叫 Eva Zanderbeck 中文名字叫叶华是一位摄影师

两人在 1949 年后曾长期在中国生活当然在特殊年代两人也都到秦城监狱报国道他们的混血孩子叫肖立昂因为长得有点像外国人后来还在国产剧里演过斯大林而我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角没有那么有名但是这个故事却是所有的爱情故事里最触动我心的

这是一篇旧文,我是用书面语写的,写得也比较仔细,所以我今天不想再把它口语化了,我就这么念下去,希望您能有耐心慢慢地听。我还会把文字稿放在爱发店的同名账号上。今年七夕,莫名想起朱白兰的故事。每个人初次接触朱白兰的路径各有不同,您可能是因为今天这期播客,

杨成旭大使是得朱老师亲致叶骏教授是在南京大学查教师旧档时看到了他的文件而我则是在整理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也就是斯塔西的线人笔录时第一次看到了克拉哈·布鲁姆的这个名字但无论您是怎么听到的这个故事总会叫人泛起瑕疵

那天在编译档案的时候 Bloom 对我来说只是某个旅居中国的作家见他还写过一本书 The Heater and the Weavering 然后我随手就翻译成了木桶与纺织女工海涅不是有一首诗叫《西里西亚的之公》吗但我随即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眼熟而且有点奇怪哎呀这不就是《牛郎之女》吗

我顺着被唤起的好奇心搜索了一下 Bloom 女士的资料即便只看了只言片语也让我无法再继续工作下去我不抽烟而且对烟味过敏但那天我只想在阳台上对着晚霞点上一根烟朱白兰 1904 年出生在切努维茨的一户说德语的犹太富商家庭那个时候她还叫 Clara Bloom

切罗维茨这个地方盛产画家、文学家和建筑师,号称小维也纳,当时是属奥匈帝国。一战后,先是被刚刚复国的波兰占有,随即又被划归罗马尼亚。1940 年,在斯大林的武力威胁下,被强行并入苏联。纳粹德国与斯大林翻脸后,又抢了回来并分给罗马尼亚。

二战后又被苏联抢回苏联解体后属于乌克兰改名切尔诺夫策以后属于哪里估计要看现在俄乌战争的结果换句话说哪怕布鲁门女士一生不离开家乡她也可以在奥匈帝国出生在波兰上几个月的中学在罗马尼亚中学毕业在苏联工作和结婚最后在乌克兰入土

1913 年,朱白兰的母亲带着她前往帝国首都维也纳,她在这里见证了帝国的崩溃和奥皇的退位 1922 年高中毕业之后,朱白兰当了一阵子家庭教师,随后进维也纳大学攻读心理学是从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后因学费不足而未能结业

这个时候整个德语世界一片动荡共产党人在暴动另一位奥匈子弟希特勒也在巴伐利亚的啤酒馆里尝试着他的运气他对维也纳的犹太人可真是印象深刻朱白兰虽是富家千金出身但坚定地走向左翼把父亲看成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者和放高利贷者他先是崇信犹太复国主义

1928 年曾去巴勒斯坦工作过一段时间失望之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为犹太人指名的方向通过解放全人类来解放自己从中东返回欧洲之后他参加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党 1933 年又因为更青睐布尔什维克而退出了社民党

1934 年,已经加入了国际革命作者联盟的他,因为在左翼文学比赛中获奖而得到了前往苏联的机会,随后便定居苏联,在莫斯科国家图书馆工作,同时还发表了数本德语诗集。1937 年底,他在莫斯科遇见了自己一生的宿命——朱冉成。

夏衍在《揽寻旧梦》中曾谈起过这位旧友朱冉辰出生于上海原先在本地一家外国洋行当高级职员生活优渥有妻有子因为爱好话剧而接触到左翼思想进而成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他在上海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之后并没有退缩

反而参加了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决心离开齐尔自费去苏联进修他于 1931 年启程历尽千辛万苦才于 1932 年以法国马戏团丑角的身份进入了苏联朱白兰来到苏联时朱冉成可能正在莫斯科小剧院担任助理导演

两人于 1937 年底相识相恋恋情一共不过持续了四个月而且这四个月里两人见面的次数也不多在《流浪之女》这本自传题小说里朱白兰讲述了朱长成是如何一见钟情似的坠入爱河又如何与他一起散步如何在莫斯科的星空下谈起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谈起他们只能每年 7 月初期在雀桥相会的故事慢着是不是有人会说这不是小三插足有父之夫吗如果您要这样想可能是因为时代不同对那个年代那些共产党员的爱情观念不够了解我不想解释什么也不想说服谁只想说他们彼此之间是真诚的

朱朗成向朱白兰坦言自己已经结婚生子朱白兰也不隐瞒自己过去的感情经历两人的热恋依旧在积蓄他们肯定没有去苏联的民政系统登记结婚但布鲁木女士认定自己已经是朱朗成的妻子所以她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朱白兰那时的莫斯科仿佛是全世界革命者的龙门客栈

扶贫挑拨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两人都是抛弃了布尔乔亚的生活去追求理想的文艺青年从欧亚大陆的两侧凭据于此竟开启了一场长达 33 年的痴恋真个是人说乱世莫诉儿女情其实乱世儿女情更深但是二位游子可能没有注意到

龙门客栈还有他剥割云鬼的一面朱朗成最后如何处理这段恋情人们已很难知道 1938 年 4 月朱朗成突然好似人间蒸发一般无影无踪朱拜兰去共产国际找中共代表自称是朱朗成的妻子但得不到任何具体信息由于实质抗战全面爆发

朱柏兰猜测朱朗成一定是接到了来自中共的秘密人物回国参加抗日斗争了因为他知道朱朗成早年跟潘汉年有过交往他在情急之下这样猜想也属正常于是他决心等朱朗成回来再续前缘

此时此刻枯坐在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也就是隔别屋审讯室里的朱朗成是否也在期待重逢呢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确知作为苏联大清洗无数受害者中的一个朱朗成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以日本间谍嫌疑逮捕然后以间谍罪被判八年劳改去往西伯利亚的古拉格

朱柏兰没有等来朱让成也没有等来日寇被逐出中国的新闻等来的却是德寇即将濒临莫斯科的消息一切转入战时轨道朱柏兰加入了红军的战地宣传团利用自己的德语优势瓦解德军士气 1945 年二战结束无数人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有资历又有才华的朱柏兰此时已是苏联公民

他无论是选择留在莫斯科还是跟不少来自德语地区的共产党员一样作为胜利者前往德国的苏战区继而在即将成立的东德政府中任职都会有不错的生活可是为了那段四个月的恋情他决定赴中国寻亲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 饥饧肆虐冷战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

而他离开已经恢复和平的苏联行过废墟穿过铁幕途经华沙布拉格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和巴黎这段现在一天就能走完的路程他走了将近两年在巴黎他得到了当地犹太救助委员会的协助坐船绕过大半个地球终于在 1947 年来到了内战震撼的中国来到了朱朗城的出生地上海

在上海朱白兰找到了朱朗成的家人自然是一问三不知秘密任务吗家人不知道也很正常她又急于寻找朱朗成的组织和同志

1948 年底,文说中共军队包围了北平,他放弃了刚刚在同济大学找到的工作,立即前往北平。到北平后,他衣食无浊,受冻挨饿,寻人之时仍一无所获。1949 年 8 月,朱拜兰决定回上海继续寻夫,他找到了朱让成当年的好友夏妍。

夏衍又去询问曾在朱让成排演过的剧目中担任主角的袁木芝袁木芝这个时候已经是文化部电影局局长但是任务早落袁木芝其实心里有谱朱让成这样的人不可能完全音讯全无他是在苏联大清洗时代失踪的恐怕多半已经不在人世但是他只把这些话告诉了夏衍没有跟朱白兰说

要我说朱老师真正应该问的恐怕不是那些现在还在文艺界的人而是 1937 年在戈别屋当上校的施泽同样在大清洗期间被流放的原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王仁达就是由施泽在 1949 年之后的访书过程中捞回来的当然这时候这位首席翻译想必也没有那么好见了

四处碰壁的朱白兰已下定决心穷尽余生也要在中国找到爱人从此她将中文名字朱白兰当作自己的正式名称而且提交了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并于 1954 年正式入籍从北平回来后她先是在上海的一家外语学校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外国语学院当图书管理员

之后又于 1950 年受聘复旦大学任德语教授多年之后他的学生杨承旭仍旧记得这年秋天他走上讲台时的样子阳光照着他身着浅蓝色的猎林装微微地泛白可是烫得很匀称显得严肃和亲切他说到过维也纳莫斯科能做你们的老师他很高兴

他还邀请学生去他那一尘不揽的家中聊天当学生们的目光聚焦于桌上一位中国人面孔的青年男子照片时他大方地说这是我的爱人我们在莫斯科结识的为了他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到处奔波可是找不到任何踪迹 1951 年朱柏兰的自传小说《牛郎之女》在东德出版

我们今天能够知道一些二人交往的细节几乎均来自其中书中的女主角是一位在莫斯科爱上了中国导演的波兰犹太女孩爱人失踪后她苦苦寻找 1952 年中国开始院系调整朱白兰被分配到南京大学在这座古都里找到爱人的希望更加渺茫了朱白兰依旧没有放弃搜寻更没有减轻思念

1955 年他为朱朗成写下了一首给一位老人的情诗艰苦的战斗远没有结束我们已经分离几十个春秋瑟瑟秋风送我而来金黄色的桑叶随风飘落你没有只言片语但我知道那上面有你的音讯 1956 年朱白兰被调往中山大学教授德语语言文学

但愿我能终老于此他写道他如愿以偿一位生在欧洲内地的犹太女孩最终作为一个中国人埋骨在太平洋西岸直到逝世也没有判到关于昔日爱人的任何消息他可能猜到了结局但从未就此甘心从未停止寻找爱人未知君埋泥潇谷我自人间雪满头

元枕殿妻 苏氏盗亡好歹也有个确定的消息织女一年还有一个指望留给朱白兰的却只有永远地寻找无限的盼望 无尽的失望直到 1971 年她与世长死她不知道早在 1943 年朱冉成已经死在西伯利亚的劳改营里

这是 1989 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之前苏共才交给中方的消息他生于春风和煦的太平洋西岸却埋骨于东亚内陆的荒原之内没有战争和革命的风暴两人不可能相识相恋但这风暴又过于猛烈以至天人永隔

朱朗成已是死于非命,而命运之吻对朱白兰又更加残酷,他竟暴之以歌。在学术史和文学史上,朱白兰是一位受到东西方共同承认的作家和教师,在中国,他自是逃离满天下,纪念文章不断。

在西方他缠绵翡翠的《牛郎之女》和诗集《香港之歌》都有一定影响西德曾于 1978 年出版过一本 16 世纪以来的德语女诗其中就选了他的一首诗也就是 500 年来说德语的女诗人他可以排上一号而在这本选集的作者介绍里

认称其丈夫朱壤成不得不返回中国 2008 年奥地利将首都维也纳的一条街道命名为朱白兰巷在这座艺术之城里以中国公民命名的街道恐怕并不多而东德对朱白兰的态度就复杂了

在 50 年代后期鉴于朱白兰的德语文学作品在本国颇受欢迎东德政府一度将他作为中德友谊的重要象征价以介绍 1959 年还邀请他参加中国与民主德国建交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尽管朱白兰的家乡从未属于德国而他本人也从未加入过德国国旗但到了 1960 年气氛突然反转

中苏分裂的阴影让朱白兰在东德变成了一个危险的符号所以我才会在史塔西的档案中看到他的名字史塔西在监视如果一个人对朱白兰的作品过分喜欢就可能是倾慕中国错误道路的异议分子此时在东德当红的中国通已经换成了快要被人遗忘的奥托布劳恩也就是我们中国读者熟知的李德

此时的李德将他自己知道的中共掌故和新时代的政治需要揉合在一起,添油加醋地写了一本《中国记事》,服务于苏东诸国与中国的党争。那些党争的故事,十年之后就没有人再讲,朱白兰的诗至今仍有人读,而且在德语文学史中的地位仍在不断上升。

我自己最喜欢他描写家乡的怯懦为耻的犹太曲中的一句思考时我强大仇恨时我更坚强我要将任何弱点都锻造成历届在我看来这个犹太裔中国人后半生的作品写的都是中国的人和事所以它既是德语文学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分作为一位曾环游世界又曾经历世事沧桑的老人

他还有一些对新中国最初二十年历史的观察和思考只不过这些手稿尚未出版生后之名寂寞浮云汤贤主在牡丹亭提词中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矣汤先生骗人呢

如果朱白兰也非秦之志何人可知汤先生说请你把我的题词看完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知梦里寻真正为如此在牛郎织女的街尾朱白兰写到自己与朱朗成在一个夜晚与梦中相会他站在那儿找到了她却似又落寂若离

他被她抱在怀里周围罩着一层珍贵的光环这光环他已失去了 11 年明天还将失去这一去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年也许要等到滑发满头也许就此永不相见月相书制作的音频历史节目七夕想起朱白兰就为您播送到这儿希望您能喜欢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