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88: SpaceX 星舰第五飞:“即便成功,也没想到是如此完美的成功”

88: SpaceX 星舰第五飞:“即便成功,也没想到是如此完美的成功”

2024/11/7
logo of podcast 晚点聊 LateTalk

晚点聊 LateTalk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程曼祺
陈亮
陈亮是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和首席市场官(CMO),在支付宝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推动了移动支付、理财和信用服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Topics
陈亮: 星舰第五次试飞成功回收Super Heavy推进器,超出预期,其精准度如同在100公里时速下精准倒车入库。星舰并非传统火箭,介于火箭和航天飞机之间,一级推进器可回收,二级可重复使用。SpaceX的低成本、高频次发射策略,不建议初创公司模仿,因为风险极高。传统火箭助推器、一级和二级均为一次性,星舰一级可回收,二级类似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星舰回收难度极高,如同100公里时速下精准倒车入库,其成功超出预期。SpaceX高频次发射策略,与传统航天业“像飞行一样测试,像测试一样飞行”的原则不同,是快速迭代的研发模式。SpaceX的低成本、高频次发射策略,建立在低成本和高频次实验的基础上。蓝色起源的稳妥发展策略与SpaceX的激进策略形成对比,其标志性乌龟象征着“慢就是快”。NASA的SLS火箭项目虽然项目管理不佳,但却是目前唯一能够满足美国载人登月时间表的火箭。星舰目前无法满足NASA载人登月的时间表要求,主要原因是需要多次轨道加注燃料,存在安全隐患。马斯克的时间表通常比实际情况更激进,但最终会实现,其大胆的尝试和技术选择,例如使用不锈钢作为星舰舰体材料,也体现了其激进的风格。SpaceX通过回收技术、民用部件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SpaceX通过对现有标准的重新审视,并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民用部件,降低了成本。SpaceX通过培养多面手工程师,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成本。政府对新技术的监管,需要平衡安全性和技术发展的速度。马斯克的火星计划,缺乏明确的经济价值,但其愿景和对太空旅行的热情,吸引了众多支持者。人类登陆火星的时间,悲观估计为十年左右。NASA的火星登陆计划目标为2050年,而SpaceX的目标更为激进。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的差距:中国公司取得里程碑的时间更短,但SpaceX的发展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中国商业航天发展优势:政策支持、航天基础和人才储备。SpaceX的发展速度呈指数级增长,对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构成挑战。中国商业航天公司从SpaceX的回收模式和工程实现方面获得启发。中国商业航天公司从SpaceX的着陆腿设计中获得启发,但具体的工程实现仍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挑战:资金、容忍失败的态度和人才培养。个人在航天领域的愿望:能够亲身进入太空。平民进入太空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程曼祺: 星舰第五次发射任务要求:一级推进器(Superheavy)返回发射场回收,二级(Starship)海上溅落。

Deep Dive

Chapters
SpaceX星舰第五次发射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回收了Super Heavy推进器。这项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如何像“百公里时速精准倒车入库”般控制推进器的着陆。
  • 星舰第五次发射成功回收Super Heavy推进器,难度极高。
  • 回收Super Heavy推进器需要精确的姿态调整和制导。
  • SpaceX的快速迭代研发模式令人惊讶。

Shownotes Transcript

“为什么要太空旅行?” “因为很酷呀!”

由马斯克创立的 SpaceX 在前 10 月 13 日完成了星舰(Starship)的第五次试验发射。马上又会在 11 月 18 日进行第六飞。

我们邀请了中国某家商业航天公司的前总体设计师陈亮,来与我们一起聊一聊取得重大进展的“星舰第五飞”。陈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主要研究液体火箭动力系统的流动传热问题,曾参与多项新型飞行器热防护技术攻关和相关国家级预研项目,曾任可重复使用商业运载火箭总体副总师。

(图片来源:BBC)

我们也会就此展开 SpaceX 的研发逻辑,它作为商业公司给航天领域带来的变化,以及中国近年来商业航天领域的一些实践。

陈亮提到,他和很多同行其实没有预料到,星舰这次正式回收 Super heavy ,能如此完美地成功,如此干脆利落,好比在 100 公里时速下,精准倒车入库。Super heavy 就是星舰的推进器部分,星舰第五次实验发射的最大进展,就是成功地用像筷子一样的发射架塔臂稳稳夹住了掉头回到地面的 Super heavy 推进器。

星舰的全部模块可回收,意味着将进一步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发射时间成本。

低成本,也是 SpaceX 高频发射、快速迭代的前提。低成本和高频次相辅相成,打破了航天业过去奉行的“像飞行那样去测试,像测试那样去飞行的原则”。

SpaceX 的逻辑不一定谁都合适模仿,但这个搅局者已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时间线传送: ·星舰第五次发射: “即便成功,也没想到是如此完美的成功” 03:02 星舰的整体任务要求:一子级(推进器 Superheavy)回收到发射场,二子级(Starship)部分海上溅落 04:14 一般火箭的组成;星舰其实已超出传统火箭的范畴:介于火箭和航天飞机之间 06:32 火箭从准备到点火、发射、着落的几道关卡 09:06 看直播:超出预料;“即便成功,也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成功” 12:08 Starship 的软着陆:第四次跌宕起伏,第五次热防护做得更好 15:18 SpaceX 的逻辑:低成本+高频次发射=快速迭代;传统航天业则是:像飞行一样测试,像测试一样飞行 17:42 不建议初创公司模仿 SpaceX,猎鹰的失败当年也差点拖垮公司 19:56 蓝色起源的标志是乌龟,它相信快就是慢 21:40 NASA 新火箭项目 SLS,从项目上不成功,但它是满足美国载人登月时间表的唯一火箭 24:15 马斯克也许很疯狂,但 Space Age 时更疯狂:二战末期人类还开着螺旋桨飞机开战,69 年就登上了月球 27:58 科学狂人的激进:FAA(联邦航空管理局)一度推迟星舰发射,马斯克试图在特朗普上台后主持技术发展提效部门 32:07 在 SpaceX 做研发,得文武双全、不恐高

·SpaceX 的航天矩阵:猎鹰、星舰、龙飞船、星链 33:00 猎鹰+龙飞船的组合:为空间站送货、送人 34:20 美国一度不能送人到空间站,要靠俄罗斯 35:08 美国两位宇航员仍滞留空间站;SpaceX 没去接,因为 NASA 没钱接 36:30 星舰和猎鹰的区别:星舰是为了去火星;目前方案需要在近地轨道 5 次加注燃料 38:20 火星不一定有经济价值,但太空旅行很酷 39:33 人类去火星,马斯克说 5 年,悲观看 10 年,NASA 的设想是 2050 年 41:46 星舰降成本的法宝:回收+使用民用部件+培养多面手 45:40 SpaceX 一个结构工程师,可以既做火箭结构也做卫星结构 47:51 全球火箭发射竞争格局:中美最强,欧洲最近扶持力度增大

·中国的商业航天实践 50:51 2010 年到 2020 年,中国航天陆续启动重要项目 51:52 北航的“宇航学院”每年招生在 150-160 左右,近年 60%-70% 毕业生进入航天业 53:03 中国空间站发射、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天问火星探测器,近年中国航天成果密集 55:18 商业航天公司能让个人更快速、全面成长,但整体人力资源有限 58:30 中国商业航天和 SpaceX 的差距——中国公司取得 Milestone 的时间更短;政策支持+航天基础+人才储备是只能怪过的优势 01:00:54 但 SpaceX 也在指数级发展,星舰出世开启新一轮追赶 01:01:41 从 SpaceX 身上学到的:回收模式+工程实现的启发 01:02:02 SpaceX 并未公开任何图纸,它的开放在于不会追究学他的人 01:03:09 从 SpaceX 获得启发的例子--猎鹰回收时的辅助支撑腿 01:05:12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需要的更多支持——资金+更多容忍失败;国内管理部门现在已经有很多支持 01:07:40 平民进入太空会成为趋势

相关链接: 星舰成功发射,SpaceX 如何在美国打败航天旧体系)

登场人物: 陈亮,中国商业航天公司前总体设计师 程曼祺,晚点 LatePost 科技报道负责人(即刻:曼祺_火柴Q)

剪辑: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