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91: 成庆:佛学不是精神的止痛药

91: 成庆:佛学不是精神的止痛药

2024/11/27
logo of podcast 晚点聊 LateTalk

晚点聊 LateTalk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成庆
汉洋
Topics
汉洋:作为播客制作者,对佛学与佛教的理解和大众认知存在差异,引发了对佛学热潮背后原因的思考,以及大众是否真正理解佛学,还是将其作为一种精神止痛药的疑问。 在节目中,汉洋表达了他对佛学概念的困惑,并希望通过与成庆老师的对话,解答这些疑问,并探讨大众对佛学认知的差异。他认为媒体应该提出真正的问题,而不是迎合大众需求。 汉洋还观察到,在做节目过程中,一些投入大量精力制作的内容反响平平,而一些无心插柳的内容却得到广泛共鸣,这让他意识到大众对佛学的理解深浅不一,以及如何有效地向大众传播佛学知识。 成庆:佛学普及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认知起点调整讲解方式,并需要放下学者对专业性的过高要求。他认为佛学不应仅仅是专业知识体系,而应成为社会的精神养料,需要通俗化,让大众觉得有用。 成庆老师分享了他多年来在佛学普及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他强调要根据不同受众的认知起点调整讲解方式,并需要放下学者对专业性的过高要求。他认为佛学不应仅仅是专业知识体系,而应成为社会的精神养料,需要通俗化,让大众觉得有用。 成庆老师还谈到了现代人对佛学的一些误解,例如将佛学仅仅看作是精神止痛药,以及对“空”、“不二”、“净土”、“轮回”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偏差。他认为,要真正理解佛学,需要从生命经验和生命体验入手,并通过观察自身的认知模式来进行深入的探索。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佛学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欢迎?

佛学在现代社会中受欢迎,部分原因是它提供了心理抚慰和解决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途径。现代人面对经济压力、就业困境和人际关系问题时,佛学的观念如“缘起”和“我执”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并缓解焦虑。此外,佛学强调的“空”和“不二”等概念,虽然难以理解,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佛学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被过度简化为一种“精神止痛药”?

是的,佛学在现代社会中常常被简化为一种“精神止痛药”,许多人将其视为一种心理疗愈工具,而非深入理解其哲学和修行的核心。这种简化导致佛学的深层意义被忽视,许多人只关注其表面的安慰作用,而忽略了佛学强调的“觉悟”和“利他”精神。佛学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人们彻底理解世界的真相,而不仅仅是提供暂时的心理安慰。

佛学中的“空”和“不二”概念为什么难以理解?

“空”和“不二”概念难以理解,因为它们挑战了人类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现代人习惯于将世界分为主体和客体、有和无,而“空”和“不二”则强调超越这种对立,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实体的。这种思维方式与日常经验相悖,因此许多人难以准确把握其含义,甚至将其误解为虚无主义。

佛学如何帮助现代人应对生活中的痛苦?

佛学通过帮助现代人理解痛苦的根源来应对生活中的痛苦。佛学认为,痛苦源于对世界的错误认知,如执着于自我、控制欲和对物质的无尽追求。通过修习佛学,人们可以逐渐放下这些执着,认识到“缘起”和“无常”的真理,从而减少焦虑和痛苦。佛学不仅提供心理安慰,还鼓励人们通过觉悟和利他行为来彻底解决痛苦的根源。

现代人如何正确入门佛学?

现代人入门佛学应从生命问题入手,提出正确的问题,并通过观察自己的认知模式来理解佛学的核心观念。初学者可以从一些基础概念如“缘起”和“我执”开始,逐步深入理解“空”和“不二”等复杂概念。此外,诵读经典如《金刚经》或《华严经》也是一种有效的修行方法。重要的是,佛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实践和体验,需要通过禅修等方式将理论融入生活。

佛学与身心灵疗愈的区别是什么?

佛学与身心灵疗愈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核心目的和方法。佛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觉悟,理解世界的真相,并通过修行彻底解决痛苦的根源。而身心灵疗愈往往侧重于提供暂时的心理安慰,缺乏对深层认知模式的改变。此外,佛学强调利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身心灵疗愈则更多关注个体的自我满足。佛学是一种哲学和修行体系,而身心灵疗愈则更多是一种商业化的心理服务。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佛学在当代的流行,以及人们对佛学的消费,并探讨了佛学与佛教的本质区别。
  • 现代人对佛学的兴趣日益增长
  • 佛学被一部分人当作心灵疗愈的精神止痛药
  • 青年人消费佛学,消费的是什么?

Shownotes Transcript

以前可麻烦了我当时刚做播客的时候就七八年前我要拿一个这么大的包然后装上麦克风走然后现在用这个就行看你想那个圆桌他们现在都还是用的那种所以它调音台对他们那个其实专业而且音质肯定比我好你为什么要去想做播客当时最开始就是觉得这事挺有意思的所以就开始做了但后来让我决定好好做播客的原因是生气

我是做技术的然后当时我就想了一事就如果我爸我妈问我我是干嘛的这个时候你作为孩子你是有义务解释的但你是会觉得说我这个专业和一般人那个接触的有点远那我给你找一些科普的文章或者说找一些相关的报道给你看一看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没有整个中文的这些媒体我找不到一个能把我在干的事说明白了这让我很生气我们看着信息很丰富但是实际上东西很少你想给大家做一些普及推广对 然后但另外一方面我做着做着感觉说一是我这想法太傲慢了就是说人做内容也是个专业我不能觉得说我懂技术我就能做好内容这完全不相关

然后另外一方面的一个事是我感觉到这个事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人能把一个技术讲清楚如果这个人有心今天他用中文是能搞清楚所有技术的如果他有心的话这个属于这人想不想更大的问题是我们今天如何看待社会与人和科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喻就是说在中国互联网特别火就是站在人文和科技的交叉路口我实话实说我觉得比喻是不对的

十字路口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下一步就分开了但这两个事永远分不开对比如我们记得当年聊直播就是回到 15 16 年大家聊直播当时美国刚有所以东西能变成什么样但从来没人想过这个东西最后是能变成直播带货这个样子的

今天我的父母甚至我的姥姥都在每天在网上看直播在货车买东西这个时候科技就是在影响人的日常生活你不能说这是俩不相关的事我们就事不事的去聊不对你应该想办法一起聊这个东西甚至假设这个人是行外人你也应该让他来聊因为你们的视野是不同的所以我后来在做播客包括这几年做的所有的选题都是和科技和问题也是相关科技人对这事让我难受了我要想办法去解决所以

所以想找您聊也是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这几年尤其疫情之后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佛教和佛学有一段时间还去中国佛学院做义工但我发现我还是没搞清楚很多事然后所以当时在看理想听了您的人生解忧佛学入门的课之后我买了可能七八份的至少就送朋友我当时感觉这个讲得特别好

所以正好这次借着您新展开幕然后这个书上试一集马上开始想下一档讲金刚经的节目要上线就想与您聊一期播客聊一聊但可能我这期播客跟其他不太一样就是我更多是我自己有问题我想把我这个问题拿出来挺好我觉得提出好问题我觉得挺难的其实我觉得很多做播客或者是媒体因为我也是有媒体人的背景以前也在报社做过

我觉得就是这个社会里面很多做媒体的他可能是为了想让别人听得开心或者是迎合某种需求但我觉得媒体应该是还有一种做媒体的当时记者也好编辑也好他要自己有问题因为他自己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是很多人的问题

所以提出好问题其实挺不容易的是有时候感觉就是你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觉得咱们广义上都是内容创作者不管是一个职业的记者还是我这样的业余的票友还是您这样做内容的人我们其实每一个提出的问题或者每一次回答其实都是一枚子弹然后有些人会被这东西射中有些时代的大问题就发现一群人就都能被射中有些你自己特别私人的小问题

会有其他一两个人跟你一样但无论如何你会意识到这个事它都不止跟你有关其实它是完全从你的兴趣点出发的所以这次想请您聊的也是关于佛教和佛学的我的一些疑问但是如果听众你还不知道的话我先介绍一下就是我对面的嘉宾是程庆老师

他的更多介绍我就直接放到 show notes 里面了我就不浪费在这个节目里面去说了我其实第一个找您录节目的时候是有一个跟我自己特相关的问题比如像我做节目的时候会经常发现一个事情有些东西我花了特别多精力去做但是大家没什么反应但

另外一部分我无心插柳的内容会得到特别多的共鸣这个事情它会经常的出现所以我就意识到我的那个问题一直和大家好奇的那个事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特别想请教您的问题是就您讲佛教有关的这些知识不管是跟大学生讲也好还是现在面对工众讲也好肯定也有一些东西是您觉得特别重要的但是您会发现大众没太 get 到这块有些东西您觉得是无心插柳的但是大家反而觉得很强烈所以我想听听您做这么多年有什么这种感觉吗

对因为其实我是有刚才讲的有媒体经验的所以我过去早就意识到大众一般的人对于某一个学科或者某一种观念他的了解一定是深浅不一的就像我们在任何一个学科领域里面进入到某个深层的那个部分的时候一定是越来越少的

所以我们其实像做学术研究里发觉写了一些专业论文我们自己也很明显但是很少的读者但我们这些年我在做佛学通识课或做佛教的一些普及推广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意识到就是说你不能拿一个专业的视角或者是一种方式来去跟大众进行对话

所以这个时候你的身段要放得非常非常的柔软就是你要彻底放下你对知识的个人兴趣因为你在做大众推广的时候它是有牺牲的牺牲的一定是你的专业的严格性因为你的目的是让别人听懂

有一个门可入有一个抓手但是你在把一个问题简单化通俗化的时候它一定会牺牲掉某些内容的一些严格性因为严格它在于你在沿用过去你的专业领域里面你的前人他所使用的理论的术语因为你用别人的术语就前人的术语你一定很方便的你就很严格因为为什么呢因为你是用他的概念定义

就是你知道我们在佛教研究里面古人很多都写的一些论点或者研究你直接用他的话语的话你在这个小的领域里面大家是互相能够容易明白所以他显得很专业而且也很容易界定但是问题就来了你在面对大众的时候你在用新的话语的时候一定很多定义你就要你自己限定而且很多的你容易跨越他原来定义的范围就让人家容易误解

但是呢又不得不做这个事情所以我们这些年我在跟大学生在讲佛学的时候我采用了很多方法比如说我用一部电影来给他介绍佛学的观念是什么的时候那我就不断地在注意一个事实就是说

我在解释的时候对方他对这个事情或者对这个观念他理解到什么层次所以我这些年非常注意的是一般的就是受过高等教育或者是对受过一定知识教育的人他在接触佛学的时候他那个起点在哪里我一直在摸这个起点所以你可以发觉大学生他是一个起点

然后有过受过人文训练或者是理工科背景的他在接触佛学的时候他的切入点又会是哪些起点所以你回报不一样传统的佛教读它又是个起点传统佛教读并不是说比其他人要好多少我也不见得但只是他对那个传统佛教经典他熟悉他的术语熟悉比如他读过金刚经读过什么阿弥陀经这些

但是所以说这些年我刚刚讲的我一直在感受就是大众对于佛教或者对于佛学他的认知的那个入口在哪里我们前几年我们说大家进庙里面都是稍微想祈福那很大的一部分其实是这个水平这个认知层次

但是你在做佛学教育的时候那你要定位你要直接面对的是哪一些认知需求的人但我做这个节目其实你可以发觉我面对的是一些对于佛学有理性化要求的受过一定教育的听众因为这本《佛学入门四字讲》其实说句老实话我自己都觉得它还是有点难所以

所以我另外还有一本史讲那个史讲就是针对大学生讲的基本上可能就是一个电影或者一部文学作品来开始讲佛学的观念所以不断地去感受这个时代的听众或者读者的认知的起点其实是需要你放弃你作为一个学者对于某个领域里面过高的专业要求的这需要放下一些东西

但这种放下是有它的价值的我觉得因为佛学它本身是有生命抚慰功能的这也是我一再讲的我说我们不能把一个古老的宗教哲学把它理解为是一个专业的知识的一个体系理论然后只在一个学科学院里面做一些知识的一些研究展示讨论它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些精神的养料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他的这些佛教的一些观念把它通说化让大家觉得有用因为一种思想一种文明它如果没有用的话其实它是没有意义的那我们家佛教为什么还存在是因为你看他在最浅的层面上祈福这件事情上它是有用的我常常讲他们跑到寺庙里面来他就算没有人给他讲经说法他对着观音菩萨他去寻求一下抚慰它也是有作用的祈福是有作用的

只是说对于很多人他要在这个起伏的层面上更进一步的时候我没有这个对应的思想资源所以这就是我们这些年我来做佛学同时普及的时候我自认为我瞄准的是某一个我感受到的这个群体他们对佛学或者对佛教他有更高的一个认知要求而在几十年前可能比如在台湾这些地方他有一些这样的佛学的一个入门普及但是我们

大陆这么多年没有这样的一个针对现代知识训练的人的一个佛学普及所以你刚刚讲的那种内在的矛盾我们说怎么去感知是需要你通过社交媒体跟不同的群体里面面对面的交流你才能确实感受到比如说我在讲课的时候或者在外面讲座的时候我就发觉有些主题非常的重要就家庭关系 亲子关系

因为我经常一讲别人那些母亲就开始问家庭教育问题亲子关系问题这就是你通过你真正的跟这个社会群里接触你感受到他们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你就知道他对佛教的需求或者对佛学的需求在哪个点这个就是没办法这一定是你要接触这个社会当然这个接触社会我们现在方便很多了所以我抖音小红书微博我都会看

当然我看并不一定是去找那些传统意义上有人介绍佛教佛学反正要我看的很少我看的都是那些描述他们的心理的一些问题或者是描述他们对社会议题的看法我从这些角度来去看我们当代社会里面的一般的人他的思维特征是什么所以我的切入角度一定不一样包括我马上要做金刚经我会继续换一种讲法就是说我是拿金刚经来看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精神的一些重要的议题

比如说我们对现代社会的人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对民族国家的这些关系包括全球的文明对话的关系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真问题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佛学的角度来去整体的去看这些问题我们过去看可能拿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社会的理论我们用了很多理论来看但是你会发觉我们很少用一个整体性的佛学的视角去看这些议题

大家都认为佛学议题只处理个人的某些苦恼苦难但是他不知道佛学它其实关注的是整体的人的生命整体的人的生命它一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我其实想用佛学其实做一个工具去重新理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特征当然这个

很复杂我并不是说一定是能触碰到全部的中国人的那种心理的思维结构但是我至少刚才讲的我瞄准的那部分群体他们一定跟我分享团队的困惑那我就想回应这些问题对

对因为我最开始对佛学的兴趣来自于一个特别功利的事就我意识到我如果没有一些佛教的基本知识我在读中国古文和理解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些东西我理解不了因为它是一个默认的背景板在那你必须了解它你才能知道这些人在说什么然后在这个里面我在学的时候就不断介绍各种佛教的概念嘛

我也听过您的课您跟这些听众们和这些学生们讲的时候估计还是要回到佛教这些术语上这些观念上面那您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就是佛教的这些观念中咱们面对今天的这些我可能再精准一点就是我们这种节目的听众比如说大学毕业几年然后有工作可能刚成家就是这种我们现在看那个网上写的会去雍和宫烧香拜佛给他的那个卧的文档开光的这些朋友们就是您觉得对于这些受众来讲

哪些佛学概念是他们特别容易理解的就是您说那个起点他们特好理解但哪些概念您觉得很重要在佛教但是我们很难去理解呢我现在有几个点就是比如说一个是缘起的观念缘起中国人一般来说他会理解为因缘那缘分这个观念我觉得是特别容易引发中国人的一个共鸣的因为缘起这个概念在佛学里面它其实再翻译一下就是条件嗯

那条件这个术语这个观念它会让人一下子能够接受是因为我们现代社会有一个很强大的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那就牵连到另一个观念就是我们想我执也是一个现代人很容易共鸣的观念当然这个我执的话它可能有时候会切换成比如其他观念上执念执着但是我执这个观念其实也容易引发当代人的共鸣

为什么呢就是从现代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讲就是个人主义就是主体意识的高度崛起对那这个崛起就是所有的人思考问题你发现他就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这个 ego 非常的坚固对那这个坚固它带来一种心理特征就是强烈的一种控制欲主宰心我们讲人定胜天包括我们

努力就会有回报 Nothing is impossible 像这种我们公共媒体里面所渲染的个人努力就能成功这种话语体系其实背后它是一种对个人的主体性无上的拔高但是现实层面你会发觉人有特别脆弱成功者只有少数大部分我们讲的你看所以在公共媒体里面一方面打鸡血一方面的那种

百难消解的东西它是非常两极化的存在成功者也脆弱他们成功可能也只是事业上的成功他在别人眼里他是成功者但是真的到那个地方他又变得很脆弱所以人对环境对这个时代的把控性开始感觉强烈的危机的时候所以现代人对这两个观点原始跟我指这两个观点特别敏感基本上一点就早

因为他就知道我控制不了其实当你接受人是控制不了命运的时候他反而还就放松了当你不接受这个事实的时候你就会越焦虑当你想抓住一些东西的时候一般往往是抓不住的一个是抓不住二一个是你根本连看都看不到

你就像我们讲的很多年轻人你说我要财务自由这件事情你可以想象 99%的人是没办法财务自由的但是在小红书所有的社交媒体上大家都在谈财务自由对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两个观念就是我现在发觉大家非常容易那就来自于我们前 40 年来一个市场经济带来的那种经济发展幻觉有关系

我常常讲今天这个社会里面当代时代经济下滑这可能是个正常态而不是非常态但是我们把过去 40 年当做一个正常态反过来来看你觉得哪些概念是今天人不好理解的但它又是对佛教来说很重要的基础观念比如说这个秘词就是不二空不二跟空其实它是说一个东西的不同的说法空这个概念不仅是现代人难以理解古代人也很难理解

因為這來自於人的認知的一個根本的一個錯誤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就在於對立就是他會預設有主體有課題這是人的認知的根本假設它來自於潛意識裡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認知

所以现代人虽然开始慢慢要接触佛学开始觉得佛学还挺有意思的但是他在理解空跟不二这些观念的时候仍然他很难去把握跟理解说没有二元对立的那个状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一种意识体验因为它跟我们常识体验完全不一样就是你想想我们要么就是说有主体有客体当我告诉你主体跟客体这种绝对对立的关系不存在的时候你想到的一定是一种

虚无化或者是断灭我们讲的就是要么你就认为有要么就认为无这是我们人类认知的就是根本的一个认知模式底层模式所以当我们在外面介绍空的概念的时候就大部分人很难去准确地理解空这个概念空也可以翻译成不二

所以我也注意到像有一位不丹的很有名的一个藏传佛教的一位上师宗萨清泽仁伯切他经常去英国欧洲去讲讲座他经常讲的就是这个概念不二他也发现就是你涉及到佛教根本的概念空的概念不二的概念的话很重要但是就难理解因为尤其是西方的思想它更是二元化

我们中国人其实早年因为道家也好儒家也好这个二元对立的观念没有那么的强因为讲中庸讲转化但是我们由于受到现代西方的思想的影响我们由于受到个人主义的思潮的影响我们会对这种二元论非常根深蒂固所以现代其实我觉得就是刚才讲的这样一种非二元论的空跟不二的思想其实未来可能要进一步的要去反复的介绍因为它的确是很难理解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会要去讲金刚经金刚经大家都抄都读但是你很少有人准确的能把握住那种他里面讲的那种非二元论的思想对就有些朋友也是学理比喻都很好然后也是觉得这个人生有困惑然后开始研究哲学然后也会研究一些佛教的经典但他们会迅速的滑向另外一个比方就是虚无主义者对

比如说他们会认为金刚经里比如想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路易如电影作如是五眼这就是虚无主义的象征其实我这点特别同意您说的因为空和不二和虚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所谓的佛教里面它不绝对肯定无也不绝对肯定有但你又不能说它是一个在中间找一个终点它都不是它是超越这两个转折向上一个维度所以这种认知理论它

为什么在佛教里面一定要强调的是一种体验一种自己的亲身的体验意识体验这也是说明了我们人一般的认知它就困在这里面就是我们其实世俗的认知都是在一个困局里面而佛教它提出另外一种认知的可能性但这种认知可能性它不能用传统的过去的那种认知方法去认知它这就是最难的地方那您觉得还有什么概念是不太好理解的吗净土

包括轮回因为这两个概念来自于我们在给他人来介绍的时候它是无法分享的一种境界而这两个概念又在佛教里面的经典里面佛学论述里面它又是如此大量的存在尤其是我们现代人他只相信现世的经验所以这两个概念在介绍的时候我们会发觉你无法证明它有

也没办法证明它无但现代人他是倾向于证明它无对因为无必要无中实体对所以你就给他介绍的时候关于这个概念的话你就没办法去说服他因为他不像前面讲的那个哲学的概念你还可以通过逻辑的方式你跟人家来介绍而净土跟轮回这两个东西对他来说是一个经验性的东西而经验性的东西你没有自己的体会他是没办法接受的

对因为我前两天有个朋友一个在谷歌工作的做 AI 的朋友跟我聊天他说他原本对佛教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因为他最开始读佛教的故事的时候就读高僧传就这个高僧有神通他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不是说出家人不打妄语就是这个东西难道也算是方便薄弱的一种吗但他始终感觉这个就是在说瞎话

所以他又无法去理解这个事是怎么回事所以我觉得这个的确像您说的他可能是很多受过现象教育的人对佛教的第一印象甚至是甚至他的第一印象都不是说佛教能安顿人心不过他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佛教就是民心的一种对那这个您感觉是怎么办的这就回到刚才讲的问题就是整个的佛教的产生它是从印度它是来自于一个非常浓郁的修行的氛围里面也就是他早期通过瑜伽的修行

它有一些一般人他没有的意识体验这种意识体验他会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说我们现实看上去坚固的现实世界其实它没那么坚固其实理论科学也反而讲的就是我们包括任何一个物质你用另外的一种检验工具来看的话它其实不坚固因为它可能是一堆电子的原子的演灭跟生成但是只是说我们的人的认知会把它看作是坚固的东西

因此古印度的这种意识的瑜伽的这种体验导致他们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你需要一些超越于世俗感官体验的另外的体验你才能够了解从古印度也好佛教的本身也好他们里面所描述的这些东西它到底背后的经验基础是什么比如说净土的经验是什么轮回的经验是什么

那这个里面他惦记到背后的一套修行的体验而这个体验的话它自古以来都是少数人分享的它是内部经验当他说出去的时候他只能吸引哪一部分人比如他在讲这个体验的时候比如说有轮回有净土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只能吸引那种

比较简单的以相信有净土有轮回这一部分带有朴素信仰的群体所以你看这个敦煌里面它有礼拜窟有佛像它会吸引很多那些简单的就想要往生净土脱离轮回的这些信众他们不需要你的理论而且他没有那个时间精力去研究这些理论所以

他面对的是这个群体但是过去反而是理性的研究佛教经典这个群体是少数人要么就是僧侣群体要么就是士大夫而且到宋代以后士大夫更多的参禅的那种复杂的教理体系他们也没有那么时间研究所以说佛学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精英的内部的东西那么他对面对大众的时候他只能用那些我们说

以那些佛菩萨的照相或者是一些寺庙的这种所以其实它那么多寺庙的那些建筑空间或者佛菩萨的照相它其实是它的大众的传播它是做这个功用的

就是面对那些人只是以信仰的角度进入到佛教而真正的理性化的那一部分在整个的佛教的传播里面你发觉它都不是主流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一它的认知门槛很高二它的文本特别复杂佛教的经典的文本是其他宗教要多很多倍对

所以你会发觉就是说所以这就面临一个很大的差异现代人他又是受过理性知识教育的人所以他进入佛教他一定不是从传统的直接的朴素的信仰他就相信这个东西相对有来世相信有轮回他一定是从理论但是这种理论部分他又面临另外一个问题过去的那些经典哲学化的论点那些讲说里面他又跟现代人的知识体系里面产生一个很大的隔膜一个是语言

二一个他的思维方式所以我觉得就是很多人受一个良好现代教育的人他在进入佛教的时候或者进入佛学的时候他那个门槛他就跨不过去为学日胜 为道日远对 因为按照传统我们要学佛教的一些教理体系他一般是从这三个宗派一个天台宗 华严宗 法相为师宗这三个宗派的教理体系都不大容易进入对因为他的那套话语包括他的那套认知的那个入口就现代人不熟悉

而且中汉文呢要特别的简洁简略对它不像西方的语言里面他们那个英文里面定义那么的精确所以你会发现这么多的概念其实他们讲到某一个事情但是你如果放在每一部论点里面你会发觉这个怎么讲这个这个怎么讲这个你把这些概念进行一个融合你就很难

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现代人为什么建立佛教佛学的时候他有这么多的门槛导致他无法准确地理解佛教他只看到最简单的高僧传里面讲的这些故事的话他就觉得佛陀床手里面播放画面这种对啊 播里面生出莲花甚至有些佛陀成不是那里面讲的他的两个弟子背后说他话他也知道对

导致他那些全城的人都不看朝佛陀神的方向撒尿所以这些神通的体验它本身在过去是修行经验的内部的一套传播但是它有时未来要让老百姓深信所以他这些体验就会记载下来传播出去但现代人他其实相信的是就算我相信了我也要自己要

大家好,我是汉阳本期节目的后半段因为录音设备出了点故障所以我们用的是备份的录音然后它音质可能会有些变化其实现代人反而我觉得它是跟佛陀子时期那是

最早是比较接近的就是我们大家从生命经验生命体验入手就你会觉得人生苦那你要去按照理性的方式去思考苦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解决苦的办法我们过去这 40 年消费主义他认为的苦的原因是来自于

就是我们的物质不足享受不足但这 40 年之后你可以发觉他会进入了一个另外一个思考大家知道这个不足是永远存在的因为他来自于你对更多事物的一个不断的占有 探求包括小红薯我们的信息的一个过度的一个涌现过度的展现导致我们人身心承受不住其实他已经给出了一个

很多人不接触佛学他也开始知道最大的苦来自于人的一种不断的一种寒郁所以他会反过来就是为什么这几年大家有一个普遍的一个认知的一个反转就是大家要往内看要重新来探讨人的认知问题心灵问题其实就是走到一个极端的我觉得现代人反而是接触佛学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尤其是去受过一段法学训练但是它的路口不能够刚才讲的什么看神通看这种轮回净土到底有没有不能纠结在这些问题上而且集中在我们的苦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我们过去在几十年还有这种认知就是我们的苦来自于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各种原因外界的原因

但是我们过去其实比较少谈到的一个问题它来自于我们的根深蒂固的认知问题这就是佛陀的很重要的一个指导就是说它来自于你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认知就是说你的人为什么会苦

虽然制度环境能够让你缓解但是它不能解决真正苦的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现代人反而是一个今天来接触佛学或者是了解佛学反而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你的入口要对而这个入口一定是和早期他更愿意给一般人讲就是知苦然后才能超越苦嗯

张老师到现在我找您最想探讨的一个话题今天您看您的课程看理想 220 多万的收听量对于看理想来说是很大的数字我身上的朋友也都在听然后这是看量自己写的他们播放的时候这是个特别大的量

对然后包括像是大家的体育也在在愿意讨论在愿意聊这些事情尤其今天您看这个消息搜索上面很多相关的节目也都特别特别火但我就是看得越多越有一个更深的问题从我心里面出来了就是我们究竟在消费佛学内容的时候我们在得到什么东西就比如您刚才说咱们佛教可以帮助我们安顿自己对吧

但是今天是一个很明显的事情就是大家已经不关心一个事情的实在了大家只关心我感觉什么呀我感觉很舒服佛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它被人当成了身心灵的一种一个分支这就是一个止痛药一个创造贴我难受了我听一听程庆老师讲的让我舒不舒服比如说您讲的一系列的课大家就消除我执然后不要有这种二元对立然后他听完之后说

这个让我很舒服那个我还是强烈的在这所以我就是特别好奇一个事情是在您看来就我们今天在研究佛学的时候大家尤其您的这些受众究竟在他们是在真的研究佛学吗还是在把这个事情当成一个指通药呢所以这是一个很

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大部分人的确在接触佛学或者是任何来带有疗愈性心理的资源的时候他们只是想要让自己舒服一点对但如果你真的要深入佛学的话或者佛教的话你会发觉整个的佛教或者佛陀的他的根本的想法是要让所有的人都能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回事对这种完全的求知求知就是他是要你要彻底要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反而是认为你得到一点安慰就停在那里是有问题的因为你永远没有消除那个苦的根源所以你会发觉佛教里面他有另外一面说他的那个强烈的一种入世性就是要去帮助人去救度人的这种情怀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他让其他的人来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

就像我们讲的你其实现在启蒙主义你包括西方的基督教强烈的传教意识他来自于说你要得到救赎你要让这个人特别的启蒙所以他强烈的热情那佛教也是一样的佛教认为你自己觉悟了以后你自由了以后那你跟他的任务是说你要帮助他人因为他人苦在那里所以一个佛陀他是能够深刻体会到他人的苦的嗯

而不像我们今天大多数人只是让我自己好受一点但它跟我们现代人的心理特征有关系我们现代心理人他是一个非常孤立的个人化的原子所以他很难去体会他人的苦所以导致佛教的真正的强调去助人利他的这个层面始终浮现不出

对就是有时候你看了一个内容就是也是佛教教人知识然后有个人就是说这个东西帮助他成为了更好自己对但这个太奇怪了因为佛教就是想让你知道你你自己是消解这个东西因为佛教怎么讲的就是我跟这个世界是连接在一起对我没有分别对我跟他人连接在一起所以最后应该是别人不好所以我才不好对

就像我们在维摩结经里面就佛说维摩结经里面这样的那个维摩结是个菩萨然后别人说维摩结生病了别人说你为什么生病他说众生有病所以我病对那这什么意思就是他自己不怕所谓的生死病苦但是他看到的是众生的苦

而看到众生的苦所以他必须要跟众生在一起那在很多佛教的经典里面讲地藏菩萨进入地狱为什么还要进入地狱地狱不空 圣不空地狱不空 圣不圣不空所以这一面强烈的积极性的一面是我在讲佛学课的时候最后结尾的地方我特别强调但是我觉得是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

对但是我不是您就是因为这课不是我在讲当我在看您讲的这些东西的时候包括因为我会看评论我自己也做相关内容我也会看大家在聊的东西包括跟我没关系就纯是闲聊的这些内容我也会看你就感觉到就是今天这个佛教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从曾经的大家斥责它是民信变成了另外一边变成精神鸦片对

大家说我今天哪难受了我去找一找这个执照让我舒服一下对吧包括比如像有些人尤其是我们年轻人会遇到一些亲民关系的一些问题然后我解决不了去寻求佛教他没有试图用佛教用佛的执见来帮助他理解这个事情并且去让别人也理解这个事情而是更多的是把这个当成一种

这个东西都是随缘而起的所以我只要让这个东西自然发生就好然后我就舒服了但当这个事下一次再出现的时候不用而且止痛药只能越吃越狠越吃越狠所以我想知道就这个事其实这也是人的常态就是人对解决根源性的问题总是缺乏耐心这是人性的常态

但是我的确我会觉得只有少部分人才会有强烈的耐心跟求知欲是要明白佛陀或者佛教到底它的根源性要讲的是什么所以我在下一个讲金刚经的节目当中我会有一个新的视角就是我要用佛学的角度去整体的重新理解这个社会因为你只有整体性的理解你才知道

我不能把它当作我有问题似的止痛药而是说你会发觉任何一个角落包括你现在好的时候不好的时候那个作用那个认知你的错误的认知都在发挥作用那你只能整体调整你的认知你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

所以我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不能把佛教当作我需要的时候把它捡起来好像不需要的时候就把它暂时放下它是始终你要知道不管你喜欢或者是理解与否佛教讲的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就你不按照这个规律你就有问题所以我比较强调的是我要用一种另外一种视角就是我强调的是佛教所有的讲的东西它就是法而无事的东西嗯

它就是现实的东西你不按照这个角度逻辑去走的话你就会遇到它的苦你要真正解决它的苦你必须要反过来你要知道我怎么解决苦的根源性的东西否则的话你就会出现了暂时环节又重来暂时环节又重来它就会无限的循环这就是我们一般讲你无法理解轮回这就叫轮回

那对于我一个个体而言我该如何分别两者的区别呢就是对于我这种对于佛教有所兴趣但并没有真正信佛的人或者说也并没有花非常多时间在这个上面的人我就是那种把佛教和佛学的知识当成纸通片与真正理解佛陀所说的东西想真正实现和做到它这个中间的区别您觉得在哪里其实

并不需要一个特别的佛教的一个什么的像或者表征就像你拜佛礼佛念佛它都是一个像方式其实现代人有最重要的你要去观察你的认知模式这是佛教教育的核心你要观察你为你的认知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底层逻辑

然后这个底层逻辑你怎么样去解决你这个底层逻辑的问题比如你在整个的佛教的修行里面禅观的体系里面它最重要解决的是你这个二元论的问题冷锁的问题极客气的问题

那么因此对于现代人不管你是说我要进入到佛教或者是进入到修行你只要回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你去观察你的意识运作的底层逻辑我们就像前面讲的那你如果能挡破或者超越这个二元对立你就是跟佛陀一样的你就是所谓的所谓物去

觉悟而不需要说你在外界上我一定要表现怎么样的外形而才是一个理解佛教接触佛教清净佛教所以你整个的佛教里面你看金刚经讲的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那这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不仅仅是世俗的吃好玩乐是虚妄法

你参禅打坐念佛拜佛也是虚妄法我们讲这个两个东西都是虚妄法但是你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说你要知道那个修行的归根到底的逻辑是什么那归根逻辑就是讲随着有一个天台中的智大师你不知道你去过天台上没有智者当然是天台中的创始人他就讲过有不论他是晚年元吉之前讲的叫观心论观察这一念心那观察这一念心就很有意思

我们现代人你学习这么多心理学那你不是也是观察着看你心我就要看那个意识哲学也是这样哲学的所谓古希腊哲学讲沉思那沉思是什么沉思就是你的认知你的认知的底层的根本逻辑是什么因

因此所以我觉得对于现代人而言你先不要区分你是不是佛教徒或者是跟佛教有什么关系你政治可能也没进过寺院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你要去不断地去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有些烦恼有些苦那我唐诗者如实地就推导他按照逻辑来推导他我为什么会有这个苦

你会发觉你推导结论你如果你是推导正确的话一定跟佛陀的结论是一样的所以他不需要你另外去找一个宗教的外形

或者宗教的一个形态但是这里面就牵涉一个问题大多数人他可能只能到寺庙里面才能接受相关的教育对对对你就说想自学神采也可以但是问题比较难度比较大所以你不得不要一带传统的这些佛教空间对但是你自己要清楚那个佛教的核心在哪嗯所以我常常讲的就是你说没有寺庙了能不能修行当然可以修行但是前提是你要知道那个核心的原则嗯

所以你看禅修做禅你看他就是坐那里盘挺他可能其他东西都不需要了那他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方式能够帮助他觉醒就是因为他直接瞄准最核心的东西我的认知是就是我的起心动念为什么会这样所以说并不要那些外形的东西来去框住你虽然讲不要外向但是把握核心有极其的困难对

这才是矛盾之处对就是有句话我特喜欢就是说这个佛陀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陀对但是今天似乎变成一种就是大家不相信佛陀的存在了但是我依然觉得佛教那个东西可以拿来给我捂着捂着让我舒服他还是一种非常依赖他人解决问题对这种思路对他不相信自己是不相信自己是佛陀是一样的是

有的时候就是在看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有另外一个角度去想这个事就是您看但佛教今天被鸡汤化的一个契机在我看来啊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身心灵这个自治潮的火热对吧但是因为咱们中国就像过去这几十年里面没有宗教传统嗯

所以很多西方的这些你会被当成异端的这些东西不能说他是信仰就这些神经灵这些东西他传到中国之后被中国人一股脑子全接进来了而因为你缺乏宗教传统所以以至于在批判他们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没有那根弦你没有一张这个东西比如说基督教的某一种异端今天又被剪剪他又传回来这个是有问题的所以有时候我就会感觉就是

我们现在的另外一大挑战除了像刚才提到的就是不要把佛教当成止痛高药能不能更深入的去理解它之外还有一点是如何把佛教和这些或者说不正信的佛教或者这些神性灵给它区分开呢您觉得这是一个问题还是说我有点急神忧天非常核心的关键的问题我现在其实在上个节目结束的时候就专门有一小节就讲精神消费主义就是针对神性灵的问题在我看来神性灵最大的问题来自于

我觉得他用商业逻辑倒还是其次的而是他讲的核心的观念是不能解决问题对对对这是我觉得区分就是说因为我们讲的就是说一个人假设他要解他精神问题他寻求某种抚慰而你接受的这个产品它其实是让你不断的掏出金钱然后来来钱成就爱你对对然后甚至它会让你的认知变得越来越偏执事实上很多受过先进训练的人你会发觉他的认知是更偏执的

他只能在他的小群体里面展示到他是所谓的平和安宁他离开那个小团环境他就变得非常的对社会格格不入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就是你的那套指导的根本的认知模式是有问题的

最逗的是当你指出他们的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反过来用佛教的概念来反驳你比如说你的缘分没到或者说你没有到这个悟境你理解不了主要是这套自我证明自我循环的这种模式导致很多人在这个认知圈套里面自己跳不出来甚至这些人他们自己已经被这套认知模式自我的洗脑化对他们是真信他们要是不信只是骗钱还好办就怕他真信就怕他真信

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就是所谓进入到意识或者认知这个领域里面的确它是充满陷阱这就是为什么你看所有的历代里面我们在讲有正统的宗教它就有那么多异的宗教人是很容易被自我欺骗的其实最核心的都不是被别人欺骗都是被自己欺骗对比如你强烈的你在你精神脆弱的时候你就会

讲衣服对那如果有一个魅力的领袖魅力的导师出来的话你就会就像我们今天追星一样追星就是你把你说的情感认知就放在他身上那如果把它再扩大一块他就是一个某个身心里的安慰剂对那因此这是人类的认知的一个根本的一个缺陷所以佛教讲的就是一个人要自立自足但是又不能够太固执嗯

其实这我们讲的就是他是一个既充满宽包容度的人但是他同样也是有原则的人这件事情他是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加上正确的修行方法才能够达到的比如说你的逻辑不对方法不对你最后的结果一定不对对那生机灵的最大问题是他的底层逻辑不对然后他营造的氛围也不对对

它的运作模式也不大对但是呢这就是目前的常态就是当这个社会里的生命教育宗教教育它如此的缺乏的时候这个政府现象一定会很严重所以我常常讲它是有非常大的代价嗯

其实所以这也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为什么要做活血普及通识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说当大家有苦的时候大家你如果没有正确的东西出来的时候那所有的人都会往那个错误的方向去跑所以我常常讲的就是一个书架上面你发觉很有趣你发觉越是错误的东西它越容易吸引人

正确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但我现在想的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错误的东西都摆在书架上但正确的书全在机库里对看不到图录了回来看不到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要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根本的基础的宗教同时教育跟认知同时教育

我们过去这方面你看所交给我们的东西都没有生命成长的能够包括面对生死包括亲密关系包括你人跟社会的关系问题其实我们从小的教育这几十年的教育都缺了我们现在只是说通过佛学的角度切进去我们重新来去看

我听一个朋友讲像大理这些地方身心灵开始大规模的兴起甚至很多地方我已经看到有司法机关都开始介入到某些身心灵组织的一些报道你就说明了现在其实这个趋势还是蛮明显的有个感觉就好像现在的青年人就他心里面在端着一盆

滚烫的水但是因为他的生活是不安定的自我是不安稳所以这瓶水来回往来倒所以总会烫着你然后大家就想办法让这个水不要烫着自己这个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在钻进来正确的方法是你应该意识到这瓶水是不存在的所以你想办法消解这个观念但是神经理论是告诉你那水真烫它真能烫着你跟着我我来给你一个安慰给你一个永恒的解决方法让这个水永远不要再倒出来但实际上它让这个水给你离得更近了对

但这个时候就像你说的就是很难真正意识到哪个是正信的哪个不是是所以我们常常讲我说精神意识的探索

还蛮冒险的对冒险我自己有个特别切身的例子就是二十一年上半年我就想看一下那个《易经》的原文是怎么写的就是我就去那个书店我去的还是挺好的书店就去看关于《易经》的书然后我一本没买因为我发现我判断不出来就是哪一本书是对的哪一本书是正确的讲法我判断不出来

实际上我在佛教经典中也有一样的感受比如说您说讲金刚经咱们家金刚经或者新经举例子你到书店里面就看金刚经和新经满满一架子书就是本面上来看您不能说这个正确的答案被放到这个地库里它都在那书架上但你仔细去看你就我会觉得都有点问题但我就说不出问题在那所以就让我感觉我这个我想入门但这个门它

怎么没呢对啊就像我刚才前面讲的就是说你怎么去找一个门我们一般找门的标准我们在过去它是依靠某个传统对正统对然后你要么就是你个人的一个认知判断你不会就是这两种渠道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过去这个正统所谓的正统当然还在但是它的经典里面

他没有通过活生生的再解释对对对就上课也不教这个然后你自己也看不见这种对啊我们如果是一个传统的话它应该有延续性比如说到现代它有一个这个正统佛学教育的出来的人他用现在的语言来可以来诠释他的传统对不对对但这个断掉了所以我们在二十世纪初我们说人间佛教开始然后佛教现代化重新开始但这个过程在大陆是中断的对

所以导致现在很多讲金刚经理发现他没有他的传统的背景很多人比如说就以我而言表面上我是一个学院内受到现代知识教育的一个大学老师研究者但事实上我自己说佛学教育是传统的因为我是在台湾去学田台中学禅宗

所以我其实是主动的我是从传统的佛学训练出来的但是我是受到的政治哲学历史学训练又是在学院里面所以我跟一般的佛学研究所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我一方面接受的是传统的佛学训练不是在这个学院体系里面接受的那另外一个我有现代的知识的一个背景所以我特别强调的是你要去接触那个佛学的传统而那个传统它

具备某种安全度跟它的正确度但问题是我现在在做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传统的佛学的那套的观念用现代的语言进行转化

就是一个翻译那又结合在现代人的生命经验所以我们到一个书架里面我们从我们角度一看其实我们就很容易按照这个标准去判断当然我们一方面有很多标准时辰就是一个标准你跟谁学的你的老师都有问题那不要说了而且现在是流行自我开悟对对对我就对的因为我自己想明白了不要说突然平地就来一个人他自己一般来说都很可疑对对

所以我们想一个是师承,一个是他接续了什么,如果他没有明确的师承,那就他所跟随的那个佛教的这个经典的传统,你是读哪一个宗派啊,下来的。

但这些都是有可据的那另外一个更难的一点就是你纯粹就凭他书里面描述的那个观念你来判断他的知见正不正确那这个要求太高了就像很多东西其实是似是而非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良好的一个认知的判断能力你是很难去鉴别的但我觉得现在他还有另外一个在研究佛教时候的现象是专门给我这样的人设计的我甚至感觉我现在自己就在这个现象里头

就比如说我虽然是读金刚经我第一次读是在维基文库读的然后那个不有那个虚不提博佛言吗那字发音是博它不是白但我就不知道我后来去了这个寺庙里听人读对我才听到原来我的发音是错的然后我就开始去想我对佛教的理解还是太少了应该读更多资料读更多资料然后这个时候佛教对我来说从一个

个人的体验和个人的直觉性的感受包括你要去修炼变成了一个单纯纯知识上的东西

然后我甚至现在已经开始小红书首页在给我推北大佛教哲学考研资料我收藏了好多真的我在开始看他们考试时候在学什么我会认为那是一条正确的路就是我要系统性的学术性的理解这个东西我才能理解佛教但我感觉我这也走偏了佛教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佛教一定不是知识化信息化但是它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你要抓住正确的问题

但是你同時有找到一個比較適合你的理論的學習的系統你要挑的比如說在傳統漢傳佛教裡面我剛剛講的那幾個宗派你就像我是學教育就是從天台中

天台中我花了好多年时间天台中的教理体系走了一遍之后你基本上就按天台中你再去看其他的宗派你就容易理解了但是我在学教理体系的时候我并不是说我钻到教理体系又变成一个理论的一个研究者

我要是抓这个问题就是说这些理论它帮助我怎么去理解我的认知然后这个认知怎么就在处理现实经验的时候

它能不能帮我进行一个转换我们讲的所以说它有一种知识性的训练还要回到一个最直接的直觉性的训练因为你想知识是帮助你不断地让错误的那些认知慢慢地减弱但是它最终要回到一个问题就是你要用力当你面对这个境界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那叫直觉那个直觉背后是什么是你的更潜在的认知

所以你在佛教里面有一个薰的说法薰文就是你的那些认知像那些烟一样或者像花香一样它是薰你让你不自觉的你的认知开始慢慢的一点点改变

当你所以在面对这个境界的时候他是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认知就是是正确的之间我们说的这就是佛教讲的文思修嘛先听文后思考再去自修那么所以说你刚才讲的佛教的知识化它就变成了老师在听文的概念理论但是诗就要把这些知识要融到自己生命当中因为你的问题你要把这些东西拿来解决嘛你就要思考嘛反思嘛

但是当你思考以后发觉在进入到更深层的你的认知的那个意识的层面你就要开始通过想禅修的方式进入到更深层

因为你的更深深的意识运作你没有强大的定力你是观察不到的对所以修它就是要修禅定修禅定以后再看到你更根源的那个奇性动念然后你的认知的那个习惯是什么所以就文字修其实佛教理念它的方法论它是非常完整的对从初表的层面到了更深行的层面那因为

因为这些人时间也挺长的所以我就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我感觉想跟您聊一下就是顺着这个聊就聊回到我和您在微信里探讨这些人该聊什么时候提到那事就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愿意去接触佛教我自己的一个感觉是我们现实情况是一个就是这个经济环境以及就业环境

但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恰恰就跟刚才我这个问题是很像的就是今天的年轻人熟练的把佛教转化成了一种知识来源因为我们从小是学知识的我们会觉得知识是好的所以一旦一个东西可以变成系统性的知识我就想要去学习到的这是我们的一个默认的思维模式嗯

所以今天的佛教对我们来说变成了一个知识资源它不是一个宗教不是一个信仰不是一种修行而是一个像我的历史书一样的知识而这里面有些东西是知道在我自己的个人体验中我当时是觉得那我只要知道这个大学课程的那个脉络但是这个大学不是一个真实的大学假设我们把佛教想象成一个大学我就是还有本科研究生博士那这个时候它会有一种套知识脉络比如天才宗是一门课然后华严宗是一门课对

我把它这里面每个东西拿过来一点就开始所以你看很多人的佛教的入门的书买的就是牛津出的佛教概论对然后就从那本书开始然后一点点去像打官生地一样去学这些东西但是至少在我自己这为上我读了很多这些书它对我没有那么大的帮助其实我觉得可能就是您说的你光看着就没用它毕竟不是一个知识所以我更倾向于我说现代人要从生命问题

但是从生命问题要学会提正确的问题就像我因为我自己最后接触到佛学就是因为我不断在提问题比如说我常常讲的比如你说恋爱婚姻爱情这个事情我们以前也讨论了你说爱情为什么会有苦两个人为什么会苦

有的人不相信爱情

相信爱情的人他就会觉得爱情你让人变得无私不相信爱情的人是认为你根本那个自私解决不了的但是如果你这样提问题你接触到佛学的观点你会发觉佛学早对这些问题已经做他的回答因为为什么因为只要有我知你对他人的那种爱欲他一定带有一种个体满足心对只是这个程度的深浅而已所以说你看有的人他的爱的反面他一定是恨对对不对贪的反面一定是嗔嗯

所以我觉得现代人我觉得他要学会正确的提问那正确的提问是对他对自己的认知情绪他要有一个比较细腻的观察他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然后另外一个就是他在挑选那个这么多回答的时候他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对我们现在你看在外面的所有的讨论你看小红书上讨论爱情的问题你会发觉真的有智慧答案太少了

他就永远在这个两端还在那边揪来揪去而且因为大家把一切都看成了一个特别实在的东西对

所以导致这些东西都变成了某种资源所以就是说爱情这个事特别简单大家最常聊的事情是就是对方有没有够提供情绪价值就你把那个人看成了一个资源包括佛教也被看成这样的东西就是佛教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在我某种痛苦的时候能给我解决办法然后如果佛教这个事解决不了我还有别的资源可以替我来解决这个事情

所以就是比如说你刚刚讲的这个其实就代表了佛教对人的认知的根本错误的一个理解就是人永远把他其他东西视为跟我异化的他者是吧就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被异化就是因为你始终是想着这个东西跟我的关系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你跟他是共生的关系对

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这个时候你说你对我有用那其实你对我有用我对你也有用它其实是因这个关系它是互就是共生的关系但是我们现在人理解的那种你对我有用它是一种非常强调的只是一种单方面的一个攫取性的对

就是你对我有用我思维里面没有一点想利他的意识这个就很麻烦因为从事实层面上你一定对他人有作用但是你的体性动力完全是自私的所以你这违背事实甚至这个自私不是说这个人品不好这就是他默认的思维模式我也这样说他因为有个主体的预设在这里所以他一定跟把外界当做一个他是由我利用控制主宰

这种他的思维模式决定的他不是我们一般他们道德问题就是也就是说你不改变认知模式你后来的那些行为模式一定就会出现这种我们说这种问题就是说你开始的时候你比如说我们常常讲的你对他人表示友好这件事情在现代社会是文明的表现但事实上你不解决那个根本的认知问题的时候你会发觉这种态势一定是虚伪的对

因为你到一定程度里一定无法永在下去对是吧那所以说佛教怎样但是你一旦认识到人那个我是你虚假的设立的时候所以你会感受另外一种认知就是你跟他人的关系一定是彼此

真相的彼此互相利益的那你这种关系的话它会带来一种更大的对他者对环境对这个文明的一种我们用一个叫慈悲那个慈悲就是指说它是面对一切东西产生的一种我们更深层的一种同情理解包容它

它其实是因为你找到正确的认知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路径它会自然会产生那样的认知体验所以我想现代人可以尝试的是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我们碰到的问题跟解决方案那你有了另外一种道路的时候你有新的体验之后你就会慢慢走向新的道路就我十几年前开始接触佛学其实我是走的这就是这条路因为我是对意识本身感兴趣

因为我有很多的奇怪的一些意识体验之后我就觉得那它的逻辑是什么其实我是一个纯功课的思路我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那你要观察你的体验是什么我们做一般的人他只能靠外界环境提供那种契机比如说我去听一声音乐会我一看一张画子我去旅行一次它是被动的它不但是在带东西但是你会发觉佛教的修行理论它是主动的它是我通过一种方法我主动去观察嗯

那我觉得对于工科背景思维的人这个太有吸引力了就像自己在做实验但是这个实验的话就需要有理论方法实践的耐心所以说我走了这十年来我个人觉得对我而言生命反正太大的改变从实验效果来说非常好所以那本书出来其实就是我们其实是我十年来我自己我理解佛学的方法就是把问题融入到佛学理论里面去再把这种理论再

放在修行的体面上去那这样的话我觉得它是真正的解决那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假设像是我们的听众朋友他已经对佛教产生了兴趣想要去深入研究佛教而且比如也听完了您这个课读完这个书之后他想更深入地了解佛教如果想请您给他指出一条正确但是可能有点难的路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他是比如说

他第一是对禅修有兴趣的话我觉得他可以多去了解一下禅修的各个体系流派目前看来比如我们能够常常接触的就是比如南传佛教国家的就圣苏布佛教的他们的一些禅修方法其实国内也有很多开始介绍比如说我们以前知道像缅甸的一些禅法的教授比如帕奥系的禅法马哈西的禅法

然后还有当然很多还有泰国的一些禅修的流派这个都是上作部的一个禅修的指导包括我们国内比较流行的葛英卡的内观那么如果你要了解大乘的或者汉传佛教的那个禅法体系那你就是可以了解比如说天台中的关于禅修指官的教学比如说最有名的一本书叫小指官那个就是天台指官那个入门的书籍

那么我们其实市面上也有一些对这本书的介绍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禅宗的一些指导但我个人不建议上次就是读禅宗语录因为他那种教学方法不是现代人所能够我太同意了我小时候我书中的时候就看那个我看完就感觉讲啥呢对所以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就是你如果是对禅修研究的

多重天台的子观上入手因为天台中比较特别还有四部书是直接讲修禅修子观的那四部子观非常重要但是呢初学者小子观入手那就比较好但如果你是对理论体系感兴趣的那没办法那

那可能你必须要从天台中要么就华严中要么法相维持中那你从他的入门的一些教导比如说天台中一般我们公认传统来比较好的一个是天台式教育跟教官纲中它是两本入门书但说老实话也很难我们以前也办过读书会那么像华严中华严五教育这也比较难

法相為時鐘就是如果你入門的話就為時善事頌白髮名門論這些所以這其實還是回到一個問題就是說你如果要去學教理體系你不得不從傳統的這個宗派的論點的角度進去這個就是每個人就自己去摸索但我個人建議的是可以多去找台灣的一些出家生女

他们讲的这些论点的一些网上的一些资料那你可能比较可靠一点所以我觉得台湾的汉传国教因为它是原生大陆早期的那个汉传国教的教育延续下去了它的教法上比较可信度因为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所以如果你要进入深入的话那就我觉得不得不要触碰这个硬骨头

就是传统的中派的教育体系如果你真的是要解决生命问题的话千万不要去那种浩瀚的学术研究那个资料模具那你也是找不到解决或者答案那我再为我自己多问一个问题因为我不是一直拍聊塔所以我对华严总就特别感兴趣

对您觉得像我如果好奇佛教理论的话就是从花言宗入手是一个可行的事情我觉得有一个方法在佛教里面很有趣的一个入口处就是尽可能去多诵读相应的经典比如说你喜欢花言宗你就尝试着你去把花言经花言经很大八十月对但是你可以作为一个修行的方法嗯

诵经是一个修行方法就是你直接就读诵它读诵它就感受它感受这个就是一个修行因为我听现在很多现代的佛教的研究者们会推荐从四阿涵开始读起那有这个必要吗还是说我可以这就看你自己对于教育体系的接受跟领悟程度比如我自己其实对阿涵我并没有我反而是后来教学要对别人教学我才去

去重新再读阿含经因为那里面讲的就是我们的四神地十二元旗这些概念我觉得对我来说就是我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接触的佛学的论典恰恰是从般若经典金刚经入手的所以就要看自己对佛学理论基本的理论理解的程度这个自我判断

比如你理解金刚经的空的思想你就怎么也切入不进去甚至你对空的理解还越来越糊涂的话那你不妨看看阿含经它对空对无常的解释因为它那个就是更基础更容易理解所以就根据你对佛学的观念的理解程度来看你从哪什么地方决定明白了

这期节目也挺长的我甚至都不知道录没录上不过如果听众朋友你能听到这儿肯定是这期录上了对然后因为程庆老师新入刚出跟往常我们出书的家庭一样就是你大家可以在里面留言然后我会选三本然后我把书买了之后我送给程庆老师让他帮忙签个字再发给你然后我选起留言每次都是随机选我没有什么明确的说赞多什么不是我就随机选好

对然后所有的刚才陈庆老师提到的他的课他的书也在提到的相关资料全部都在 shownose 里面然后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由的去取阅也希望你去买陈老师这个课书还真是挺好的我强烈推荐我自己是消费者我已经买了很多了好那我们下期再见各位拜拜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