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在大模型领域的快速进展主要归因于其创始人张一鸣的亲自参与和重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张一鸣亲自招募顶尖人才,并明确了字节跳动将自主开发大模型和产品,不再对外投资。此外,字节跳动成立了专门的AI部门Flow,并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推动了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
大模型创业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进化的不确定性、高估值带来的融资压力、产品体验的竞争以及来自大公司的激烈竞争。此外,开源模型的发展也给闭源模型带来了压力,创业公司需要在技术、产品和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应对大公司如字节跳动、阿里等的强势进入。
DeepSeek选择专注于技术探索而非商业化,是因为他们认为在当前阶段,技术的突破比商业模式更为重要。DeepSeek背后的量化基金公司换方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将全部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中,而不必急于考虑商业化。这种策略使得DeepSeek在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数学和推理能力方面。
阿里云在大模型领域的战略是成为智能时代的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他们通过大规模GPU集群提供算力支持,并推出了模型服务层(MAS),包括模型搭建工具、调优工具和开源模型社区。阿里云的开源模型通义系列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下载量超过4000万次,衍生出5万多个模型,仅次于Meta的Lama系列。
大模型创业公司在2023年面临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大公司的强势进入。随着字节跳动、阿里等大公司在大模型领域的快速进展,创业公司的技术优势逐渐减弱,导致投资人对创业公司的前景产生疑虑。此外,高估值也使得后续融资变得更加困难,进一步加剧了创业公司的资金压力。
Kimi专注于生产力场景,追求智能的最大化提升,目标是打造一个入口级的产品。而MiniMax则采取了更加灵活的产品策略,推出了多种适应性产品,如虚拟社交和语音模型,强调让AI产品能够被更多人使用。Kimi的策略使其在知识工作者中获得了广泛认可,而MiniMax则在细分市场中取得了成功,如虚拟社交产品星野。
开源模型对大模型创业公司构成压力,因为开源模型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更多公司可以在开源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Meta和阿里等大公司积极推动开源模型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创业公司原本依赖闭源模型的技术优势逐渐被削弱,导致他们在产品体验和商业化上面临更大的挑战。
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组织架构通过成立专门的AI部门Flow来支持其大模型发展。Flow部门汇聚了多个产品线,如豆包、扣子、新会等,并获得了集团的大量资源支持。此外,字节跳动还通过跨部门的协作,推动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其在AI领域的快速进展。
百度在大模型领域的进展相对缓慢,部分原因是其组织架构的复杂性。百度的基础大模型团队、2C产品团队和2B方案团队分属不同的事业群,导致跨部门协作和资源调配效率低下。此外,百度在预训练模型上的投入回报不确定,进一步影响了其在大模型领域的发展速度。
2023年,AI应用创业者呈现出轻装上阵的趋势,许多创业者选择不依赖VC融资,而是通过自有资金或产品上线后的现金流来支持项目。AI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创业门槛,使得超级个体和小团队能够快速开发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此外,AI应用创业者更容易进入全球市场,语言障碍不再是问题,进一步推动了AI应用的蓬勃发展。
嗨大家好本期的主播是曼琪这是一期串台很高兴和十字路口 crossing 的两位主播 Koji 和荣慧一起来聊一聊晚点 11 月底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国大模型生存战巨头围剿创业难熬我是这篇文章的编辑和作者之一这期刚好也是一个年度的大模型复盘十字路口的两位主播提供了非常不一样的视角
CodeG 它联合创办了街旁、新石巷和唐岛现在也是一位活跃的 AI 开发者对各模型的性能区别和 AI 应用的快速变化有一手观察
荣慧目前在一家专注科技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工作之前是第一财经周刊驻硅谷的记者她所在的机构也在积极地投资 AI 项目我们不仅聊了这篇文章的一些操作故事也展开聊了文章中的主角也就是投入 AI 的大公司包括字节、阿里和头部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主要是 Kimi、MiniMax 等六小龙从去年到今年的变化变化的原因以及更多报道之外的有意思的观察
发布这篇报道前我刚刚参加了十字路口在北京组织的一场线下活动相比我们稿件中提到的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的难熬和他们面临的大公司的压力一些更小更轻的 AI 应用公司正在更边缘的地带蓬勃生长这都是如今 AI 创业和 AI 如何进入我们生活的不同的面向我们也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不同的 AI 创业路径和心态的对比下面就正式进入本期节目吧
在本周的十字路口我们非常开心和晚点的播客晚点聊串台那本周呢我们将继续盘点 2024 年的 AI 行业我们将重点聊一聊大模型本周呢
本周我们也邀请到了晚点的副主编科技组的负责人陈曼琪晚点上周发布了一篇引发了广泛讨论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中国大模型生存战巨头围剿创业难熬这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非常犀利将业内零散的观点和情绪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框架为当前中国大模型行业的现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共识角度
这不再是六小龙的竞争而是巨头与创业公司之间的激战气势如虹的字节就像灭霸一样似乎有着摧毁一切创业梦想的力量而阿里则出手阔绰投资毫不吝啬正在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无论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阿里应该都能通过阿里云来收获这场战争的成果
这几天我看到这篇文章获得了大量的转发和讨论,特别是文章当中用大象会跳舞来比喻字节跳动,我想甚至很可能在未来的几年的中国科技行业,在大家讨论的语境当中,每当我们提到大象,都很可能会心照不宣的知道这指的是字节,因为大象会跳舞,字节在跳动。
那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先请曼琪再来给还没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再介绍一下就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嗯好十字路口的各位听友大家好因为之前我自己做播客我可能更多是提问题的角色那今天就是我可能会说说的多一点然后讲的有不对的地方我觉得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多补充这样我们也能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讨论
我觉得刚才 Cody 讲的这个事挺好玩的因为字节的英文名词就是叫这个 Bat Dance 其实就是有跳舞的意思然后大象在跳舞这个比喻也是来自文中就是有提到是一位投资人他有一个总结也非常感谢他的这个观察其实这个文章的主题就是标题里说的就是创业
我自己也在想我们操作完这个东西之后一个核心的 take away 是什么那我们能看到的一个核心的变化就是从去年到今年其实在很快的一个时间里面可以看到就是创业公司它之前所说的我有一个灵活的组织然后我有一个
我有一个技术含量更高团队的这个优势好像在字节的猛力追赶面前就变得没有那么明显了然后字节的这个起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那这个事儿其实它根源还是在于你说这个技术的进化它的速度和方向到底是怎样的它未来的提升有多快我觉得
我觉得现在市场对于大模型创意的分歧也非常大还是有一部分人是看好和相信的然后有另一部分人可能从之前非常看好变成了比较悲观那这个分歧的根源其实也在于说技术的进化有多快然后我们如果从这个框架去看它未来可能的变化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框架我们之后聊的时候可以展开
如果说你的技术进化的更快的话那首先我觉得有一个事儿就是你前瞻的技术判断是很重要的那也许创业公司就有优势对吧因为有的时候其实可能有一些真理他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那有些创业公司也许他有一个关键的人物存在就导致他可能能更早一步看到一些技术上的变化
哪怕中国的公司不是说在全球能第一个做出什么如果你能更快的跟随它也是一种优势应该是昨天的 information 有一篇报道他就是在讲字节的大模型就是说字节其实自己内部训练大模型也有遇到一些不顺利的地方
然后自己还搞了一个团队去新加坡去调查他们为什么在数学和推理能力上有一些进展并没有那么顺利那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像越战面还有 DeepSeek 这种更小的团队目前看起来好像在推理的能力的提升上它的进展是更快的之前 OpenAI9 月发了 O1 这个方向之后那现在是 11 月对吧其比较短的时间里面前后角越战面就发了它的这个数学模型 K-Lin Max 然后
然后 DeepSeek 发了这个 RE-Light 他们都是强调我在数学和推理上是有一个更好的能力的包括我们自己发大模型生存之战这篇稿件的同一天我们当天也发了一个小读家写的就是华为洛亚方舟之前的有一个人加入了越战面他就是要去做这个 OE 方向的探索
而且字节其实也挖了这个人但这个人他是选择了去创业公司的包括我们之前也得到一个信息大概今年初的时候吧杨智宁在内部开会他其实当时有讲到就说今年越战面可能有一个技术目标就是要实现多阶段推理
当然我没有更多的信息我不知道就是杨智霖当时说的这个多阶段推理他是不是就是现在 OE 的这个方向但是你只看这个字面意思的话是有点相似的因为其实 OE 他就是通过思维链的这种方式他是会更像人类那样去一步一步的去做一些思考然后可能能给你一个更完整的或者更深度的结果对吧那有可能他是不是更早的看到了这个东西我也不知道
刚才曼琪提到如果说这个技术的进化仍然非常快的话那创业公司可能就更加有优势因为靠少部分的这个天才型的选手很可能就能够迅速做出突破拉开差距
然后其实在这个发了欧万之后我有注意到国内有个团队就大家也都知道莫妮卡其实他们发了一个自己的一个技术叫做 standard preview 那他也是他们团队这个有一位小天才记忆超应该如果大家了解他的话知道他是上一代猛马浏览器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做了这么一个
这个在整个全球市场都很有影响力的一个产品那这个 Standard Preview 也是记忆超的作品所以现在 Monica 里面也可以用到这样一个推理模型这是他们自己 Inhouse 提供的一种能力这个确实是我看到的时候很 surprise 就是这样的突破如果仍然在不断的发生的话那小团队小公司确实有可能能抓到一些这样的机会
对我觉得你这个补充挺好 G1 超确实他当年也是个小天才他应该做那个某码浏览器的时候才 17 岁吧他很早就开始创业然后我们回到就刚才说就是如果技术进化更快我觉得这是第一件事对吧就可能创业公司他有一些判断上的优势第二件事就是我觉得也会让魔鹰一体
就是模型和应用一起做或者说叫模型及应用这个事是去年到今年其实很多大模型的公司都会讲会让这个事变得更有道理因为你模型能力进化的更快你可能就说它在产品体验上的反应也会更快如果你自己是同时掌握这两个东西的话就理论上可能你去系统协调优化它的这个速度也会更快我觉得这是如果进化更快它带来的可能的结果那如果它的发展是另一个方向就是说这个模型的能力是放缓
那我觉得首先可能就是在体验上大家只是靠模型本身的能力带来的体验差异就会不明显我觉得这确实是现在至少我觉得作为一个用户你可能比较直观的会感受到这种情况对吧比如说豆包和 Kimi 包括像通义就是你说它用起来是不是谁比谁好特别多好像没有那么明显
那这种情况下的话你可能你要把这个产品做好就变得更重要了而这件事又是一个组合权它可能有些东西就是大厂的优势比如说你之前就积累了做产品的一个生产链条基础设施包括最重要的就是你有流量有渠道这个我们文章里也提到了其实字节它投流的效率可能是比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更高的包括抖音今年 4 月开始它也不再接受就是
呃字节之外的其他的 ai 产品在他这儿来投放然后如果进化更缓慢的话刚才说是第一个吗我觉得第二个还有一个压力就是说我们最关注的这些
估值最高融资最多的大模型公司他们可能还会有一些竞争就是来自那些更轻的公司就我只做应用对吧我可能背后就是调用的某一个全球最好的模型的 API 或者我用开源的东西我简单的改一改然后我来做应用那这些公司对这些大模型公司可能也会在产品层面是有竞争的而他们的估值他们的包袱可能都会小得多
第三个我觉得很直接的就是如果进化速度放缓的话那显然是不利于融资的就大家还愿意去投这种这么贵的大模型的公司那可能就是看中说你有一个最核心的技术团队你的人才是最好的你是不是有可能在技术竞赛上获得领先那如果这个事非常有疑问的话那融资肯定也是有问题的对其实说到模型议题就中国有一个神奇的公司叫 DeepSeek
他不但不做应用他甚至这个公开说他们连商业化都不用去考虑现在不要去思考商业模式因为他们认为在今天就应该把公司所有的和大模型有关的人力精力物力金钱全部放到对技术的探索上任何分散对技术探索的影响不管是做应用还是去探索商业模式想着这个早点要赚钱
都是对精力的稀释和分散我能想到他们真是这个一股和所有人都不一样的神奇的力量你说到这个我想到就是其实六月的时候我们和杨志玲聊过一次我觉得她三毛她也表达了你说的那种想法就是我最大的精力肯定是要放在技术探索和智能提升的就是我要去追求智能的极限
但是另一方面就 DeepSeek 很特别你可以认为它在资源上也是非常非常强的因为自己就是金主因为它背后那个换方这个公司本身做量化的话它肯定自己的收益是挺大的说到大模型我们可能一会儿会说到的叫六小龙还是六小虎反正我感觉好像这个说法都有除了它们之外其实就是还包括通益跟 DeepSeek 通益大家都知道的是阿里的产品然后 DeepSeek 它就是我其实也看了一些 DeepSeek 的报
我觉得这真的是一家很神奇的公司就有一个说法当然也是媒体报的他们没有正面的回应跟证实这个说法就是说二三年的时候国内有超过一万枚 GPU 的企业不超过五家除了几家头部大厂还有一家叫做换方的量化基金公司创始人梁文峰他也在当时跟媒体说最晚明年大厂跟创业公司都会把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做出来
然后他在当时也说目标很明确不做锤类不做应用就做研究就做探索最近我们也看到在外网上被评价很好因为被 TagCrunch 报道了对说到这个就是这个跟文章发布之后有一个反馈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我看极客上有一个叫凌晨 64 的一个朋友的转发他就说在外网大家讲起中国的大模型其实讨论最多的就是通义的开源系列和 DeepSeek
然后在国内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 Kimi 和豆包这个话题跟我等会儿讲说也有关系啊就是说如果你不管这个技术进化快慢还有一件事我觉得现在也是对这些创业公司有压力的就是开源对闭源的压力因为这些大模型公司头部的融资特别多的他更多的还是在讲就是我自己有一个闭源的模型然后我这个模型可能会比别人好最开始大家讲的是这个故事
那其实你可以看到后面随着 Meta 和阿里就是中美这两个最积极的搞开源的大公司还有像 DeepSeek 这种非常特别非常神奇的他也在搞开源的这些公司贡献了挺多很好的开源模型之后那其实确实就有很多公司他可以直接在这个开源的基础上来做一些事那可能也会和这些
大模型的创业公司之间有一些竞争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压力然后回到就是说这个框架就比如说我们能去看这个事最核心的就是它技术进化的速度那这个事到底答案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市场最难的就是这个事你很难给一个答案
首先他肯定超过大部分人的反正肯定超过我的智力范围啊就我肯定是说想不清楚这个事情然后即使在从业者里面你也会发现就是都是很厉害的 AI 开发者对吧然后他们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就是有种看神仙打架的感觉然后你也看不明白所以我觉得这是现在市场的分歧很大的一个核心的原因吧我们这个文章里写的现象包括我觉得之后可能再会发生的一些现象它的根源其实都在这儿了
我在操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们的起点是什么呀是当时看到了什么具体的信号或者听到了某一个故事就让你们想着要去做这么一篇内容其实文章操作的起点就很常规了就我们肯定是商业报道嘛你的主线就会有几类商业报道对吧比如说单个的公司报道或者某一些人物类的报道这是一种还有种就是行业现象类的报道那
其实最开始我们操作这个文章的时候在十一之前定的大的方向就是想去盘点中国的这些头部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有了大概快两年的这么一个时间的变化就当时可能并没有特别清晰的一个主线是说来重点的写他们和大公司之间的竞争
然后后面是随着你跟更多人聊包括我们也去看我们从去年到今年跟很多人聊的一些之前的采访要点的回顾然后你会慢慢就是能找到也许这是一个能串起很多事的主线而且我觉得对读者来说他也比较好理解其实它就是一个故事母题嘛就是一个竞争的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你刚刚说那个具体的事对吧那肯定就是豆包包括字节最近的这个声势确实很猛嘛那文章发了之后到现在你们有收到什么反馈吗就是有什么大家的评论比如说纠正了一些文中的一些观点还是说大家其实非常认同这篇文章写出来的东西
我想先问一下比如说你们自己的反馈会是什么了你们看到之后会是什么感觉了我看到的感觉就是我转发极客的那一条然后当时第一时间就转了就是我觉得把大家潜藏在心里的一些想法甚至是一些共识就是把它提炼出来并且非常清晰有力量的写了出来
我觉得就凝聚了共识凝聚了一种新的叙事你那个转发还 cue 了新时尚的 slogan 是吧我记得里面有潮水的方向几个字潮水的方向对但是当然我们更多可能是个记录啊就是你你很难说什么改变潮水的方向我觉得可能你就是把它描述出来啊
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复盘一个就是你刚才说的这一点就是有些肯定是表达共鸣嘛就是有共同的感受所以我觉得一方面是大家就会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吧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我刚才说到的就是这个中外关注差异是挺有意思的就我们这篇文章里面确实没有特别多去讲这个开源和闭源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然后第三就是你们说的会不会有一些人觉得这里面有些东西不太准或者说有一些周正的东西有一个就是关于我们里面用到的这个 Crest Mobile 的 30 日留存的数据后来我们在文章评论里也置顶了就是它那个数字就大家对它的质疑就是说它看起来太高了豆包的 9 月是 34%吧就是它的那个 30 日留存然后月案的 Kimi 和 MiniMax 的海螺就是豆包的这个类似的产品都是在 28%左右
然后聊天陪伴或者说虚拟社交类的产品里面猫香是 40%多 44 好像是 minimax 的新页是 60%多对就大家觉得太高了其实因为是平时可能就做产品运营的人他们更关注的那个 30 日留存是新用户的留存而 quest mobile 的那个算法它里面的那个留存就是说比如说第 30 天后我还打开这个东西的用户数然后它比一个总用户数然后 30 天里它每天都算然后算一个平均值所以它的这个里面
不光是新用户的留存就是它是所有用户在 30 天内它又用的这么一个数就一般来说它会比新用户的留存高所以我觉得这个的话大家可能就更多是看一个数字关系吧就谁多谁少这个可能能看一下然后具体来说确实比市场里投资人啊或者是做产品的人所关注的那个新增用户的 30 留存高然后另外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反馈就是文中岛屿就出现表前的地方就是一个大厂的高层说一年
做大模型的第一小就得要 20 到 30 亿美元然后这个文章发了没多久就有一个投资人跟我说花不了这么多然后他有一个自己的算法
对但不管这个低销多低啊那个低销还是很高的尤其在海外也看到这样的趋势嘛除了 OpenAI,XAI,Meta,Google,Anthropic 这五家公司其他都有点跟不上甚至 Cohear,Mysture 都有点跟不上刚才提到的第二点就中外的差异啊一方面是在说海外关注千问关注 DeepSeek
甚至这个呃这两天推特上也有大 V 在讲说呃你看看这个芯片封锁没有用吧人家人家非常的牛逼嗯然后另一方面就 Financial Times 呃 11 月中也有一篇文章在讲说你们看芯片封锁没有用吧嗯
中国的公司在干嘛呢从阿里巴巴到资源跳动到美团全部在湾区做公司在这里猛挖顶尖人才所以其实确实就是在这样的这个技术浪潮面前很多东西它仍然是流动的
那我们再说回来这篇文章文章的开头就写得非常的吸引人再讲的就是大家回忆起来去年投资人抢着投大模型创业公司的那个局面然后到今年好像有一个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吧都说已经有人开始在着急要卖老股了那从年初的这个六小龙的状态我们去回忆的话现在曼琪你还记得当时有哪些就是印象深刻的事或者故事吗
对年初那可能是指的去年初了对吧因为去年初一开始就很火嘛反正那个火热期的故事就我知道杨智霖最开始是比较难见上的就投资人想见他比较难但这个可能也不是说因为跟公司特别火相关
就是我了解到的是他应该就是挺挨的他比较社恐吧比如就有他的同事说杨志玲就是有提过说能不能就不要让我去见投资人我写一个文档然后他去看那个文档啊就可以了啊我觉得他们最近那个新闻发布会也很妙我甚至觉得这个是就是 PR 顺水推舟或者这个换一个更好听的词叫做就定取材也不是那么好听就是说这个杨志玲花了 40 分钟还是多少时间一个人在上面做数学题
然后把他一个这种科学极客的形象展现在所有的媒体面前淋漓尽致然后反而得到了非常好的评价和好感曼琪你是不是也在现场你有这样的感受吗对我也在现场首先我觉得他没有花 40 分钟在做数学题没有那么长时间就他可能整个他讲这个 K-0Math 这件事他花了 40 分钟
然后中间他在那个做就给你演示这个 demo 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在给你讲数学题那个我自己的体感我觉得可能也就十分钟顶天了吧但是我自己的感觉其实线上媒体朋友你从后面的那个标题的竞争你也能看出来对吧开始有一个媒体的标题是
他回应一切后来又说他没有回应一切后来又说他不能回应一切对其实大家的有一个感受还是觉得他没有回应一些就技术之外的事吧也是市场比较关注的因为刚好发布会的那个周的周一是有他们仲裁风波的那个报道出来
OKanyway 我们先说回来就是在回到年初的时候还有一些什么样的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我可能对最近的游戏期的故事因为更近一点我可能印象更深一点就最近融资消息肯定是变少了包括上半年最大方的阿里他其实到年终之后也会犹豫一些之前小红书上不是也传这个吗就说他跳票了某一个大模型公司对吧我们在小红书上看到好像是接月对你只能说他现在还没有投资对吧
就可能跳票这个也也不准确吧就总之
看起来没有连出那么快那么劲爆了这些融资的消息然后最近也有一个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八卦就是说马云在一次会上问为什么大模型创业公司我们阿里都要投一遍呢据说现场的大家是面面相觑没有人能够回答也没有人可以直接跟马老师说我们其实是为了卖阿里云也没有出现这样的答案所以在这个时候马老师又追问了一句是不是你们没有看懂
对所以到这里是想这个聊一聊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呃有感受到大模型公司的发展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吗尤其是这一批创业公司嗯其实我觉得不是他们发展不顺利因为就是一个技术出来之后他最开始那会儿大家很兴奋很很狂热对吧然后过一段时间呃
会变得没有那么兴奋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所以我觉得不能叫他们不顺利而是在自己的衬托之下或者说在一些大公司的衬托之下会显得他们不顺利就是可能在这个去年到今年我觉得就是它更反常的一件事情是去年大家还群潮的
字节的大模型和他的产品在今年确实表现的还很不错对对对这个其实也让我想起十字路口之前有一期播客我们是和正个今天的合伙人戴宇森聊然后那期播客我们最后的标题就叫做大模型还是小学生请大家不要着急让他开始打工赚钱再讲的也是这个技术其实出现到现在 CHILDGBT 发布 3.0 发布刚两周年在我们录播客这一天刚两周年
但大家对他的期待好像是你必须已经要诞生出下一个 Meta 或诞生出下一个 Google 了但去回溯这个 Meta 或者 Google 也是经历了六年八年十年才成为了一个在牌桌上大家认为看得上眼的不管是 revenue 规模还是利润规模的这么一些企业而我觉得确实是大家心态很迫切
所以才会认为不顺利但是换一个角度它并不是不顺利只是它没有大家期待的那么那么那么快而这个期待本身可能就是有问题的我
我一个感受是很个人我觉得它也不一定准确感受是你比如说页面像 Kimi 的产品它其实一开始它的这个长文本已经还挺惊艳的了然后叫 MiniMax 的产品它是一个当然最早因为它们主要面向海外我们其实也不太用然后另外几家全人 2B 的产品我们也感受不到
你就说那个为什么月案最红是吧为什么 Kimi 最红我是想说就是大家好像感觉产品更新没有那么惊艳了的这个点上我觉得对让普通人来讲对普通人或者是对写文章的记者来说其实那种经验感就离自己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远的然后再加上没有对标
是欧万出来之后这个对标才又出来了就本来你每天被爆炸被震撼也不正常对吧这种人不可能每天都被震撼啊对对哎曼琪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相信你们应该是对现在的六小龙就六家大模型典型的创业公司都去做了比较全面的盘点可不可以也请你分别给大家讲一讲你们观察到他们现在六个公司的一些关注的重点发展的一些进程
对因为实际里面有很多关系比如说 Kimi 的话我觉得它现在其实是比较明确的就是他们要做好 Kimi 这一个产品而且他们的品牌上也是往 Kimi 去收束的其实现在越战面自己对外去提到自己这家公司的时候他经常也会用 Kimi 而不是用越战面这个名字
还有一个冷知识但这个可能也很多人知道就是杨志玲自己的英文名就叫 Kimi 所以她现在是创始人然后公司的这个品牌然后这个产品她其实都叫 Kimi 而且因为杨志玲自己叫 Kimi 对吧那如果在公司里的话就是为了区分我是在叫这个创始人还是我在说这个产品
就会把杨志玲叫做 KK 就他们把杨志玲叫 KK 然后指产品的时候他们说 Kimi 这样就会好区分一点算是个冷知识王但他的最大的一个策略我觉得就是现阶段我就是要做好 Kimi 以及我要去做生产力这个场景然后 MiniMax 的话我觉得他
他其实在 CHATGPT 之前他就有产品出现了他最开始火的那个产品 GLOW 其实是 2022 年的下半年就上线了他确实是尝试的比较多然后目前他 2C 产品的重点肯定是在新业的那个出海的产品 TOKI 这个上面同时他开放平台也是做的比较多的就是他 API2B 的那部分而且这个应该是他们比较重要的一个收入的来源 01 的话今年其实有很多调整我觉得他现在也比较清晰了一个就是他出海要做 2C 产品
我之前还看有人在小黄书上吐槽说灵异没有产品什么的其实灵异是有产品的我觉得这么说有点冤枉他们他们只是不太喜欢说自己的产品名字因为现在就是出海其实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大体量的公司出海是有一点压力的他们产品是不少的
然后最近他们刚上线了两个 AI 搜索类的产品 AI 搜索可能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们 2C 的产品的一个重点另外他们最近还 spin off 了一个游戏的公司会由他们的联创之音马杰来带队这个我们之前在有一篇独家报道里写过
同时灵异也在做 2B 而且他这个 2B 的做法的话就已经在之前的这个 API 上面又加了一些别的东西就 API 其实大部分这个大模型公司做 2B 都比较惯常的一个操作嘛那灵异在这个中国市场他还最近他开了一个 2B 的发布会他针对一些场景有这种更完整的方案当然也不一定是完全自己来做他和有些 ISV 会去合作这样的话他自己可以做的稍微轻一点和标准化一点嘛就针对这个营销场景啊直播什么的
对我看他非常重点在讲这个虚拟数字人直播前段时间时时速度可以有一期播客就我们那个 AI 在中国系列其中的一期就找到那个在 2P 领域有 PMF 的一位创始人其实挺不容易的找到这么一位创始人他是集思科技然后他们做的其实就是虚拟数字人直播这是一个确实这个落地场景还蛮明确的需求也蛮明确的一个地方只是我稍微有点怀疑这个整个
市场规模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是不错的从零到一起盘但对 01 来说这个能够扛起它多大的这种责任和
开复老师的野望这个我看到的时候是有一点问号的对其实这个就回 q 到我们开头说的那个问题了就是说如果你去一些具体的地方做一些好像看起来更细节的场景的产品对吧那这个里面有很多那些我根本就不做模型的公司对吧我也没融那么多资我也没有那么多人的期待我就可以很勤很灵活的去做就是这些大模型公司在这些具体的场景上跟这些公司也有竞争这就大概是就 012b 的一个情况吧
然后智普的话智普其实一直以来它 2B 2G 都是它的重点我们了解的情况是智普今年的合同收入和去年是差不多的就一方面看起来它好像没什么增长但另一方面其实去年他们做一些这种定制化的模型开发的课单价是很高的就去年有几个中国的那种金融行业的大客户他能给 1000 万的订单那今年可能一个项目就差不多的一个项目可能它的价格就急剧的下降到只有比如说 100 万甚至更少
那从这个角度去说的话那智普也许拓展了一些更有质量的 B 端和 G 端的收入这个具体的我
不是特别了解我感觉智普现在把非常多的重点都放在去讲他们的 auto gom 这个事情上面发布了第一版之后确实有很高的市场的这个反馈然后紧接着在这个礼拜就前天他们又发了一个发布会 gom 的更加正式的一个版本的一个释出然后还拍了非常精美的视频那我觉得这个也是他们现在一个比较主要的方向吧
他们这个是可以和手机合作的是吧对在最近的发布会上出现在广告里面的那台手机就是我们要的 Magic 7 的系列那我觉得可能他们就是会有合作我觉得市场也可以期待一下吧但其实我自己还是非常困惑就类似 AutoJOM 这样的功能它到底
到底在现实场景当中对用户有怎么样的价值就我仔细的把它的 demo 都看了个遍看下来我觉得是比第一版要更流畅丝滑聪明了一些但是举的那些例子就有一种
就是为啥我要这么操作我自己点几下屏幕去下个外卖单去叫个滴滴为啥我就非得要用语音去让他来操作对可能我能想到的就是觉得点手机很麻烦然后人变得更懒了可能有这需求就如果他够好用的话我觉得是有这个需求的就你刚说的准确度可能会是个问题就如果你特别不准对吧然后我搞半天又搞不出来那就没啥意思还有一个街越街越他们
他们的信息其实是相对比较少的但是他们做了些 C 端应用这个是你可以从公开你可以看到的月问啊冒泡鸭什么的其实说到街月他们最近在 C 端已经做了一些爆款的一个是歌词爆改机然后还有一个是前两天刚发布的叫做灵魂提取器
但是他们都好像比较重点在讲说这些产品只是用了接月的 API 他们并没有去重点讲说这些产品其实是他们自己 Inhouse 做出来的这个还蛮微妙的或者说这个策略背后是他们还是长期希望是一个 2B 的公司而不是一个 2C 的公司
因此哪怕做出了爆款也希望大家控制一下预期不要觉得借月从此就 2C 了甚至都不让爆款的这些带来的 traction 落到自己头上来
嗯对接月还是有一些挺厉害的人的那个张赏宇现在也在接月嘛就是之前和孙剑还有任少卿还有一个人是谁一座是谁来着哦何凯明一座是何凯明他们做那个 rest light 那个当时应该是中国计算机视觉领域吧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成果然后朱一博也在接月啊而且朱一博是 23 年初的时候应该是从 meta 回国加入的这个公司对然后六小龙里还有一个还有百川啊
百川的话我觉得大家也都能看到他的变化其实去年的时候王小川应该是想做这种 2C 的超级产品的他曾经是有这个想法然后到现在我觉得他们是比较明确自己的思路我要来专注做医疗这个场景我觉得客观上这确实也避免了和巨头的一些竞争吧就你不在这个火力最强的战场上但是医疗这个场景本身它的壁垒挺高的商业关系也比较复杂
我们比较关注的多一些的公司是 Kimi 和 MiniMax 这两个公司我觉得他们的对比也很有意思就 Kimi 的话我刚才说了就是它是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线而且这件事至少杨志玲她跟我们聊包括她对外沟通她自己的逻辑是很自洽的她说我就是要去做生产力这个场景以及我要追求智能的最大提升她认为生产力这个场景跟智商提升的关系更大
而娱乐社交类的产品他觉得对智能的需求没有那么多然后生产力确实也被大家认为是一个价值很大的场景其实 ChatGBT 它部分是验证了这个判断的就是到今年 8 月底的话 OpenAI 它自己有证实的一个数字就是 ChatGBT 的周活是到了 2 亿那今年初的时候它的周活跃用户数应该是 1 亿左右吧所以它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又翻了一倍某种意义上你可以说它已经是 AI 领域我们看到的一个 SuperApp 了
非常牛逼对还有那么多套壳的 APP 呢都没有算在里面它只是算自己的官方客户端对它算就是自己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价值很大的方向而且我觉得杨志玲的想法肯定是就她的野心或者你知道她的抱负都是很大的因为我又去看了我们六月聊的一些情况她当时在讲这个生产力的产品的时候她有一句话就是说最终才会真正成为通用的入口级的产品就是在解释她为什么要只做 Kimi 这一件事的时候所以她设想的未来就是我要找到一个入口级的产品嘛
然后他这个策略当然有一个也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你是这么想的然后别人也是这么想的对吧那字节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豆包才如此火力全开对因为其实 Flow 就是字节的这个 AI 部门它有很多很多产品
但是豆包显然是他投入的力度最大的一个产品不光是说在投放上大家能看到的就比如说你想能刷到豆包的广告另外从组织和人员安排上也是因为朱骏就是 Alex Zhu 之前 MusicLive 的那个创始人他是整个 Flow 的负责人然后他自己带的产品就是豆包就豆包什么比如说豆包有网页端的负责人有 APP 端的负责人有些什么负责人都是给朱骏汇报的那我觉得从投放上从组织结构上字节肯定都还是非常看重豆包这个产品的
所以 Kimi 选的这个方向它就是和字节或者说和大公司的必争之地会有一个比较正面的竞争吧然后 minimax 的策略就它的产品策略我觉得它是比较灵活的它会去尝试很多不管是因为它最开始那个格露反正就莫名其妙的可能就火了就可能是个偶然性的因素
还是他有意识的策略就是你能观察到他现在的结果就是他们做的这个方向不是那么直接和大公司竞争的方向就是在新野这一类产品里面其实自己也做了猫香但是猫香的表现现在应该是不如新野的这个我们在文章里也有一些具体的数据包括这两个公司的产品带来的反馈也很有意思其实我年初的时候我自己还做了一个短视频我还讲了一下这个事
我觉得 Kimi 为什么这么火有一个原因就是 Kimi 的目标用户他刚好就是最关注 AI 的这些人什么投资人分析师媒体记者这些就是知识工作者所以你又关注 AI 然后你又觉得这个产品特别好他就会给你带来一种经验感然后有这些人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又是最喜欢去讨论这些事情的比如说小红书上或者极客或者朋友圈对吧然后我自己经历的一个特别好玩的事就是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去爬山就是一个创投圈朋友组织的
去爬山的这些人很多人都是相互不认识的嘛那大家聚到一起就要开始自我介绍然后中间有一个人不知道是谁就开始说了一下我刚才来的路上我还在用 Kimi 干嘛干嘛这个自我介绍环节就变成了一个 Kimi 使用分享会就后来每个人都在说我在用 Kimi 干嘛干嘛然后这东西非常好用就他确实在三四月四五月的时候这种自来水的传播这种口碑的传播是非常强的然后
当然有一个原因是那会儿豆包也可能还没那么强新野的用户就特别有意思就比如说我自己也下了新野但是我就玩不起来就我不是他的目标受众我觉得大部分投资人可能也不是他的目标用户但是如果你去看这些他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些人其实非常疯他们很沉迷这个东西就 B 站上以前就有很多 Glow 的那种什么养娃的视频其实你点进去之后可能都不知道这个视频到底在讲什么啊
然后弹幕里也都是一些有点黑化的东西我也在小红书上看到过就是有人分享在新野上养娃的这种情感体验他们里面就是用户里面已经形成了很多小圈子的话语了其实你有些看不太懂然后那个帖子可能有 8000 的点赞然后有 1000 多的留言就是你能感觉到这些用户对他的情感投入是很强的粘性是很强的
这个其实从那个 30 流存的数据能看出来虽然猫香和心也比它没有那么好对吧但它有 40%多的月流存然后它比豆包其实是更高的然后心也自己的流存就更高它是 60%多所以其实看下来两个公司是走了非常不同的两条道路那因为你和两位创始人都分别做过比较深度的采访嘛你觉得这和他们本身的成长啊或者他们本身的信仰啊是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吗
对首先我想说就是你跟他们采访过肯定也不算了解这个人特别全面啊我只能说一下我的感受我觉得 minimass 的创始人就是严俊杰他确实他有一个想法这个也是 minimass 自己很早内部的一个 slogan 就是叫 intelligence with everyone 就是他觉得要做一个 AI 产品这个产品是大部分人都可以用的那这个东西的门槛就应该很低然后他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他也说到他当时的原话大概就是说每天会打字的人
不过就是在座的各位他的意思就是指一些知识工作者或者办公室白领之类的吧如果你真的要让这个东西更多的人用的话得让他有语音的功能或者其他的比如视觉什么多么泰的这种功能这也是为什么其实 minimax 一开始他就是这几个模型都在做的而且他应该算是国内的公司里面语音模型做的还可以的对吧
Koji 可能可以给我发言权我不知道你试过他们的没有对我觉得他们视频模型做的更好吧就更加有口碑尤其最近遇到的各种创业者或者朋友说试了各家大模型下来之后包括我自己试下来我也觉得 Jmini Max 的这个视频模型的表现确实非常的突出但我觉得这里面也是有一点怎么说呢就再往前看对
minimax 做视频模型据说也就是十来个人应该在我们这期播客发的时候其实腾讯魂元的视频大模型也已经正式发布了然后我在做内测的时候也很惊叹水准非常高而字节也有两个团队在做视频大模型呃
比较低调没有特别多的 PR 但是用过都觉得挺好的所以在字节和腾讯包括蔚来可能也有阿里的这样的巨头的围剿之下其实创业公司还是有还是有难熬之处的只是说这个看在现在有领先的情况之下呃
能怎么样的尽快多打开一点局面对我刚刚说说的是严俊杰的想法对他这个想法肯定如果你在往后发展也还是会受到竞争压力吧就还是一个时间窗口的问题然后杨志林的想法的话我觉得至少他对我们表达的就是他想做一个智能有明显提升的东西就这个场景能促进智能的提升然后同时他又有人用我觉得他有点类似于一种就是我要去攀登一个技术高峰然后我沿途会下一些商业化的蛋
好像有点这个意思啊不过我觉得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他们都会有些调整吧然后关于这两个人我我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发现但我觉得就可能不能说明什么就是一些投资人会觉得杨智霖他是比较看准一个方向他认为哎我就这个大方向我就往这方做他比较呃笃定吧你可以说然后他的微信签名是
A million different people from day to next 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是我朝夕变化不定大概这个意思吧这是一句摇滚乐的歌词因为他自己很喜欢摇滚乐嘛然后我们当时也有问他这个微信签名他的解释就是我的长期目标是不变的但我也要快速迭代然后 minimax 的产品策略看起来好像是比较适应性的是比较灵活的然后严俊杰的微信签名是 To find the more stable formulas
就是我要找到更稳固的方程就我觉得它有一种微妙的对照但这可能也说明不了什么挺好玩的我觉得最近我们也在做一些产品的尝试其中一个尝试就是让用户上传自己的朋友圈和朋友圈的各种截图自己的后朋友的然后这里面可以解读出非常多的东西
甚至可以生成你的恋爱报告你说到这个我突然想到一个事就是我觉得有的时候如果能 AI 帮我生成签名也不错就有时候你去一个新的社交平台的时候有时候要想个签名我们最近发现这个用户传他的朋友圈的截图上来传个哪怕只有封面就只有第一屏的图其实都能够蛮准的推测出这个人的很多性格特点了甚至还能推测他是安全性依恋还是焦虑性依恋我们
我们最近在尝试做一个这个 AI 帮你更好的了解自己从而更好的脱单找对象这样的一些产品上的尝试这个 demo 做出来之后用过的人都感觉很惊叹嗯
然后过段时间我们发布出来欢迎大家来更多的尝试和使用但是我能想到的就是你这个东西发出来之后大家用的很广的一个用途可能不是用它来理解自己而是用它来比如说我去看一下暗恋对象是个什么情况我把他的朋友圈的第一屏截下来然后我想去追的这个人什么情况或者我去看一下我领导什么性格这个也很好其实就是在帮助大家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看见别人的能力嘛
对吧其实如果人人这方面的能力都变高了其实这个世界会变得更有情绪价值 Good AI 对吧嗯
这里我们预告一下新世界和晚点即将发布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就我们联合了 20 位行业里面还蛮有影响力的创业者和文化人我们会一起来发布 Good AI 的一个宣言就是 AI 将如何帮助人类帮助我们的社会一个非常宏大我们有点不自量力吧这么一个宏大的命题那它应该做到哪些呃
应该做到的事我们列了十个点我们会共同来发布这个宣言到时候我们也会在播客里面和大家介绍提前预告挺好的提前预告就板上钉钉绝对不能跳票了好的那我们再说回来最近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是最近宣布融资的一批创业者多多少少都是从去年成立的这些模型公司里出来的人你有感觉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事吗对我们有些独家报道里也写了比如说月战面它有一些产品的负责人出来
之前他有两个出海的产品一个叫 Ohai 一个叫 Noisy 的这两个负责人都出来了正好这个也可以补充一下前面就说 Kimi 他想就只做 Kimi 这个产品他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间他是有尝试一些别的方向的产品的但是据我们了解的话他们确实在这些产品上投入的力量也不是特别多
而且这些产品可能到现在它就不是一个说我正常在更新和我去继续投入的这么一个状态了更早的时候今年他们还有一个产品负责人叫王冠也是出来创业了包括就是这个我们写到过的 Noisy 的这个负责人叫明超频的后来我发现他很小他是 98 年的就
就年纪也特别小特别年轻而且他第一他这个项目的第一轮的估值应该就到 5000 万美元了就其实他也非常受市场追捧嘛所以我觉得这个事就是至少说明了你目前来做 AI 应用其实市场还是有些人是很愿意支持的
而且它还会是以一个比较贵的价格它也是愿意支持这还是回 q 到了我们前面说的如果大家认为这个模型本身的进化没有那么快的话那其实就会去更多的看应用是不是有机会而且是一种更轻的方式来做应用对我其实觉得这些出来的这一批创业者他们做的事我也觉得都挺有意思的比如玩观他们 12X 应该在做 AI 视频相关的尝试然后大鹏还是很坚定的要去做生产力工具然后明超屏是在做 AI coding 对吧
那可能公司和这些出来的人他的视角就是不一样的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就是杨志玲发 K-Limit 数学模型的那一天后面不是有群访吗就媒体在问他这个很多人出来创业包括你们公司可能有一些人才流失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杨志玲的回答还挺有意思的她说大概是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反正就知乎的那个标准回答我的开头的那一句我不太记得原话怎么说了
他想说的就是其实我们这儿没有人才流失我是因为我自己业务要调整对吧我可能不做出海产品了我精力要收缩了所以才会有一些人离开我觉得他说的是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其实我现在不太需要这一部分人了这可能导致一些人的离开吧如果总结来说的话其实就是有些大模型公司它的业务在调整会导致一些人员的变化
然后另一方面就是说这些人出来之后你不管他是自己想出来还是说公司有调整所以他们才出来那他们到底受不受市场的欢迎其实我觉得他们就是非常受市场欢迎的这个你从融资你从这个后续的比如说谁谁谁又想投谁对吧
这个都是能看出来的比如说月占面的明超频出来之后他做 AI 编程这个方向他第一轮估值就有 5000 万美元这个如果你回到 16 年 15 年那会硬科技创业热潮的时候这算是非常高的一个估值了然后还有这个王冠他应该也是出来没多久他应该也是融到资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本身也和我们开头说的就是那个核心的假设就是到底技术是快还是慢
是有关系的可能有一些投资人的判断就是觉得那我之前模型的这种爆发增长可能到了一定的阶段了那现在也许应用就会有更多的机会那我们再回到这个文章里面提到的一个数字就是 20 到 30 亿美元这提到是大木星公司在现在每年的烧钱的门槛那刚才曼吉也说这个文章发出来之后你们收到了一些不同的对这个数字的点评这里可不可以稍微展开一下
就我们说的那个 20 亿到 30 亿美元确实就是大厂的高管可能是这么认为的然后也有投资人他算的这样就是说这些创业公司其实一年满打满算的话 2 亿到 3 亿美元就差不多了是因为他说这个现在迅一个模型也就是千万美元级别然后万张 H 卡的租金也就是几千万美元一年
而且训模型其实你也不需要训练嘛一般可能一个模型你就是训几个月对吧所以他就说你简单算一下这个事离 20 亿美元就很远很远我们没有特别展开了这个算法但是他说这个话肯定有几个前提嘛首先他这里说的公司肯定还是继续在做模型训练的公司要不你这个训练的费用你都不用算
然后另一方面我觉得他这里说到的这个更便宜的训练成本包括之前李开复也说到说他们做一些那个模型训练的时候他达到和 XAI 的一个什么成果差不多的效果他可能只花了人家 1%到 2%的成本对吧
那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你去跟随一个技术的时候你可能没有算你在就是没有路的那种情况下你去前瞻性投入去探索的那个成本那个成本可能是很大的就相当于你跑马拉松前面有人在帮你跑嘛在给你顶风那你可能后面确实成本会小一点吧
然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一下 OpenAI 的花费就是 Information 的报道 OpenAI 在 2022 年的时候那会儿它还没有大火了它那年就花了 5.4 亿美元然后今年 6 月的一篇文章里面也是 Information 的一个报道它的测算是说 OpenAI 今年全年可能要花掉 70 亿美元
其中它光是给这些研发人员的成本就有 15 亿美元当然可能美国的人特别贵美国的这个 AI 研发者可能特别贵那篇文章的标题就是叫 Why OpenAI Couldn't Lose 5 Billion This Year 就为什么 OpenAI 今年可能会亏 50 亿美元所以其实 OpenAI 的投入还是非常非常高的
那这个说回来它又扯到现在就中国大模型公司的一个两难的境地吧就是说其实在中国的这个市场容量之下你可能很难容到那么那么多钱让你真的能无后顾之忧的去追求这个技术的极限对吧你很难像 OpenAI 那么多钱那你就得有点商业化和增长的东西出来但你想同时做好技术和产品增长和商业化就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所以又回到我们一开始聊到的看千问看字节的模型然后以及看 DeepSeek 就这些跳出六小龙跳出创业公司框架的巨头也好或者本身手握重大资源和大笔财富的这样的玩家他们代表中国会做出什么样不一样的前瞻性的成果出来对我觉得至少字节和 DeepSeek 肯定很明显在模型层都是有这个想法
像刚刚曼琪已经说到就是有一些挑战是由模型模型这个事本身决定了就是比如说耗钱耗资源有很多事情在中国可能很难去对标硅谷发生的事情那除了这些的话对创业公司这里我们指的创业公司是指这几个模型公司那就是他们的挑战比如说在组织跟人的这个方面上你觉得体现在哪呢我们其实有很多那种非常临时的信息就是关于他们的组织和人的
但是我们文章里其实呈现的不多是因为我觉得早期公司员工的视角里觉得老板的决策变化的很快对吧我今天要增长明天要收入今天又要增长明天又要收入或者说我之前说我要干嘛后来又干嘛这都很正常这些公司他现在这个处境里面他要考虑很多因素他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
首先我觉得高估值就是一个卡点高估值本身就会导致后续的融资变难然后又加上模型能力的进化的方向没有那么明确它的速度也没有那么明确再加上这个产品体体验或者说你的增长没有那么有说服力然后同时大公司还在全力出击产品这其实也可以展开说一下我今天还特意去查了一下精准头条当时的情况我查这个东西我就是用豆包和 Kimi 去帮我查的
因为历史数据很难搜今日头条是 2012 年 8 月上线的嘛那我想知道到 2013 年的时候就差不多就是去年比如说大模型的产品到今年有个小一年的时间如果对比一下它是一个什么表现那我可以看到的数据是到 2013 年 2 月底也就是今日头条上线 7 个月的时候它的日活就到了 200 万然后到 2013 年年底的时候它的日活就到了 1000 万
那如果你用这个来对比现在的创业公司里的 Kimi 的话今日头条当时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新产品它的增长确实还是更快的而且你还要考虑到在 2013 年的时候其实你的流量成本没有那么高现在的流量成本肯定比当年要高多了嘛那会儿还是移动互联网的早期还要考虑到当时百度可能没有看懂这个推荐算法这个事儿对吧他可能当时并没有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我就要来盯着这个创业公司百度那会儿也许觉得你根本就不怎么样
所以你回头来看的话今日头条当时的增长和它的环境都会要更宽松一些 By the way 我说一下我觉得在帮我查今日头条的历史日活数据上豆包确实要表现得更友好一些那个 Kimi 和豆包其实都给了就是 2013 年底是 1000 万的这个数据但是当你进一步去追问就是你这个数据到底是哪来的你的源头是什么
他豆包的解释至少他返回的这个东西给用户来说是更友好的他会直接在深层的文段里面他会告诉你是说我在哪篇文章里看到他提到了这个事情还有哪篇文章里提到那个事情然后你在手机上的话你去点那个没有那么方便就你点到那个外链没有那么方便或者说你直接在那个里面能看见不用点外链的话你省了一步
但是 Kimi 就是他不会直接在那个生成的文端里告诉你说我这是从哪篇文章你看到的而且到了后面他又说那个今日头条 2013 年底的日活是 100 万我问他到底是 1000 万还是 100 万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有点乱了就说回来的话就刚才也说了产品的一些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些公司现在的挑战就是他不是要解决一个难点而是他有好多因素要去调整要去考虑
而且你动了一个事你可能就会影响别的事比如说今年更早的时候在大模型创业公司里面也有一个引起比较多讨论的话题就是当时应该是有一个报道提到至少有两家六小龙已经停止预训练了其实你回头看你就说这个停止预训练这件事它是不是就一定不对也许它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是吧反正创业的话你也不要怕打脸嘛就这个事带来的一系列后果里面我觉得打脸和没有面子是最最最最其次的你创业肯定会打脸
但他也有一些现实的问题就首先就是你这个估值能不能撑住因为最开始大家去投你的时候他可能是期待你有一个核心的技术上的优势那你不做运行链了你这估值还能撑住吗当然另一方面你不做运行链的话那你能做出一个
真的说很有价值的产品你要是能顶住这几十亿美元的估值也 OK 对吧但是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我最开始我就是一个大模型的技术去组织的核心团队和创业班底那这个班底到底能不能做出爆款的产品那可能大家也是打一个问号对所以我觉得他们现在的处境确实是比较艰难就各种事是纠缠在一起的对反正听就听下来我都感觉到替他们捏把汗
那我们 anyway 了还是就是祝福鼓励希望能够看到六小龙都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因为他们发展的好我觉得整个中国的创投生态才会越来越好而在所有这个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强的能量吧就大家不管是工作事业还是日常生活都会变得越来越好嗯
好那我们这个再往下聊啊就是我们说到初创公司的挑战之后再来聊一聊字节因为今天之所以要聊他们的挑战很大一部分的压力就是字节给带来的一个又有资源又努力大象都会跳舞的公司然后我们之前看到一个朋友在讲 2023 年是字节给了做 AI 的创业公司们一年的窗口期
那曼琪根据你们的采访和了解字节在 2023 年这一年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会说他给了大家一年的窗口期呢我们文章里提了一句就是说字节在 CHPT 之前可能他们的高层更关注 AI 的另一个进化的方向是 AI for Science
当然我觉得这个方向肯定也是很有价值比如说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实也是给到了 AlphaFoldAlphaFold 可以算是 AI for Science 的其中一个方向的进展这涉及到一个我觉得另外的有点题外话的有意思的事就是中国和外国的不少大佬他们到了后期都对生物科技非常感兴趣
比如说 AI 和生物的结合生物科技的结合这也比较上心然后字节在这方面确实我觉得它的积累是不如中国其他的大公司的至少你从公开信息上看来是这样我们 23 年的时候其实也发过一篇文章就叫做大厂大模型是盘点当时的中国的大的科技公司在大模型上的一些动作和投入然后那个文章里面有一个时间线就是我们去看了一下中国的大公司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大模型的
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百度确实做最早它 2019 年就发了 Ernie 这个模型就是后来文心的前身只不过它当时可能用的是谷歌的 Bert 的那个架构它还不是 GBT 的架构但它们都是大模型再往后的话就是 21 年的时候华为有盘古对吧然后阿里也发了 M6 和 Plug 这两个模型然后这两个模型后来都是合并到通一
包括商汤也发了书生甚至大家觉得很拉胯的腾讯其实他在 2022 年拆 GPT 之前他也是发了模型的他 4 月的时候就发了婚约了到应该是去年 10 月左右微信自己也发了一个微信的大模型叫 VLM 他们都是比自己有前年前年前年对 2 年 10 月他发了微信也发了一个自己的大模型叫 VLM
其实他们从公开动作上都是比自己早的这里面有几个可以说一下的一个就是华为的这个 21 年的盘古大模型它其实当时就是还在循环的杨志林和北京智园的一些人和华为一起合作去做的
所以为什么就是资本市场最开始是非常任你养殖林的我觉得也跟他之前这个经历有关就他确实在技术背景上是非常相关的然后像商汤的话那个 Midmax 的严俊杰之前是商汤的嘛所以我觉得他二三年字节反应比较慢可能也很正常吧因为你之前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也许就是不如别人的你追肯定也要花一个时间的比如说我们了解到就是在 Chad GPT 之前字节的 AI Lab
它里面的 NLP 组就是自然语言处理组因为这个是和大语言模型最相关的然后这个组有一百多人但里面大概也只有十个人在做在看大语言模型的方向所以我感觉那会儿他就是在要去追这个技术以及他在要调整一些思路吧
因为我当时看这个标题看到这个文章的时候我觉得还挺感触的中国的大象可以跳舞有一本书叫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它其实讲的是 IBM 就是 IBM 当年怎么转型的一个故事它有一个可能有点类似的一个故事就是 IBM 当时让这个大象跳舞的那个人叫郭世纳他是一个外来的人然后他是顶住了特别多的压力
然后在 IBM 内部做了一个调整我原来才做记者的时候就是有去采访当时 IBM 中国的一个研发的一个负责人然后他讲到另外一个点是说这个 IBM 它有两个原则其实后来华为它有跟 IBM 应该是跟 IBM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就是他就是学那个 IBM 的那一套方法里面有两点就是当然华为就是一直在强调客户至上吧 IBM 就是一直在把客户至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吧另外一点是他们非常的重视自己的这个研发中心然后当时我记得那个人有跟我讲过一句话他就说因为重视研发因为重视客户可以让你一直知道市场上在发生什么
他就说除了这个组织管理上的一些灵活最重要的其实是这个所以就是我当时看到你们的写的这个点我就写了这个问题就是根据你们的了解跟采访除了是资源上的一些优势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在今天回头看是对的让他获得了今天的这个局面对我觉得正好这个时间线也是接的上一个问题就是说那 23 年
可能从下半年开始他们就会有一些变化然后才会到今年你会逐渐地看到一些结果对吧我觉得一个就是一号位对这个事情的重视这个事其实也是贡献了中国的大象会跳舞的这个比喻的这个投资人我们跟他聊的时候有一个启发一个是
创始人就是张宁自己我觉得他从去年底开始对这个事更重视或者说他更亲力亲为地参与了吧那比较直接的一个变化确实就是他在广泛地去建这个领域最好的一些研究者他在自己去招募团队然后也是这个投资人我跟他聊的时候他提供了看这个问题的一个视角
就是他说一个大公司在某一个阶段的动作其实也确实跟这个创始人如果一代创始人他还在还有影响力的话的人生阶段是非常相关的其实张一鸣确实很年轻嘛他 1983 年的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就是这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的人生阶段比如说腾讯大家也觉得他的排名很好那马化腾确实是可能他年纪更大一点对吧他 1971 年的他比张一鸣大哥 10 岁
那再往前的话像马云是 64 年的李彦宏是 68 年的加赫伯格当然非常年轻他比赵一鸣还小一岁他是 84 的然后萨玛奥特曼是 85 年的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诡异的事就是六小龙的创始人里只有两个比赵一鸣年轻 89 年的颜俊杰和 93 的杨志林嗯
当然年龄和人生阶段并不代表一切我觉得只是观察这个事情的一个视角就是张一鸣现在确实你可以说他还有很强的这个去学习去折腾的这个潜力对吧然后具体到就是当
他自己开始特别重视这件事情之后他具体做了什么其实也就是刚刚讲到的他花的很大的精力就是招人当你自己以前表达过创业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你对这个事情有个判断和认知二就是你找到最合适的人和团队剩下大部分问题其实可以被这两件事解决他去招人这个事我后来发现我们跟严俊杰聊的时候我觉得严俊杰对这个事情可能他有一个判断是类似的我们应该是三月的时候采访的
然后当时我们有聊到字节严俊杰就说他觉得对字节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技术资源因为他的产品上的能力都是 ready 的而且他的产品资源是等于无限多的去做很多很多尝试然后他最重要的就是把技术给怼上来对吧那后来我觉得字节确实在招人上在做研发上他是在做这个动作
然后还有一个表状的事就是二三年六月之后我觉得字节他更明确了一个策略或者说思路吧就是他要自己来做大模型和产品不再对外投资中国的大模型公司
其实在 23 年 6 月之前他们应该是考虑过投资两个公司一个是接月星辰一个是 minimax 接月星辰这个是我了解的话应该是相对比较确定已经走到比较后的流程了但他最后还是没有投总之没有投之后我觉得也让内部可能有一个更明确的共识反正我们就是自己做好这件事第三件我觉得他做的比较重要的事就是 Flow 这个部门和这个团队的建立
而且整个集团应该也确实给了这个部门很多的支持和资源那他有了这个部门之后基本上我觉得他在做的那件事跟严俊杰描述的很像就是我的技术能力要上来然后我是很多很多的产品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他有豆包有扣子有新会有猫香还有什么豆包爱学这个以前其实是自己教育的产品给他拿过来的
然后包括猫香之前也是抖音那边的产品是番茄小说的产品就它都汇聚到这了当然现在其实除了 Flow 之外字节的别的一些团队也有在做这个 AI 了可能大公司就会有这种情况我们那个文章的后面也提到说大公司可能
可能会给创业公司的一个机会就是一个事如果他投入一段时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反馈大的组织里其实可能是会有很多张力的比如说团队之间的一些拉扯对吧然后比如这个战略重点的一些变化那说到这个其实最近有个好玩的事就是字节不是要去告一个实习生让他赔 800 万吗然后最开始那个长文出来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过没说那个实习生为什么要蓄意的去搞破坏就是因为他不满于
他所在的这个项目没有得到足够多的 GPU 的支持但是我不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完全真实的我只能说最开始你看到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然后这个人他就是不是在 SEED 团队的就是他不是在那个朱文嘉馆的那个就是大模型的研发团队他是在字节的商业化技术团队的就是在刘晓斌下面的
就其实字节好多部门都在做 AI 相关的一些尝试那从这个报道里面看到感觉字节是非常强大甚至就是强到让人有点害怕的那它没有什么弱点吗字节其实它还有一个
外部的变量我们文章里并没有特别展开就是它已经是一个家大业大的公司对吧然后 TikTok 在出海在美国其实有些压力的所以接下来就是海外的这个压力对它怎么做 AI 的力度和方式可能会有些影响吧因为自己现在很多产品也是出海的当然它出海的有些产品他们自己说其实我背后用的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模型它可能用的是 OpenAI 用的是世界上其他一些公司开发的模型嗯
这个在聊字节的同时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我觉得也非常值得聊的大公司就是阿里那他不但在投资上面非常激进那其实他自己的这个千万大模型也很牛叉可不可以也这个请曼琪讲一讲就是你对阿里在做什么有没有一些采访到的对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观察故事信息等等我觉得阿里云从去年 9 月开始开始
我自己的感觉你可以说他焕然一新也不为过吧因为在那之前的一年里面拆成一加六加 N 他有很多的这个组织结构上的调整云里面其实也一直在调整就大家老觉得在调整但是去年九月吴永明他开始做这个云的 CEO 之后他是定了一个新的方向嘛叫 AI 驱动公共云优先我觉得在那之后其实阿里云的战略就是这几个字是可以概括的很好的
我们去年 10 月也采访了阿里云的 CTO 周静仁这篇文章我也可以贴到 show notes 里面这个是在晚点发的然后我觉得他就是比较清楚地讲了阿里云是怎么看待 AI 这个机会的吧我觉得阿里云最想做的就是新的智能时代的计算的基础设施那这个首先在算力层就是 S 层那可能就是我大规模的这种 GPU 的集群然后再往上的话是模型服务层他们叫 MAS
就是模型级服务这包括模型的搭建工具啊调优工具还有他们也在搞社区什么的他们有一个摩搭的生态这个我不知道科技用过没啊反正就是你可以在上面下很多模型
他们还有模型本身也就是通义开源系列这个部分然后它的开源确实我觉得不管是行业口碑还是热度关注度都挺高的他们自己披露的数据的话到今年 9 月通义的开源系列应该是已经被下载了 4000 多万次然后衍生了 5 万多个模型这个数字是仅次于 Meta 的 Lama 系列的就在全球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所以我觉得他就是想把云这个做好就还是挺受关注的在外网上这个 X 上其实大家搜的话其实可以看到挺多对他们的评论而且是有挺多我觉得是 KOL 的一些评价的
然后我们今天开场的时候 Koji 不是还总结说这个是字节和阿里的代理人的战争对吧就是说阿里投了这个公司我们自己文章里倒是没有用这个词我看到是兰西他在极客上发的一个总结里面他用到了这个词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如果你说现在的这个竞争是代理人战争的话那我觉得未来这个市场确实可能
有一个看点就是说火山云和阿里云之间会不会有一些竞争吧然后我看到周亚辉发的朋友圈里面他也提到了这个我们那个文章也引用了他这套朋友圈他朋友圈很长啊我们可能只引用了他关于字节前面的就表现的评价的部分他后面其实写到说
他年初的时候跟阿里云的高管聊过说他觉得字节的大模型的 API 是一定会猛干的而且会想办法让一些厂商必须用他们的 API 这是火山云崛起的关键
然后他说阿里的那个高管不太信但是他认为这是字节未来会发展的一个方向然后关于这个阿里云和火山云的情况其实我去年到今年也有和阿里的一些朋友沟通反正我的感受是阿里云还是很自信的因为二三年初的时候火山云的算力的升势一度是很火的
我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印象他们还开发布会说什么中国多少大模型公司都是用我们的算力然后百分之多少的这个模型是在我们这里训练的然后到今年的话感觉他的这个声势就稍微弱了一点然后阿里的人的解释就是说 23 年初为什么火山鱼那会特别火是因为当时字节确实是 GPU 的储备比较多然后而且那会大家主要就是要买这个训练用的模型
要的又比较急嘛所以一下子它这个量起的比较多不过这个市场再往后发展的话你真正对算力需求的大头其实在推理上然后推理的话对数据中心的数量包括你的区域的分布的广度你的稳定性弹性计算的能力的要求都会多很多然后阿里云的人会认为就是一旦进入这种正规军的比赛火山云不要说跟阿里云比你可能和腾讯和华为你都很难比
他们当然觉得自己是最好的阿里云却在这个基础设施本身的稳定信仰工程细节上他们也积累了很多年而且 OE 这个方向出来之后本来那个大家就会把 OE 的这个转变有一个总结就是说你从这个 primtrain 到 posttrain 对吧你是 inference scaling 了就是你是推理阶段的这个规模扩张就本身你可能推理阶段的算力需求也会上升我觉得未来火山云和阿里云之间怎么变化就这会是一个看点吧
其实回朋友圈里面还说到他是认为字节一定会学 Google 和亚马逊的就一方面现在要把厂商的广告费用吃下来另一方面还会去吃掉他们的云的费用所以这个字节云的市场份额慢慢的逐渐的一定会等同于字节的广告市场份额那曼琪除了字节和阿里你感觉其他大厂还有谁在排桌上吗我觉得腾讯
腾讯应该算吧反正大家可能会认为腾讯它想后发制人对吧它敢为天下后它也能为天下后它什么时候上牌桌它都能有上牌桌的入场券因为它确实有超级 APP 在手里然后它也有非常多的流量啊
微信的流量等于是免费的对不对可以这么说吧就是我发现就是说你去观察一个什么类型的产品或者一个什么公司它成为了一种基础设施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就是你用什么东西去关联你的新的注册比如说我在海外我如果要去注册一个新产品那我肯定就是用我谷歌账号对吧我所有东西我都可以用谷歌账号去注册去登录那在国内的话那就是包括 Kimi 啊包括这些新的产品我基本上就都是用微信
我就一键登录了就它已经像水和空气一样就只要你在这个互联网世界你的互联网通行证对对对你的互联网通行证所以我觉得腾讯肯定它算是想上排除的时候是可以的吧我甚至想好了我之后我们写到这个事可以有一个标题至少是个小标题叫字节补缠腾讯在后
所以腾讯是螳螂思杰是大象那与此同时你观察到百度在做什么呢你观察到百度在做什么今年百度世界大会的主题叫应用来了
然后李彦宏在里面他跟那个贾子和归星人不是有一个专访然后那个专访里面讲的话是相比超级应用更重要的是不断赋能数百万超级有用的应用我对百度在大模型上的具体的进展今年我觉得明显会比去年的信息要少很多然后我们这个文章里倒是写到一些百度的情况就他们在组织上现在确实比较复杂
比如说这个文章里写到就是在百度他训练基础大模型的团队和用这个基础大模型去开发 2C 大模型产品的团队和用这个基础大模型去提供 2B 大模型方案的团队他是在三个不同的事业群里的他还不是三个部门他是三个事业群里然后这个跨部门的这种协作啊沟通就会比较麻烦
所以之前为什么有人传说那个百度暂停预训练啊什么什么它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比如说这个训练的团队想去调更多 GPU 的时候就有可能会遇到
你资源不太那么好拿的情况因为你同样的算力如果你放在这个 2B 的业务上它可能就是有收入的嘛那如果你又把它重新投入去训练一个新的模型也是因为现在这个训练模型本身的性能提升可能没有那么明显就这个回报就会变得不确定所以我觉得百度这个公司真的挺神奇的就一方面
确实也挺技术驱动的啊他也有一些挺有技术前专心的东西包括我们刚才也聊到说在中国的公司里面最早做大模型的公开来看也是百度嘛他 2019 年就就发布了一个大模型而且他曾经有真的很多很厉害的人像乌文达之前也在百度对吧还有 XAI 的最开始那 12 个成员里面有一个叫杨格的他以前好像也是在百度实习的包括那个 Anthropeak 这个 Dario 他不是也是在百度实习了一段时间吗嗯
他曾经还是一个 AI 人才的技术高地也许跟他投入的太早然后他又很难坚持一个事有关吧但另一方面我觉得百度今年可能在 AI 领域更受关注的事情是他 Robotaxi 上的一些进展今年六月萝卜快跑这个事还是非常出圈的甚至我觉得都算是社会新闻了
就大家还是非常关注的而且我还专门去看了武汉的市民留言板就挺有意思的就是对普通人来说那个留言板里的不管是吐槽还是期待说你赶快到我家附近去开一个这个萝卜快跑的点对吧就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说用 robotaxi 这个词啊就
就可能只有在媒体和投资圈才出现这个词而且比较好玩的就是二三年底的时候那个留言板上有很多消息都是说在这个规划里面不是说要在我家附近哪哪哪要开一个点吗怎么还不开点都是在问什么时候开点的总之是他前面的留言都是期待说你到我这来开个点后面的留言都是一些吐槽比如说他怎么阻塞交通了呀又或者他怎么那个霸占着加油站让我们这些居民加不了油啊这个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其实我老家是重庆永川区嘛其实永川是在 2021 年百度就开始去布萝卜快跑的一个地方那个是仅次于北上广的一个试点的区域所以我的老乡们是非常早就体验到了萝卜快跑我感觉到的口碑在今年 6 月份那个社会新闻发酵之前真的都还是不错的就是很多人觉得很方便也在呼吁说是不是可以赶紧到我家附近来开
对我觉得这个倒是他坚持这么多年好像看到有一点变化的一个东西啊呃我们聊完大厂之后啊我们再来聊一些这个最近的感受嗯一个是上周日其实十字路口在北京办了一场活动然后那场活动呢先半期也来了现场呃
我们非常非常的惊讶这个活动的通知发出去之后我们 48 小时的时间把报名了 776 人然后最后因为那个活动现场在北京大学校园里面的一个斯坦福中心的一个空间所以他只能装 200 来人所以我们到最后这个也只能这个容纳 200 人其实很多朋友都非常遗憾没能到现场来
但是在现场我觉得那个真的是就是感受到了巨大的能量就是大家都超级的艺人就感觉
充满了希望吧有那么一种感受然后这个在现场我观察到其实多数人都是做应用的这是第一然后第二个呢是我觉得至少有肯定超过三分之一有没有一半不好说都是在做出海的应用的去了那个活动的感受就是我们应该多采访 AI 应用创业者就专门做 AI 应用的
这个是我觉得我们以后应该多聊一些的因为我们今天确实可能是聊大模型公司的人会更多一些他们的处境确实很不一样因为比如说我在现场我遇到的很多人其实他们还不是一个全职创业的阶段有的人是他们想去找创业的方向然后有的人是他现在可能还在一个大公司里但是他在兼职的做一些事情所以这完全是和典型的由 VC 支持的那种 Go big or go home 如果我不做大我和
死了没有区别的这种创业它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那我觉得他们有些人很多人都是没有融资的我在线上聊了一些人啊他们就用自己的钱或者说我这个产品上线之后我很快就有现金流我就有收入他是用这种方式来运转的所以我觉得他们就是一种轻装上阵的状态
对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今年的趋势吧就是一个是 AI 来了之后超级个体或者这个很小规模的团队就是可以做出在过去需要融个 100 万美金才能干的事情就需要的启动资金变少了然后第二个变化是 AI 来了之后大家 Day One 就可以收上钱因为为 AI 产品付费在至少海外市场吧是特别天经地义的然后第三是 AI 来了之后中国的创业者更容易做全球市场了
在过去可能都还有语言的障碍啊这里面大家甚至会有一些害怕但是在今天啊就是语言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其实前面也有很多的榜样就是像莫妮卡的小红也说她的英语啊
这个四级虽然考过了但其实非常渣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在全球做得很优秀的企业我觉得这种种的原因加在一起就是让今天有更多选择不融资选择用自己 bootstrap 的方式去创业的应用的开发者当时看完点这个报道的时候会觉得
中国的创业者真是艰难啊就是前有这个封锁后有这个这么激烈的竞争然后大家都是这么努力的人我们本来就是从小被从小被教育的又都这么努力然后在这样子的竞争环境下就是面临着
我觉得其实是每一个人不管是大模型还是应用创业者其实大家都是在同一件事上选了不同的方向做这些探讨吧其实还是都是希望这个方向大家都好对我觉得它就是对你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它就逻辑不一样比如说这些比较小的团队它确实也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我做了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的需求也许就是个一波流的需求就比如这一两个月它特别火可能之后就没有人用它不是一个持续性的事情它不是一个事业啊
也很有可能是这样的情况对而且其实热火朝天其实 AI 应用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因为大家都说本来期待 2024 年是 AI 应用爆发年到年底大家好像又会觉得又有很多声音会说感觉好像没有爆发 Cogi 你觉得什么地方爆发了吗比如说 AI 编程这种算是一个小小的爆发吗 AI 搜索算吗我反正说到这个我其实还是有点情绪的
就我觉得大家真的对这个事情的预期太高太高太高了就觉得好像明天就中国又要出现第二个字节跳动但如果是这样的一个预期的话那注定是失望的但是我们自己在一线不管是做这个播客还是我们自己也做项目然后身边的朋友们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就我感觉到的是非常的雨后春笋就是
我觉得很有希望有非常多新的东西在不断的冒出来我觉得仍然是迎接不暇的那有些是中国人做的而且非常多是中国人做的那比如说最近我觉得我自己这个就很感慨一个是 recraft 我用完他的交互之后觉得这种感觉就是 Photoshop 就感觉像上个时代的东西了就是如果我的小孩要开始用电脑去做图像编辑我 Day1 一定是会
不是我教他可能他受到的这个整个教育或者他的朋友们就一定是从 Wildcraft 这样的交互开始的多么的自然就符合人类的这种更容易更轻松去操作一个图像的那样的习惯可以讲一下这个吗就是他是电脑端用的吗还是在手机上还是在电脑端用的就他首先是一张无线画布然后他可以纹身图
然后它也可以针对图片去做局部的调整看上去呢就这些东西可能在早年有 web ui 或者有 confer ui 的时候都可以做到但是这个 web uiconfer ui 它是让普通人是望而却步的那个学习门槛是巨高的打个 web ui 看到 100 个英文参数就是四个人都懵逼了
但是这个 Wirecraft 不但自己模型能力做的好把交互也做的非常好就我自己认为或者我观察到吧就小红书上的这些网友们也都用的很轻松就上手了最后做出来的这个不管是质量还是创造力都非常好再说这个 Cursor 就你用的第一天就是有触电的感觉
然后我记得那一天是我们在十字路口有一个 fellowship 的每周日的一个大家聊天的一个线上会然后在那个会上就有一个 00 后的范涵就我们的 fellow 之一他就讲说他用了 cursor 之后认为从此以后编程的学习门槛不再是编程而是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
然后我听了这句话之后就真的被打动了然后我当天就那个会还在进行的过程中我就下载了 Cursor 开始这个用起来就是十分钟就写出了第一个 demo 就是我输入一段随便什么样的自然语言他翻译出一段 emoji 来表达我的这段自然语言就我觉得这些都是
很大的变化然后还有一些就是我看到中国很多独立开发者我们之前在十字路口有一期内容叫那些闷声发大财的在海外赚钱的 AI 应用我们在那里面列举了十几二十个这里头都是中国人做的而且我们因为做完那一期之后又有不断的朋友告诉我说你们做漏了这个做漏了那个就漏的越来越多就看到有很多是低调的他不需要 PR 他也没有理由去 PR 因为他不融资他也不面向中国的开发者
还不面向中国的用户所以他就只需要很少的人所以他都不需要去做 PR 招聘就团队十几个人我感觉这个在应用领域像我们办一场活动来 776 人报名就想上台去分享的报名开放麦的都有 70 多人我感觉这里面的生态是很繁荣的很多人在这里头看到了机会甚至已经就是得到了一些正反馈这个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确实这也是接下来市场里就除了大公司和我们能看到的最头部的又做模型又做应用公司的这些公司之间的变化博弈之外就应用怎么产生会很有意思不是有一个荣慧喜欢说的说法就是说什么
当年颠覆雅虎的不是他的一个同类是 Google 后来对 Google 有挑战的也不是一个搜索引擎而是 Meta 日后看来对你最有威胁的一个竞争对手都不是在今天能看见的这个也是最可怕的一件事而且我们今天聊的比较多的都是 AI 软件嘛对吧不管是大模型还是刚才说的一些应用都是软件其实现在软件和硬件结合包括做一些新的类型的 AI 硬件的创业的尝试也挺多的嗯
曼琪做完这个稿子你自己对这几家大模型的创业公司有什么整体的感受吗你会觉得大家在努力的找出路或者说大家其实整体有一种强撑的感觉或者是内部的情绪是很悲观的还是是刚才说到的这些的相反面我觉得他们肯定是在努力的寻找出路的至少在创始人这个层面我觉得创始人没有空悲观我觉得比较理想的或者比较典型的创始人的画像
他可能会很激进就是他对危险是很敏感的但这个危险也许带来的更多的是你要去行动你要去反应你要去谋划他可能更多是兴奋感而不是恐惧感你一直开始会去创业而且你会选就是我要去做这种很大的东西我要去搞大事情的这种创业方向的人他本身的冒险偏好和成就动机都是比较大的我觉得可以观察一下大家要会去找什么样的出路包括除了技术和产品之外
其实肯定有一些公司也想更早的上市嘛就你在商业上包括你的融资渠道上是不是能有一些变化我觉得大家都会有很多思考和要去尝试的方向所以我觉得就是这个故事肯定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这个对我们这种观察者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对吧你可以继续去看未来会发生什么然后我也很期待会有不一样的翻转的叙事出现其实就像晚点稿子里面提到就是又引用了王兴的其中一句话叫做大多数人都以为战争是由拼搏组成的但其实战争呢是由等待和煎熬组成的
这个新歌这个虽然现在已经不玩范否了但是他曾经在范否上发过的各种各样的句子在今天仍然时不时的冒出来觉得哇哦对而且我从后台看到的数据的话他这一句话应该是被华县次数最多的他这句话好像是华县 70 多次吧
就他非常犀利和精辟的总结了一个现象好吧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曼琪那也希望大模型这场战争再往前相信大家还会有很多的等待很多的煎熬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希望大家能够这是比较俗套的一句话吧就享受这个过程过程本身即是奖励
谢谢十字路口的邀请感谢串台的机会各位拜拜拜拜
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