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从生活到创业,建议逐帧学习的留美复盘|BLABLA老友记

从生活到创业,建议逐帧学习的留美复盘|BLABLA老友记

2024/5/15
logo of podcast BLABLA

BLABLA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楚涵
Topics
我想静静: 本期节目主要围绕楚涵的职业经历和创业经验展开,从她独特的双专业背景(金融和戏剧)到华尔街的职业生涯,再到硅谷的风险投资和最终的创业之路,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节目中,我们也比较了中美创投圈的文化差异,以及对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关系的看法。 人人酱: 节目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楚涵从北京军事化高中到弗吉尼亚大学,再到华尔街和硅谷的经历,展现了她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掌控能力。我们还探讨了她在风险投资和创业方面的经验,以及她对中美创投圈文化差异的见解。 楚涵: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华尔街,在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工作期间,我积累了丰富的金融和商业经验。在硅谷的风险投资经历让我有机会观察到众多互联网公司从早期到上市的全过程,这为我最终选择创业奠定了基础。我的创业项目是一个面向企业董事会的软件服务产品,旨在提高董事会管理沟通和信息分发的效率,解决行业痛点。在节目中,我还分享了对中美创投圈文化差异、投资人与创始人关系、以及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看法。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为之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投资人跟创始人的关系被比作婚姻关系?

投资人跟创始人的关系被比作婚姻关系,因为投资人一旦投资,不能轻易撤资,需要长期合作,计划长远,以确保双方的日子都能过得更好。这种关系需要双方共同面对挑战,互相支持,类似于婚姻中的长期承诺。

创业与做VC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创业需要深入局中,专注于一件事情,而VC则是浮在面上,提供建议而不直接插手管理。创业者需要全身心投入,而VC则通过观察和提供资源来支持创业者,两者的角色和责任不同。

中美创投圈的文化有哪些异同?

中美创投圈的相同之处在于当前日子都不好过,投资金额和估值都有所下降。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创投圈更注重圈子文化,投资人通过创始人的人脉直接联系,而中国则更多依赖金融顾问(FA)作为中间人。此外,美国的退出机制较为灵活,失败的项目不需要回购,而中国则存在较大的回购压力。

硅谷最火的方向是AI吗?

是的,硅谷最火的方向是AI,大部分公司都在GPT API上做应用层开发。尽管AI公司目前还处于讲故事的阶段,尚未验证商业逻辑,但投资人对AI的容忍度较高,尤其是在当前资金成本高的情况下,AI仍然是热门投资领域。

硅谷的创业妈妈们在做哪些方向?

硅谷的创业妈妈们选择的创业方向非常多元化,除了母婴相关赛道外,还包括AI赋能、SaaS软件、产品开发、金融产品、营养学等领域。她们在平衡家庭和创业的过程中,通过社区互相支持,讨论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

如何抢到头部项目?

抢头部项目的关键在于“懂”字,投资人需要了解创始人的个人兴趣,提供情感价值,如安排晚宴、送上演唱会门票等,以打动创始人。这种情感上的拿捏和情绪价值的提供,是赢得头部项目的重要手段。

华尔街的第一课是什么?

华尔街的第一课是诚实。在华尔街工作,诚实至关重要,掩盖错误比犯错本身更为严重。诚实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在金融界立足的基础。

个人IP在创投圈的重要性如何?

个人IP在创投圈非常重要,投资人需要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和特色,提供独特的价值。无论是提供专业领域的建议,还是情绪价值的陪伴,个人IP的建立能够帮助投资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中国企业出海有哪些优势?

中国企业出海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链,但在品牌化方面仍有欠缺。通过将制造能力与品牌化结合,讲述真实的产品故事,中国企业可以在全球市场中建立独特的品牌价值,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制造和AI应用领域。

硅谷精英妈妈们是否也鸡娃?

硅谷精英妈妈们普遍在体育和学习上两手抓,养娃成本高,竞争激烈。然而,也有妈妈们希望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盲目追求高薪或社会地位,强调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个性化的教育。

Chapters
嘉宾楚涵分享了大学时期同时学习金融和戏剧的经历,以及戏剧专业技能在金融行业的意外用途。她认为,在金融领域,'演'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与她在大学里学习的戏剧专业知识息息相关。
  • 金融和戏剧双专业学习经历
  • 戏剧技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 职场中'演'的能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投资人跟创始人的关系我们讲说像是婚姻关系因为毕竟不是说你今天投了明天就可以让他走人的这种情况所以只能稍微计划的长线一点让自己每天的日子好过一点我觉得你在描述 VC 的时候给我一种感觉就是 VC 有点像金融界里面的那个戏剧学院

对我觉得创业可能真的就需要去攻深入局去很专一地做这件事情然后 VC 的话其实好的 VC 应该是更浮在面上就是更不要把手伸得太深对我觉得这个信息的包括这种评价对人的评价的这种流动性我感觉在美国是更平坦的就差搞一个投资人大众点评实际上你在华尔街里面工作你老板教你的第一课就是要诚实

哈喽哈喽 欢迎收听 BI 资本旗下最新的播客栏目 blah blah 这是由热爱消费的投资人亲力打造的一档全新专业类消费播客我们希望在全球化浪潮中帮助中国创业者和供应链乘风破浪 开启大航海时代哈喽大家好 我是我想静静哈喽大家好 我是任江

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在美国西海岸硅谷然后生活了十几年的我的一个主要是跟静静有多年的交集对不对对就我们一起过了我们的这个青春岁月吧然后就是两个中国女生然后去美国念书然后去了这个华尔街的投行

然后呢就是我回国了然后但是这个楚涵呢一直留在美国然后其实也见证了美国就是过去十几年这个经济高速腾飞然后硅谷就是发展非常趋势非常好然后经历的疫情然后到现在就是经历了很多的这个从这个我们叫首极端的那个 APP 开始到现在 AI 的整个过程所以我们今天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楚涵楚涵要不要先给大家打一个招呼

Hello 大家好 我是楚涵对 然后要不我来介绍一下就是我跟楚涵当时认识的经历吧好呀我其实具体有一些不太记得我们俩第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你们是在美国那时候读书时候认识还是工作时候认识不是 就是特别巧就是我大三的时候楚涵大二的时候就去华尔街实习了大二就去华尔街实习稍微是有一点卷吧对 非常惊人

然后我大三的时候去华尔街实习然后实习的时候呢我当时在一家就中等 size 的 bank 叫 Jeffries 然后也是当时的一家投行然后呢当时我记得录取的时候还有一个中国男生就我们俩是唯一唯二的两个中国人在那一届就是实习生的那个 class 里面

然后那个男生跟楚涵是同校的校友然后楚涵因为大二就去华尔街实习了嘛所以肯定是当时所有学弟学妹以及同届人中的这个佼佼者和这个 role model 吧所以可能我记得当时应该是他引进我们认识的对吧原来是有个共同的朋友对对对你们聊一下就是各自见到彼此当年第一面的时候是什么印象楚涵你要不先来

我的印象是我们那个时候工作时间真的很长经常一周 100 个小时甚至 120 个小时我记得都有过所以我跟静静每次见面好像都是午夜零点之后还好纽约很多店关门时间晚因此我们能够有地方去但都是午夜的

某个小店能够吃点东西聊聊天对然后我记得当时我还记得有一次就是我们去看电影啊还是什么然后那个电影票记得当时还是一个什么大电影的首秀首映然后去排队买电影票然后那电影好像开始时间是 12 点吧就是挺夸张的

但是我要我要声明啊就是说楚涵是一个当时真的是在我眼里经历特别旺盛然后特别能力特别强的女神就是当时她在美领嘛就是也是美国一个很大的投行了然后在美领最好的组就是那个叫 M&A 是专门做并购的那个组

他是当时所有实习生排名就加上美国人的第一名实习生也要排名的吗对对对他们要做这个排名然后因为最后是择优录取嘛不是所有实习生都可以转正的然后就我当时觉得这个成就真的太惊人了真的很厉害那是熬夜第一名吧特别能熬所以而且他熬夜就是皮肤还特别好就是每次看到都是水光水光的容光泛花的对然后

我可能是属于那种就是比如说昨晚熬了一个夜今天下午我就在办公室在我那小格子里面睡觉然后楚涵就是属于昨天熬了一个夜今天下午就去见人或者是在办公室我记得有一次他给我拍照片他用纸做了一个大象

我觉得这个经历真是这个你都记得了对对对然后我觉得这个印象特别深刻我就在想他是怎么做到就是经历如此旺盛所以他来创业了嘛对吧对对对所以我当时就觉得楚涵是一个天赋异地的人现在想来当时还是年轻啊后面

现在我觉得体力肯定是没有办法这样一周 120 个小时的熬了对但是对我也觉得然后但是还有一件事我觉得我印象也挺深刻的就是当时就是楚涵做的那个就是纸做的 paper elephant 以后然后我就在想这女生为什么要做一个纸质的大象我觉得她很有想象力嘛因为你想你在办公桌前无聊你也不会

去有这种刷抖音对创造力去做这样一个东西后来我才知道他其实大学里就是修了金融家那个艺术戏剧就是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反差特别大的一个点那个楚华要不要你跟大家说一下就当时你为什么会在大学里面同时去修这两门专业好问题其实我后来面试的时候就发现戏剧的这个能力还是非常百搭的因为大部分时候都是靠演

就是你从台上讲什么的时候当你不确定的时候就先演一演最后他讲着讲着就真了

反正金融行业很多时候是要靠这一点的不过我当时最开始来美国的时候也是因为对戏剧很感兴趣但又觉得光学戏剧这个专业吧之后不好混口饭吃所以最好再加一个金融能够拖个底然后我的大学生活就非常割裂就是我的戏剧同学们就觉得金融实在是太无聊了

还能有比这个更无聊的专业吗然后我的金融同学呢又觉得戏剧太 drama 谁还不会演一点戏啊肯定都是为了 EZA 为了刷 GPA 刷基点去的所以还挺有趣的所以你学的那个戏剧就是不是写剧本是去表演表演那个戏剧吗

我们其实都需要做从写剧本到上台表演还有中间可能设计戏服啊然后做道具啊比较全面吧全流程那你很适合做网红就是你整套流程其实都会了对你这个能力我发现对现在自媒体时代也很有用自媒体时代其实就应该去学这个戏剧学终于有一个专业是可以对口的

感觉就是需要稍微摸清一下视频剪辑的事情不过其他的确实是比较相通吧对那你现在跟你当时学戏剧的那些同学还有联系吗就是因为学金融咱们这个圈就是未来路径其实都挺清楚的我不知道戏剧的同学现在大家都在干嘛我们最近有一个人混得还不错已经是百老汇一个歌剧的 A 角了哦

所以百老汇其实那个就是真正能站到舞台上面当舞迷的人也很少也花了十年时间了你想是的而且他们都是大学里头容貌较好的帅哥美女吧这个专业有点好处对啊就可以有很多机会见帅哥颜值上应该是可以秒杀金融

不过金融毕竟一件能招很多嘛不像戏剧这个剧 A 角就只有一个所以确实比较难一些那那个 A 角的他未来的路径是什么呢他就做成这个白老会的这个剧的这个导演吗他是越来越做演员还是他会负责整个场控他未来变成这个的负责人好问题我觉得大部分人如果要是不去演的话可能都会去教学

因为导演就是更加金字塔尖了人会越来越少嘛所以教学的还是比较多你觉得就是美国的那种戏剧教学和国内比如说电影学院里面的这种教学是不是是有什么区别吗我们为什么延展到戏剧上因为这个真的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往回拉一拉

我是觉得电影学院的可能更在意上镜的效果因为戏剧这边还是更在意舞台感染力所以就是舞台的走位这些可能更重要电影学院我觉得更在意这个人放大了之后镜头上好不好看还细节的一些表情的处理吧就是因为戏剧还是比较夸张一些嘛

对对然后我还记得一件事就是那个我大四就是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我去过那个楚韩学校然后去看他楚韩是哪个学校的楚韩要不你自己揭秘一下我本科是 UBA 就是弗吉尼亚大学在弗吉尼亚

对也是一个全美很好的公立大学然后我到楚韩地方特别 drama 就是我先从我的城市因为我也在一个中部城市我先坐到我记得是华盛顿还是哪里就离它比较近的一个地方

然后呢他们在一个也在一个小镇上面然后我就坐了一架大概 20 人的飞机然后去了楚韩那个地方然后那 20 人的飞机就颠到什么程度那个空姐一直在吐然后我就说我不能服务你们

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我有生意来坐最小的飞机我去了他们学校因为当年他是就是比较杰出的学生嘛大四学生然后他们比较杰出的大学生就可以住在好像你们草坪上对吧那个是他们一个就你们是住在浪上对他们好像应该是 Thomas Jefferson 创立的学校所以好像就是在那个大的草坪上然后晚上呢他们会有一个活动就是裸奔因为我去的时候高中午晚上

然后呢他是每周五都裸奔吗这个要请楚涵回答一下是不是每周五都高兴高兴的时候也不止周五的随时裸奔一直要裸奔对然后我就发现楚涵的宿舍里面有一盏大灯然后就是真的是那种就是巨大的曝光灯我说这干嘛他说这就是他们裸奔的时候他给他打光就给同学打光对然后这样才看清楚他们裸奔吗

然后我就记得哇我真的印象非常深刻那个画面感就是突然可能八九点钟就大概有一百多个人从学校草坪最上端然后开始疯狂裸奔下去裸奔的人的质量怎么样啊就是那可能要靠就是楚华那盏灯打出来不然其实也看不见一般裸奔之前都会去健身房稍微拉两下冲一下血吧

对所以这就是我跟那个楚涵相识的青葱岁月吧我觉得现在回忆起来还挺有意思的那真的是青葱岁月对但之后其实就是楚涵跟我们大部分的

中国留学生我觉得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就是我们干完投行以后呢其实当时在美国做完投行大部分人会选择去 PE 就是叫 Private Equity 就是叫私募基金那做的事情呢就比较后期的一些并购啊然后有一些大项目的收购啊其实还是那种比较成熟传统的一种金融的一种收购

那尤其像楚涵她是在就是当时在并购最早在并购嘛后来在那个就是去投行的时候她去了应该是摩根斯丹利的 TMT 组当时就在这个硅谷然后这段经历也挺有意思的就是那个楚涵当时应该大三你是不是聚了美林然后去了摩根斯丹利

就是因为我在要接 offer 之前认识了摩根桑利的一个校友然后他对我展开了一些洗脑的攻势之后我就觉得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了所以我就去了他当时怎么给你洗脑他当时就主要是在讲说 M&A 虽然是

就是并购组像你说的有很多项目嘛其实作为投行来讲你希望能够有很多业务但 TMT 技术的发展才是未来然后 Morgan Stanley 的技术这个组又扎根于硅谷的话客户其实质量都非常高所以感觉这就是通向未来的船票吧对但我当时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吧就是我现在的老公当时的男朋友搬来了加州所以对我来讲有格外的意义哇那你是爱情长跑了这么多年好厉害对 18 岁认识的男生最后还是结婚了哇塞那他就是是学什么专业的也学戏剧吗哈哈哈哈

如果都学戏剧的话家里可能就没法过了他是学比较留学生比较常见的专业吧金融经济和数学啊哎楚安我很好奇我可能想再 trace back 到你的一个成长经历啊就是因为大家比较好奇就是说你你的高中是在国内读的还是高中就去美国了嗯

我高中是在北京一个军事化管理的高中上的学然后当时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我当时住在鸟巢旁边然后学校呢在金融街在二环内所以基本上早高峰的时候单程可能就要一个多小时然后于是到高二的某一天我爸妈就决定不再送我而让我住校

所以高中的时光还是比较艰苦的吧我们学校也不是出国大校所以那个时候还需要跟校长解释 SAT 是一个什么东西就是我们考的那个标准化考试来美国念书的这个过程当时是你想要出去还是你父母想让你出去啊

我父母其实到今天为止都不是非常希望我出来尤其是因为独生子女嘛希望能够在家里啊或者在身边我自己比较想出来也是当时了解了一些比如说金融危机啊然后就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危机嘛总是有一些新的机会所以就很早就埋下了说想要来投行看看的这个种子吧然后加上戏剧

当时也有机会接触了这边大学教授戏剧的一些项目然后所以觉得还是应该出来看看哇那我觉得你的人生都是自己主导的其实你不太受到这个父母或者 peer 的影响你一直在走一条自己的 track 而且我可能比较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就如果有人跟我说这条路比较好走我可能就会想走相反的路哇还好那个时候没人劝你不然你就去搞戏剧了哈哈哈哈

对然后你看啊所以说其实嗯就是大我觉得这也这也很好解释就他当时你就是从那个从美林到摩根斯丹里对吧然后那个时候去做 TMT 然后我记得 14 年的时候传做了阿里巴巴啊上市然后嗯

也做了当时就是 MS 在那个硅谷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强势的这个投行嘛所以当时接了很多这样的单子包括 Facebook 啊这些当年都是他们做上市的然后到了就是 15 年大家要从投行出来做二次选择的时候

我觉得他也分歧道而行之就大部分人去 PE 啊或者去 Hedge Fund 做 2G 市场因为那些是更成熟的金融的产品嘛然后楚涵去了 VC 其实 VC 反而是一个其实很小众的对吧也不是就是我觉得就是他可能并不会用到那么多金融知识这是我的感觉我不知道楚涵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有什么对为什么想做 VC 呢嗯 是的

其实 VC 确实是如静静所说不是非常专业对口 PE 或者二级的话我们的专业能力真的能用得到我做 VC 之后我记得 Excel 打开的都很少真的打开 Excel 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数据可以用来做 modeling 因为公司可能就没数就不见得在挣钱

真的是没有什么能够用得上的能力而且 VC 还是比较倾向招 either 在大学创过业卖过公司的或者可能在某个领域是技术人才这样的话会比较方便去看项目但我那个时候在投行的期间吧接触了很多这种

互联网新秀也好互联网行业巨头也好企业服务半导体芯片等等这些公司我就很想看看这些公司刚起步的样子是什么样子比如说他们从零到一开始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在车库里然后他们只有两三个人三五个人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种氛围所以 VC 对我来讲就特别有格外的吸引力吧加上在硅谷的时候 MS 的办公室

在 San Jorop 上就是其他的 VC 都在这条街上所以我那个时候面试就很方便我基本上是过一条马路就可以面试所以进水楼台吧也接触到了很多 VC

我觉得就是楚涵你看我觉得你在描述 VC 的时候给我一种感觉就是 VC 有点像金融界里面的那个戏剧学院对啊我刚想说那个记得用到了对就是你想你比如说很多很多投行做了酒人他感兴趣的是说

我这个 model 有没有搭对我的预测有没有做对然后楚涵感兴趣的是这个公司它最早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这个其实还是蛮浪漫蛮有那种戏剧的感觉的对所以我很好奇因为楚涵现在创业了嘛你的创业的这个念头是在啥时候萌生的是在你做 VC 这段经历的时候吗还是说更早的时候你就觉得说未来我还是想要做自己的事情的这些都是一些打工的这个身份

嗯我其实一直有想创业的想法然后在 VC 的时候我甚至有跟基金合伙人商量说我可能一周抽一天的时间在我们的一个备头公司帮他们做一些事情嗯

但是那个期间吧我感觉我过去不是真的在帮忙就是我无论做对做错创始人都只会说我做的好我并没有真的去切身的背负一些 KPI 或者说真的去体验创业的那种负责任的感觉吧所以一直有这么一个念头然后

在做 VC 一段时间之后做了几年之后我就去了我们的一家背头企业稍微历练了一下从帮他们开美国办公室到公司最后在美股上市这个过程都走完之后我想那就差不多是时候追求我创业的梦想了所以疫情之后吧开始做现在这个事情现在这个事情是一个软件服务产品

也是我其实众多想法中的一个其实这一点上我可能不是最合格的创业者就是我不是非常专一我有好几个想法经常同时思考着但这个想法是最具有 Founder Market Fit 的一个你能给我们说一说就是你曾经想过哪些想法然后为什么这个就是做软件是最适合你了吗嗯

因为现在这个软件呢具体来讲是帮公司董事会做一个管理沟通和就是信息的分发那公司董事会这个领域呢无论是通过 VC 还是通过我上一段的经历其实都有

不少痛点我是个人亲身经历过的我记得以前在美国就是我们去开董事会啊就是美国的这个董事会叫 boardroom 嘛对吧它叫董事会会议室那个都是一个很庄严的事情就是一个特别庄严的那个办公室然后大家会进去去开那个董事会啊

所以而且美国又是一个就是就是董事会对股东负责的一个机制所以就是董事会里面其实做了一些对这个公司运营非常重要的决策那董事呢这个如果我说不对楚涵可以补充啊就是说我觉得好像美国董事还有很多独立董事的这个组成部分所以就大家会来自于各种不同的背景然后

有些是这个公司比如说投资人那就是你是股东推举的董事有些就是这种叫独立对独立董事那也许就是像刚才楚涵说的就会我们会就这些不同背景的人然后代表不同利益的人来他在这个董事会里面有些是公司管理层对吧他就会带来很多这个可能有意见分歧啊吵架呀然后背后刀刺你啊就各种这种事情因为

因为最近不是有个很热门的美剧叫继承者们吗那个其实里面也是非常深度的描绘了他们家族占了一些董事会的席位然后外部投资人占了一些董事会的席位还有一些是独立董事那这些人怎么样在这个董事会里面达成一致背后有很多小动作我不知道楚华有没有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就是你当时在做投资的时候然后发现了一些痛点

对其实大多数的董事会可能都是比较无聊的吧像这种就是继承者类的董事会是比较少见的但大多数的董事会对于董事们来讲是一个

不得不去参加的很无聊的会议可能动不动就是大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坐在那听报告然后听 CEO 一个一页一页的 slide 这样过 PPT 然后对于管理团队来讲又是很大的一个成本因为你可能每个季度

一两个星期大家就什么事都不做就专门去准备这个董事会材料为了当天开会的时候可以这样一夜一夜的过然后没有人去听所以我们现在想做的这个事情也是能够让整个这个流程更智能更自动化一些让这个沟通更像是人和人之间的对话而不是这样照本宣科的去念一个 slide

但基于董事的不同的角色他们代表的不同的立方也会需要涉及到不同的权限然后不同的工作流程包括这个 power dynamics 对吧就是是董事会的人和 CEO 和管理团队之间的这个利益的

权力的国益是的对所以还挺有意思的这个东西是啊我觉得听你这么说就是改变这个看 PPT 然后讨论 PPT 然后个人发表充满 ego 的言论对吧

不解决实际问题那你们能不能稍微给我们说一下就是你们怎么通过什么样的办法去解决这种非常沉闷然后沟通效率可能会被很多 ego 啊或吵架淹没的这个情况

从数据的层面去看的话可能就是提供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比如说在开会前我们这个材料是发出去之后具体有哪些人来看过他们在哪些地方有留过言有过 comments 有提过问题然后相对应到开会过程中这些人提的问题包括他们在会议中

说话所占据会议时间的这个百分比那可能也能代表他们是不是有些人说的过多可能整个房间的这个会议的这个气氛偏向某一些董事来主导而其他的董事可能就没有很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以及你的这个开会的时间是更多花在了讨论你的业务表现上还是更多产品的功能上

什么东西对于你公司来讲更重要是不是能够把这个重点去做一个调整然后会议之后以及会议之间吧就是在不开会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保持畅通的沟通使得这个会议不是唯一的这种 touchpoint 不是唯一大家所能接触到的点而是我们在开会之前就应该没有任何的

没有任何你不知道的信息能够提前的沟通好大概就是把沟通和数据表现出来的沟通形式做一个对接和整合我觉得楚涵这个项目未来很适合自己你就知道哪个公司好直接投钱了对啊我就想说你获取的这个商业信息就是最全面的最核心的商业信息就是最全面的

这个其实就是以前不是美国有一个就是做 cap table 就是做股东信息登记的那个公司吗然后现在也做得很大了对但是其实你这个比他获取的信息要更他动态的对 cap table 变得少嘛对而且那个经常开对你的信息其实非常核心然后我觉得其实你在就是跟踪或者 track 一种

人的行为学我觉得这还挺有意思的就相当于大家是不是说话说的多就是你比较强势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个挺好的挺好的一个这个监测的方法而且这边就是大小公司大概从种子轮开始吧就需要给董事会所有的成员买 DNO 就是一个

保险能够保证这些董事成员不会因为之后的一些操作或者不当的言论或者说可能没有照顾到股东的利益等等会被起诉所以这个东西其实也是相当于一种预测就是用我们产品的这些数据可以去更好的预测这个公司会不会之后面临这样的诉讼以及像你说的成功的概率其实它

大部分时候好的公司他在董事会的沟通上也是非常畅通的也是非常 focus 在他专注在他该专注的点上所以都能够预测出来他未来的一个走向了解你刚才提到就是创业公司即使是种子能动公司也会给自己的董事去买那个 BMO 那个是相当于给董事免责的一个保险吗

是的 DNO 就是 Directors and Officers 它会保障管理团队成员还有董事会成员的一个商业保险吧那这个会不会跟就是因为我们不是以前学这种经典的公司法就是董事应该要为股东负责嘛对吧那如果说他可以有很多的免责的这些出口的话那他还能不能就是非常好的去执行他这种监督啊或者管理的责任嗯

就是一般出资方他会需要做到董事会席位上嘛那他想保证说我自己的这些 GP 我的这些投资人不会因为要 take 这些董事会席位而面临更大的法律诉讼风险从而影响到基金的这个表现所以是一般是基金投资方提出来的一个点然后实际操作上

其实这个显种大部分很少真的会被起诉可能就像 WeWork 或者 FTX 这种情况才会真的 trigger 大部分时候还是只是一个保障吧那如果这个要去 trigger 的话就相当于说也是

这个董事说这个公司比如说 FTX 他欺瞒了这个可能股东他自己把资金挪为他用然后他遭到了这个破产的风险然后董事说我行使这个 DMO 的权利我就免责了是这个概念吗可能更像是说 FTX 的这些持有者他的资金没有被退回来所以他可以去起诉这个公司董事会说董事会没有行使他们的权利

去更好的监督对而且一般它也就是一个 coverage 它可能 cover 一个 million 就一百万美金的诉讼费用或者说赔付费用但不会说百分之百免责吧就是免责到一定程度有限的

了解所以美国商业社会还是挺有意思的还有这样一个显种因为我们当年其实国内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比如说像你 VC 你会投很多很早期然后很小的公司然后一投投 100 个那你可能每个 VC 的投资经理要坐在 10 个公司或者 20 个公司的董事会上你也不可能真的去那么深入地了解每家公司每时每刻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

那有些公司可能出现了一些法律的诉讼风险以后这个董事就会被边控或者被限高其实他也挺无辜的所以但是国内好像确实没有听过这样的一种显种就这个还是挺有意思的对我接着刚刚有个问题其实刚问到一个创业的 idea 什么时候萌生的所以你也提到你其实就是做过 VC 所以创业跟 VC 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对我觉得创业可能真的就需要

去攻深入局去很专一的做这件事情然后 VC 的话其实好的 VC 应该是更浮在面上的就是更不要把手伸得太深而是尽量做到只去提建议不去真的管不要去下场指导所以如果你再回去做 VC 的话你觉得会有什么不一样

我其实觉得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啊,就是因为现在这个市场做创业者其实挺不容易的,所以偶尔也要想想退路,不过我还是没有后悔过我的选择,因为真真切切的这样折腾过一次我觉得才比较完整啊。

但如果回去做 VC 的话我觉得同理心应该是最大的一点吧这点其实可能听上去比较显而易见我觉得具体在于自己经历过这些事情无论是招人招不到还是产品验证跟市场的契合的时候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在于可能你加了一个新功能就把以前整个产品的很多功能都

都搞垮了这种过程吧经历过这些事之后倒不见得说你之后可以去教别人怎么做事因为毕竟像我刚才说的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应该是提建议的而不是下场去亲自操作的还是要让创业者去经历他们该经历的这个过程

而且哪怕过去我用这个经验成功过也不代表之后还能继续成功那我觉得能够真的理解他们在 go through 的这些事情更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的话会是对创业者来讲最好的支持和陪伴吧对所以就是你觉得就是投资人其实对创业者的这种 ups and downs 中的这种陪伴和支持其实是很重要的对因为实际上嗯

能给他们的帮助是很有限的除了大部分时候可能介绍其他投资人偶尔能介绍几个客户以外大部分时候就是在那里知道我们是一个稳定的情绪价值提供者可能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很受用了真的这个从老师自己也是对吧没有我觉得我应该去学那个戏剧学

我觉得那个对我工作非常有帮助但是就是我很感同身受你说的这个事因为我们越做越觉得其实我们只能坐旁边那个 chair leader 帮他去提供一些可能 up and down 我们愿意持续给他一些 support 和支持的这个态度这个有时候对他来说比起你直接去参手说你这个业务怎么没有做出来那些是更能提供一些长期的价值的

所以我能感受到你的这个同理心其实是非常正确的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是通用的你看在硅谷是这样其实在中国也是一样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这样对对所以这里面其实我们就一直我自己也很好奇然后包括刚刚创业师提到这一点就是楚涵从你的角度来说你觉得就是中国的这个创创业的这个圈创投圈和美国的这个硅谷的这种创投圈的文化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我觉得相同的地方就是大家现在日子应该都不是特别好过就美国日子也不好过嘛

是的最近这两年可能 2021 2022 是顶峰那个时候无论是投资金额每一个项目的估值还是大家就是公司整体的增长都是非常优秀的现在的话就今年来看我最近刚看的数据头部的公司

头部和中部的公司吧从增长来看可能都跌了一半吧就是之前可能增长 100%的公司现在就增长 50%然后年收入 1000 万美金以上的公司普遍是之前增长 60%现在可能就 30%都是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情况大家毛利率倒是有一点点上升但是增长却是大幅的放缓

然后投资速度相对应的也有很大的放缓毕竟退出少嘛无论是 IPO 其实 M&A 也有下降所以钱退不出来然后今年又是大选年宏观又不是非常稳定那投资人这边 GP 也好 LP 也好还是面临挺大的资金流动性的问题

那个你刚才提到就是说就是美国现在就一方面肯定是资金端就是可能收紧嘛因为加息啊然后包括大学年不确定性比较强但是从这个业务发展端其实对早期公司来说它其实也是有一个很大的这个折扣你觉得这个原因是什么是整个市场需求在下降吗因为我们看到就是美国通常数据很高消费数据很好哈哈

对消费行业 2C 的公司的话收入倒是没有说放缓的特别明显但他们融资的标准又高了很多可能以前 500 万美金 1000 万美金的就是年收入可能就能融下一轮现在可能就要翻倍然后 2B 的公司的话肯定就是增长放缓因为其他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多钱大家整体的 budget 整体的预算都在砍嘛所以基本上

就是能够熬腰能够用免费的工具就不会用付费的工具能够拖到明年再买的就不会今年买能买一个 seat 就不会买两个 seat 这样的

了解所以你感觉到的情况是就土 C 的公司在业务上面发展其实比土币要稍微好一点就相对来讲但是融资环境对两类公司来说现在都是都比较难对吧是的尤其是可能从种子轮尤其是 A 轮融 B 轮这个阶段可能目前是最难的然后你 C 轮 D 轮以上的公司它因为相对稳定它要么就自己盈亏平衡要么它就过

估值砍半然后总是还是能融到钱的了解那 A 轮到 B 轮在硅谷的定义里面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就是状态什么样的状态比如说 A 轮公司涨什么样然后到 B 轮你应该涨成什么样曾经还有一些收入的指标我觉得现在也不是非常靠得住一般都是收入加增长可能都要两方面都要看就是收入

对了解

那如果我们来比较直观解释一下的话就是如果对于 B 端的公司你就基本上就是你的产品要出来了然后有人用了然后有个可能几十万几百万美金的销售了

然后对于西端公司你可能就是你如果做零售的你可能已经开出一两家店了然后你只要持续去复制就可以了或者你的线上的销售可能已经到小几百万美金了然后你再去做比如说品类的拓展啊或者是线下拓展是大概是这样的阶段吗是的差不多

所以说就是这种就是相当于说我刚验证我自己的产品的能力以及市场初步的这个接受度以后我要去复制的这个阶段这样的公司其实过去其实是资本市场比较喜欢的但现在算是最最难的那一群小孩了对吧对就是像你说的他可能以前

需要达到这个业绩现在就大家看到这个业绩还要看一下增长然后增长又没有以前高那么大家就会说那再等一等等一等等你增长高一点我们再投对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讲可能就要去融一轮 Bridge 融一轮过桥这里面如果是 AI 公司的话它会不一样吗比如说大家对于 AI 公司的容忍度就会高很多是的而且大部分的 AI 公司

在美国这边也是都是在做 rapper 嘛都是在 GPT API 上去做一层应用主要 AI 公司还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吧因为现在还没有人能验证商业逻辑所以你看其实这一点是中美我觉得创投圈或者一级市场都比较像的地方共平了对就是以前就是降息这个资金成本低的时候大家其实就是以讲故事为主

然后现在呢就是资金成本高了然后钱在自己颈的时候呢就是对那些还比较 fancy 的比如说 AI 这种想法比较大的还是继续用以前的方法但是对于另外那些不那么 sexy 不那么性感的行业就是要

做进裤腰带对要看他的这个业务实质就有点像这个我们在脱黄学那一套腰用到这种不那么性感的行业上去分析他了对吧对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公司都试图变成一个 AI 公司这个也是周美相同相同相同对但因为我们其实国内的这几年 VC 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其实是来自于退出包括说可能对回购的压力也比较大

但是听说好像美国是没有这个回购一说的就如果他失败了那就失败了或者说他账上有钱也不需要还给投资人就这块好像跟国内差异还挺大的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美国投资者怎么来保护他们的权利呢那方德如果下来怎么办

这一点上 Founder 一般都还是会如果说他想再在这个圈子里混的话因为毕竟是个看圈子的文化嘛他还是会珍惜一下自己的羽毛的比如说没有花完的钱他应该还是会主动还虽然说可能并没有人要求他这样然后也不会说真的敢去拿这个钱比如说自己买个豪宅或者买个游艇毕竟他如果还想混的话这些人都会去

被他背书吧所以这方面的话我觉得整体还是因为资本成熟度更高一些 LP 也很成熟嘛 LP 在资产的配置上一般也不会放超过百分之十几二十在 VCP 一端所以他整个风险还是可控的然后

我是觉得创始团队确实不应该承担所有的风险啊就是如果说真的认真的拼搏过公司没有做成的话不应该就让创业者要抵押房产背上巨额的债务啊这样还是应该风险投资嘛还是应该承担风险这部分的

你刚提到一个词是圈子文化我觉得这个也是中美特别不一样的点因为我们也了解到其实国内呢其实我们像比如说项目融资它其实会有一个叫 financial advisor 就是一个叫做金融顾问的形式它是一个非然后它会来推荐项目给机构然后通过这种交易来抽拥

但是海外呢好像都是 founder 直接去联系这个机构他没有这一层的这个中间商或者说大家就需要在这个圈子里面去跟这些机构里面的人长期互动就是这个 culture 是非常就是非常紧密的嘛就是说这个圈子文化它有多圈子文化是的 FA 真的不是很有存在感在美国这边大部分时候我们融资之前会

可能列一个自己的 wish list 就是你想要聊的投资人你可能甚至会分一下我最想聊的人然后以及一些

可聊可不聊可以拿来练手的投资人然后你就会把这个 list 分享给你的其他的创业者朋友让他们去帮你介绍因为很多可能他们也聊过无论是最后投了他们的还是当时 pass 了他们的人大家一般都会很乐意介绍因为 pass 也很可能只是理念不合或者说他们不看这个赛道所以

一般呢通过你周围的创始人朋友以及你如果已经融过资的话你现在的投资人你应该是能够接触到基本上所有你想要聊的投资人的我们在这个圈子里流传一句话就是说如果你的 founder 能力

太弱的话你才需要就是你才有可能找不到你认识的对需要通过第三方去介绍如果你能力足够强的话你应该能通过自己的一度二度人脉在 linkin 上看一看就能够帮你牵线搭桥到合适的投资人

所以其实 LinkedIn 取代了这个 F1 的作用国内 F1 的作用对对对我现在也觉得 LinkedIn 确实挺好用的因为而且它还可以给你介绍比如说你看了这家公司或者你看了这个人跟他相关的人是什么其实这也是一种

社会就是我们叫六度人脉嘛它总是会有一些相关性的但我听到这个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如果你找到了对的人推荐你这个项目那它的成功概率会高很多其实你的 founder 的圈子就你说的那个圈子文化那个圈子就是你的 FA 对

对而且就是说如果你投的那个 Founder 是很成功的那他轻易又不推荐人如果让他推荐的话我觉得从这个投资者的角度他是不是比重就会放很高对多了一层背书对吧是的是的他属于免费的 FA 然后大家不仅帮你推荐还会真心的跟你分享比如说千万不要跟这个基金的这个 Partner 去聊因为他一般会有这样的问题呀或者说他对 Founder 不友好啊等等

那那个你们 Founder 之间是比如说刚才我们讲这个圈子文化你们这些创始人之间是怎么去相互联系的吗你们有自己的一些工具软件或者线下的小聚会吗线下聚会肯定是有的然后大部分时候因为大家其实现在疫情之后 remote 的远程办公的还是挺多的嘛

我们很多人会在 slack 上然后一般可能在 slack 上有十几个二十个社区是很正常的每一个基金可能都会有自己的 slack channel

然后所有的背头企业可以在 slack 上去沟通然后另外的话还会有一些主题比如说我个人的话最近新加了一个新手妈妈的身份所以我在一个都是荣过 VC 前的妈妈创业者的社区里

这个设计也挺神奇的然后我们会互通有物对 楚花你要不要先给我们大概介绍一下 Slack 是一个什么样的工具和软件它跟我们这个微信群组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一个介于丁丁跟微信之间的东西吗我觉得它是一个功能比微信和丁丁都少很多的

纯纯的用来做工作沟通的即时信息软件吧然后手机端的体验也非常不好但是电脑端还是不错的主要就是把工作和生活分的比较开吧我觉得我个人最大的微信的问题就是

家人和工作的人脉都在上头所以有的时候有点分不太开工作和生活 slack 你一般不会把家人加到上头所以它就是一个工作的场域然后在这里的话有你公司的人比如说我公司也会用 slack 然后你还会有外面的人脉或者说你被加到其他一个群体的某一个对外合作的

channel 上去所以就是一个大型的工作即时通信所以如果丁丁把那个手机端的体验做差一点说不定

他就是更办公更纯粹了他就可以分得更开了嘛对然后那个因为就是楚涵真的是很厉害他小孩才五个月大就是天哪新手妈妈真的是新手一边创业一边这个养孩子生孩子我觉得这个确实挺不容易的然后你刚才提到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群组就是

被 VC 投过的硅谷的妈妈们你们给我们举一些这个例子他们大概是什么样的背景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作为创业方向我们最近还真的统计过其实做母婴相关赛道的人可能不到 30%然后其他的当然像我这样的就是 solo founder 就是独立创业者比较少大部分人都是有合伙人的有

所以在平衡妈妈这个身份和创业者这个身份上比如说需要休产假我就没有办法能够休太久但我们的这个群还是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吧就是在大家讨论作为创业者

你到底应该怎么样修产价怎么去平衡好你所谓离开公司之后公司就停止运转这个问题就我们会讨论很多切实的这种家庭生活平衡的问题然后我们群里的大家现在创业的方向倒是都比较偏 AI 但是就是都在不同的领域有 AI 的赋能吧然后有做像我这样做 SaaS 做软件的也有做

产品的一些开发功能的就是帮助设计产品帮助设计网站甚至做视觉设计然后也有甚至去做金融产品尤其是做妈妈之后可能对于财务管理上可能比较敏感这方面也有不少人在创业还有营养学等等他们的国家分别是什么样国家因为我理解这个 community 应该非常的国际化了

对欧洲的创始人拉美的创始人都有

其实还是挺 diverse 的对就现在你会感觉到就是因为以前我们经常说就美国的硅谷其实还是挺白人文化的就是你会感觉到这几年就是这种多族裔的这种创业者特别在硅谷集中油是不是会有这种多元化的这个增加我觉得尤其是疫情吧还是有挺大的催化作用的首先就是

这可能也是一个过去几年比较大的趋势就是硅谷的这些企业包括 VCE 都不是说一定要

就是肉体肉身在硅谷来做投资或者做创业其实很多新兴的基金也会在美国的很多其他的 emerging 的这种 hub 去做投资然后创始人也是一样然后同时在创始人从硅谷往其他地方发散的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其他地域的 founder 来到了硅谷所以周围我们线下聚会的时候现在基本上感觉

说英文不带 accent 的人都比较少大家还都是非常自信地带着自己本地的口音在交流这个挺有意思的那华人他创业会有个自己的圈子吗或者说这个圈子紧密吗因为我听说好像印度人创业他还挺紧密的包括说大家的抱团性还挺强的

是的我觉得华人圈子现在也是逐渐做得越来越好吧尤其是 AI 现在比较热之后因为有很多华人技术人才嘛比较擅长这个领域所以最近也看到挺多活动我个人倒是去的不是非常多但是我看到有不少基金也会过来做一些线下的活动然后会

召集这边 AI research 领域的各大公司的这种人才一起去讨论一下创业的想法但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真的去离开舒适圈吧因为毕竟现在这个求职市场也不是非常友好所以离开大厂的怀抱去拥抱创业还是挺难的一个选择

我们最近因为也在研究就是北美的一些 VC 和 PE 的基金然后我们就会发觉一个现象就是比如说他是拉美族裔的这种就是投资人他就比较懂拉美族裔他会去投一些拉美人创业那比如说华人就像刚刚楚涵说的就中国人的基金去美国硅谷办活动那他可能主要的受助人群还是当地的华人然后

然后白人的基金可能投白人我不知道这个现象就是现在会有交叉吗还是说还是白人投白人华人投华人蜡美人投蜡美人黑人投黑人比如

我自己的基金有一个投资人就是黑人华人基金投华人可能是确实存在的一个现象然后但其他的基金本地的主流的白人基金投本地的可能 ABC 华人的创业者也是有不少的然后拉美黑人总之大家就是肯定会有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因为自己在那生活过可能对那块的痛点也比较了解但从国内过来的基金的话可能大部分时候由于一些限制吧投华人

是比较能够接触得到的一个群体我还有一个问题是

因为现在有不同的有特别我听上去就是说硅谷它其实这个投资人的背景也很多元嘛然后大家也都能 touch 到这些资源那通常如果一个项目比较热门的时候如果有不同的这个 investor 去 impress 他的时候他会用什么样的 selling point 或者用什么样的点去 impress 这个创业者说你来拿我的钱吧因为可能对吧我们俩都是华人也是一个 impress 的点但除了这个以外他还有什么其他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点

对这边如果要是抢项目的话大家基本上是会打打感情牌就是也会了解一下你的个人兴趣吧会真的说去从你的个人的一些喜好来入手比如说你比较喜欢听的音乐会啊他可能会去给你买这个音乐会演唱会的票然后邀请你去看然后会给你和你的伴侣安排一场浪漫的晚宴总之就是在情感上要完全的

拿捏住你情绪价值给买他是最懂你的我觉得那这个美国投资人比中国投资人做的好多了我觉得中国好像还没有做到就是给创始人夫妇安排一个浪漫的晚宴或者带创始人去看演唱会这个我觉得还没有做到这一步那我感觉其实美国投资人可能这点上做的更专业

已经颇为先进了我们现在还在停留在这个钱包括介绍机构的这个特点的层面他们都是完全是人的层面你看这件事情跟机构有关但也不是特别有关因为是我给你买这个票我比较懂你对那楚涵当年你的这些投资人他们是怎么打动你的就他们

跟你的这个 bonding 是怎么形成的我当时是特意去找了不同种类的投资人来组成一个非常多样化的可以互相博弈互相平衡的小团队对我有一个投资人是那种典型的机构投资人风格他会看数据然后会每个投资人

每个每个季度每个月跟我用数据来说话然后另外一个投资人可能就更理想更浪漫主义他会对我们这个公司为什么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到底要做出什么跟

就是只有我们能行别人不行的事情然后所以在董事会上的时候就经常会有他们两方的一方说你这个增长应该怎么怎么样去做另一方就说但这真的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吗我们生而为人怎么样应该不一样等等反正就我会专门去找这样的

不同的声音吧这样的话也可以帮助我来补齐一些我可能看不到的角度我觉得这一点是特别对国内的创业者很有帮助的因为大家很容易陷入就是说我是什么 type 的人我去找什么样的 type 的这个 investor 比如说我是数据 driven 的我就不太能接受一个天马行空的人来跟我说一些愿景

然后他就说那我们就数字对数字对吧然后大家都按数字说话但实际上如果真的要让这个方这个懂社会方式包括说给你不同的 angle 其实你应该去组合它并不是说你懂数字这件事情就是最专业的我觉得这个是可能国内的这些创业者还没到或者说我觉得楚涵因为你也在这个行业干过我觉得你在找自己投资人的时候你是非常有想法的因为很多人更多是说我配什么样的 name

我配什么样的这个合伙人对吧他投过什么样的明星项目但很少有人会提到说我准备怎么去搭配这个组合然后我让这个组合之间发生一些制衡和化学反应然后来帮助到你对毕竟是做董事会软件创业那这个绝对是最专业的投资人跟创始人的关系这个

我们讲说像是婚姻关系因为毕竟不是说你今天投了明天就可以让他走人的这种情况所以只能稍微计划的长线一点让自己每天的日子好过一点对就是楚韩需要有一个后宫各种模式都要有让他们自己投

但是就是美国的这个投资人他比如说来 impress 你的时候他肯定会表达的这个非常友好啊非常情绪价值那因为这个又是个 money business 那肯定还会涉及到很多包括业绩的 track 包括说一些重大决策的这个大家之前并并能达成一致这个时候他们的态度是会他们完全转化一个人设吗还是更多是说我还是维持那个原来的那个状态只是我在中间去尽量的帮你想办法嗯我觉得

其实投资人大部分时候想的我觉得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团队到底是不是这个创始人这个团队到底是不是 the right teamthe right person 如果不是的话

那下一步就是想那我怎么能让他变成是但大部分时候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他是的话他真的是适合来 run 这个公司经营这个公司做这个业务的人那我怎么能够帮助他所以我比较幸运可能目前还处在后者处在比较安全的这个领域就是可能目前我还是合适的人那大部分人对我的反馈就是我们还有什么能够提供的能够帮助到你在

肯定在小的或者说一些具体的数据上发展上可能会有争执或者会有不同的意见但大体大家都是希望这个公司向好的嘛那我自己的经验是还没有遇到过

特别翻脸不认人的投资人也可能跟我之前说的之前要做好进调就比如说我当时确定要拿哪家基金的 term sheet 之前我会问基金要他们合作过的创始人名单然后去跟这些创始人去进行这种 founder to founder 的这种真心的对话问问他们跟这个基金合作上

不好的点是什么让他们觉得不如意的点是什么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知道这些基金合伙人跟这些创业者合作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坑有哪些雷做好进调做好预期管理之后现在体验还是可以的

诶 楚涵这里我也有一个问题啊就这可能跟我之前在那个美国工作过的一些感受有关就是诶 当年我们都在华尔街上但是华尔街可能就是在外界人看来是最最不讲道义的地方对吧但实际上你在华尔街里面工作你老板教你的第一课就是要诚实就是诚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诚实就是

想要掩盖一些东西比如你做错了一个东西然后你去掩盖它这个是比你做错这件事情更严重的一个问题

然后我听你讲起来就是说其实他们你的投资方包括刚才我们讲到你们硅谷的这个 Founder 圈子文化之间其实都是一种非常坦诚非常直接的一种交流方式其实这个我们在国内其实看到比较少因为国内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掩饰大家之间还是没有办法这么推心置腹所以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感受到的一种中美文化上或者说做事方式上的一些差异

对我觉得虽然说也会有 sugar coating 吧也会有把一些话去稍微美化一下去表达的这种倾向人都是希望说好的嘛但是大的方向来看美国这边的沟通方式还是相对更直接一点吧就不太会说

绕很多弯子希望你能够猜透他的意思不会太顾左右而言其他这样的那这方面来讲包括你说的就是诚实的这个这个名誉这个信誉在这个圈子里头也是会非常被重视吧因为如果你一旦做了对创业者很不利的事情我有十几个我的这个创业社团创业社区

我可以去问我可以去就是我一般要跟投资人聊之前我都会说我们哪些朋友跟这个投资人聊过那如果大家有过不好的体验的话都会非常直接的说出来而且都会

对我觉得这个信息的包括这种评价对人的评价的这种流动性我感觉在美国是更平坦的就差搞一个投资人大众点评对对对

投资人红黑宝还都给你写了亲近叔叔几号在哪天你犯了什么错误对然后这个也是就是我们觉得比较好奇的一个点就是在美国你会觉得说这个机构比较重要还是这个人比较重要因为我们也看到就是特别是 1617 年疫情之后就很多 solo VC 就相当于一个投资人他出来自己做了一家基金

就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多 versus 以前可能也会去找一些大的名字对吧红杉啊 HUZ 啊这种在美国大的机构就这个上面从你个人角度来讲你觉得是更看重这个机构的名字呢还是更看重这个投资人他个人的名字我觉得比较理智的投资人比较理智的创业者都是会去选择个人

胜过这个基金的名字当然你如果要是能够两者兼具肯定是更好了但 GP 就这个投资人本身他跟你的专业的契合度他的专业领域他如果要是有相关的经验的话他不仅是能够给你提供资源他还能够给你提供很好的背书这样的我们看到很多 Solo GP 无论是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说

之前 Roofstock 的联创出来做的 OneSharp 就是一个专门深耕房地产相关领域的投资基金然后还有像 Cofund 的这个基金他们创始人之前是专门去做 go to market 就是这种销售方面的

创业公司零到一一到十的这些赋能所以它现在的这个基金出来主打的就是如果你在销售方面拓宽市场渠道方面需要帮助的话他们是有很丰富的人才储备和

专业储备吧去帮你做这个事情有这样具体的专业领域的投资人去搭配在你的这个投资人组合里就是我们从 founder 角度去看可能从投资人角度去看你的不同备投公司是一个 portfolio

你反过来作为 founder 你的投资人们也组成了一个 portfolio 那你可能需要一些有这样专业背景的人去给你提供这些帮助你可能同时需要一些提供 founder 情绪价值陪伴价值的人然后同时比如说产品啊然后公司愿景啊给你去做一些更天马行空更浪漫主义发挥的人

如果再有一个品牌的机构你就齐活了你就是每一个你都站上这样可能是最优解吧对所以就是其实你有特色还是很重要这样你在后宫里面存活的机会会更大一点哈哈哈哈

我听下来的感受是就是说因为国内其实就是说大家还是会有 big name 的崇拜啊然后呢核心这个就是这件事情的出发点不一样的是我觉得海外的创业者更成熟就是在于我这件事情怎么能做成就是我做成如果我能配齐这些不同的资源他能把我这件事情更快地推成功那就 OK 那国内可能说我拿一个 big name 的钱我就很好融资

就是他是从下一个融资的角度包括当然也有招人啊但是更多从业务本身的角度其实想的比较少这个可能是一个区别对我觉得就是你会去找这些非常专业的投资人对吧你做你做市场营销做市场推广也要找一个相应的投资那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务实的想法就是你真的要去做这个然后你也用得上它我觉得这个也是 Founder 比较成熟的一个体现吧

然后这里我们也想跟楚涵交流一下就是你觉得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中国的 VC 都去美国做投资了嘛因为技术它其实是不分国界的

那刚才我们也提到就是说其实这些 VC 可能最早还是要主要在做华人项目的一些投资那慢慢的如果他们对当地或者他们在某个领域里面能培养起自己的专业度以后是不是有可能去接触到更大的项目员甚至去投一些更主流的项目

那或者说就是说你觉得投资人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建立他们在一个领域里面的这种专业度的是要他真的投出过几家企业有些抓手还是说他时间久了然后他学习能力强他结交了合适的人他也能做到这一步我觉得这个就回到其实在投资圈一直有这样一个 debate 有这样的一个争论就是说到底是

纯投资背景的投资人因为他做了很多年的投资他因此能是个更好的投资人还是他是在这个行业真的有过实操经验他做过创业者做过 operator 那他可能才会更适合更有能力投这个领域我觉得确实都是各有优势也不是说只有一条道路能够成就这样的投资人更多的可能还是要回到

自己的定位吧就是自己对于创业者来讲到底能提供什么价值像我刚才说的你也不见得一定要是提供专业领域能力的投资人也许你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我其中有一个投资人就是这样他是有口皆碑基本上在硅谷这边最好的种子论投资人可能

前三都能排得上然后它的一大特色就是 founder friendly 就它 founder friendly 就是对创业者友好做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创业者说过他任何一句坏话他就是那也挺厉害的人缘对其实非常难做到但他这个就做到了极致他也不是说只是好好先生只会就是 yes man 只会说好话但 somehow 他就是能够做到

这个口碑就是如果说这个对情绪价值的提供是它的特点的话也是可以打出来一张不错的牌的所以最后就是回到如果什么都做的一般般可能就不会被创业者主动选择如果有一个自己很清晰的定位有自己的价值提供的话那就能够打出自己的个人 IP 和优势吧

就是你觉得还是个人的 IP 然后个人的特色然后大于机构包括他要走一些差异化的道路这个是在硅谷作为一个好的投资人应该具备的一些东西对我觉得是的因为在一个大基金靠大基金背书其实也坚持不了太久就是你一般说为

首先人员也会流动嘛然后二就是那有些时候可能投资人创业者拿了这个基金的钱他可能觉得你不是这个基金最强的 GP 他可能会 request 要求其他的 GP 来做在他的董事会上或怎么样或就是日常负责他的这个投后那逐渐的在基金里头也会被边缘化嘛所以无论是不是背靠大的品牌可能都要把自己这个个人的 IP 打得足够好

那比如说中国的 VC 进入美国市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趋势是有的他们就是如何在这个圈子里面 involved 的呢你觉得有哪些点是就是比如说已经看到这是中国 VC 特别能发挥擅长的点好问题我觉得现在我还没有看到说实话做得特别特别好的因为尤其现在这个阶段吧就是地缘政治的一些敏感使得其实很多创业者

想拿国内 VC 的钱都不敢拿对 我们遇到过国内 VC 过来想投尤其是想投进 AI 这个比较火热的赛道吧然后这边的创业者可能会被自己的其他现在已经在 cap table 上的投资人去警告说不要拿国内的钱那这个情况下其实国内 VC 就很难真的打开局面

我觉得如果愿意交易老股的话可能还是有机会去投到比较头部的公司或者可能就是要避开像比较前沿技术啊或者说比较 enterprise 比较企业级别应用的这种公司去看一看可能 to see 的一些机会

这个就提其实也提到我们很想跟你探讨的一个话题是关于中国企业的出海因为我们刚刚提到是中国的 VC 进入这个美国的这个文化这个圈子那更多的其实是中国的企业现在其实都想做全球化的布局那你觉得就是说在硅谷的角度就是在看有哪些品类是你觉得中国的这个公司出海特别有自己这个这个呃

特别有自己的这个擅长点或者说特别能做的比较好的吗嗯我首先是还是非常相信中国的这个制造中国这个产业链这里可能缺乏的一点就是品牌化吧就大部分的产品如果是同质化去竞争然后只是去主打一个低价的话其实很难

真的建立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的认知去把它品牌的价值去包装出来然后真的去传递自己的一个做这个产品的初心然后这样的一个叙事我觉得可能是比较大的一个机会就是把中国强大的这种制造能力结合品牌化去做出海做 2C 的市场

其他的话我觉得新能源我也很看好无论是太阳能还是电动汽车然后智能制造这方面我觉得也都是有很大优势的然后还有就是我们刚才讲了 AI 讲了很多其实 AI 的应用层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尤其是

目前大家都还没有一个满分的答卷吧就是怎么样去商业化 AI 的这个应用国内的大量的用户数据还有使用场景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机会去摸索一些 AI 应用落地的实力吧哎

那你觉得像比如说像做这个品牌的这个就是叙事因为这个我们自己也投消费嘛然后对这一块可能特别感兴趣你觉得就以前可能就像比如说像试印他们那个年代还是其实是把这个供应店的能力制造业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打一个低价的这个市场

那现在肯定慢慢我们要往品牌化的故事去走那你觉得就在中间过渡这个阶段就这个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补齐或者去做是最好的我觉得其实有很多是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就我们刚才讲到说差异化竞争同质化竞争这个问题因为大家比较从小可能习惯了这种就是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有一个单一维度的价值观可能什么事情都要分一个高下在这个价值观判断下就会容易觉得维度是很单一的但实际上其实是要看到

不同的人和事物的这种多元化的评判标准吧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打出你这个品牌跟其他品牌它的一个特点在什么地方然后能够把它的这个附加值拉高而不是只是去竞争低价像诗印这样然后说到讲故事的能力也是这样我觉得可能除了这种

比较单一维度的价值观以外我们还都是比较实干的人就是国内的创业者企业家可能都比较相信这种行动大于语言我们要做的多说的少但实际上讲故事的能力在美国这个市场

其实比做什么可能还更重要你怎么能够去跟你的合作伙伴跟你的客户建立这样的情感连接能够去讲出你品牌背后的这个故事这个价值这里也许大家会觉得拆 GPT 写几个 copy 然后发一发社交媒体或者说这边甚至招一个

会说英文的人去写一写就能够解决但其实很多还是要从创始人可能从根本上吧从自己做这个产品的根源上去发掘初心然后把一个

真实的不包装的故事给他讲好讲出来对我觉得这个说的挺好的就是我也感觉就是说其实美国这个社会我觉得它可能跟其他国家也不一样但是它这个社会就是各种人种啊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骄傲的地方所以它并不是而且也并不是说就是像国内就是刚才传说就是它

他的文化和打分标准会这么维度单一对对对所以这个也是这个我们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包括丛老师也是一个妈妈嘛然后楚涵刚刚也当了这个妈妈然后其实楚涵是一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精英

教育长大然后一路走来的小孩然后我不知道你现在如果有了孩子以后首先你对精英教育的这个在美国对精英教育的理解是怎么样然后你会希望你的小孩未来接受一下就接受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是不是他头太迎头对了所以就是躺平也就可以了哈哈哈哈

我觉得在硅谷这边确实还是挺卷的因为这边人均学霸吧无论在大厂做工程师还是在 VCE 在创业可能大家都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同时转嫁到孩子身上也是会有很高的期望值我身边就有

四岁去上机器人夏令营的还有五岁小孩回家质问爸妈为什么不是创业公司 CEO 的说因为他的同学家长都是 CEO 为什么你们不是 CEO 这样的哇这听起来跟上海好像就比上海还要夸张吧上海私立学校很像有可能有可能但是 CEO 这个确实我感觉这个创业文化可能更好吧现在就是说你为什么不是一个高管哦

或者说也有也有但是我比较好奇的是就是其实就是刚刚静静提到那个问题你希望怎么抚养你的下一代因为毕竟其实从从这个婚姻到变成一个真正的母亲这个变化是很大的可能你一下子打开了一个视角然后他又是一个很鲜活的生命在你的面前你现在会希望他过什么样的人生呢

因为我觉得其实你的人生过得还是很尽兴的从这个旁观者的角度因为我们是第一次这个远程交流嘛我听你的人生 track 我觉得第一个是你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你也不会内耗你就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然后一路上呢当然我觉得就是也很幸运就每一步其实都基本上就是完成你想做的这个事当然中间也有 up and downs 但整个 track 其实是非常好的是你自己想要做的这个人生状态

所以你在培养小孩的时候你会有一些什么样的 idea 吗我最近因为在招人嘛然后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思考然后我面试的孩子呢一个是一个华人小孩然后另外一个是一个美国白人小孩然后这小孩也是大学毕业生了感觉已经有一定年龄差距了那个华人小孩呢就跟我说他

他做这个事情的原因就是来应聘这个工程师就是马农这个岗位的原因是因为他爸妈让他去应聘这个岗位因为这个岗位能挣钱然后我就问他那你做这个事情五年之后觉得自己五年十年之后希望自己长成一个什么样子他说做这个当然就是为了做到 engineering manager 就是做到一个管理岗位这样我就可以不用再写代码了我的目的就是

从写代码变成不写代码这样不用写代码之后我就可以躺平我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工资过着更悠闲的生活然后我当时听到的时候就觉得其实那就不是我希望我的孩子长成的样子如果他做这件事情只是为了以后躺平的话那他为什么一开始要做这件事情呢他可以一开始可能就找一个地方躺平享受可能就哪怕没有这么高的工资他也可以获得他的休息但是那个白人小孩

他是属于典型的五岁就在家里头自己写代码建网站然后可能八岁就帮姐姐做了一个学校的新年派对的一个可能类似于 matchmaking 可能就是跟约会相关的一个网站我也挺惊讶的反正小学生可能也是有这个需求吧总之他就是一路都是自己不停的在

在创造在尝试看能不能做些什么新的东西所以她我是真的相信她对这个事情是发自内心的喜爱的那回到说我怎么去思考我孩子的未来我是觉得做什么真的不要紧

最重要的是这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只要是你想做的事情无论是什么你一定都会是快乐的哪怕回看起来可能这条道路不见得是最顺畅的但你一定是没有后悔的吧

我觉得这个答案特别棒然后我不知道这个是你比较 unique 因为你的人生经历其实你是用你自己的人生经历做了这个答案的我觉得这个特别好你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role model 嘛那比如说像硅谷的其他的一些精英妈妈她在大厂里面工作的她现在培养小孩也是这样子的 mindset 更多还是说可能鸡娃的这个属性会比较多我觉得现在

硅谷这边基本上是体育和学习两手抓都不能放松大家还是比较卷吧然后包括养娃的成本也比较高嘛所以

大家也在考虑比如说我最近一个好朋友还在跟我讲说要不要搬去香港因为保姆的成本低一点爸妈也可以帮忙带然后我周围的就是可能白人的夫妇因为家长也不会帮忙带所以很多时候女性这个角色还是要面临是不是需要就当你有两个小孩的时候

你的这个养娃的成本他们上学的 daycare 请保姆的成本可能就已经超过了妈妈的工资那妈妈是不是应该回来尤其是高知的妈妈可能在家里头去带孩子教孩子会比请保姆效果要更好这些其实这些讨论我觉得基于现在技术发展的速度未来

孩子们要上学之后学校长成什么样比如说我们这一代孩子如果要去上学十几年十八年之后大学还存不存在我觉得都不见得呢所以还是

回到自己的兴趣吧无论自己做什么不用太在意外界的变化只要跟着自己心走就好挺好的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对我们听众来说或者对我来说我觉得都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对而且我听那个刚刚楚涵描述那个白人小孩我就觉得其实美国小孩从小他在 story telling 和创造力之上面就是就是

就是异域常人就是在培养嗯所以他也会讲一个更好的故事也会把自己的人生描述的更有独特性因为我觉得在美国文化里面独特性虽然就是还是有 peer pressure 比如说嗯

还是有很多就是大众的主流的审美和观点但是你的独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所以我觉得这点上其实这个就是刚才我们讲了那么长时间说的一种 story 条例嘛就是你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件事情嗯

我觉得其实我们聊了这么多反复提到的背后都是这个点不管是对于创业者本身对于投资人本身然后对于人生选择本身其实就是你要保证你的 uniqueness 足够就够了不要太去想太多事情因为你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特别完美对不要先 plan 很多事情对吧就像楚凡说的可能 18 年以后大学都没有了对大学都没有了可能我们也不用从基础的这个 ABC 开始学了反正 AI 也都

在了对吧所以就未来怎么去驾驭知识啊或者怎么去想这些问题可能都不如发展自我更重要身心灵健康更重要

但是我最后再问一下就是楚花你会有 peer pressure 吗因为我觉得像国内的妈妈其实很多的焦虑是来自于比如说老师说你的小孩不如别人或者是就是这种来自于同辈之间的一种比较我不知道如果对于你来讲比如说你小孩在哪一方面未来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或者跟别人比差了一点你会焦虑吗都不用说小孩了我自己也是就是你想象中最

最理想的情况肯定是相信多元化的评论相信自己有自己独特的点但是比如说看到哪个创业者比我开始的晚融资比我多呀或者是就是哪个新出来的公司在跟我同一个领域但是客户比我多呀肯定日常还是会焦虑的太好了你还是个凡人也

并没有表现出来这么淡定对就是说起来总是简单嘛做起来总是比较难所以也是需要靠这样的这种对话能够帮助提醒我自己吧就是我最终最在意自己的事情是什么我觉得我对自己的目标我是不是真的努力过然后我是不是真的

对我的选择负过责任然后这些如果我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继续往前走吧对我觉得这个确实这样就大家都还是在夹缝中去往去保持自己的完整性独立性但是你不可能你说在边界上完全没有这种可能要生活在非洲对

对对对我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最后的一个关于非常生活性的问题就是现在生活在美国因为我们知道通胀也比较厉害就是你自己的生活体验是怎么样的然后因为特募我们知道在美国发展也特别好是不是很多就是美国的这个中年大妈大叔也开始在特募上像中国的大妈大叔在拼多多上开始买买买了我们周围的朋友都经常会在上面买因为

价钱确实是吊打 Amazon 甚至 Walmart 就是这些主流的电商基本上都没有办法跟他价钱上有可以抗衡的点而且我自己可能平均每个月都会下一单这样然后他的 return policy 还非常的友好所以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顾虑我觉得就是像一些专业的比如说 Home Depot 因为有很多

你们也知道就是美国人工很贵嘛那比如说修个下水管道啊换个水龙头啊铺个地砖啊很多都是靠大家自己亲自上就是请工人的价钱比较贵那以前可能都需要去 Home DepotHome Depot 现在价钱怎么讲特务上的价钱可能是 Home Depot 的三分之一吧所以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去实体店看一看之后很多人都会去特务上下单生活成本

可能就是靠 Costco 这样的公司也就是为什么 Costco 业绩持续这么好美国就是通胀还是比较严重的就是你觉得从那个就是性价比较来说现在只有 Costco 的 Grocery 还能跟 Tam 打一打是吧其他这种耐用品啊或者消耗品啊其实沃尔玛啊 Home Depot 啊都已经快被 Tam 打掉了

是的因为 Tamu 做不了 grocery 嘛所以这一点上 Costco 还有 Costco 一块五的热狗永远是会占据一席之地的我们现在我的观察可能是现在去家附近因为我家附近这个 Costco 是离旧金山就是 SFO 机场比较近的一家嘛所以也算是比较核心地带然后我现在去的时候基本上每天买熟食可以直接

拿回家吃当晚饭的这种披萨呀热狗啊对都是大排成龙很多人可能每天都是

要靠 Costco 来过活了所以怪不得我前两天研究那个就是美国零售商的股票真的只有 Costco 就是年化 20%的回报然后其他像沃玛 Target 啊也就 8%到 10%吧我还在想这个差别那么大吗然后后来现在看起来确实身先是唯一不能被中国人打掉的一个点足够本地化对 而且足够价格也低嗯

最后那个我最后一个问题啊那个楚涵如果说就是你也在中国生活在美国生活过很多年就是你有想过就未来你会再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住吗如果去的话你觉得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事业在那里或者是活动在那里还是你觉得你要去寻求一种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嗯我现在其实日常都在想要不要搬离硅谷哈哈

因为硅谷生活成本是一方面就是公司运营成本也还是挺高的就我我们现在团队是完全远程嘛我是疫情之后

组建的这个团队所以我们东海岸有员工然后西海岸除了我还有一个人在在上面在波尔兰然后中部也有员工其他国家也有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是唯一在加州的人然后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还要给加州政府交税就有的时候挺不友好的其实加州政府对于可能也是基于很多公司在这儿就是

拿风险投资的钱然后开公司吧他们在税务上真的非常不友好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所以我如果搬走可能一部分是因为税务但是我觉得更大的原因也还是趁孩子现在还小吧就是他还有至少

几年的时间五六年的时间才需要认真的考虑学区房学校而且我觉得哪怕对哪怕是小学可能也不是那么关键了就是在这几年时间里我觉得还是可以尽量带他去多走一走然后我们也可以真的 work from anywhere 就真的去实现一种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的生活方式吧

那如果你选的话你会继续在美国比如说不同的地方去生活还是说你会换一个地方比如说到东南亚到中东到欧洲这些地方去我其实有考虑过新加坡也是可能这段时间的话可以离家人稍微近一点然后其他的话对欧洲也是比较感兴趣的欧洲很多国家不都是有数字有名签证的吗所以其实还是挺友好的

我最理想最理想的情况是希望能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美国然后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亚洲三分之一时间在欧洲这样但比较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了尤其是有小孩之后但希望是能够过一种全球旅居不影响工作又能够沉浸式的体验当地文化去给自己更多灵感也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多元化的价值吧

对你现在会觉得就是因为你刚才提到你们所有的员工除了你有啊都不在硅谷那你们都在不同的时区里面这个要怎么工作就是你要照顾他们的时区吗还是说就大家这种远程工作你觉得会比在一起的效率会低吗我们现在每周有一次全体

全体成员的例会大概都是约在可能美西的早上然后美东可能是中午然后欧洲可能是晚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时间这样能够

让大家有那么半个小时 45 分钟的 overlap 其他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是各干各的我觉得这个模式还是比较适合相对有主观能动性有自主能力的员工就像我刚才说的为什么我后来没有去招那个华人的小孩就是因为我觉得他

他的自我驱动力不够他并不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然后我招的员工我们团队的成员一是比较职场上可能有一些经验比较成熟一点二是

不需要有人在旁边盯着去布置任务自己就知道要做什么这样的组合是可以真正实现这种远程办公的其他的比如说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或者可能大家需要一种在办公室里头互相卷的文化可能就不太适合我们这种模式

对所以这个对你招人和管理的要求其实就会更高就是你找到一群适合这种方式去管理然后他也比较喜欢当数字游民的这群人就很重要了对吧是的是的好呀我们今天也聊了挺多的

对我觉得就是也确实让我去想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包括就是最后楚涵说的那一点就是你去世界各个地方生活好像听起来就是是一种非常就是遥远的事情但它确实会对你的灵感有一种很好的激发我也觉得就是到处走走其实肯定比待在一个地方对你的思维的活跃度也好然后这些都是有比较大的注意的确实是这样

嗯还能看到很多机会很多机会可能不去现场看就像你说的拉美投资人可能他因为是生活在拉美他才知道这个机会嘛那我们去可能也能看到甚至可能能比他看得更好因为毕竟旁观者轻嘛对而且特别是你已经有了在不同地方的经验其实你可以把它再应用到一个新的领域去嘛我觉得这个也是挺好的一件事嗯

好呀那我们今天要先收个尾因为跟楚涵聊我觉得特别多很有帮助的点然后呢我觉得你其实是一个宝藏女孩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点值得去挖掘然后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在听友群里面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说大家听完以后可能最受益的一个点是什么或者最受启发的一个点是

然后到时候我们也跟这个楚涵一起对一对如果楚涵觉得哪个听众他的问题特别好或者想到点特别好的话我们到时候送上一份小礼物

对的好呀那就谢谢这个我们今天也是数字游民远程远程录制然后好像楚涵自己的播客也会在 7 月上线哇期待也在小宇宙吗我还挺喜欢这个平台的应该会选择这里对然后到时候我们也可以请大家关注一下对打个广告好呀那今天我们这一期就结束了好下期再见下期再见拜拜拜拜

我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