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5 从英国绅士到“中国通”:英国艾赛蒙与上海的40年生活点滴

Ep.15 从英国绅士到“中国通”:英国艾赛蒙与上海的40年生活点滴

2024/5/20
logo of podcast 一心的蕾

一心的蕾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S
Simon
陈蕾
Topics
Simon: 我在上海生活近40年,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这期间有许多挑战和机遇。初来乍到时,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巨大,经历过许多文化冲击,例如在1983年的圣诞节期间,因为火车晚点,被困在一个对外国人封闭的城市,当地人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感到非常好奇。克服文化冲击的过程很漫长,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我主动学习中文和上海话,这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学习语言的过程也让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将上海视为我的家。在上海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顺利,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组建了家庭。虽然偶尔会怀念英国的家乡,但上海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疫情封控期间,我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坚持留在上海,这体现了我对这个城市和国家的认同感。 我的双胞胎哥哥也来到中国,我们一起学习中文和德文,虽然我们选择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但我们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们的人生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或许是双胞胎之间某种特殊联系的体现。 在中国生活,我获得了许多机会,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非常感激在中国的生活,并希望中国在未来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蕾:Simon在上海生活40年的经历,展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复杂性和魅力。他克服了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积极融入中国社会,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理解。他的故事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对外国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同时,Simon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语言学习、文化认同、以及个人在异国他乡如何寻找归属感的思考。在节目中,我们探讨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避免将其变成一种负担。我们也讨论了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冲击,最终实现文化融合。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Simon选择在中国生活40年而不回英国?

Simon最初来中国时只有19岁,毕业后正好赶上中国开放政策,找到了工作,并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认为自己很幸运,能够参与并见证中国开放的浪潮,因此决定留下来。

Simon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

Simon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3年9月23日,当时他19岁。

Simon在中国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文化冲击?

Simon提到在1983年圣诞节时,他和双胞胎哥哥因为火车晚点被困在一个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城市,当地人对外国人非常好奇,甚至像看到天外来客一样。这种文化差异和对外国人的好奇是他早期在中国经历的文化冲击之一。

Simon是如何学习中文和上海话的?

Simon学习中文非常主动,他在英国时就为了来中国读书而开始学习中文,并且每周都要接受考试。学习上海话则是他在中国生活多年后,通过日常接触逐渐掌握的。

Simon对上海的看法是什么?

Simon认为上海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的家,尽管他来自英国的Bristol,但他觉得上海更适合外国人居住,尤其是在事业和生活上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Simon在中国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Simon提到在80年代,由于文化差异和外国人较少,生活并不容易,但他坚持了下来。此外,他在新冠疫情期间经历了上海的封控,但并没有想过离开中国。

Simon的双胞胎哥哥现在在哪里?

Simon的双胞胎哥哥现在在德国,并且已经在德国生活了近40年,娶了中国太太,中文也说得很好。

Simon对中国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Simon期望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做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地位。

Simon在中国的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Simon最大的乐趣是有一群很好的朋友,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并且他喜欢上海的氛围和气候,尤其是与英国相比,上海的天气更适合他。

Chapters
本期节目邀请到在上海生活近40年的英国人Simon,分享他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故事。从1983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到如今安家落户,Simon见证了中国40年的巨大变化,也经历了文化碰撞与融合。
  • Simon于1983年首次来到上海,至今已近40年。
  • Simon的中文说得非常好,并且能够听懂上海话。
  • Simon在上海找到了工作,并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上都有很好的发展。
  • Simon讲述了他在中国生活期间的文化冲击和适应过程。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天这个太阳

也是刚刚好也没有那么热也没有那么不热你走在太阳底下的感觉就是两个字舒服那是谁给我送了第一个 greeting 在大清早现在此刻他坐在我的对面其实呢我们说是老朋友也说不好好像也没有说在过去那么多年里面有多少的这个

碰面或者会合可是不是朋友又不对因为他好像一直在关注我其实有一个秘密他不知道等一下等他介绍完之后我再跟你们透露这个秘密他刚才节目开始之前在问我说用哪种语言是英语呢还是中国话也许搞不好他还可以说上海话所以

介绍一下今天的我的好朋友来托的嘉宾自我介绍吧各位好我叫 Simon 来自英国我在这里已经快 40 年了但是没想到时间过得那么快就是不知不觉的就是过了我的生活的 40 年时间第一次到上海来的是 1983 年

9 月 23 号好像就是这个日期刻在我脑海里有可能是刻在我心上

就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个日期就是第一天就是在 1983 年 9 月 23 号第一次在中国上海登陆 OK 那就其实已经 41 年了 41 年还没有到 40 年对 1983 年嘛 对吧所以大家听到这个语言是放心了吧 Simon 是真的是一个 British 是一个

纯正的英国人但是他真的是中文也说得非常的好而且他还是没有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上海人的女婿吧是可以听上海话吗没错能听懂讲得不好但是还是能够听懂非常有意思其实本来要跟他不知道我要跟大家 share 的 secrets 是我们认识了之前一直他在关注我的微博

然后后来有一天说我们不如再加其他的联系方式吧后来我就在加他的过程当中我其实在我的联系人当中发现了他只是就是说是属于基本上是没有任何 activation 就是没有那个激活的

或者是就说我们也许只是可以联系但是不是一个非常多的这个互动的状态至少我看到了这个名字然后我好像都不需要加他就写出来我觉得这个非常非常的奇怪你们知道他现在的表情吗我一直关注你嘛你一直关注我呀可是微信我们后来是微信加微信的对不对然后我居然发现我的 contact 里面有你可是你不知道

这个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们从来不联系不知道是在猴年马月哪一天的时候我们也许曾经邂逅过那应该也是很多很多年以前但是 Simon 刚才说他在中国待了 40 年我记得我们曾经聊过一次就是说到底是什么让你在这儿就不走了呢 40 年啊我觉得就是应该是碰运气吧

我第一次到中国来才 19 岁刚开始读书然后毕业之后在中国能够找到工作那么正好也跟中国开放政策也可以说是也接轨了

也是運氣很好,過去 40 年,就是陪伴了中國開放的浪潮,我覺得還是很幸運的。你來中國的時候 19 歲,當時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大學生了。沒錯。那你在中國待了多久,回去了嗎?還是你……

就 19 岁来就没走 19 岁来的时候这个算我大学里十年课程的第二年然后第三年回到英国那么又到当时的东德

那么这个是柏林强倒塌之前的东德反正这个是另外一个故事然后 86 年毕业又来中国等于就是来了中国之后回了英国然后英国回去没多久去了东德就是柏林强被彻底取消之前去了东德在东德待了多久三个月对

你去东德也是好奇吗应该是好奇反正就是本来对中国这个兴趣有可能是因为好奇所以就是觉得要到这里来

去东德也是好奇,我就是很少,就是当时有人会有机会去了柏林墙后面的这些国家但本来就是对中国没有什么很深刻的兴趣就是因为好奇,觉得可以免费在这里

住一年哦,其实你是作为交换生吧?对,就是拿了一个奖学金,在这里,反正就是不用付钱,我就是有机会在这里住一年然后就是刚 82 年开始学中文的时候,好像就是在英国就是对中国这个兴趣有

开始变大了现在人家就是觉得这个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又开放了刚开始开放 198 然后你第二次回来是几几年 86 年 1986 年就是三年以后了 1986 年那个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还没有出生啊

80 年代 90 年代一直到 21 世纪你真的是一路上目睹了整个中国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你不仅是目睹了我觉得也是参与过参与过参与过你一直在参与你还在吗那你 86 年来到中国是还是回到上海吗

80 年我就去天津去天津但是基本上我就是待在天津的时间比较短反正就是那时候比较

就是喜欢坐了那个当时不是叫绿皮车吗绿皮火车绿皮火车就是那个全国都有来那个三天三夜到西宁三天三夜到昆明基本上就在南开我当时在南开大学读书但就是在南开花的时间不大

并不长然后我每次要回大学都要写检查你是指每次你回到南开大学继续读书你要写检查因为就是来晚了你又旷课对 跳课对 不是好学生这时候你的 professor 你的这些老师们是多绝望不可能因为你是老外但老师也许对你们比较宽容那你去了南开

天津之后最后还是回到上海了吗对因为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你第一份工作就是 87 年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上海我很好奇的是当时你能够在上海找到工作正好我大学一个同学

碰到这个德国老板在火车上就是从北京到天津那个火车上那开始聊了那么就是这个德国老板想聘用一些老外那么他申请那么他也跟我说你也可以试一试因为我也学过德语我觉得你可以讲德语我说也好也可以啊

然后就是给这个老板写信好像我记得好像没有什么面试他就是莫名其妙把这份工作给 1987 年的时候整个上海能找到几个老外不多的很少的对是他那个还是想多聘用一些老外那么就是毕竟就是在中国老外比较少

这也是一种运气嘛就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位置那 87 年开始就找到工作了然后就其实你就等于 settle 在上海了就定在上海了没有再去过其他地方没错就是从 87 年以来就一直 settle 一直在这里那 settle 上海的 reason 除了你要有这份工作之外其实中国很大有很多城市啊

你来自于英国的哪一个

我來自英國的西南部對哪個城市?BristolBristolBristol 沒有那麼小它其實還是一個非常漂亮的一個地方因為我也去過在英國的時候當然上海跟 Bristol 是很不一樣的但就是說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漸漸的就是

兴起的一些新的城市所以你这个脚踩到上海土地上之后到现在都 40 多年了你就其实也没有 40 多年就没想过要换一个地方或者是它是什么让它吸引你的让你安居一下因为上海还是比较适合

外国人住是不是有这个跟外国解除的这个老的传统当然从我这个事业来看就是从基本上就是从 90 年代

以后就是一直在有好的发展私人生活也是比较好的发展也没有必要再找其他的地方反正就是我觉得就是这个很有运气就是这个业务上发展的那么快然后就是

一直在聘用工作人员就是我们怎么能够掌握就是我们这个迅速发展的这个业务反正也是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你这个他给了你很多 opportunity 没错而且就是也是

即使在上海,还是有很多机会全国各地都跑谈业务,采购不同的产品。因为他现在说话的方式都很中国了。我身边还有很多的外国朋友,他们在这儿待了很多年之后,多少还有一些文化震撼?

我们叫水土不服因为毕竟就是 somehow 这里不是你出生地然后

这个我觉得在第一年就是在中国特别是因为

外国人非常少那时候我记得就是又一次反正就是不是又一次是在圣诞嗯

本来我就是跟我有一个双胞胎哥哥我们就是一起学中文然后就在四川圣诞圣诞那一天我们就是因为火车晚点我们就是搁在一个不开放的城市那时候不是所有的地方对外国人开放实际上

大部分城市大部分地方对外国人不开放而我们就是因为这个货车污点我们要赶回成都然后就是没有赶上火车然后就是要搁在这个不开放的这个城市而且好像他们都以前都没有看到过外国人

这个我觉得这一算就是那是在 1983 年圣诞 12 月 25 号在一个四川的某一个地方或者是附近我也记不清那时候好像全世界

都是中国人我们挑不到的我们不能逃避那很有意思因为 1983 年的时候很多人连他自己这个家乡都没有离开过他们自己都没有去过成都没有去过重庆看到你们当然就像天外来客一样对我们是非常好奇但是友好吗

他不是谈不上友好他就是很好奇就是那你们比如说要喝水或者要吃饭你怎么跟他交跟他们怎么交流呢那用我们就是刚学的中文开始跟他就是想办法跟他跟他们沟通嗯

但就是這個確實感覺到兩個文化在衝突對呀 1983 年那個時候中國就是還在慢慢的慢慢的往前走的時候你們的出現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應該算是一個蠻大的一個 surprise 就像我曾經在 2004 年去

托斯卡纳省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一个 Ancient Town 很古老的城那个地方最著名的是

家家户户都会手工去做那个大理石的雕塑然后有一家是特别出名是专供给梵蒂冈教皇的这个 sculpture 所以我们过去采访这个印象特别深那时候是 2004 年夏天然后意大利旅游局的人带着我们说他说这个城镇的人完全不懂任何英语没有人懂

全是说意大利语这是第一他说第二估计他们会觉得很惊讶因为几乎这个整个村子里面的人没有离开过那个地方所以我们就去了然后我们发现我们就瞬间变成了外星人因为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里面甚至于更长的时间里面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国人

整个村的人都在村口在那张望中国人来了他们然后就看着我的那个表情跟他们想象的中国人可能不太一样我在想 1983 年的你跟你哥哥两个人是不是也是被用同样的方式对啊 我的体会跟你完全一样就是那时候在中国

特别是因为我和我双胞胎哥哥一起出面那么就是对一个外国人会比较好奇但对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外国人就是更好奇然后就是能够特别是在哪里不知道就是整个一个小镇或者起码一个街道让所有的人能够听下来

把他们做的事情就放在一边就是要看我们看你们的跟你们打招呼吗也不不一定很少就是在内地那时候很少有人跟我打招呼除非我们主动

但是他们其实也不是 hostile 不是不是还是主要是好奇 1983 年 ok 那然后这个 culture shock 在你 1986 年回到中国之后就很少了吗是因为你去的地方的关系还是本身这三年前其实已经有变化了反正我觉得就是这个终归会有个过程就是说你来到一个地方

你可能就是前幾個月就是會很好奇對這個地方很感興趣後來你會發現有那樣這樣的事情就是你不了解或者你覺得很反感這個才是就是這個事是後來的事情那你那麼就是這個我覺得你怎麼去 overcome 呢每個外國人

都会经历过的一个过程因为一样如果我们去异地去异乡去生活也有这个问题对没错那么就是每个人克服的方式不一样那你怎么克服的呢你把自己变成了这里的一部分

还是你把你身边的人变成了你那里的一部分反正就是只好克服因为就是当时不仅是有一个 entry visa 还有一个 exit visa 你假如对这个地方也觉得很反感

就是也不能马上坐上飞机离开因为就是你还要办那个出境手续就是要做一个 exit visa 的手续其实这个跟现在又不一样在当时中国出国了不起的事啊 1983 年的时候我记得我家里我的舅舅去英国出差

然后那个时候很有意思记得很清楚他带回来的礼物给我和外婆的是两个英国产的 Orange 橙然后当然那个时候是可以带过来我也挺好奇的带了四支 Orange 那时候更早可能是 1980 年左右吧那时候我很小但是我的记忆中就是我到现在都能闻到

舅舅坐着很长时间飞机从伦敦飞回上海带回来那个 orange 的状态跟香味后来那个 orange 的 skin 那个橘子皮我就一直放着就是对我们来说那个时候的世界是很遥远的但是你是从那个世界你跟哥哥两个人是从那个世界来到了中国其实一路上走一路上走肯定会有

你们也会有很多的需要自己慢慢去适应的部分因为那个 Simon 没有说的是其实 83 年来的时候是跟哥哥一起来的吗对 86 年跟双胞胎哥哥 86 年也是跟双胞胎哥哥一起来反正他也在中国但是就是在不同的地方我在天津他在南京但就是这个很奇怪反正就是这个也是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两个双胞胎

也不是故意的选同一个科目而是因为可能就是你这个但是你们其实你们没有刻意要去选同样的科目可是你们其实选的是同一个科目对啊 是的这就是 twins 对 没错他们就是 twins 的 gene 双胞胎就是这样我不用我们说好不用约定但是他们做的 decision 做的决定包括他们做的事情真的就是

不一定是完全完全一致但真的就是差不多对而且包括这个 perception 包括这个想法或者是在那个瞬间我想到什么的时候也许 Simon 的哥哥那个时候也想到了因为我自己的姑妈我的大姑妈跟二姑妈是 Twin 是双胞胎没有那么那么像但是也非常非常像小的时候特别像那么有时候我就是

他现在住在德国,我飞到德国去看他和他家里人。发现就是到了机场,我就是等那个降落小飞机,他来接我,发现我们就是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这个太有趣了。这个就是……

发生了好几次很奇怪所以就是我可不可以把它解释为其实双胞胎本来就是一体我觉得就是所有出生的时候是把你们两个分开了其实它本来是一个一体然后所以你们的心智你们的这个思维方式包括很多 perception 都是在一条轴承上的因为我大姑妈跟二姑妈也是

就覺得他們甚至有人說一個雙胞胎的姐妹或者兄弟受傷了另外一個在同時會疼這個我覺得還是有點有的人會這個不一定會有就這樣一個一種反應另外我覺得我們這個

事實上很多事情都一致的但很奇怪我就是對她以前的女朋友我覺得為什麼要選這樣的女人所以我的思想跟她的思想

也不一样在这个问题上那你应该好奇的问一问他你的女朋友或者你选的这个太太或者选择他怎么想他有没有说不定他也有可能说不定他也会觉得同一个感想对那如果你有这个想法那边他要去平衡他肯定说不定也是不过你没有去问他而已大概是的对那所以其实一路上到现在我知道你其实除了

目睹了很多就是不断的开放政策啊包括新的一些新的 phenomenon 一些新的事物的产生在这个封控的时候是在上海吗没错也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就是我后来看到他的一些记录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去感受这段经历我

还是觉得对这个整个过程也觉得很好奇就是会怎么样解决这个我也没有像很多外国人一样像很多外国人就是一定要离开中国我就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不想就是

他们一定要离开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就意思是你没有跟他们有相似的想法这个没有那我很好奇我很好奇我想问问看 Simon 你觉得上海是你的家是你的 homeland 是还是一个只是现在在这里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在这生活的就是

上海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一个存在你来自于 Bristol 好像就是不知不觉的成为了我的家是你的家就是在这里过了 40 年那么我的家不在上海那么应该在什么地方所以你回老家你自己的那个 Bristol 你会觉得不适应吗

那么从某一个角度也会出现我们刚才讲过的文化冲突的文化震惊但因为在英国在我的家乡在我长大的村庄还有我的母亲所以这个能够吸引我回来定期的回到家乡

那么因为是一个村庄因为我能够看到我以前在小学的同学或者甚至我小学老师还好他们就是这些就是有一个老师还活着所以就是觉得就是很

就是很安心的很亲切所以就是也是一个也是我的一个家因为就是这个是我我的背景这个是我长大的地方但你其实人生中几个四十年你四十年都已经在全都在这个上海这边土地上那我之前在做节目的时候其实有一些朋友们包括听众朋友们有在问说

语言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比如说现在 Simon 他来自于英国我们其实私底下聊天的时候因为我在英国生活过所以我们还是用英语作为第一语言那对我来说我也是很自如

但的确今天是这么长时间连续的说中文这是我这么多年碰到老外第一个也有有其他也有但是因为那一些背景是他们就是主要的学生生涯都是在北大或者是清华或者是台北在台湾度过的所以但是像 Samuel 这样就是不光是说中文他可以听上海话

我就很好奇说你这些语言是因为你自己真的很用心去学还是我应该这样问是个主动行为还是个被动行为是你主动说我要好好的努力花更多时间去学中文学上海话还是你到了这个环境之后等于所有其他的一些部分你没有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习但是你会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是一个主动行为这个特别主动因为刚开始学我们没想过这个中国会那么难而且我们就是这个呃

要准备第二年到复旦第二年到中国来读书我们必须有一个基础有中文的一个基础所以老师每个星期给我们考试非常难学上海话也是很难

不是主动的这个是被动的因为就是有这个普通话的基础你就是不觉得只是会过了几年就是会听到

这个普通话跟上海话这个联系我明白了其实就是说我觉得对于我们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是这样因为 Simon 的经验为什么他中文可以这么好是因为他有一个上面有一个压力就是如果你这个语言学不出来你不能在这待着

你可能要不就回去了要不就怎么样这是有一个压力的好比说我们是一个考试你考试你及格了你这个语言基础到了对没错第一年第二年你可以第一年第二年你可以继续学习继续生活但如果你不合格了那对不起你就回你哪来的就回哪去对吧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压力对那么所以就是英语的学习有很多我们叫应试的那种

他们就会说做很多的试题为了考 TOEFL GIE 或者 ELTS 之类的但其实在真正使用的过程当中那些你哪怕拿了满分的试题是没有办法帮你去在这个地方生存下来的

因为他有一个综合的能力其实不光是写听还有说还有根据别人的说话你自己去语言的这个使用包括他能够非常流利的去使用到各个方面应该也是一个积累但是 Simon 给我的感觉是他自己很好学他很认真的自己去一定要学习所以那个时候是怕被赶回去

还是你觉得你认真学习肯定不会有问题就想在这留着反正本来就是怎么说就是有一种压迫感后来这个压迫感好像变成了对这个语言对这个社会的兴趣对因为本来就是对中国那么耀眼就是对中国没有特别的

兴趣后来到了这里才发现这个地方那么大这个机会那么多就是后来就是发扬就是发展就是对这个地方的兴趣因为 Simon 跟我也曾经聊起过说

一个语言如果你纯粹只是为了应付生活好比说说说话然后跟别人交流怎么样而没有对这个语言背后文化的一些了解和掌握的话其实那个语言本身是很担保的就算是你会用

但是总不会像你自己从小出生长大的这个伴随你的母语那么自然那你能到今天就是中国话也说得很好上海话也可以其实对我们的这个文化的接受应该已经是很好了基本上都你自己已经

完全接受了你所处的这个国家的接受了但是这个接受不一定认同不是认同不一定意味着了解因为中国文化还是很深刻那么

我也跟你讲过 我也缺少了中国的教育我 19 岁第一次到了中国也没有经过中国的教育制度所以还是对这个文化缺少一定的了解

你的意思是其实你很希望你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中国学然后你知道吗现在的小孩们哪怕从托儿所幼儿园开始学他掌握语言的能力未必好去哪因为文化和历史的部分其实因为各种高科技的这些手段包括网络上的传播也许

真正 serious 的那些关于历史关于文化的根基的部分很多现在不少的年轻人小孩子们包括都已经 ignore 了直接跳掉了因为对他们来说网络上存在的一切是他们要的他们愿意接受的 truth 他们不 care 这是不是 truth 所以应该我说的是

我们出生在哪从哪长大从哪来对你自己 hometown homeland 的这份敬畏之心很多人已经没有了所以 Simon 是个英国人可是上海是你的家中国是你的家你还在琢磨说我要是从小开始学我的文化的底气可以更足一点哪怕我就是从很小就开始学中文我这个脸

就是不能变成一个中国人我还是一个外国人那你的 way of thinking 呢你的这个思维方式呢思维方式这个也不是由我来判断这个应该是由别人来判断那么我回到英国回到家乡人家会觉得你这个思维方式就完全像中国人不像我们这里的人了

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有感觉我的思想现在就是跟我家乡的人不一样的这个是由他们来判断我是怎么变化的所以你自己认为你自己现在是中国人吗?我也不知道你已经不是一个英国人了,因为你的

不是 mindset 但是你回到家乡如果大家觉得你已经完全是一个中国式的思维方式的话其实你离你自己的 homeland 已经有点远了反正就是希望就是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人是不是能够从不同的文化吸引一些部分让我的生活 versatile 对啊跟就是多元化跟

丰富一点那你双胞胎哥哥为啥就在这点上面跟你一起在中国待下去了那么我们

也是反正就是双胞胎也是这样子我们就是不仅是一起学了中文我们也一起学了德文那么他就换句话来说为什么你没有跟他去德国或者是他没有对那么然后就是他在德国找到了工作那么就是在德国也接近 40 年了你们都你们俩都没在老家的没错对 OK 所以他现在又变成是一个介于德国人跟英国人之间的

估計他在這個問題上也會有文化通俗他實際上也拿到了德國護照但是他所謂仿製應該還是保持他原有的英國的思想沒有完全變成德國人了那麼他的中文部分呢

还会说吗中文还会说中文还会说而且就是也娶了一个中国太太所以你们这个有中国太太就有了很好的另一个语言基础因为你要讲啊不然怎么沟通对不对

因为其实很多我的外国朋友们在中国能够留下来待很多年有很多但是真正的愿意把根立在中国彻底的离开自己的 homeland 还是不多的还是很少的尤其是经历了这个世界很多的变化包括这个 covid 之后

所以我觉得可能 Simon 我不知道他接下去的几十年他是不是突然有一天也会想着人到了也许不同的年纪想法不一样吧对吧 Bristol 我去过真的很喜欢很安静然后也许存在的东西几十年都不会变节奏也很慢的对不对上海不一样 vibrancy 到处都是但

真的是看你自己想要选什么样的生活那这么多年里面除了最初来的时候的这些经历有什么特别你觉得这辈子里面碰到过最最没想到或者最忘不了或者是对你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或者很多

这个确实很多比如呢就是过去四十年就是碰到的事情就是有好的有坏的但我先听坏的吧坏的是被欺负了吗是被欺负了吗是摔了跤了吗还是

因为差异带来的一些就是这个当时就是八十年代就是这个就是因为差异也蛮大的而且就是外国人很少在这里生活也不是很很容易那这样的话你为什么不回去呢当时

就是很不容易也很少它能够配合到你很多需求的肯定不多那你为啥还要再选择待着呢这个可能跟我的心理有关的嘛我还是觉得有的事情要坚持下去那么反正就是跟就是新冠就是我们就是在这里被分控我还是觉得我这个坚持我们就是那个

终归会解决的你没想过就干脆回去陪陪妈妈或者是因为对我们来说不一样就是我们自己的 home 然后 whatever it takes

它既然发生了也没有想太远就其实也没有很多选择但为什么有很多人选择离开是因为他认为其他的选择可能比这么困顿这样好对不对我们那个 2022 年就是在这里被封控在上海被封控在英国是 2020 年

就是这个新冠刚刚开始就是英国被封控那当然就是这个程度不一样我们就是 lockdown 封控

也不等于是真正的风空对对对所以那时候就是也可以去去锻炼也可以去去去去买东西也没有很多限制但就是利用这个时间我当时在英国没办法回去没办法回到中国所以就是那时候就是在

英国家里住在妈妈家里那么就是还是更

又成立了另一种就是心理一种关系嗯更加一直一直就是在外面过生活呃过日子那么呃利用这个 8 个月的时间还是能够反正每天跟他给他烧饭每顿呃每天三顿饭我就亲自给他做的他就是也能够确呃

让你跟妈妈变得很亲密了没错这个是我们就是从这个风控就是在英国风控的时代受到一个收获也不容易啊从英国 lockdown 到上海 lockdown 你都经历了那 compare to 这个英国的 lockdown 你上海

在上海就兩個半夜這個我覺得也沒有什麼在 80 年代經歷過的苦難更多在中國也好 在當時東德也好那個應該是當時這個世界還比較

不一样所以你们去探寻世界的时候感受到和经历到的它其实不一定是 suffering 你可能会 witness suffering 你有可能是那个 suffering 的见证者但是你未必是你自己去经历很多 suffering 对没错对是的所以那回到就是现在对你来说现在生活当中最

快乐的在上海生活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呀除了工作你身边好朋友们老外都还是中国人我觉得就是有一群很好的朋友老外都还是中国人几十年的好朋友是中国人中国人外国人都有就是这一群人那么就是也就是喜欢就是这里的氛围

喜欢这里的天气在英国就是经常下雨而就是夏天也可以去去就是那个心情上好的天气不一定是不是那么就是这个气候还是比较

适合我那你其实在这儿留到现在你对这个城市或者对这个国家你有你的 anticipation 吗或者说你希望能够 achieve 的部分在哪儿反正我总觉得就是中国从某一个角度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做得更成功在世界地位可以

做得更大這是你的期望這是一個期望還是一個遺憾?不 這個是一個期望我就是還是期望就是中國能夠做得更好

你长的这个老外的样子然后这几十年在中国他带给你的便利多还是不便多我们就是在这里的地位还是比较特殊因为中国人还是比较好客上海人那当然也很好客上海人就是有点奇怪

有点看不起自己人但是看得起外国人假如我能够我把这句话用正常的思维方式解释就是因为你是老外所以你就会得到一些 priority 或者是大家会对你相对比较尊重一些但是同样状况之下

或者他们说为什么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是吧所以你是个老外所以你就不一样有的利用就是这样一个一种行为那你倒过来你作为一个老外看中国人呢你是外国人你看中国人怎么看呢就是中国人会给你那种感受无论他是

或者这样说我在这里已经

40 年但是从某一个角度我也不想成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这个我在这里的这个我在这里的地位作为一个外国人可能比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更好 OKOK I got it 因为你

要比就同样状况之下你要比中国人的身份或者中国人的中国人得到更多的 privilege 而且就是中国人把你当作一个客人那么对一个客人终归会好客会态度会客气态度会好但是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就成为自己人那么

有的時候 有可能就是你這個跟你在一起的人不會特別尊重你反正就是在這裡這個事情有時候我覺得就蠻奇怪對 跟很多其他的一些民族國家不太一樣的是他們反而是自己的人 他們會更加

就是 value 包括他们在国内用的东西给自己的国民是最好的出口的也许比这差一点对吧那么所以你告诉我这世界上哪一个角落哪一个地方我过去可以被享受你一样的我去 Bristol 应该不会像你享受到这样的待遇我总觉得英国的中国人

就是日子不是特別好過反而我在這裡的日子還是很舒服應該不那麼舒服反正就是這個我還是應該是過去 40 年就是要感謝中國人讓我就是能夠享受

我这样一个生活一直被理带从一开始的哇 来了一个来了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天外来客到今天挺有意思的因为其实上海是一个国际都市大都市它的开放和它的包容本身相对来说就会 capacity 更大一点

但是我觉得也谢谢 Simon 和很多像 Simon 这样就是带着你们的不同的 foreign culture 来到上海其实你们在帮助上海这个城市包括中国的很多城市

build up 起来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说我知道我的土耳其朋友们来了说没有地方吃土耳其东西然后我们就有了好多土耳其餐厅然后像 Irish Bar 我有一天不知道经过哪条路上突然发现一个 Irish Bar 接着一个 Irish Bar 就是那些在英国你能够感受到的很多的东西未必一模一样但是因为你们的到来我们有了新的东西有了新的 building up

那当然我也希望我作为中国人去到英国也好去到意大利去到任何世界上的国家也能够受到如此的这样的 attitude 这样的态度因为说句实话就是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因为当大家都非常困顿在就是语言的 barrier 这些障碍里面的时候其实我很想跟他们说

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除非他真的是为了要去应付考试就像 Simon 那样你考不过你就得走你不能留下来

如果你真的希望他能够去掌握语言其实不要把学习语言变成一个非常压迫带有压力的重负没有人愿意承担很重的负担丢在这个生活环境我常跟他们说你先花那么多钱送到一个所谓的有外教的幼儿园或托儿所什么的去学其实你回到家你还是得要说你原来的语言

但是如果你要想的是真的希望想好的是希望这些孩子们将来出国发展那进行系列的语言训练当然是应该但是到那个环境之后他如果是融入到那个环境真正融入了他自然就会掌握语言因为他自己习他自己主动的想要去学像 Simon 一样但如果他作为一个任务他过了这个关他去了英国去了美国去了欧洲但是他到了那个当地之后他依然是和中国人混在一起

他的语言依旧是没有过也没有使用也没有学习他还是没有办法去具备那个最最基础的能够在异乡安定下来的机会反正 anyway 但是我相信现在可以学习语言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大家倒是真的是应该

其实我是自己对我女儿有点苛刻从她开始学说话开始我是跟她英语对话的然后家里放的都是英语的歌包括看动画片看什么都是英语版的我先想让她知道就是说将来你是要出国的然后这个环境里面

你应该要使用到的和最常听到的就是英语因此他会说话之后其实只有两个语言在家里面我有点苛刻一个是上海话一个是英语因为我跟他说的是普通话非常重要但是没有人能够取代从小开始的汉语的学习基础

这个只能在学校里而且呢就是其实现在无论你在托儿所幼儿园大学哪很多即使是上海的孩子们都不会说上海话了因为他接触到的语言都是普通话语言是要带给你乐趣的我从小我并没有出生在国外但是我从十岁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到现在包括我在伦敦生活了那么多年

包括去全世界各地我没有把英语 法语 日语这些作为 foreign language 我没有把它们当成外语我只是把它们当成我自己的语言当中的一个语言你到了那个要使用这个语言的地方你使用而已还是一个 acceptance 就像你谈到的文化的那些部分我学习英语我去接触很多国外的文化音乐 艺术

然后电影然后历史英语尤其是 British English 是跟历史很有关系那你对它有兴趣你不抗拒所以那个作用力是正面的作用力不是反作用力但如果把所有的这些部分都作为一个 compulsory 的一个 act 绝大部分人都会抗拒的

所以我在想说 Simon 的故事只是那么多能够选择中国定居的外国朋友们中的一个但是最主要能够安生下来安居下来是因为你觉得你在这儿有安全感然后你在这儿安定然后你也没有什么太大障碍

你看你上海话就是说我们也不能当着你面用上海话骂你因为你听得懂这个你不要敢对然后那个中国话也是就大家肯定会说这个老外其实人家中国话都懂蛮有意思的我觉得我不知道接下去的 40 年 50 年

我们会面对什么样的变化但是我相信三盟一直就会带着他这个对这个国家和这个城市的好奇心跟我们一起走下去所以其实如果让你说一个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小故事的话你会说什么最 sad 的事情是什么这么 40 年里面除了最初的在上海有 sad 的应该没有经过很

难过的事情这么 lucky 对我就是从工作的经历从我跟家里人的经历跟朋友的经历也没有特别值得

没有什么难过的事情这个也是很幸运的对 very lucky 那你其实学上海话学普通话你真正觉得自己可以了我中华说的没问题你自己都有这个自信心了是从多少年以后开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刚开始学语言的时候肯定不会像说成现在这样你什么时候开始写中国字的

那时候就是从第一年开始学中文就是也开始学中文 83 年的时候就会写中国字了对啊 没办法的就是这个我记得我在我这个学生公寓到处都是我写的这个汉字贴在那个冰箱上贴在墙上

因为考试不仅是考你这个预言你这个对中国汉语拼音也对你这个汉字水平要考试的要考试对啊不断的就写汉字花时间就一直在写汉字这个估计我们学中文的这个方法跟小学生在这里学中文的差不多

差不多但是很多外国人他写中国字是画的他不是写的他们是记那个 pattern 笔画他是认为这是个 painting 他们是画的很多人真的他包括就是笔画上面比如说这样这样这样写字他不是他倒过来的他是画出来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对啊你也是吗

也不是 因为我们专门也学壁画老师跟我们说汉字的汉 汉语的汉就是汉 三点水怎么写 反正就是传统的中国式的教育那你有想过打退堂鼓吗

那麼難寫中國字這還是三點水又那是漢最容易的字我讓你寫那個什麼西藏的藏嗎對反正就是這個本來應該是這些韓字都應該是轉沒了但現在就是因為這個科學發達我現在就是都用手機

那反而就是這些韓字我也忘了怎麼寫你本來是要自己手寫的對啊 那麼現在就是那你先試試看就不用手寫 自己手寫唄

那里面也有一个手写嘛你手写吧这样你时间长就不会忘了因为真的笔画不写不写对对对是的是的反正就是这个也是中文吸引人的地方嗯跟因为我以前也学过法语以前也学过德文呃跟

英文也是很有很接近的地方你就是中文那完全没有跟这些欧洲语言的接近的地方毕竟是个语言是不是还有就是一些常规的语法但毕竟就是你要去学它去了解它

因为你不仅是跟一个语言接触你是跟一个文化接触也是能够 40 年一直在吸引我的一个地方有可能就是为什么要在这里待时间那么长对你来说是一个持续的吸引所以你就会越来越多的去真正的了解

真的了解跟了解是差很多的而且我总觉得就是在我过去 40 年在这里的生活就是中国对于我来讲就是变成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舞台能够找到能够吸引我的机会那么多去的地方

也那么多,可能就是在其他的地方,假如当时也没有这样一个打算到中国来,而就是留在英国,有可能就是这个生活不会给我那么多的机会。下午跟这个 Simon 聊得还挺开心,其实

我相信他这么轻松的说文化对他吸引走到今天他一定也是经历了很多东西但是将来大家也有机会应该可以看到是他真的就是像我在英国生活的时候最喜欢的那种英国人有很高冷的有非常这个

养着头的那种就是走路的时候都是这种的有但是 Simon 就像我去 Bristol 像去 Brighton 包括去这个很多其他的地方特别见到的总是很阳光然后每次看到的时候总是笑嘻嘻的然后那个笑很温暖嗯

你就会想说大家都觉得英国尤其是伦敦你每天要带着伞 No 我在伦敦那么多时间我真的带伞的机会并不多 Maybe I'm lucky 所以我也希望 Simon 无论是在上海在其他地方还是在中国还是他的双胞胎哥哥在德国的其他地方其实都能永远地带着这种对他们生命的 passion

这种 passion 里面有很多的温度我其实觉得有的时候自己会把自己放到特别孤冷的那种岛屿上但是这种温度和这种 light 这种光这种温暖还是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 hope 可以继续往前走

谢谢 Simon 然后最后你愿意跟大家说句什么话吗那么谢谢陈磊就是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分享我在中国的故事我的 40 年对就是这个很有意义而现在就是过了 40 年才能够回顾这段

生活的经历那么谢谢陈磊让我

又开始回顾开始分析就是中国对我起了什么样一个作用对我人生有什么样一种感想 OK 谢谢最后的时候还是说上海话了谢谢你们再一次的陪伴我们两个人聊聊聊又聊了很长时间谢谢你们希望大家都能够

不要再去想所有糟心的事情所有的压力把这些负担通通卸下来你们有任何想法或者建议随时可以给我留言希望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面对面在一起分享更多有意思的事情更多 joy 更多 happiness 我是陈磊谢谢你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