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9 女儿大学毕业季老母亲的感怀:此后余生就是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EP.19 女儿大学毕业季老母亲的感怀:此后余生就是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2024/7/13
logo of podcast 一心的蕾

一心的蕾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陈蕾
Topics
陈蕾:女儿大学毕业,引发了对孩子成长历程的深刻感怀。从女儿选择大学专业,到她学习语言、适应不同教育体系,再到她逐渐独立自主,母亲分享了女儿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收获,以及自己作为母亲的反思。文中穿插了女儿学习英语、学习韩语的经历,以及在寄宿学校生活的体验,展现了女儿的独立和成长。母亲也反思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并表达了对女儿的理解和爱。最后,以龙应台《目送》中“目送背影渐行渐远”的意象,表达了对女儿未来祝福和对母女关系的感悟。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女儿最终选择了在温哥华的UBC读书而不是去英国的设计学院?

因为新冠疫情,家长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考虑到女儿孤身一人在英国可能带来的担忧,最终选择了有家人陪伴的温哥华UBC。

女儿在UBC的主修专业是什么?

女儿在UBC主修东亚文化和语言系,主打科目是韩国语言和文化。

为什么女儿从小学习上海话和英语?

母亲希望女儿从小学会上海话,因为她是上海孩子,同时也希望她掌握英语,因为英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

女儿在语言学习方面有哪些天赋?

女儿从韩语字母开始自学,达到了韩语的最高水平,并且还掌握了日语和法语,展现了她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天赋。

女儿在UBC的毕业典礼上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女儿的主修科目今年毕业的只有她一个人,其他同学因为学分不够需要多读一年甚至两年。

母亲对女儿未来的学术规划有什么建议?

母亲尊重女儿的选择,鼓励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做决定,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逐渐变得独立?

女儿通过在寄宿学校的经历,逐渐培养了独立生活能力,学会了照顾自己,并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母亲如何看待女儿的成长和独立?

母亲虽然感到失落,但也为女儿的成长感到骄傲,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成长,尽管父母希望孩子永远依赖自己。

女儿在UBC的学习经历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女儿在UBC的学习中,除了主修的韩语外,还需要掌握日语和法语,学科难度较大,但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顺利完成了学业。

母亲如何看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边界?

母亲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设定一个边界,双方都应守住自己的本分,过度干涉或依赖都可能对对方造成伤害。

Chapters
女儿大学毕业,我重回 UBC 校园参加典礼,引发对24年前申请研究生时校园印象的回忆。同时,分享了女儿选择UBC而非英国大学的原因,以及从小培养她英语和上海话的经历。
  • 女儿毕业于UBC东亚文化和语言系,主修韩国语
  • 选择UBC的原因是疫情期间的安全考虑
  • 从小培养女儿说英语和上海话的经验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欢迎来到又一期的异性的蕾黄梅雨季之前呢其实已经进入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那今天其实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于嗯,孩子慢慢长大了

我前段时间回到温哥华因为要参加女儿大学毕业典礼她是 UBC East Asian Culture Department 东亚文化和语言系科里面她的主打科目是韩国语言包括韩国文化 UBC 是要说到 24 年前我第一次去温哥华的时候

我特地去了一次 UBC 因为当时那个时候很想申请 UBC 新闻学院的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所以就特地去 UBC 看了一下只有一个感慨就是哇塞这个校园太美了像一个非常大的它不光是一个花园它更有点像一个公园它的整个 campus

据女儿说如果是行走的话是要很长时间好几个小时所以里面有 bus 有很多的学生们是骑自行车甚至于骑 motorcycle 然后还有很多的学生也是开车所以也就是换句话说如果是你靠着你的双脚把 UBC 这个校园走遍的话哇那真的是很长很长的时间可以消耗很多很多的能量女儿进 UBC 的时候呢其实还有其他的选择嗯

他收到了英国的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设计学院的一个 offer letter 但是那一年正好是新冠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只有一个前提是最重要的而且是唯一重要的就是安全那如果他孤身一人在英国我觉得就是那份担心是我们做父母的也许比较难承受的

所以好在就是在温哥华读书的话有家人陪伴那最后他就选择去了 UBC 说到这个专业也是有意思其实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几乎是刚会说话的时候我就给她定了一个小小的家里的规矩就是第一一定要从小学会说上海话因为你是上海孩子第二请你说英语

因为妈妈不担心你不会说中文和普通话因为进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学校里面学习过程里面更多的就是用中文用 mandarin 普通话但是英语也是你的一个工具无论你将来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你做任何事情的一个辅助吧

又何况我自己因为一直也是语言学习语言的所以女儿几乎是从会说话开始就是两种语言就是妈妈如果说第三种语言妈妈说不能进家门所以上海话和英语有很多的朋友们问我说孩子们怎么样学习英语会比较好我身边有很多人

有的是忙于各处找全英文教育的学校也有很多很多是只要找到可能的至少是学校挂着说有外籍教师的这些语言培训班或者是一些夏令营东令营或者是每周末的一些

他们就不惜重金就从孩子很小也许只是两岁左右就开始把他们送去这样的一些机构说句老实话我觉得我身边我能看到的从小在这种环境里学习的孩子们的英语的基础并不如大家或者是家长们期望的那么好首先就是不是每个会说英语的人都是一个好老师

其次真正对一个孩子更有渗透性或者是更能够让他 intrusion 去学习的不是通过特别教条的课本知识以及

还有一个叫 Cartoon Network

都是一些原版的就是小朋友的儿童频道打开之后呢就是也没有什么人在那做讲解他就是一直在放英语的儿歌或者是英语原版的这些卡通片什么的小朋友们其实在接受这些语言或者这种环境的时候他是觉得很好玩的他必须要有觉得 fun 的

有趣而且能抓着他他们的模仿能力和他们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所以你不需要在别人上说你必须要学这个那个你就让他每天在固定的有限的时间里面在他喜欢接触的这些影像音乐旋律和语境里面慢慢慢慢的他自己不用你去教他很多东西其实那些

很多的 language 的那些 use of language 会进入到他们自己的那个体系里面去所以我从小没有送他去进过任何补习班和学习班主要是问他说你喜欢吗你喜欢你想学就去学所以三岁多进小银星学舞蹈哎呀那个时候挺心疼的小银星的这个训练还是强度很大的

回来还得练习家长还要监督然后一点点长大他自己都会觉得很辛苦可是他喜欢也跳得很好一直到 2010 年参加完世博会之后他的脚的跟腱完全受伤了所以基本上也就不能再进行频繁的练习和表演那我们后来就放弃了

那么三岁多的时候呢他喜欢他从小的乐感很好也许这也是他我们给他的基因之一吧所以他学钢琴非常快我们找了一个特别好的老师然后老师很疼很疼他只是后来因为外婆要监督他练习然后总是希望以传统的方式给他一些压力包括你要考级怎样那样那样这样

所以小孩子突然小小的年纪就那么坚定地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不学钢琴了我不喜欢我不喜欢被逼着练琴那个时候我们都挺惊讶的当然就是通常家长们会认为逼一逼熬一熬熬一熬过去就过了但是我觉得他如果有自己的想法了那任何的强迫他都不会真正服从的

所以我们就尊重他就不再学钢琴了然后再一点点他进幼儿园进的是家门口边上的公立幼儿园托儿所开始就是公立托儿所公立幼儿园那个时候托儿所跟幼儿园的很多阿姨老师们都说上海话所以他还挺快乐的就是他在那个

该享受纯粹快乐和游戏的时候我们没有剥夺它任何的快乐的时间和权利然后幼儿园毕业老师们都依依不舍它它就进了离家很近的公立的一个小学也不错传统的公立学校的这种体制我觉得非常好的就是

公立学校给孩子们奠定了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传统的这个教育体系就是你每天到点必须要完成什么什么然后几点钟之前你必须要做完什么什么然后第二天一早要检查什么什么其实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他没有那么多的

自己形成的良好的习惯还是需要一些引导甚至于限制甚至于 discipline 所以我非常感谢小学的这几年的时光这五年的时光带给我女儿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的一个环境学习习惯的养成然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学之间

也都是非常好非常平等的心态一起相处所以很多年之后他们小学毕业之后连续很多很多年在女儿出国之前每一年他们都会小朋友小学的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望小学的老师英语老师班主任数学老师教导主任等等等等我就是那时候觉得挺感动的就是

孩子们的这份心其实是特别特别的单纯他就知道老师们对我们好我们小的时候老师们很爱我们所以我们毕业了我们是大姐姐了可是我们还是想回去看看老师也看看那些我们之后的弟弟妹妹们所以他们每年回学校

他们原来的班主任和老师们都会带着他们的学校里面然后也会跟这些弟弟妹妹们说看你们的哥哥姐姐们多好多优秀你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所以其实在女儿读书的时候没有想过说他们要去做什么人的榜样但是毕业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以这种

特别亲和的方式,让原来的小学的老师和包括弟弟妹妹,学弟学妹们,就以一种非常欣赏的这种方式来看待他们,并且尊重他们。我觉得这一点其实蛮重要的。

因为有的时候身边还有不少的朋友会说哎呀我的孩子到底是进私立学校呀还是进国际学校呀然后怎样啊其实很多时候我会问他一个问题是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行进的方向是什么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是进清华北大复旦教大那我觉得公立幼儿园公立小学

所以

你只是希望孩子在读完大学之后进了 985 学校大学之后出国深造再读研究生或者博士的话其实我觉得公立的教育体系挺好的也许很辛苦但是谁不辛苦呢国际学校跟私立学校也有他们的辛苦但女儿在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家里想了一下还是

真的他的同意之后去考了一个名办的学校这个学校当时说真的很难进是鲍宇刚那一届我觉得特别 lucky 因为那一届的校长我还记得是 Tony 校长整个的这个中学组的老师的这个团队特别特别的棒也特别特别的优秀

其实我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 try 并没有说一定要进或者也没有给女儿任何压力所以她自己其实考完之后的不是特别乐观但是她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是 Tony 校长然后问了一些问题用英文语什么的我其实觉得很骄傲的是其实女儿当时面对的几乎所有去

竞争入学的大部分的小伙伴们都是从鲍宇刚小学升上来的还有一些也是从明白的学校英语的基础英语的教育这个体系很完整的学校转过去的他没有优势他是公立学校的一个小学毕业生但是没有想到他的面试还蛮出彩的英语对他还不错啊

反应也挺好然后最有意思的是快结束了然后 Tony 校长用英语问他说 Renee 小朋友你有没有其他问题吗然后那个时候我的女儿很可爱的说 YesCan I pass 这是一句话就问 Tony 校长说校长你觉得我 pass 我可以进来吗

然后大家都没有想到听上去觉得这听上去好像只是一些简单的话但是他给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觉得这个孩子很有灵气所以幸运女儿就入学了鲍威刚但是那是一个好辛苦的过程因为那会儿他才六年级其实还是一个小孩子但是是蛛毒啊

我们选择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理由因为鲍威港的学校是 boarding school 是住宿的学校也就是说周日的晚上送过去然后周一的一早清早到学校或者有的时候是周日的晚上然后就是到了星期五的晚上就把它接回来本来呢思想准备就说也许

他 OK 因为总是觉得小朋友跟小朋友在一起更快乐但是在最初入学的前十个月我想一想入学一直到这一年的接近年底吧无论我出差在哪里无论我在做什么无论我手里有工作还是什么到了八点整

我是必须要放下所有的东西所有的工作来接女儿的电话因为助读学校的规定是手机没收不可以带 smartphone 只能带最简单的可以通话最多可以发短消息的简易手机而且开机时间是八点整开始九点之前收走所以我不知道你们多少我的听众朋友们有孩子进 boarding school

就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还蛮重的一个负担因为八点整女儿电话过来一定是带着哭音说妈妈我会很快很快你让我回家好不好我每天早上闹钟闹心我每天五点起来我做走独生

就每天这样哭啊哭啊一句哭打不到我电话就会哭打到了电话接通了也会哭我是那么长的那段时间里面每一天到了八点心跳就开始加快然后只要听到他的声音他哭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我也会自责说哎呀我怎么不能像其他的妈妈就把他带在身边然后不要让他一个人去承受那样的压力

但是那个时候工作真的一直出差没有办法照顾他所以他一直哭我的心里也在哭我的脸上也在哭然后他是很乖很乖就是他在学校里面特别特别乖老师总是表扬他所以可以给他一个 privilege 就是也许老师总是在差不多最后的时候才过来收他的手机这样他就可以说妈妈时间还没到还有两分钟还有一分钟

所以我们总是那一个小时我觉得那一段时间对我来说也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女儿也是我其实很自责我也不忍心但是 anyway 这是我们的选择我们觉得既然选了你就可以应该可以坚持走下去所以这样的时间真的还维持了一段时间渐渐渐渐的

他八点电话有的时候到八点四十就不打了说要跟小朋友去玩了然后渐渐渐渐的他有了很多朋友他们在休息的时候会串门会去大家找一些零食吃会开始嘻嘻哈哈说话再渐渐渐渐的他就报个安再渐渐渐渐的在周末的时候有小朋友约了一个一起可以出去玩甚至于我们周五的时候甚至周中的时候有的时候去接他

就是请个假带他出去附近吃个饭会带着其他小朋友一起在那段时间里面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他不光得要照顾好自己每天的衣食住行他还得有那份责任心和同寝室的小伙伴们分工打扫清理他还做了一个小 leader 也会去管别人督促别人其实不容易啊

大部分的孩子们都是在那个年纪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那么小小的年纪要自己去承受一个人大部分的时间其实我也不是说我回过头去而是我在当时就觉得心里挺不忍的但是选了那就继续吧那就在这段时间里面他独立生活能力强了自主能力强了

因为公立学校带来的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他做作业完成所有的 assignment 都是很准时不会拖拖拉拉然后在新的学校里在鲍威康的学校里养成了非常好的阅读习惯读原版书读中文书然后经常要去 library 要有很多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research 的能力

我觉得这个真是对一个孩子成长太重要了然后去家长会每次去也都是蛮欣喜的就是老师们也会指出他的一些问题但是大部分都会去表扬他的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非常出色的表现

然后还有每一个进步老师都会特别留心有很多很多 encouragement 其实让孩子们从小到大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状态之下 encouragement 是对于孩子成长最最最最重要的一个 reward 一个奖赏孩子们太需要鼓励了哪怕就是他的进步只有一丁点但他被鼓励之后这一丁点就会慢慢放大

就会让她认同这件事情做的是对的她就会更加朝着相对比较正确的轨道上去继续前行所以那段时间对她对我们都辛苦也心疼但是 I'm very proud 我非常骄傲女儿就是在这样一种重重压力的状态之下我知道她心里也有很多的不安全感我知道她甚至心里面有很多悲伤

我很少跟他去分享但是妈妈总是更敏感一些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面我一直会非常的 self blaming 自己就是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我这样的做法和选择是不是一个好吗然后突然有一天女儿不再那么依恋或者依赖八点正开始跟我的同框了

他更多的时间给了他自己和朋友们那个契机是从他们情绪的小伙伴们还是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始打耳朵洞然后他就说他也想去试我说那好那就去吧所以他就打了耳朵洞就可以戴了小小的耳朵可能这个打耳洞之后把他某两个穴位给打开了打开之后呢他就没有那么依赖我了

他学会自己和自己相处学会自己和伙伴们好朋友们相处学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面对我的那么的依赖和依恋那种黏得那么紧的那种亲密度就开始一点一点疏散开了说老实话我也失落的但是我也为他的成长骄傲每个孩子都要成长虽然

每个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出生之后慢慢地慢慢地长大但是再慢慢慢慢他的脚步永远是在往前走不是在往后退因此他就这样走进了他的厅内住宿的时光让他变得独立了但是这份独立也让他开始慢慢剥离和我原来那么黏

那么亲那么贴在一起的 intimacy 其实女儿从三岁多开始我就带着她出差带着她走全世界她跟着我走了十几二十个国家和地区了吧有一次去土耳其那时候她还小啊她才六岁吧七岁左右然后

走在路上走啊走啊走啊走啊她就走不动了然后是妈妈抱那当然得抱啊因为我也舍不得她走不动然后我们同行的有一个土耳其的导游个人特别高大然后特别特别 sweet 会说中文会说英语然后每次我女儿是妈妈妈妈抱我有的时候抱不动我就背着她然后问一下好事那个导游 Gary 他就会过来把女儿直接抱

放到他的脖子上骑在他的脖子上就一路带着他走所以其实女儿很幸运不是因为说跟着妈妈可以走十几二十个国家地区那么小小年纪就开始而是每去一个地方身边的人周围的人都很爱他都很疼他都把他当成大家共同的孩子所以

他从小开始在全世界各地的那些照片影像都是特别特别美好的记忆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他爸爸跟他开玩笑说哎呀你什么都去过了你也跟着我们去了 wine tasting tour 小小的年纪走了九个酒庄然后都尝了九种 wine 然后问他怎么样一点点微醺很可爱

虽然那个年纪当然是 illegal 但是 yeah that's great fun 但是他就会有了很多的 vision 他就他的目光所及就会越来越远越来越广不会因为

哪个漂亮男生过来给你送一束花给你开一瓶香槟就跟着别人跑对应该我觉得应该不会了因为这些他从小到大什么都看过什么都 try 过然后后来有一天出于一些其他原因吧他从 boarding school 转到了一个走独学校这个走独学校也是挺不错的

但是就说可能跟原来那个学校的整个的学习环境包括老师们的环境不是太一样但给他奠定了挺好的知识基础因为学得很难所以在 2016 年的时候就选择当然我们问了女儿的意见她选择去加拿大读书因为在原来邦宇刚学校包括后来的那个室外

延续下来的那个教育体系很难让他再能够适应到我们中国传统的高校体系的这个 system 里面去他没有办法参加中考更不用说高考他也自己都不想参加中考也不想参加高考所以他的方向就是要出国读书也有很多很多朋友在问说孩子什么时候出国比较好

其实我觉得我个人的意见是至少他得把中国语言和中国基础文化这一块学得差不多以后可以让他就是去国外或者其他的方式去继续就学我一直觉得就是除非你是出生在国外哪怕你是去国外读高中大学

但是毕竟你是出生在中国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所有这些本身这个国家带给你的积淀的东西是你与神聚来必须要有的那无论是你在国外从事什么样的学业或者是什么样的工作那些没有办法去 cover 也没有办法取代你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从小长大在中国的

这样的一个个体的所具备的文化基点和语言基点所以我反而是觉得就是说你们很多家长们想孩子从学部开始就学习英语语言然后逐渐进入到以英语教学为主的这个教育体系里的时候真的还是要想明白这个孩子将来教育的方向是哪里

这两个体系差得太大了所以我女儿在 16 年去加拿大的时候她班级里面大部分同学都选择去国外就学因为民办学校包括国际学校的整个教育的体系和他们的 philosophy 他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和接受学习的这种学习习惯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女儿就去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很大的不适应只是加拿大的中学有一些中学是除了英语之外还要法语那她在初中的时候在学校里面学过一些法语所以这后来就变成她到了 UBC 学习这个语言文化的时候法语也是她其中一个语言然后国外的这个高中呢

他其实是第一关是语言那女儿的语言 test 就是没有太大问题然后是本来大家觉得特别简单的数理化和一些学科里的知识到了高中一年级之后尤其是高一下开始一下子就会有一个非常高的一个提升难度的提升所以无论是化学物理

还是一些理科类的这些学科其实不容易的那我就一直鼓励女儿说幸亏你在国内打了这些知识基础还可以幸亏在室外的时候这些数理化的学习很难也给你铺垫了一层相对比较夯实的基础就是你不至于到了国外进入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学习环境里之后会碰到学科上学习的 challenge

也会有一点点但是并不足以来妨碍他正常的完善他整个的学习过程所以到了高中毕业他挺轻松的然后在填写大学志愿的时候我也是充分尊重他的意愿我说你想去哪个学校你想读什么学科都是你自己来决定关于语言学习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

我自己因为是学语言出身然后我大学的二外是日语曾经有一段时间想试着学韩语学广东话学其他的话都起步了但是各种原因吧也没有完全连续持续的就是学习下去女儿小的时候呢她的英语的发音很好然后模仿能力很强突然不知道哪一天开始

他就会非常喜欢看韩宗韩国的这个综艺节目韩剧他还好他主要是看韩宗然后就是因为对韩宗的这个兴趣让他对韩国的语言和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因此他自己从韩语的字母开始自学他买了自己买的教科书他没有进过一天语言学校他没有一个老师教他

他从韩语的字母基础字母开始到现在他是全世界韩语水平的最高级他的这个韩语语言的突破包括后来的日语法语他说这是他的 gifts 当然这当然是他的 gifts 是他的天赋当然我也有一点点小骄傲因为语言的基因是我们家的基因我的外公我的外公

我的外祖父一家都是语言学家古韩语学家我自己是学语言的学英文文学的所以到女儿这儿这个基因应该有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包法所以她韩语就一路上从字母自学到了现在是可以做同传做书面传甚至于就是她可以同时几种语言来转换嗯

UBC 这个东亚学院是有很多的学科它主要的主攻的是韩语语言和文化还涉及到历史有很多东西他喜欢所以他学得也蛮好蛮轻松的然后他教授常常跟他开玩笑说 Renee 我已经没有办法教你了因为你继续深造下去我真的是觉得你应该

要找更高一个阶层的学习的这个 level 跟环境因此有意思的是参加他的毕业典礼的时候发现他的这一门主课今年毕业只有他一个人其他的同学们有的是学分不够可能要多读一年甚至两年当然这份学科也非常难因为他除了韩语之外还得过日语 法语英语是本来就是他的 native language

但没有什么更大的成就和骄傲就看着你的孩子那么热爱他自己在学的东西然后他很擅长很专业地掌握了它而且他那么自如地可以在各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里面穿行这种 freedom 是非常非常值得珍惜的 gift

我很骄傲就是女儿靠她自己的努力能够 achieve 了这些 academic 的 achievement 然后很多人又在问说哎哟大学毕业了那硕士怎么样博士怎么样其实他的教授有跟他提过说 Renee 你要不要 try 一下硕博联读专门读 Korean linguistics

韩国的语言语言学女儿其实是一个非常 versatile 的人她是一个有很多兴趣然后非常灵动的她是一个非常好的 dancerchoreography 她很擅长编舞然后她有很很 sharp 的 sensitive 的高度敏感的这些感知也非常独立也很能干也很聪明所以

他会觉得就是说 linguistics 哇我大学的时候我的 linguistics 一直是满分也有老师跟我说你要不要做 master 然后留校然后做 professor 我当时想的是啊 linguistics 语言能够说能够用能够写能够听我觉得这就是最重要的 function 我好像还没有 ready to be a linguist linguistist

所以女儿当然也没有选择至少现在还没有选择她会给她自己一些时间去走这个世界看这个世界去体验这个世界我跟她说的就是长大了只要是你自己想做的选择 You have free will to make choice 但是一旦是你自己做的选择请你对你的选择负责

没有人能够取代你对你任何的选择负责只有你自己其实和女儿在过去这些年里尤其是新冠之后疏离的有一些缘各种因素我也没有能够常年陪伴在她身边我也觉得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我也常常会让她非常的生气她觉得我总是不耐心听她说话总是打断她说话

总是用我的意志和我的感觉去替他做很多的选择或者是建议他一些路径,他并不接受其实他从小很小开始就一直希望扮演一个角色做我的嘎爹做我的守护者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带他出差或者出门他都是过来抢着替我领包

拎箱子大了以后他长得比我高很多出门的时候很多时候也是他替我提着重的箱子他总是想去做那个挡在我前面替我挡风雨保护我守护我的那个人其实我心里一直知道但是我一直没有跟他说的是每一个人生命当中的风雨都只有他自己可以去面对也只有他自己可以去可以去承受无论是摔跤了

还是无论爬起来了还是坚强地站着没有被打倒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你自己因为这都是你自己你的人生你的 personal experience 你的 suffering 一切都是靠自己去挡去走去熬去挺去撑所以我很少跟他说谢谢但是我其实心里一直很想跟他说谢谢他用他小小的敏感的灵动的

善良的那颗心从他很小开始就在用尽全力的想为我打开一把伞这样我就可以被他保护不会受伤害我其实蛮喜欢龙胤台的他自己写的亲子的三本书我印象很深的是第二部亲爱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里那段话很有意思他说的是妈妈

你和我说话的方式还是把我当作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者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生态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办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

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你们读过这本书吗它是龙颖太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三年的书信三十六封信这段话为什么我特别有共鸣特别有感触是因为女儿在很多年前就希望我能够不要把她当成小孩看待要把她当成是一个成人要给她足够的自由

足够的尊重足够的信任因为他认为他就是一个可以获取所有自由所有尊重所有信任的一个成人一个可以保护我的成人我会反省我是觉得对这部分我做得不够好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很怕很怕很怕他以这样的 identity 在这个世界上

所以就是

有的时候看照片看到那个柔软的躺在我怀里的小婴儿哭的时候笑的时候奔过来叫着妈妈的样子你就不知不觉地看着她看着她她就这么长大了然后我就在想说每一个母亲都舍不得你的孩子们在羽翼还没有丰满的时候独立去飞翔独立去行走每个母亲都想以自己的方式去保护他们但是或许

母亲和孩子之间父亲和孩子之间父母之间都还是要 set up 一个 boundary 这个边界有的时候会感慨说父母有父母的本分孩子有孩子的本分大家在这个 boundary 的两边都守着那一块 boundary 其实任何一方过了底线对对方来说都是一个伤害哪怕你并不想这样做但也许那个伤害也已经造成了

anyway 最后像有龙英台在目送当中所说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七月了不知不觉已经超一年的后两个季度在赶了孩子们在长大我们在一天天老去但是我相信所有的爱只要我们还有呼吸这个爱就会伴随着我们所有爱着我们和我们爱的人一起一起往前行哪怕不追哪怕不敢但是爱一直都在谢谢你们的陪伴我是陈蕾希望

下一次同一时间无论你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在雨中还是在阳光底下是在酷暑里还是在有着空调的舒服的房间里我们等等一起共度这个属于我们的充满了静谧和爱的时光 See you then

我会让你忘记所有的苦难我会让你忘记所有的苦难我会让你忘记所有的苦难我会让你忘记所有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