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34【无尽藏】苏东坡的另一个朋友圈

vol.34【无尽藏】苏东坡的另一个朋友圈

2024/7/2
logo of podcast 门道

门道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宝藏姐姐
庞鸥
Topics
庞鸥: 我认为这个展览并非单纯展出苏轼作品,而是以苏轼为核心,跨越时空邀请历代书画名家作品,展现苏轼艺术精神的影响。展览的创作意图是通过一场跨越时空的雅集,展现苏轼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展览主题是“苏轼的另一个朋友圈”,并非苏轼生前的朋友,而是跨越时空受其艺术精神影响的艺术家。苏轼艺术精神对中国近千年绘画的影响,如同巨石激起的涟漪,展览如同苏轼发起的一场雅集。 苏轼《潇湘竹石图》描绘的是楚地萧湘之境,展现了文人对自然理想境界的追求。苏轼笔下的竹子弯曲、姿态各异,象征着他坎坷人生中获得的解脱。苏轼的竹子画法与后世不同,更注重自然和生命力。苏轼追求艺术的“常理”,即通过表象去追求精神本质。苏轼《治平帖》体现了其自然流露的书写风格,而非炫技,体现了他的人生状态和情感。苏轼作品传达的是其生存状态和心境,而非高妙的技法,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和人生境界。苏轼作品体现了他与自身心灵的自然沟通。苏轼《治平帖》体现了他人生上升阶段的意气风发。苏轼《潇湘竹石图》和《治平帖》都具有有序的流传过程。 展览中展出了许多艺术家的绝笔之作,展现了艺术家们生命最后阶段的艺术境界。赵孟頫晚年作品《为隆教禅寺石室长老疏》展现了其自然放松的艺术状态。自然放松的状态才能创作出具有自然境界的作品。赵孟頫晚年作品《为隆教禅寺石室长老疏》展现了其不同以往的艺术风格。赵孟頫题跋苏轼《治平帖》体现了其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展览中许多作品之间存在联系,不宜孤立地欣赏。 宝藏姐姐: 苏轼展览策划如同导演一场跨越千年的雅集,汇聚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展览已展出一个月,收到许多反馈,因此第二期节目将更深入地探讨画家背景和策展思路。展览中每位艺术家的作品背后都有其人生经历和心境。节目将从苏轼作品开始,逐一介绍展览中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Deep Dive

Chapters
苏轼的《潇湘竹石图》描绘了潇湘之境的山水小景,竹子弯曲的姿态象征着他坎坷的人生,但浓密的竹叶又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 苏轼的竹子画法与众不同,弯曲的竹竿和浓密的竹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
  • 苏轼的画作追求常理,即通过外在形态展现内在规律和精神气质。

Shownotes Transcript

看过《无尽藏》展览的朋友,直接听本期节目没看过展览的想做功课的朋友,建议先听关于这个展览的第一期访谈:(链接如下)vol.32 凭什么是苏东坡?南京博物院重磅大展「无尽藏」策展人专访) 今天我们要聊一场跨越时空的雅集,雅集的主人是苏东坡,而在雅集上来来往往的人,他可能跨越了1000年,他们或有坎坷的命运或有悲壮的人生,或有非常清雅的性格,或有非常真挚的情感。有一个局有一个导演把他们凑在了一起,名义上的主人是苏东坡,背后的掌门人是南京博物院《无尽藏》展览的策展人庞鸥老师。我们答应大家在聊过第一期节目以后,会聊第二期,今天我们来交作业了。 本期时光探宝人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古代艺术部主任、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庞鸥

(图为庞所在故宫博物院点交文物时的工作照)

主播:宝藏姐姐

-时间轴-

05:28 详细聊聊《潇湘竹石图》 潇湘竹石图 宋  苏轼

卷  绢本  墨笔

纵 28 厘米  横 106 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08:55 在详细说了苏轼画的竹子之后,对比了 元代 李衎的《修篁树石图》,元代已经有了竹子固定画法了 修篁树石图

元 李衎

轴 绢本 墨笔

纵 151.7 厘米 横 100.6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10:39 苏轼他自己所说的常理对于常理的一种追求,他们其实是要去抓住精神本质的。举例了八大的《杂画图》,同时要提醒大家,在这个展厅空间里,展出的主要是清四僧的作品,弘仁、髡残,八大,石涛,以及展厅里很多作品不要孤立的看,要联系起来看。

比如髡残的这幅画,画中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山路,画者面临选择,他做了怎样的选择呢? 《苍翠凌天图》

清 髡残

轴 纸本 设色

纵 85 厘米 横 40.5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答案在他的另一幅画作里《卧游图》 卧游图

清 髡残

卷 纸本 墨笔

纵18.2厘米 横224.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12:29 八大的两幅画也要联系起来看

《秋窗竹韵图》里,虎子里的灵芝。与《杂画图》里,翻白眼的寒鸦,都有平生无尽事。 秋窗竹韵图

清 八大山人

轴 纸本 墨笔

纵 159 厘米 横 64 厘米

中国美术馆 杂画图

清  八大山人

卷  纸本  墨笔

纵 26 厘米  横 471 厘米镇江博物馆藏

13:52 展厅布置作品的时候,有很多策展人的小心思,比如在形神关系的部分,曾鲸画的王时敏像的旁边,就挂了一副王时敏的《答菊图》。大家可以联系起来看。在展示明四家的时候,清四僧的时候,基本都是组成一个组团在空间里相互呼应。 王时敏像

明 曾鲸

轴 绢本 设色

纵 64 厘米 横 42.7 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答菊图

清 王时敏

轴 纸本 墨笔

纵 128.4 厘米 横 57.2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15:12 赵孟頫的晚年作品《为隆教禅寺石室长老疏》,几乎是赵孟頫的绝笔作品。展厅里还展示了不少大家晚年的艺术风格纯熟的人书俱老,人画俱老的作品。比如八大山人的,陈淳的等等。

自然,永远比刻意要高级。 为隆教禅寺石室长老疏

元 赵孟頫

卷  纸本  行书

纵47.7 厘米  横333.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背临米芾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清  八大山人

轴  纸本  行草 纵 167.5 厘米  横 85.3 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9:50 治平贴 治平贴后也有赵孟頫的题跋 治平帖

宋 苏轼

卷 纸本 行书

纵 29.2 厘米 横 45.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题苏轼治平帖

23:01 说到作品的流传有序,详细聊了聊《潇湘竹石图》题跋里的故事。 《潇湘竹石图》题跋展示

27:16 从黄公望、李唐聊到本次展览隐逸题材的作品

元代“南人“的心态。 濠梁秋水图

宋 李唐

卷  绢本  设色

纵 24 厘米 横 114.5 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水阁清幽图

元 黄公望

轴 纸本 墨笔 纵104.7厘米 横6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富春大岭图

元 黄公望

轴 纸本 墨笔

纵74.2 厘米 横3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34:18 有洁癖的倪瓒 鹤林图

元 倪瓒

卷  纸本 墨笔

纵 30.5 厘米 横 54 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35:37 吴镇 《松泉图》 松泉图

元  吴镇

轴  纸本 墨笔

纵105.6厘米 横31.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37:20 倪瓒的另一幅作品 苔痕树影图

元 倪瓒

轴 纸本 墨笔

纵 90.5 厘米 横 33.2 厘米  无锡博物院藏

45:00 一组超现实主义作品,《明人肖像册》是中国写真画目前存世的,最优秀的写真画作品之一,的最优秀的之一 50:00 沈周等明四家,是中国画发展到明代的时候的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聚集在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他们是中国画或者是中国书法在这个阶段的最为优秀的一个代表,是中国画继续发展继续前进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们的身上。 后赤壁图

明 沈周

卷 纸本 设色

纵 2 5 厘米 横 1 2 5 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落花诗意图

明 沈周

卷 纸本 设色

纵 3 5 . 9 厘米 横 6 0 . 2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55:40  唐寅落花诗,看泉听风,关山行旅图,李端端落籍,这是他的人生 看泉听风

明  唐寅

轴  绢本  设色

纵 72.5 厘米  横 34.5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落花诗与漫兴诗

明  唐寅

卷  纸本  行书 纵 23.4 厘米  横 447.6 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关山行旅图

明  唐寅

轴  纸本  设色

纵 130 厘米  横 46.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李端端落籍图

明 唐寅

轴 纸本 设色

纵 122.7 厘米 横 57.3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65:41 可以做自己的文徵明的人生,是不是让人很羡慕? 中庭步月图 明  文徵明

轴  纸本  墨笔 纵 149.5 厘米  横 50.5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停云馆言别图 明 文徵明

轴 纸本 设色 纵 71 厘米 横 35 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71:11 确定,徐渭的《杂花图 》会和大家见面。 74:00  仇英的人生,站在了一个又一个的肩膀上 柴门送客图

明 周臣

轴 纸本 设色

纵 121 厘米 横 57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松溪横笛图

明 仇英

轴 绢本 设色

纵 116 厘米 横 65.6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局部)

80:00 看懂了董其昌才能看懂中国画,因为他是一个转折点,他是一个掘墓人

85:00 为什么说“四王“难啃的骨头,又为什么很多的专业爱好者更喜欢看“四王“

92:00 各有风格的“四僧” 天都峰图

清 弘仁

轴 纸本 墨笔

纵 307.5 厘米 横 99.6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淮阳洁秋图

清 石涛

轴 纸本 设色

纵 89 厘米 横 57 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97:00 策展人关于说明文字的说明(特别重要)

-互动方式-

小红书:门道小藏)

即刻 :小藏) 门道儿)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多年不用微博了,为了《门道》欢迎来聊)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孙锴

监制:刘佳

制作人:李汨汨

采访协调:李荔 杨小苑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视觉设计:王云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