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 年轻人 很 容易 成为 知道 分子, 几乎 无所不知。
经历 了 三年 的 高考 冲刺, 这些 进入 到 象牙塔 的 学子 们 会不会 因为 过于 注重 升学 预备, 而 忽视 了 教育 的 其他 的 重要 维度?
我们 把 企业 的 技术 的 难题, 把 它 转换成 高校 老师 带 研究生 能 解决 的 题目, 去 广泛 的 去 跟 高校 进行 联合 培养。
现在 整个 教育 不仅仅是 中国, 包括 世界 的 教育, 都 还没有 做好 应对 A I 的 颠覆性 的 挑战。
欢迎 大家 回到 科创 大家 谈 第三期 节目, 大学 如何 培养 创新 人才。 我是 第一财经 的 总编辑 杨宇 东。 前 两期 节目 我们 从 学生 的 角度 来 探讨 他们 需要 怎么样 的 教育, 企业 需要 什么样 的 人才。 这 一期 我们 将 和 西交利物浦大学 执行 校长 席 宥 明, 长三角 国创 中心 主任 刘庆 一起 探讨 大学 如何 建立 新 生态, 去 培养 创新 人才。 我们说好的 教育 总是 应该 包容 多元 的。 能够 去 解 一道 奥数题 的 时候, 也能 做 一个 漂亮 的 泥娃娃, 这个 同样 应该 都会 期待。
最近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 副教授 林晓 莺 的 一些 观点 在 社交 媒体 上 大量 的 转发。 在 一期 对话 的 纪录片 当中, 林 小英 就说 每个 人都 是一个 独一无二 的 个体, 都能 开出 一朵花 来。 她 鼓励 学生 来 寻找 自己的 平衡点, 不要 被 单一 的 评价标准 所 束缚。 经历 了 三年 的 高考 冲刺, 这些 进入 到 象牙塔 的 学子 们 会不会 因为 过于 注重 升学 预备, 而 忽视 了 教育 的 其他 的 重要 维度, 进而 变得 忐忑 迷茫, 失去 了 前进 的 方向? 刘院长, 你 在 高校 的 时候 待 了 很多年, 也 做 过 重大 的 副校长, 你 自己的 小孩 也 刚刚 毕业, 从 你的 观察 来看你 觉得 目前 大学生 的 状态 是 怎么样 的 一个 情况?
我 觉得 现在 这个 时代 的 大学生, 相对于 过去 来讲, 首先 他们的 知识 就 相对 很 丰富, 因为 接收 的 信息量 非常 大, 思想 也 比较 活跃。 进了 大学 以后, 应该说 总体 来讲 对 未来 还是 充满 了 期待。 但是 由于 我们 这个 高考 的 特点, 从 小学 幼儿园 开始 到 高中毕业, 大家 都 是一个 理想 要 进 好的 大学。 所以 进 大学 以前, 孩子们 对 进 大学 以后 到底 怎么做, 其实 没有 很 好的 准备。 而且 实现 了 这个 目标 以后, 有的 孩子 认为 应该 歇 口气, 家长 觉得 也 该 松口气。 所以 进来 以后 如何 让 他们 找到 新的 目标, 是 现在 很多 孩子 我 觉得 需要 得到 帮助 的。 另外 一方面, 那些 读 了 几年 的 书 的 孩子, 由于 现在 就业, 经济 状况, 所以 他们 又 比较 迷茫, 那 到底 是 工作 还是 考研?
所以 总体 来讲, 我 觉得 我们 现在 大学 在 知识 的 传输 知识 的 传输 这个 方面, 标准化 的 培养 方面 应该做 的 还是 不错 的。 但是 刚才 主持人 你 讲 的 个性化 的 培养, 让 学生 有 比如说 批判 的 思维, 有 合作 的 能力, 更好 的 沟通交流。 另外 针对 自己的 兴趣爱好 来 发展, 这方面 应该说 做 的 还是 不够 的。 这方面 应该说 有 比较 大 的 发展, 我们 需要 改进 的 空间。
所以 我问 咱们 徐校长, 因为我 今年 3月份 刚 去过 这个 新 校 利物浦, 发现 那些 学生 的 状态 跟 我在 其他 大学 看到 的 完全 不一样。 这 不知道 是什么 原因。
刚才 刘院长 讲 了 一句话, 就是现在 学生 知识 很 丰富, 但是 他 对 他的 人生 的 未来 的 思考 没有 真正 成长, 还差 很大 的 距离。 可以 用 几句话 来 总结 我们 现在 的 学生。 第一, 现在 年轻人 很 容易 成为 知道 分子, 几乎 无所不知。 第二个 现象 就是 经过 应试 的 艰难 的 跋涉 进 到 大学, 很多 学生 一开始 会 释放, 会 放纵, 对, 躺平 去 玩 了, 这 是一种 现象。 再 深 一点, 我们会 看到 一种 现象。
第三种 现象 就是 学生 经常 会 出现 一种 本末倒置。 进 大学 的 目的 是 什么是教育? 教育 的 目的 是什么? 是 帮 学生 成长。 但是 我们 现在 的 很多 学生 进 学校, 他的 目标 不再 是 把 成长 放在首位, 是 把 学位 放在首位。 他的 学生 进去 的 目标 就是 争取 前 25%, 但是 推荐 的 研究生 又 干什么 呢? 等一下, 不清楚。 然后 没有 进 到 25%, 就 想办法 考 各种各样 的证, 考成 各种各样 的。 我 觉得 还 应该 有 一种 现象, 就是 在 追求 这个 本末倒置 的 过程中, 他们 经常 会 为了 追求 不 注意 自己 人生 兴趣 的 这个 思 反思, 就是你 将来 干什么, 成功 的 目标 就 变成 单一化 了。
在 中国 有一个 非常 独特 的 现象, 就是 几乎 每一个人 都 知道 365行, 行行出状元。 但是 所有的 人的 不说 所有人, 至少 百分之八九十 人的 成功 的 概念 非常 单一, 就是 走 那 几条 线, 千军万马 争 过 独木桥。 所以 社会 的 这种 影响 导致 的 学生 就是 不再 去 按照 自己的 兴趣 和 人生 的 发展 去 追随, 而是 顺着 这样 一个 单一 的 目标 不断 的 内卷, 这是 现在 最 严重 的 问题。
刚才 徐校长 就 谈到 了, 一方面 这个 学生 的 状态, 刘院长 也 说 了, 第二 是 新的 一种 社会 的 一个 分工, 新的 技术。 你 就 尤其 谈到 了 A I 的 这个 问题。 所以 接下来 我想 A I 这个 新技术, 其实 又是 一个 我 觉得 一个 新的 巨大 的 变量, 在 颠覆 我们 现在 的 高校 教育。 去年 在在 西郊 的 时候 我也 跟你聊 过, 说 大部分 的 这个 工作 中心 会 变成 人机 协作, 那个 时候 他们 就会 丧失 了 竞争力。 那 到底 这个 竞争力 是什么?
坦率 的 讲, 现在 整个 教育, 不仅仅是 中国, 包括 世界 的 教育, 都 还没有 做好 应对 A I 的 颠覆性 的 挑战。 AI 最大 的 一个 挑战 是什么? 就是 他 对 人类 的 学习, 从 过去 简单 的 知识 传输 要求 人和 是 机器人 和 A I 的 合作。 最大 的 一个 挑战 是人 怎么 跟 A I 合作, 站在 人类 的 知识 的 基础 上去 做 新的 事情。 这个 时代 的 人的 能力 是 什么人? 怎么样 培养? 一定要 跳出 原来的 教 知识 的 范围, 提升 全 人的 教育。 而 全 人的 教育 最 重要 的 是你 怎么 看待 人类 的 知识, 你 怎么 跟 机器 互动, 你 怎么样 能够 跟 机器 互动 以后 利用 你的 想象力 创造性 去 创造 新生活, 创造 新 工作。
这个 是 现代教育 的 最大 的 挑战。 所以 在 这个 时代, 一系列 的 从 教学 支持 到 大学 的 支持 体系 要 发生 根本性 的 改变。 这个 最大 的 一个 挑战 对于 人 来讲, 要 重新 去 认知 什么样 的 人 在 未来 才能够 发展 下去。 是 素养 教育 人文 的 训练。 你 对 世界 的 理解力、 你的 想象力、 你的 创造性、 你的 批判性思维, 对 你的 深度 思维 就 变得 比 过去 以往 任何 事 都。
更加 重要 了。 这么 听 下来 其实 挑战 巨大, 我们 可能 还没有 开始 适应 这么 一种 变化。 当 你知道 AI 怎么 思考 的 时候, 你 就会 提问 了, 你 才会 用 它, 而 不是 简单 的 因为 现在 你的 提问 水平 越 差, A I 的 效果 越 差, 你 会 提问 AI 给你的 效果 结果 就 更好。 所以 这个 对 我们 启发 也 很大。 刘 主任 这方面 我想你 也 应该 有 不少 体会。
这方面 我 觉得 刚才 谢 校长 已经 讲 的 比较 全面 了。 最近 我们 开 了 一个 工程 教育 的 国际 研讨会。 其中 有一个 斯坦福大学 的 工学院 的 高级 院长, 他说 他们 现在 面试 学生, 大学生 如何 针对 ChatGPT 提问 的 能力, 当成 一个 很 重要 的 一个 评判。
另外 我想 以后 无论是 什么 专业, 其实 这个 学生 他 对 这个 专业, 这个 行业, 对 整个 社会, 对 这个世界 的 影响, 其实 他 应该 有 这样 大 的 一个 背景 的 知识。 必须 需要 能源 的。 他 要 理解 能源 的 未来, 理解 能源 对 这个 社会 的 作用。 所以 就像 刚才 徐校长 讲 的, 可能 我们的未来 可能 在 一些 人文 在 一些 通 识 教育 方面 其实 要 加强, 要 让 学生 真正 是 一个人, 而 不是 一个。 过去 我们 更 多是 掌握 知识, 过去 我们 经常 讲学 好 数理化, 走遍 天下 都 不怕。 现在 其实 数理化 的 一些 知识, A I 他 比 哪个 人 都 更强 了。 所以 我 觉得 这个 方面 的话, 其实 还是 一个 定义 问题, 理解 社会。
因为 我们 涉及到 讨论 这个 大学 的 问题 了, 好像 又 回到 我们 大学 面临 的 挑战。 就是说 大学 最大 的 特点, 其实 以前 你说过 其实 是 非盈利性。 正是 基于 这个 情况, 我们 大学 才能够 整合 各种 要素, 同时 发挥 我们 叫 粘合剂、 催化剂、 助推器 这么 一种 作用, 同时 与 产业 和 政府 来 对接。 接下来 还是 想 再 问问 徐校长, 就是你 能不能 介绍 一下 最新 的 这么 一个 模式, 在你眼中 未来 的 大学 应该 是什么 样子 的?
我们 认为 未来 的 教育 一定 会 从 知识 的 教育 转向 全 人的 教育。 而 全 人的 教育 正如 刚才 讲 的, 一定 是要 重视 人的 素养 能力 的 提升。 所以 西 加里 卜 在 过去 做了 三种 模式。 第一种 模式 就是 专业 经营, 我们的 1.0 就是 专业 精英教育。 这种 人才 以后 还有, 但 他 必须 朝 两端 走。 一个 是 找 素养 教育 的 提升, 第二个 是对 行业 背景 的 更多 的 理解。 第二种 模式 未来 更 缺 一类 人, 这种 人 就是 有 较高 的 素养, 能够 提出 好 问题, 能够 了解 行业 背景, 能够 整合 跨行业、 跨专业 整合 资源, 通过 创业 创新 去 引领 一个 新 行业 的 人。
那你 刚 问 的 另外一个 问题, 实际上 就是 第三种 模式, 生态 的 模式。 那 为什么 要有 生态 的 模式? 就是 数字化 打破 了 组织 边界, 现在 很 容易 让人们 跨专业、 跨 组织、 跨 社会 界 别的 整合 资源, 就 形成 一种 资源整合, 形成 一种 生态 的 模式。 所以 我们 第三种 模式 是一种 生态 的 模式。 比如说 我们 跟 刘院长 他们 集萃 成立 的 西浦 集萃 学院, 就是 一种 跨专业 的 生态 模式。 利用 实际 的 问题 去 引导 学生 去 重新 定义 问题。 这个 时候 实际上 是 把 教育 研究 产业 的 创新 和 产业 技术 的 研发 完全 对接 起来。
那 不就是 把 前 两期 我 跟 刘 主任 在那 焦虑, 讨论 的 好多 事 好像 已经 有 个 答案 了, 刘 主任 你是 代表 需求方 对 吧? 你是 代表 一个 实际 的 应用 方。 那你 现在 索性 再 跟 我们 再 展开 一下, 跟 咱们 跟 西 交 利物浦 之间 你们 有 哪些 合作。
我们 常江 国创 中心 其实 介入 到 或者说。 把 人才培养, 把 教育 也 当成 一个 主要 的 一个 业务 来做。 是 基于 其实 最 开始 是 受到 徐工集团 的 董事长 王明 他 问我, 他说 你们 这些 高校 培养 的 博士 研究生, 怎么 都 不到 我们 这 一线 企业 来 工作 呢? 所以 基于 这个 原因, 所以 我们 长安 的 国创 中心 大概 从 1 2018年 就 开始了。
我们 把 企业 的 技术 的 难题, 把 它 转换成 高校 老师 带 研究生 能 解决 的 题目, 去 广泛 的 去 跟 高校 去 进行 联合 培养。 我们 这个 想法 就 得到 我们 徐校长 的 大力 的 支持。 这个 一 拍 就 我们 一拍即合。 所以 我们 就在 犀浦 学校 里面 成立 了 集粹 学院。 这个 集 税 学院 专门 来 把 老师 的 专长 和 我们的 题目 对 这个 问题 进行 匹配, 然后 也 对 学生 进行 一个 管理。 也就是 相当于 像 北大 前 的 校长 林建华 教授 经常 讲 的 那样, 就 打开 边界, 打开 学校 门。
但 反过来 讲, 我也 跟 企业 讲, 我们 企业 应该 更多 的 参与 高校 的 人才培养, 来 促进 产 学 的 深度 融合。 你 想 这个 研究生 做 的 是 企业 的 题目, 他 毕业 以后 可能 就 去 企业 工作, 让 企业 得到了 好的 人才。 那 这个 老师 联合 培养, 他 对 企业 的 科研 产业 的 这种 技术 有 更多 的 了解。 他 就有 把 他的 老师 的 题目 就 更加 的 偏向 于 应用。 这样的话, 这个 融合 发展 无论是 从 研发 还是 人才培养 都 得到了 一个 很 好的 融合。
刚才 又说 到 我们 说 的 那个 博士, 这 博士 这个 话题 确实 我们 看到 最近 中办 和 国办 印发 了 一个 叫 关于 加快 推动 博士 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 发展 的 意见, 提出 要 加强 理工农 医 类 以及 基础学科、 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 学位 授权点 的 建设。 那 回到 刚才 我们 提到 的 工程 教育 来看, 我们 可以 向 欧美 的 高校 去 学习 哪些 先进经验 呢?
我 觉得 我们 第一点 我们 工科 的 老师 最好 能够 有 相当 的 比例, 有 真正 的 企业 工作 经历, 有 工程 素养。 这个 在 德国 那是 强制性 的, 你 要在 工科大学 当 教授, 必须 到 企业 工作。 当然 欧美 的 其他 国家 占 的 比例 都 相当 高, 少 的 可能 三四十, 多 的 可能 五六十、 六七十。 这个 对 一个 学院 非常重要。 我 上次 去 斯坦福大学, 他 那里 的 工科 的 教师 那就 更 简单, 都 创 过 业, 哪个 老师 没有 一个 创业 公司 没 失败 过都 不好意思。
在这里 有点 没对。
那个 院长 就 跟 我 直接 讲 了。 刚刚 来 学校 的 年轻 老师 开始 不太 因为他 要求 他 需要 赶快 做 科研 水平 上去, 但是 一旦 拿到 了 以后, 基本上都 要 去 创业, 所以 这样的 实战 的 工作 经历, 到 企业 的 工作 经历, 创业 的 工作 经历, 对于 我们 培养 未来 的 工程师 或者 未来 的 工程 人才 是 具有 很 重要 的。 否则 的话 你 只能 是 纸上谈兵。 第二点 就是说 我们的 老师 的 选题, 老师 给 学生 的 选题 还 更多 的 应该 要 来自于 真正 的 实践。 我 觉得 工程 教育 这 一块, 我 觉得 这也是 非常重要 的。 我们 很多 的 工科 现在 评估 都 以 文章 它是。
有 区别 的。 工科 和 理科, 否则 干嘛 去 区分 呢? 它 本身 目标 目的 就 不 这样。
所以 我们的 他们 研究 的 问题 都 越来越 理科 化, 越来越 希望能够 照 很 好的 杂志 去 发表文章。 其实 在我看来, 其实 它 只是 一个 形式。 我们 现在 把 这个 形式 有点像 刚才 徐校长 讲 的, 本末倒置, 掉了 形式上 的 东西 当成 是 核心 了, 这是 我们 大 的 问题。 所以 我 觉得 一个 老师 本身, 第二个 我们的 选题 要 更加 的 确认 实际, 而 不是 要 理科 化。
这个 其实我 觉得 又 涉及到 一个 很 根本性 的 问题, 就是 我们 大学教育, 大学 的 考核, 对于 大学 功能 的 定位, 这个 涉及到 整个 大学 教育体制 的 一个 变化。 正好 西 交 利物浦 是一个 特别 创新 的。 在 工程 教育 的 时候, 我们 去 怎么样 来 定位 和 要求 我们的 这些 老师 们 和 他们的 一些 成果 的。
我们是 追求 的 是要 制造 两个 自由 创新。 一个 自由 创新 就是 围绕 个人兴趣 的 深度 研究, 它 更多 的 是 基础研究, 是 自由 探索。 第二个 才是 回应 工程 和 国家 的 重大项目 的 需求, 这个 是 带有 应用性 的 研究。 我们 工程 研究 更多 的 是后 端, 但是 现在 大学 如果你 没有 前端 的 大量 的 围绕 兴趣 的 基础研究, 工程 研究 是 没有 根 的对, 它是 没有 根 的。 所以 大学 一定 是要 把 两者 同时 重视, 而 我们 国内 现在 更多 的 重视 这种 工程, 大 项目, 反倒 是 为了 工程, 但是 又 更多 的 paper, 其他 的 东西, 就是 他 没有 实际 解决问题 的 时候, 反倒 不 能够 有效 的 给予 支持。 所以 这 两者 要 结合。 我们 专门 有一个 叫 professor of practice, 就是 实践 教授。 我们 其他 的 都 要求 有 博士学位, 学术 发表, 但是 这些 领域 里边 我们 安排 了 一部分 实践 教授, 让 教授 们 能够 对 实际 问题 有 更 深刻 的 理解 和 指导。
第二个 我们的 另外一个 做法, 就是 研究生 的 培养 过程 不太 一样。 那西 加利 普 的 博士, 你 必须 拿着 你的 研究 计划 来 申请 博士, 也就是 我们的 你 入门 的 时候, 相当于 在 国内 搞 了 两年 以后 的 那个 研究 计划。 这个 时候 就是 他的 针对性 更更 准, 更 聚焦。 也就是 他 一 入学 就 开始 进入 到 研究 底线。
而且 他 要 解决问题。 这个 就是我 想 起来 前 两期 我们 谈 的 跟 刘院长 谈 的 你 那个 q up 那个 项目。 其实我 觉得 徐校长 这边 其实 也 已经 非常 的 在 同 频 共振 了。 我知道你 十年 前 在 担任 重大 副校长 的 时候, 就 已经 把 这个 棵 奥 会 我们 叫 带薪 的 实习 教育 引入 到 中国。 你 能不能 告诉 我们 它的 难度 到底 在哪里?
我们在 最初 推行 科普 教育 的 时候, 是 说 希望 学生 能够 通过 带薪 实习, 然后 又 回来 上课 这种 交替 进行。 我们 发现 其实 他 对 学生 在 初期 找到 目标 起了 很大 作用。 我们 也 试图 去 推广, 发现 它的 难度 主要 在于 学校 的 评价 很难 评价, 没有 定量 的 评价。 另外 一方面, 我们 都是 独生子女 的 一个 社会, 所以 学校 又 承担 了 学生 到 学校 来 以后 的 无限 责任。 当然 学校 要 去 找到 有 企业 有 机构 愿意 提供 工作 机会, 这也是 他们 最大 的 挑战。 所以 我 其实 在 过去 了解到 这个 科普 教育 让 我们 大学新生 找到 目标 有 很大 的 作用 的 时候。
曾经 我是 想 去 办 一所 新的 大学 做 这个 事。 但 后来 发现 我 办 一所 新 大学 对 何其 自然 的对。 所以 后来 我们 现在 就是 想 把 长江 国创 中心 作为 一个 生态, 我们 提供 工作 机会, 提供 这样的 工作 位置。 我 去 跟 一个 大学 去 谈, 你 把 改变 你的 教学计划, 把 你的 学生 送到 我 这儿 来, 我们 提供 工作, 然后 让 学生 用 真实的 工作 经历 和 体验 来 找到 人生 的 新的 目标。
如果 以后 再有 一些 量化 的 调查, 我相信 这种 成果 一旦 被 大家 所 认可, 被 发现 之后, 肯定 会 就 把 前面 刘院长 说 的那 一些 难点 挑战, 可能 相对而言 更容易 的 多了一个 很 好的 这么 一个 效果 的 这么 一个 呈现 和 说服力。 对于 未来 我们 说 理想 当中 的 中国 的 大学教育, 你们 能够 用 几句话 来 概括 一下。 要么 刘院长 先来。
我希望 未来 中国 的 大学 首先 我们的 每 一个孩子 都 能够 有 自己的 一个 明确 的 目标。 他 除了 上了 大学, 这个 理想 实现 以后, 能够 找到自己 的 根据 自己的 兴趣, 根据 自己 对 真实世界、 真实 社会 的 认识, 找到自己 的 目标。 带着 这样的 目标, 觉得 要 实现 这样的 目标, 我需要 什么样 的 支持, 我需要 什么样 的 能力。 我们 大学 又 能够 根据 他 所 需要 的 能力 和 知识, 来 给他 以 个性化 的 培养, 让 他 真正 成为 一个 在 社会上 是一个 独一无二 的 人, 让 他 觉得 人生 是 具有 真正 的 意义 了。
我 个人 因为 我们是 办 教育 的, 而且 是 西 加里 普 一直 希望能够 给 未来 的 教育 形成 一种 方案。 所以 我 个人 简单 的 来讲 理解 是 这样, 未来 的 学习 一定 是 社会化 的, 大学 一定 是 生态化 的。 如果 从 我们 目前 的 趋势 来看, 就 是从 知识 教育 转向 全人 教育。 而 全人 教育 一定 有 几 大 特点, 第一大 特点 是 兴趣 驱动, 第二 大 特点 是 个性化, 第三 是 终身学习, 第四 是 技术支持, 第五 是 人际 合作。 这是 未来 全人 教育 的 五个 特点。 那 为了 支持 这样 五个 特点, 未来 的 大学 一定 是 有一套 符合 这种 未来 趋势 的 教育 理念, 从而 形成 一种 突出 自己 特点 的 教育 品牌。 更 重要 的 是要 在 这个 教育 品牌 的 底下 有一个 利用 技术 和 数字 和 人工智能 强大 工具 的 一个 支持系统 和 支持 平台。 最后, 每个 学校 应该 形成 自己 所 擅长 的 领域。
本期 科创 大家 谈 就 到 这里 了, 你 觉得 大学 应该 如何 培养 创新 人才? 关于 产 教 融合 你 有什么 想说 的? 欢迎 在 评论 区 留言, 喜欢 我们的 节目 欢迎 转发 分享, 感谢您 的 收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