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教授认为中国人没有资格躺平,因为现实中焦虑和内卷才是普遍现象。他指出,尽管躺平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但现实中没有人真正躺平,大家都在面对内卷和焦虑。他认为,中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压力使得躺平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选择。
年轻人感到像“牛马”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感到异化,即劳动不再是为了自我实现,而是为了生存。马克思早在200年前就提出了“人的异化”概念,指出在雇佣关系中,劳动者无法掌握自己生产的产品,劳动变成了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事情。这种异化感在经济高速增长时可能被掩盖,但在经济放缓时,年轻人更容易感到自己像“牛马”,尤其是当他们的努力无法带来预期的回报时。
消费券通过行为经济学中的“心理账户”理论促进消费。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心理学家塞勒提出,人们会将收入分配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消费券被视为专门用于消费的账户。因此,即使人们有储蓄倾向,消费券也会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例如,上海的消费券发放后,尽管居民并不贫穷,但大家仍然抢着使用消费券,迅速拉动了消费。
姚洋教授认为,AI在短期内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导致更多人感到被替代的危机。他以武汉的“罗欧快跑”实验为例,指出AI的规模化应用会迅速取代部分劳动力。然而,他也强调,AI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掌握技术的人如何使用它。他认为,只有掌握技术的坏人,没有坏的技术。
姚洋教授建议政府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来刺激经济,例如大规模发放消费券或直接发钱。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提振需求,尤其是通过发债和直接购买资产来稳定市场预期。他还提到,政府应该直接下场购买房产或股票,以稳定市场信心。
姚洋教授认为2024年将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年份,经济形势比2023年更加严峻。他以汽车行业为例,指出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价格都在大幅下跌,汽车厂商面临巨大挑战。他认为,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以旧换新政策,但效果有限,因为规模不够大。
姚洋教授建议年轻人首先要理解当前的经济调整期,接受现实并放平心态。其次,他鼓励年轻人尽最大可能保住工作,积极面对挑战。他认为,尽管短期内努力可能看不到回报,但保持积极态度和努力工作最终会得到回报。他还引用了一句英语谚语:“Nice man finish first”,强调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
姚洋教授曾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11年,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新政治经济学。他曾有多条言论登上热搜,其中最有争议的一条是——建议“年轻人不要躺平继续卷”。
本期节目是和《照财有方》)栏目的串台,邀请经济学家姚洋教授,来了一场车内漫谈。在节目中,姚洋教授再次提到这个观点,“中国人没有躺平,焦虑和内卷才是现实”。本期,我们将跟随姚洋教授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何年轻人会有“牛马”感?在当下经济结构调整的 “摩擦期”,作为普通人焦虑难免,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本期,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2:25消费券的规模还可以更大
04:03消费券背后的行为经济学:消费者的心理账户
05:58姚洋:中国人没有资格躺平,焦虑才是现实
06:41何为牛马?马克思早已指出这是人的异化
07:30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何年轻人会有“牛马”感
11:42AI会征服世界吗?只有掌握技术的坏人,没有坏的技术
14:52如何放“大招”?
16:252025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理解当前发生什么很重要
18:24姚洋:以悲观面对当下,乐观看待未来
本期嘉宾:
姚洋 |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主播:
樱丽 | ENFJ财经编导 未来资深财经女士
串台收听:
周末会客听,让我们在对谈中感受魅力。还想听我们聊什么,欢迎评论区留言,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