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洪灏:怎样让老百姓愿意消费? | 年度财经思想者

洪灏:怎样让老百姓愿意消费? | 年度财经思想者

2025/1/16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宋浩
Topics
宋浩:中国消费的现状是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的矛盾。长期以来,中国家庭储蓄率维持在35%左右,远高于其他国家,而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4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60%。这反映出中国经济仍然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而非内需驱动。 低消费率并非仅仅因为收入增长放缓或储蓄偏好提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消费信心不足。这主要源于社会预期不稳定(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收入增长放缓(尤其中低收入群体),以及资产回报率下降(房地产等传统投资领域)。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的双重作用。长期以来,高储蓄率为高投资高出口的经济模式提供了资本,但同时也压制了居民消费能力。此外,中国传统的未雨绸缪的储蓄观念,以及个人承担更多养老、教育、医疗成本的现实,也强化了储蓄需求。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对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居民的消费顾虑。 为了重构中国的消费潜力,仅仅依靠短期刺激政策是不够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消费环境等问题。具体建议包括:调整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强化社会保障系统,降低储蓄动机;优化消费结构,从奢侈消费转向多元化消费,特别是服务型消费;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消费体验,推动内外贸融合。 消费是隐形生产力,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更是驱动经济转型的引擎。中国需要重新定义消费的角色,将其作为长期发展核心动力,从而从消费大国向消费强国转型。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分析了中国消费的现状,指出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之间的矛盾。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储蓄率高,消费占GDP比重低,这与全球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低消费率的原因并非单纯的收入增长放缓或储蓄偏好提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结构性问题,即消费信心不足。
  • 中国家庭储蓄率长期保持在35%左右,远高于其他国家
  • 消费占GDP比重不到40%,而全球平均水平约为60%
  • 消费信心不足是低消费率的深层次原因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宋浩,非常荣幸在第一财经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对于消费的看法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贯穿中国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的主题那就是中国消费从储蓄、投资、出口和外贸营业等宏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分析中国消费的现状、成因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会尝试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期待和大家分享交流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消费的现状本质上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的矛盾是我们中国消费的现状首先我们看一下数据

根据试航的数据中国的家庭储蓄率长期保持在 35%左右远远的高于其他国家与此同时消费占 GDP 的比重在过去的十年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到了 2023 年

消费占 GDP 仍然不到 40%而全球的平均的水平大概是在 60%左右这就说明了我们中国依然是一个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而不是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中国居民的消费并非全面低迷

低消费率不仅仅是因为收入增长放缓或者储蓄偏好的提高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消费信心不足这一些信心的不足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一个是尚未稳定的社会的预期从住房到养老从教育到医疗民众对于未来开支的预期增强了居民储蓄的动机

其次我们看到收入增长放缓尽管中国经济的体量在不断的扩大但是我们人均收入增长在最近几年却开始出现一定的放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因此受到了限制

最后我们中国的资产回报率也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房地产等团统投资的领域回报率的下降导致居民财富效应减弱削弱了居民的消费的意志那么中国的消费现状的成因又是什么呢我们觉得这个很可能是经济的模式和社会文化的双重作用我们看一下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看一下高储蓄率背后的经济的逻辑中国的高储蓄率和经济发展的模式密切相关在过去 40 年里头中国经济增速主要依靠高投资高出口的驱动高储蓄率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本以支持大规模基础建设以及制造业的扩张

但是这种模式的副作用是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长期受到了压制从数据来看中国的投资占 GDP 的比重长期维持在 40%以上而发达国家则在 20%左右这意味着我们的资源更多的流向了资本密集型的领域而不是消费和服务型的领域再一个就是中国的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社会的储蓄习惯可以追溯到农业社会时期的未雨绸缪的思想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的改革虽然释放了巨大的消费的潜力但是也让个人承担了更多的养老教育和医疗的成本进一步强化了储蓄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政策层面长期强调先积累再分配的发展里面

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居民缺乏消费的底气这种经济和文化双重的作用塑造了当前消费不足的局面梳理了消费的现状和原因之后我们来聊一下未来发展的方向

如何重构中国的消费潜力仅仅靠短期的刺激的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收入的分配社会的保障和消费的环境等问题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我们需要调整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们的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的中间力量根据麦肯锡的研究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达到 4 亿人口但是在总的 14 亿人口里头占比还是依然偏低尤其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如果我们可以通过税收的改革产业的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平衡的发展进一步的缩小收入差距这样的话我们整体的消费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

其次我们需要强化社会的保障系统降低储蓄的动机社会保障系统的完善是激发消费信心的关键比如说我们可以完善医疗保健加快养老金体系的改革以及推进教育公平等措施可以让居民不再过度的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愿意将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消费第三

我们需要优化消费的结构从奢侈消费到多元消费未来中国消费的结构需要更加多元化吸引民众从过去重视消费品的消费转向注重于健康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型领域的消费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税收的优惠产业的补贴等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家居等新兴消费领域的发展

最后我们还可以重构消费的生态数字化和全球化的结合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经济电商和移动支付平台这些都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未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可以提升消费的体验推动内外贸融合

将成为重要的趋势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消费电商的平台将中国的消费需求和全球优势的供给对接实现消费的升级和外贸转型的双赢消费是隐形生产力消费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它更是驱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从需求端看消费能够引导产业结构优化

从供给端看消费可以倒逼企业创新未来中国需要重新定义消费的角色不仅仅将其视为短期刺激的工具而是作为长期发展核心的动力从而从消费的大国变为消费的强国总的来说中国的消费现状是潜力巨大但是还没有被充分的激发

高储蓄低消费是历史和结构因素的产物但是它并不是不可以改变未来随着收入的分配改善社会保障的加强消费环境的优化中国完全的有能力从消费大国向消费强国转型中国的消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现象也折射了我们社会的信心收入的分配和大局的治理等全貌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的消费注入更多的动力为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