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 帮你 理清 一个 正在 发生 的 商业 逻辑。 今年 2月末, 苹果公司 突然 宣布 终止 造 车 项目, 断腕 汽车 到底 为何? 各位 听众 大家好, 欢迎 收听 本期 的 育才 播客。 本期 我们 跟着 一 财 号 专家, 长江商学院 经济学 教授 李伟 的 文章, 结合 供应链 体系 重新 审视 苹果 的这 一 重大 战略决策。 你 对 苹果 造 车 这件 事 持 什么态度? 欢迎 在 评论 区 一起 讨论。
造 车 项目 被 认为是 苹果 有史以来 最 雄心勃勃 的 项目 之一, 自 2014年 初创 以来, 每年 投入 10亿美元 的 研发 资金。 项目 一朝 终结, 一个 历经 10年 投入 超过 100亿美元、 集结 了 两千余名 技术 精英 的 造 车 梦 宣告 破灭。 苹果公司 后来 表示, 取消 造 车 计划 后, 部分 人员 将 转往 热门 的 人工智能 领域。 虽然 苹果公司 财大气粗, 但 其 造 车 计划 的 机会成本 是 很高 的, 现在 放弃 造 车 计划 殊 为 可惜。 面对 这样的 局面, 苹果公司 肯定 也是 左思右想 过后 才 做出 这一 痛苦 决定 的。 现在 的 关键问题 在于, 苹果公司 为什么 要 放弃 造 车 计划? 苹果公司 并没有 对 外界 详细 说明 原因, 即使 他 对 外界 说明 也 不一定 是 真实 想法。 我们 对 这个 决定 背后 原因 的 分析, 只能 是 根据 大势 和 逻辑 逐步 推演。
有 一种 广为流传 的 看法 是, 苹果公司 之所以 放弃 造 车 计划, 是因为 选择 了 自动驾驶 作为 目标。 在 经过 多年 的 探索 之后, 自动驾驶 技术 还 不够成熟, 道阻且长, 甚至 是一个 大坑。 日后 苹果公司 一再 降低 其 造 车 计划 的 目标, 但 始终 不得其法。 在 这个 关键时刻, 人工智能 领域 获得 了 突破性 的 发展, 而 苹果公司 在 这方面 出现了 显著 的 落后, 因此 不得不 奋力 追赶。 在 这种 局面 下, 将 资源 从 遥遥无期 的 造 车 转移 至 兴旺发达 的 人工智能 领域, 就成 了 一个 顺理成章 的 事情。
李伟 认为, 苹果公司 放弃 造 车 计划 的确 有 这方面 的 原因, 但 不是 主要原因。 他 认为, 苹果公司 放弃 造 车 的 真正 原因在于 其 无法 绕开 中国 的 供应链, 而在 当前 的 地缘政治 格局 下, 使用 中国 的 供应链 将 面临 重重 阻碍。 为什么 这么说? 这就是 他 写 了 这 篇文章 的 目的。 下面 我们 来 慢慢 展开 相关 的 论述。 要 谈 苹果公司 造 车 与 中国 供应链 之间 的 关系, 我们 首先 要把 它 放在 中美 大格局 下来 看。
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经济 获得 了 高速 的 发展, 出口 扮演 了 重要 的 角色, 与 很多 发展中国家 所 采取 的 进口替代 战略 不同, 中国 从 一开始 就 积极 融入 全球 生产链, 并 遵循 自己的 比较优势 来 发展 自己的 相关 产业。 这里 要 解释一下 进口替代 战略, 指的 是 发展中国家 采取 关税 配额 和 外汇管制 等 严格 限制 进口 的 措施, 扶植 和 保护 国内 有关 工业部门 发展 的 倾向, 选择 那些 进口 需求 大 的 产品 作为 民族 工业 发展 的 重点, 力图 逐步 以 国内 生产 来 代替 进口, 从而 带动 经济增长, 实现 工业化, 纠正 贸易逆差, 平衡 国际收支。 比较优势 指的 是当 一方, 例如 一个 国家 进行 一项 生产 时, 所 付出 的 机会成本 比 另一方 低, 这 一方 就 拥有 了 进行 这项 生产 的 比较优势。 遵循 比较优势 的 贸易 行为 在 总体上 对 各方 都是 有利 的。 比较优势 可以 分为 静态 比较优势 和 动态 比较优势。
很 明显, 进口替代 战略 与 遵循 比较优势 加入 国际 生产链 的 做法 是 矛盾 的。 无论是 经济学 的 理论 还是 众多 发展中国家 的 经验 都 证明, 进口替代 战略 是一种 成本 高昂 的 失败 战略, 而 遵循 比较优势 加入 国际 生产链 的 做法 才是 发展 经济 的 正途。 2005年, 中国商务部 曾 表示, 中国 只有 卖出 8亿件 衬衫 才能 换回 一架 空客。 当时 不少 国人 都 认为 中国 在 国际 生产链 中 干 的 是 脏活 累活, 换取 的 报酬 却 微乎其微, 有点 悲催 的 含义。 但 实际上, 从 比较优势 的 角度 来看, 当时 中国 的 技术落后, 生产 衬衣 就是 中国 的 比较优势, 拿 衬衣 去 换 飞机 对 中外 都是 有利 的。
在 过去 很长 一段时间 内, 中国 面临 的 外部环境 都是 相对 较为 平稳 的, 因此 中国 可以 专心致志 地 发挥 自己的 比较优势, 加入 国际 生产链 中 去 获取 相应 的 收益。 但 随着 中国经济 的 体量 增大 和 技术 的 升级, 外国 主要是 发达国家 开始 挥舞 贸易保护主义 的 大棒 来 抵制 中国制造, 而 新能源 汽车 就是 其中 被 重点 关照 的 领域。 在 这样的 局面 下, 假如 苹果公司 将 新能源 汽车 的 供应链 放在 中国, 无疑 会 将 自身 置于 不断 发展 的 地缘政治 风险 下。 苹果公司 不 傻, 他是 不会 愿意 置身 险境 的。 那么, 苹果公司 可以 绕开 中国 供应链 吗? 地缘政治 风险 意味着 苹果公司 的 造 车 计划 不能 靠近 中国 的 新能源 车 供应链, 那么 下一个 问题 就是, 假如 绕开 中国 的 相关 供应链, 苹果公司 的 造 车 计划 可行 吗? 李伟 认为 不 可行。
前面 提到 的 比较优势 分为 静态 和 动态 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 以来 的 中国经济 成功 且 典型 的 诠释 了 动态 比较优势 的 形成 过程。 在 开放 之初, 中国 的 技术 相对 落后, 对 国际市场 的 了解 也 比较 有限。 因此 中国 选择 大力 引入 外资企业, 从 一些 简单 的 产品 开始, 发挥 自身 劳动力 价格低廉 的 比较优势, 积极参与 国际竞争。 早期 中国 主要 出口 一些 只需要 简单劳动 技能 的 产品, 例如 纺织品 和 制衣。 在 这一 过程中, 中国企业 逐渐 掘 得了 第一桶金。 更 重要 的 是, 中国企业 获得 了 发展、 研发 和 打造 品牌 的 技能, 中国制造 开始 分得 利润 份额 更大 的 部分。
当前 的 局面 是, 中国 拥有 全球 最 完备 的 新能源 车 供应链。 苹果公司 无法 绕开 这些 供应链 去 推进 其 造 车 计划。 以 新能源 车 所 使用 的 动力电池 为例, 其在 新能源 车 的 总成本 中 大概 占据 三成 到 4成的 比例。 根据 最新 统计, 2023年 全球 动力电池 装机量 排名 前 十 的 企业 中有 六家 为 中国企业, 合计 占 总 市场份额 的 63.5%, 上年同期 这个 数字 为 59.6%。 其中 排名第一 和 第二 的 宁德 时代 和 比亚迪 的 占 比 分别 高达 36.8% 和 15.8%。
这样的 优势 更多 来自于 对 动力电池 上游 的 掌控。 以 锂电池 为例, 尽管 中国 的 锂矿 资源量 在 全球 仅 排 在 第四位, 但 通过 投资 等 方式, 中国 的 锂矿 巨头 们 早已 实现 了 全球 布局。 同样, 在 生产 锂离子 电池 中 必不可少 的 电解液、 正极 材料、 锂电池 隔膜 领域, 中国 也 处于 遥遥领先 的 位置, 这 造就 了 中国 对于 供应链 强大 的 控制力。 同样, 在 电机 电控 领域, 中国 的 供应链 也有 强大 的 竞争力, 而 对于 芯片 制造 和 智能 驾驶 等 并非 中国传统 优势 的 项目, 经过 多年 的 发展, 中国 也 取得了 长足 的 进步。
试问, 在 如此 完整 且 强大 的 供应链 之下, 苹果公司 要 抛开 这样的 供应链 去 推进 自己的 造 车 计划, 要么 是 不可能, 要么 是 成本高 没有 竞争力, 这样的 局面 是 苹果公司 无法 接受 的。 苹果公司 现在 面临 的 局面 是 绕 不 开 中国 的 新能源 车 供应链, 但 使用 中国 的 供应链 又 面临 越来越大 的 风险。 对 苹果公司 来说, 他的 选择 并不多, 要么 直面 地缘政治 风险, 使用 中国 的 供应链, 复制 苹果 手机 的 模式, 将 自己 定位 为 一个 轻 资产 运营 公司。 要么 干脆 放弃 造 车 计划, 丢掉 这个 烫手 的 山芋。 很 明显, 苹果公司 选择 后 一种 思路 有点 可惜, 而且 付出 了 巨大 的 机会成本, 但 好在 及时 止损。 值得注意 的 是, 苹果公司 放弃 造 车 计划 的 消息 得到了 其 大部分 投资者 的 赞同。 看来 大家 都不 傻, 没有 为 倒掉 的 牛奶 哭泣。
就在 苹果公司 放弃 造 车 计划 的 同时, 中国 的 新能源 汽车 争夺战 又 杀 进了 一个 新的 强有力 的 竞争者 小米。 三年 前, 其 创始人 雷军 就 宣布 进军 新能源 汽车业。 小米 仅仅 花费 了 三年 时间 和 100亿元 人民币, 就 造出 了 其 第一代 新能源 汽车 小米 S U 7。 从 目前 的 情况 来看, 这 款 汽车 已经 获得 了 市场 的 热烈 反响。 当然 接下来 小米 su 7将面临 严苛 的 市场 考验, 不能 出现 大 的 闪失, 尤其 在 安全问题 上。 然而 无论如何, 小米 S U 7都显示 了 中国制造 新能源 汽车 的 巨大 优势。 小米 在 S U 7身上 的 研发 和 制造 成本 远 低于 苹果公司。 实际上 苹果公司 花了 那么 多 的 时间、 金钱 和 精力, 最后 却 连 一辆 概念车 都 没有 制造 出来, 两者 并不 具备 可比性。
假如 我们 剖析 小米 S U 7就会 发现, 中国 的 新能源 汽车 是 建立 在 国内 坚实 而 完整 的 供应链 基础上 的。 这方面 主要 有 两个 体现, 一是 供应链 的 完整 和 高质量。 以 长三角 为例, 一家 新能源 整车厂 可 在 4小时 车程 内 解决 许多 所需 配套 零部件 的 供应 问题。 上海 提供 芯片、 软件, 向 西 约 200公里 的 江苏 常州 提供 动力电池, 向南 二百多 公里 的 浙江 宁波 提供 车身 一体化 压铸机 等等。 像 这样 大大小小 的 产业 集群, 中国 还有 很多, 他们的 存在 减少 了 运输成本, 加快 了 生产 的 流转 速度, 使得 供应链 的 流通 变得 更为 丝滑。
二是 人才, 这是 更 重要 的 方面, 中国 新能源 车 企 目前 已经 积累 了 大量 的 人才, 而且 该 领域 还在 源源不断 的 流入 新鲜血液。 以 比亚迪 的 2023年 校 招 为例, 其 招聘 人数 达到 31800名, 其中 硕士、 博士 占 比 61.3%, 约 80.8% 的 人员 将 投入 研发部门, 而 其 研发 领域 的 工程师 总数 已 超过 了 9万人。 又 比如 小米 汽车 从 2021年7月28日 开始 为 其 自动驾驶 部门 招聘, 不到 一个月 的 时间 就 收到 了 超过 2万份 简历, 最终 录用 的 仅 三百余 人, 几乎 是 百里挑一。 这些 高端 人才 切入 了 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 的 各个 重要环节, 极大 提升 了 中国 新能源 汽车 供应链 的 技术含量, 为 中国 新能源 汽车 的 弯道 超车 奠定 了 坚实 的 人才 基础。
李伟 最近 拜访 了 中国 的 一家 大型 光伏 企业, 这个 企业 之前 是 做 鱼饲料 的, 后来 转型 成为 光伏 企业, 而且 现在 做 的 相当 不错。 这家 企业 是 如何 实现 跨度 如此 之 大 的 公司 转型 的? 对方 告诉他, 鱼饲料 和 光伏 都是 制造业, 制造业 是 有 共通性 的, 因此 转型 对 他们 来说 并不 困难。 李伟 听 后 非常 感慨, 当我们 为 中国经济 发出 种种 担忧 时, 中国企业 却在 大规模 的 变革 之中, 而 其 竞争力 也 在 这种 变革 中 不断加强。 看到 这样的 企业, 我们 又 如何 能 不为 中国经济 的 长远 未来 感到 乐观 呢?
在此, 李伟 想 起来 了 核聚变 这一 物理现象。 核聚变 指的 是在 高温高压 的 环境 中, 较轻 的 原子核 聚合 成 较 重 原子核 的 现象, 在此 过程中 会 伴随 有 大量 的 能量 溢出。 以此 类比, 我们 可以 看到, 中国 的 新能源 车 行业 已经 发生 了 核聚变 反应, 大量 公司 激励 业 竞争, 大量 的 人才 涌现, 一条 发达 且 完整 的 供应链 呈现 在 世人 面前。 实际上, 李伟 认为, 除了 一些 高精尖 的 行业 和 产品 外, 中国制造 在 整体 上 也 已经 实现 了 自身 的 核聚变 反应, 这是 全球 任何 一个 其他 国家 都不 具备 的 优势。 这里 要 强调 一句, 政府补贴 等 政策 在 早期 可能 会对 制造业 的 发展 起 一定 的 促进作用, 但 中国制造 能有 今天 的 成就, 主要 还是 企业 尤其是 民营企业 努力 奋战 的 结果。 核聚变、 新能源 车 如此, 中国制造 也是 如此。 对于 下一步 的 发展, 我们 将 拭目以待。
那 就这样吧。
好了, 本期 节目 到此 就 结束了。 你 如何 看待 苹果 停止 造 车 呢? 欢迎 在 评论 区 留下 你的 看法, 如果 喜欢 我们的 节目, 欢迎 转发 和 分享, 我们 下期 再见。
你走吧, 到了 记得 还要 给我 通电话。 那 就这样吧, 再 爱都 要 碎 又 难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