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 帮你 理清 一个 正在 发生 的 商业 逻辑。 日前, 教育部 高教司 组织 的 人工智能 领域 101计划工作 推进会 召开, 会议 成立 了 人工智能 领域 101计划 建设 委员会。 建设 委员会 来自 15所高校、 两家 科研机构、 三家 企业 和 2家出版社。
各位 听众 大家好, 欢迎 收听 本期 的 异才 播客。 这 期 我们 就 来 看看 什么 是 101计划, 这个 计划 的 目的 是什么? 101计划 在 哪些 领域 开展? 又有 哪 15所高校 入选 了 101计划? 这些 高校 都有 哪些 具体 的 培养 计划? 另外 你 之前 有 了解 过 101计划 吗? 欢迎 在 评论 区 留言 分享。
加强 基础研究 是 建设 科技 强国 和 教育 强国 的 关键 要素。 101计划 的 名称 则 源于 计算机, 语言 的 基础 是 零 和一 组成 的 二进制 数。 2021年 12月, 101计划 率先 在 计算机领域 启动, 该 计划 从 基础 着手 着 教育 教学 基本规律, 聚焦 基础 要素, 着力 培养 拔尖 创新 人才, 从 试点 的 计算机领域 向 基础学科 和 新 工科、 新 农科、 新 医科、 新 文科 等 关键 领域 铺开。
以 计算机领域 为例, 101计划 将 围绕 课程、 教材、 师资、 团队 和 实践 项目 等 四方面 展开, 建设 十 2门核心 课程, 形成 涵盖 110 多个 模块、 650 多个 关键 知识点 的 核心 课程 知识 图谱。 教育部 高等教育 司 负责人 表示, 我们会 将 优秀 建设 经验 和 模式 推广 到 更多 基础学科 和 急需 紧缺 领域, 逐步提高 各专业 类 覆盖率, 为 构建 高质量 人才培养 体系 提供 有力 支撑。 于是, 在 2023年 4月, 教育部 在 计算机 101计划 探索 基础上, 逐步 启动 了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 基础医学、 中药学、 经济学、 哲学 等 领域 的 基础学科 系列 101计划 核心 课程 建设, 是 深化 基础学科 人才培养 改革 的 重中之重。 重。 因此, 基础学科 系列 101计划 将在 每个 领域 重点建设 十门 左右 核心 课程, 着力 建设 一批 有 高阶 性、 创新性 和 挑战 度 的 一流 核心 课程, 以 提升 基础学科 拔尖 创新 人才培养 质量。 而 本次 人工智能 领域 101计划 首批 确定 了 15门主干 核心 课程, 即 A A I 基础 的 主体 核心 课程, 还有 十门 核心 课程 拓展 及 面向 场景 和 系统 应用 的 前沿 课程, 再加上 两门 综合实验 课程 及 实践 动手 能力 培养。
中国 教育 科学 研究院 高等教育 研究所 副研究员 饶 彦 廷 在 接受 媒体 采访 时 表示, 101计划 是 拔尖 人才培养 的 内涵 建设 的 一个 深化, 是对 高校 建设 与 人才培养 的 双重 推动。 其中 课程 建设 其实 是 人才培养 的 核心, 把 课程 建 好了, 教育 教学 的 水平 明显 的 提高。 他 还说, 101计划 实施 的 时候, 最 有意思 的 一点 就是 他 汇聚 了 目前 国内 在 这个 学科 领域 顶尖 的 专家学者、 名师, 共同 从 研发 课程, 因此 能够 确保 课程 的 这种 领先 性、 先进性。
近年来, 大 数据、 人工智能、 区块 链、 云计算、 5G等 新一代 信息技术 的 加速 创新, 推动 了 以 数字 经济 为 发展趋势 的 变革 浪潮。 在 教育部 推进 新 工科 建设 以来, 以 人工智能 为 代表 的 专业 增设 火热 推进。 在 2018年 新设 人工智能 专业 以来, 我国 共有 535所 普通高校 成功 备案 人工智能 本科专业。
根据 高等教育 专业 评价 机构 软 科 在 今年 6月发布 的 2024 软 科 中国大学 专业 排名, 其中 人工智能 专业 排名 中 被 评估 为 A 加 类 学科 的 院校 共有 10所, 分别 是,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并列第一, 南京大学 排名 第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排名 第四, 浙江大学 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并列 第五, 电子科技大学 排名 第七, 华中科技大学 排名 第八, 东南大学 排名 第九,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排名 第十。 另外, 还有 43所高校 被 评估 为 A 类 专业, 包括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化学 等。 而 本次 入选 人工智能 领域 101计划 建设 委员会 的 15所高校 分别 是, 西安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大学。 通过 对比 可以 发现, 入选 101的15所高校 都在 软 科 上述 A 加 和 A 类 榜单 之中。
排 在 第一 的 清华大学 就在 今年 4月27日 正式 成立 了 清华大学 人工智能 学院, 由 计算机科学 最高奖 图灵奖 得主、 中国科学院 院士 姚期智 担任 该 学院院长。 姚期智 介绍, 清华 人工智能 学院 重点 布局 人工智能 智能 核心 基础理论 与 架构 与 人工智能 加 X 2个重点 方向。 清华大学 校长 李路 明 表示, 学校 将 建设 100门人工智能 赋能 教学 试点 课程, 并 为 每 一位 2024级 新生 配备 A I 成长 助手。 并列第一 的 上海交通大学 也是 在 四月 揭牌 成立 了 人工智能 学院, 并在 六月 宣布 将于 2024年 以 人工智能 拔尖 英才 试点班 为 招生 专业 首次 进行 本科 招生, 本科 阶段 符合条件者 将 全部 纳入 致远 工科 荣誉 计划 与国 智 计划, 实行 本 研 贯通 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 中国科学院 院士 丁 奎 岭 在 七月 的 一场 论坛 上 表示, 人才培养 是 大学 唯一 不可替代 的 功能。 换句话说, 大学 人才培养 的 中心 位置 并 不会 因为 新技术 的 加入 而 发生 根本性 的 变化。 他 称 现在 大家 也都 有 共识, 人工智能 会 推动 大学 人才培养 的 变革, 反过来, 优秀 的 人才 也会 推动 人工智能 更 高质量 的 发展。 所以 他 认为 谁 能把 A I 和 H I 结合, 好在 办学 中更 深刻 认识 运用 发展 人工智能, 谁 就 更 可能成为 下一个 世界 高等教育 和 人才 的 中心。
复旦大学 则 宣布 从 今年 秋季 学期开始 推出 A I 大课, 在 2024至2025 学年 推出 至少 100门A I 领域 课程, 覆盖 全体 本 研 学生。 而 作为 覆盖 全体学生 的 计划, A I best 课程体系 将 从 四个 维度 来 设计, 包括 A I 通 识 基础 课程、 专业 核心 课程、 学科 进阶 课程 和 垂直 应用 课程。 复旦大学 研究生院 常务副 院长 陈燕 教授 表示, 从 五月 初 开始 开放 全新 的 A I 课程 申报 后, 原本 校内 自发 开设 的 三百多 门 A I 相关 课程 中, 进入 新 课程体系 的 并不多。 事实上, 此次 的 一百多门 A I 大课 有 70% 以上 是 新建 课程。
同济大学 也是 在 今年 5月发布 2024至2027 人工智能 赋能 学科 创新 发展 行动计划, 宣布 成立 未来 技术 学院, 在 国豪 精英 班 基础上 增设 未来 技术 班, 并于 2024年 招收 首批 本科生。 同济大学 本科生院 院长、 新生 院 院长 吴 志军 介绍说, 未来 技术 班 学生 将 深度 进入 A I 加 相关 的 四个 交叉 领域 进行 学习, 实现 毕业 选题 在 什么 专业 就能 在 什么 专业 毕业 的 跨 院系、 跨学科 的 A I 加 领域 本 研 贯通 培养。 同时, 面向 2024级 本科 新生, 每个 大类 将 增设 一门 人工智能 核心 通 识 精品课, 就是 人工智能 科学与技术, 每个 专业 也会 开设 A I 应用 类 课程, 实现 人工智能 深度 融入 专业 人才培养 全 覆盖。
另外, 以 理工科 见长 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则 在 今年 6月成立 人工智能 和 数据 科学 学院, 并 直接 面向 普通 高考 招收。 人工智能 专业 成绩 优异 的 同学 也可以 选择 进入 人工智能 科技 英才 班。 该 学院 将 面向 本科生 和 研究生 在 人工智能 与 数据 科学 前沿 交叉 理论 及 应用研究 方面 进行 高端 人才培养, 设有 人工智能 和 数据 科学 与 大 数据 技术 两个 本科专业 以及 智能 科学与技术 一级 学科, 围绕 科学 智能、 工业 智能、 具 身 智能 等 方面 进行 科学研究。
好了, 本期 节目 到此 就 结束了。 关于 101计划 你 有什么 想说 的? 你 如何 看待 这些 高校 的 培养 计划? 你 对 人工智能 这个 专业 有什么 建议 或 期待? 你 觉得 未来 对 这方面 人才需求 的 空间 有 多大? 欢迎 留言 讨论, 喜欢 我们的 节目 欢迎 转发 和 分享, 我们 下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