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43 | 学者马颖毅: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Vol.243 | 学者马颖毅: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2025/1/14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马颖毅
Topics
马颖毅:我长期关注中国留学生群体,特别是近年来自费赴美留学的90后、00后学生。通过对数百名留学生的调查和访谈,我发现留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中产阶级家庭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更关注的是留学的时机和效益。 我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留学生群体内部的多样性,他们的家庭背景差异很大,既有来自富裕家庭的,也有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甚至有依靠父母卖房才能负担留学费用的。这种经济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他们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经济相对弱势的留学生,往往会选择更实用、更能带来高薪就业的专业,例如计算机专业,以期尽快回报家庭。而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则有更多选择,可以追求个人兴趣,例如艺术设计,并有能力继续深造,回国后发展自己的事业。 此外,我还发现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课堂参与度低。虽然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很高,但他们往往在课堂上沉默寡言。这并非单纯的语言障碍,而是与中美两国教育体系和文化差异密切相关。美国教育更注重个人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课堂讨论,而中国教育则相对强调知识的积累和考试成绩。这种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适应,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完美和有价值的表达,而不是即兴发言。 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对留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西方文化鼓励畅所欲言,而中国文化则强调含蓄和尊重权威。这种差异导致中国留学生在与美国同学和教授的互动中存在障碍,他们可能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难以融入美国校园文化,例如美式派对文化。很多留学生更倾向于与中国学生抱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个人成长。 总而言之,我的研究旨在全面客观地呈现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揭示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呼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同时,我也希望通过研究引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探讨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留学热潮的背后,更应该关注的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以及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留学热过去了吗,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什么时候送孩子留学合适?十多年前开始,学者马颖毅每次回国,都有人这样问她,希望得到一些建议。类似问题听得多了,马颖毅感觉到,对那些中产阶层朋友来说,问题不在于是否送孩子留学,而是什么时候送出去才合适。本期,我们来聊聊马颖毅对留学群体的观察,到底什么样的教育适合我们呢?各位听众如何看待留学这条路,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本期,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1:52 对留学生的刻板印象

02:59 留学生中也有弱势群体

04:46 在课堂上沉默的中国留学生

05:56 中美两国教育差异

07:22 美式派对文化

08:49 “赴美留学热”并非过去式

文字作者:彭晓玲

播客编辑:阿贵 嘴不瓢的李同学

监制:yoiyo

这是一档由第一财经推出的播客节目,专注解读热点商业资讯、财经事件,分析背后逻辑,提供干货,在这里,你可以听点你想听的。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