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 邦尼李七一个正在发生的商业逻辑张军说 环境变化太快可以算是中国经济这些年来的最大变化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一财播客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即全球似乎都在关注中国政府是否会为稳定今年的经济推出一些重磅政策本期我们来跟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的视角聊聊接下来如何认清我们经济政策的取向开工第一天各位听众的假期生活过得如何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假期趣事
自从去年 9 月 24 日以来特别是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已经为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定了基调
基于各省市已经公布的本地今年预设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去年全国经济主要指标完成的情况可以大胆猜测今年 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仍会将 GDP 增速设定在 5%左右但会将通胀目标从之前 3%下调到 2%并会继续强调并在稳定股市和楼市化解地方债和加大民生支出方面给出具体的措施
至于能否出台所谓重磅或超预期政策张军认为部分取决于我们对当前的经济恢复状况怎么看当然也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国家经济政策的未来取向张军的看法是经济在疫情之后的恢复也就大体如此了两年来的情况表明经济的很多方面难以恢复到之前的状况恐怕不是政策不到位而是市场环境变化实在太快就像时装一样很多两年前还很流行的经济活动突然就黯然失色了
简单说经济已进入快速而全面的转型通道中不看到这个略显残酷的现实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经济的现在与未来环境变化太快可以算是中国经济这些年来的最大变化当然是无处不在的生存竞争压力催生了我们看得到的变化
据他作为经济学家的观察大概有两个业以成型的趋势是这种生存竞争压力的来源一是经济的潜在增速确实大大放缓了不可能再回到哪怕五年之前二是技术驱动的转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数字技术和 AI 的渗透在全面颠覆并再造我们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流程
关于 GDP 潜在增速的放缓趋势已是不争事实 30 多年前由于更低的起点远离稳态只要有合适的政策支持它便可以由更多的基建投资和更多的加工制造活动来驱动增长创造就业引发劳动力跨域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从而在催生更多的服务业发展更重要的是那时候为了更快的追赶投资和贸易活动最初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已非常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收敛速度自然会快速放缓内部也一样由于实际收入差距大幅度缩小内地向沿海的收敛速度也在快速放缓这不仅造成整体经济增速的明显下降还从根本上弱化了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的优势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在加速
劳动力、土地和环境要素等传统的增长要素的优势在弱化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趋紧预料到这些变化的长期影响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推动转型塑造新的优势增长模式就需要主动求变要由围绕要素扩张的外延驱动模式向围绕技术创新的内涵驱动模式转变
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出现对经济社会而言既是冲击也是机会放眼全球虽然这种冲击在每个国家可能都存在但中国无疑是最先感受到这种冲击的国家现在可以说这一轮的技术冲击是全球化之后的最大全球性冲击各国如何应对势必会成为政治乃至地缘政治面临的新的重要的挑战
考虑到中国近代以来始终深藏追赶西方的决心中国会比西方更积极拥抱这轮技术突破带来的机遇这使得中国在这轮技术冲击中看到了更多的机会事实上这些年来经济即使面临多重压力政府致力于让经济走出传统模式实现多重转型的战略目标也没有被动摇
2024 年 3 月李强总理在他任上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仍明确表示要统筹稳增长和增后进注重精准施策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加强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和短期强刺激更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用力
当前中国经济的状况大致就处于这样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的张力状态之下由于经济总量的扩张相对有限在几乎所有的行业生存竞争的压力骤增不仅被流量经济和数字平台替代的传统商业模式和业态面临巨大的调整和转型就连已有的网购数字平台巨头也会被更新兴的业态竞争就像这两年京东和拼多多在网购平台模式上会面对抖音的模式创新那样
而在新兴的硬核科技行业里创业型和成长型企业特别是半导体新能源 AI 等一些关键领域受到了更多政策和金融资源的支持无疑会加快技术创新与迭代 DeepSeek 的出现表明这种技术追赶是可能的尽管这条路还要走很长
回头看我们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也大致反映了这样一个阶段受技术驱动的全面转型的阶段可能也是基于对中国必然要从投资驱动的增长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转换的判断早在 2016 年 5 月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对化名中央权威人士的访谈中这位权威人士就预判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未来不可能是 U 型更不可能是 V 型而是 L 型的走势这个 L 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有人把这个走势干脆叫做中国式放缓一种熊比特式的放缓现象宏观上现在的这个状况确实并不典型跟我们 20 年前的短期周期波动比也很不同针对这个状况一些经济学家说因为中国缺乏市场出清机制才使得宏观平衡难以快速实现但没有意识到过去这 10 年中国的政策取向一直是在鼓励创新转型与宏观稳定之间做平衡或者简单说是在短期与长期之间做协同
大势所趋,张军表示,我们必须看到并理解,中国经济会长期维持国内非常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和转向创新驱动的新的增长模式,这是中国得以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不二来源,但创新越快,竞争越是激烈,经济中的张力也越大。
在经济上我们在进入一个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阶段但这也为我们改变一些不适应这些变化的政策和制度提供了机会比如我们需要鼓励服务业向更宽更深的方向发展以应对创新驱动的增长阶段的到来再比如我们需要致力于加快建立起一个可以给社会成员或家庭提供更多收入支持和转移支付的福利与保障体系来缓冲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转型中可能受到的冲击
而这一点也是当下经济学家讨论扩大内需时经常被拿出来说是的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如何看待当下国内外经济局势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