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64 | 世界对中国经济与科技认知,正在转变

Vol.264 | 世界对中国经济与科技认知,正在转变

2025/2/26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秦朔
Topics
我观察到世界对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认知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过去,投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面临资产负债表衰退,未来堪忧。但现在,包括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外资投行纷纷转变态度,对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2025年将是中国超越其他国家的一年,这主要基于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国内的研报也呈现出同样的乐观趋势,这与半年前的悲观论调形成鲜明对比。德意志银行甚至将今天的中国比作1980年的日本,而非1989年的日本,表达了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信心。他们认为,中国的人口问题并非世界最严重,强大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能够保障工业持续发展,这与美国去年年底出现的抵制机器人进入工厂的罢工事件形成对比。 中国科技股的崛起也印证了这一转变。今年初至2月,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4%,而美股三大主要股指涨幅均不到3%。中国科技“十姐妹”的平均涨幅远超美国科技“七巨头”,这主要得益于AI相关科技的突破性进展。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以及中国庞大的工程师资源和完善的生态系统,是推动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的重要因素。 此外,中国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令人瞩目。中国药企在药物研发方面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吸引了跨国药企加大研发投入。在低空经济和新能源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挑战了日本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DeepSeek和哪吒2的成功,是改变世界对中国叙事的重要因素,它们体现了中国创新精神和主体性力量。 然而,我们也要保持客观冷静,正视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例如有效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够、芯片产业贸易逆差等问题。一些打着“国产替代”旗号的项目也存在问题,需要警惕。我们需要冷静分析中国叙事转变背后的力量和机制,避免盲目乐观。 中美之争是现实存在的,但只要中国保持稳定发展,就能应对挑战。中国应该在科技和产业领域为世界做出贡献,在开放对话中展现中国创新。我们需要突破西方主导的叙事框架,建立思想自主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创造更多价值。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中国叙事正在变。就在半年前,投行关于中国经济的最流行话语还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将中国的未来类比于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后失去的几十年。如今外资投行的研报,突然间一边倒地看多。比如德意志银行的研报是《中国吃掉全球: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报告认为,2025年是中国超越其他国家的一年,代表事件是全球首款第六代战斗机的试飞和低成本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高盛的研报是《启航2025:在中国股市中斩获超额收益》,报告提出2025年要超配A股和港股,预计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全年上涨20%。

本期我们将跟随一财号专家,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来看看当前外资投行如何看待中国的?有什么样的转变?这些转变的背后都有哪些的中国力量?还有哪些思考?对DeepSeek和哪吒2所带来的全球影响力,你有什么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期,你将听到以下内容:

00:49中国叙事正在变:“一边倒”地看多

02:56美国“科技七巨头”跑输中国“科技十姐妹”?

04:14中国药企走在研发前沿

05:31电动汽车之后,日本在新赛道上又输中国了?

06:41DeepSeek+哪吒2,中国叙事转变的力量 

07:29梁文锋、饺子这样说……

08:21从“行行都在卷”到“行行都可闯”

09:07中国产业的进步,离不开有为政府

10:44中国力量:国民共进

11:23要有客观冷静之心,正视短板

13:11中美之争:我不乱,他自乱

13:55“思想”“心态”上做好引领的准备

15:19原创性、主体性的觉醒,有助于我们看得更远

文字作者:秦朔  人文财经观察家

播客编辑:派ris   嘴不瓢的李同学

监制:yoiyo

这是一档由第一财经推出的播客节目,专注解读热点商业资讯、财经事件,分析背后逻辑,提供干货,在这里,你可以听点你想听的。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