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72 |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四大“未来产业”,哪些城市在领跑?

Vol.272 |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四大“未来产业”,哪些城市在领跑?

2025/3/10
logo of podcast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邦尼李七
无相关信息。
Topics
我分析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四大未来产业——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和6G——的城市竞争格局。 首先,在生物制造领域,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处于领先地位。北京拥有深厚的产业积累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并制定了相应的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上海将生物制造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目标是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深圳将合成生物列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并吸引了大量企业落户;天津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其次,在量子科技领域,合肥、北京、上海和深圳处于领先地位。合肥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等科研优势,成为全球量子科技重镇;北京建设了量子科技孵化器和产业园;上海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深圳打造“南方量子高地”,吸引了众多量子企业落户。 再次,在具身智能领域,北京、深圳、上海和杭州处于领先地位。北京成立了国内首家省级人型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全国首个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深圳拥有强大的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均居全国首位;上海致力于构建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生活场景的完整生态;杭州拥有多家领先企业,并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 最后,在6G领域,北京、南京、深圳和上海处于领先地位。北京率先出台了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南京依托紫金山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取得了重大突破;深圳拥有强大的通信企业和完整的产业链;上海积极参与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化研究。 总而言之,北京和上海在四大未来产业中都处于第一梯队,深圳在多个领域表现突出,其他城市则在特定领域表现突出。

Deep Dive

Chapters
中国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在生物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已出台相关政策并取得显著进展。这些城市在技术、人才、资金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北京拥有深厚产业积累和丰富科研人才,已突破一批前沿技术,集聚8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创新企业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生物制造占据重要地位
  • 深圳将合成生物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拥有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 天津将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未来产业,出台相关实施方案

Shownotes Transcript

10 分钟,邦尼李七一个正在发声的商业逻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四大未来产业,哪些城市在领跑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一彩播客去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

随后,未来产业首次进入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巨深智能、6G 等未来产业。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制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压住未来产业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无疑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制胜未来指导而通过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国内已经有多个城市在未来产业领域先行布局甚至形成一定规模本期我们就来看看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四大未来产业领域目前的城市竞争格局如何

哪些城市已出战先机,充当领跑者?你的工作和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巨深智能、6G 这些未来产业相关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生物制造是以生物质或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利用菌种、细胞、酶等生命体生理代谢机能或催化功能。通过工业发酵工艺规模化生产目标产物的制造过程,是典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国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在 2023 年已达到 4200 亿元,预计未来 10 年保持每年近 17%的增长。根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其他文件中明确提出发展生物制造的城市已经超过 10 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合肥、天津、济南、长洲等。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已出台专项政策或量化目标首先说说北京北京在生物制造领域拥有深厚产业积累和丰富科研人才目前已突破一批前沿技术集聚 80 余家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创新企业

去年 9 月出台的 2024-2026 年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6 年北京将在重点应用领域落第一批创新产品新增三家合成生物制造上市企业已逾 5-10 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培育百家以上优秀初创硬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一至两个百亿级产业级聚区

上海市于 2023 年 9 月就印发了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的相关方案方案中提出到 2025 年培育 10 个以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引领型企业一至两家年销售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优势企业到 2030 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 2023 年产业规模即已突破 9000 亿元今年的发展目标是突破 1 万亿元生物制造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再来说说深圳深圳市早在 2017 年就前瞻布局合成生物赛道 2022 年将合成生物列为 20 加 8 产业 20 加 8 就是重点发展 20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8 大未来产业而合成生物则是 8 大未来产业之首

近年来,深圳接连斩获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首个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以初步构建起合成生物产业全过程创新链。近三年,全国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近一半落户深圳。据了解,深圳近期正在推动制定市级合成生物产业培育政策。

天津也将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去年 8 月出台的《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就提出到 2026 年布局一批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生物制造产业化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等联合发布的《2024 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白皮书》显示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共同位居国内城市生物制造产业第一梯队

另外,根据第三方机构瑞受分析统计去年上海、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生物制造相关投融资活跃度较高其中,上海以 47 个融资事件 34.09 亿元融资总额位居第一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又一前沿领域目前,量子技术在密码学、材料模拟、量子通信优化问题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已实现突破展现出极大的产业潜力

根据 2025 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等公开信息国内至少已有 20 个城市提出发展量子科技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合肥、上海、深圳、济南等正处于发展量子科技的领先地位

量子信息是北京重点发展的未来信息产业细分领域之一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北京率先建成国家量子科技与产业高地为了培育量子科技企业北京专门在中关村建设量子科技孵化器和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园海淀区设立了全国首支量子产业专项基金有 2 亿元用于孵化初创企业

就在 3 月初由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朱晓波彭成智等科学家领衔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再次打破了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等带来的科研优势合肥成为了全球量子科技重镇

其实早在 2020 年 11 月合肥就发布 2020-2030 年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世界量子中心的战略目标一年多以前合肥成为中国首个向全球提供可用量子算力服务的城市

截至 2024 年底,合肥已拥有量子产业链企业超 70 家,其中量子核心企业超 30 家,产业链企业实现营收近 40 亿元。在量子信息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上,合肥处于国内领跑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并跑的地位。

上海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量子科技也是上海重点打造的未来智能产业集群之一。上海注重推动量子技术在金融、大数据计算、医疗健康、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并借助长三角区位优势与合肥、南京等地形成协同效应。

量子信息也是深圳重点发展的八大未来产业之一深圳提出打造南方量子高地重点发展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据当地媒体报道近三年新成立的量子企业有约四成选择落户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创始人于大鹏表示深圳是干活的好地方研究院成果丰富有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年度十大进展

还有一个处在量子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就是济南祖崇之三号的部分核心部件处理器是在济南制备的 2010 年以来济南深耕量子产业已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布局了全产业链条汇聚了一批骨干企业根据 2019-2025 济南量子信息科学中心建设发展规划今年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百亿元到 2035 年达到千亿级

综合科研实力、产业规模和商业化进展来看北京的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极具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力度大合肥的量子企业数量庞大专利数量、全产业链布局全国领先上海的量子金融、医疗等高端应用场景丰富国际化程度高深圳的市场化、创新生态完善量子芯片和量子云平台技术等突破显著济南的量子通信示范应用成熟核心部件研发能力突出

说完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再来看看巨神智能巨神智能是指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它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当前最常见的巨神智能体即人形机器人杭州语术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可以说让巨神智能机器人一夜之间几乎富如皆知

梳理公开信息发现,目前国内明确提出发展巨深智能的城市已超过 20 个综合多方观点来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凭借技术、产业和生态综合优势,整体上领先全国此外,合肥、郑州、天津、南京等地也已在一些细分赛道布局广州、成都、苏州将巨深智能纳入战略先导产业或未来产业培育计划

北京在人型机器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公关方面优势明显,2023 年 11 月成立了国内首家省级人型机器人创新中心,今年 2 月又在中关村揭牌全国首个巨深智能创新产业园。

从上个月发布的《2025-2027 年北京巨深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可一窥北京在该领域的综合实力比如到 2027 年北京要突破不少于 100 项关键技术产出不少于 10 项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培育产业链上下游和新企业不少于 50 家产业集群达千亿集

3 月 6 日,语术科技落子深圳的消息在科技爱好者群体中刷了屏而在三天前,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走访调研企业时表示要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支持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加快打造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发展高地

市委书记表态当天,两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应声出台其中,在巨深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圳提出,到 2027 年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要超过 1200 家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 10 家以上,营收超 11 企业 20 家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 1000 亿元以上

凭借超强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深圳在巨深智能体的制造上优势明显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共有 5.1 亿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稳居全国首位产业链总产值超过 1700 亿元

另据深圳官方数据目前深圳已汇聚机器人上市企业 34 家含 9 家独角兽企业有 7 家深圳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占中国大陆上榜企业近四分之一上海发展智能机器人的目标不仅是技术突破更致力于构建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生活场景的完整生态

2023 年 10 月出台的《2023-2025 年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上海到 2025 年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实现 100 千突破目标就是要打造 10 家行业头部品牌,100 个标杆应用场景,1000 亿元关联产业规模

目前,上海张江已建成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计划 2025 年形成 1000 万条高质量巨深数据集,加速技术落地。领导芯片区集聚近 40 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形成智能制造与研发协同的产业底座。

杭州无疑也是国内巨深智能领域的强者 2023 年机器人产业链工业产值即已达 150 亿元杭州六小龙中的两家语术科技和云深处便属于巨深智能领域从产业链条看杭州在机器人减速器四幅驱动智能感知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及机器人大脑领域拥有一批先发企业

去年 12 月发布的 2024-2029 年杭州市人型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9 年实现整今年产量 2 万台核心产业规模 200 亿元打造全球人型机器人创新高地最后来说说 6G 也就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 6G 将使得网络速度从毫秒级飞跃至微秒级对通信、计算、感知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公开信息显示国内明确提出发展 6G 产业的城市超过 10 个包括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综合相关专家观点北京、南京以强大的科研优势深圳、上海以突出的产业生态共同处于竞争力第一梯队

北京是布局 6G 产业的先锋去年 9 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 6G 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在产业超前布局方面北京将公关特色智能基站和核心网络设备充分结合北京车联网低空经济等丰富的应用场景吸引全球优势科技资源及产业资源向北京集聚

2025 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 6G 实验室和 6G 创新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今年 1 月北京昌平区发布 6G 创新产业集聚区行动计划提出到 2027 年率先产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 6G 关键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体系 2030 年率先落地 6G 产业化和商用部署形成 300 亿元左右的 6G 关联产业规模南京也以强大的科研优势重点发展 6G 产业

即将到来的 4 月中旬,2025 全球 6G 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将在南京召开。这一业界盛会之所以落地南京,跟背后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密不可分。早在 2022 年初,紫金山实验室就完成世界上首个 6G 光子太赫兹实施无线传输通信实验,并于 2023 年底实现再次突破,传输能力比 5G 整整提升了 100 倍。

今年是 6G 发展的关键之年技术标准研究将在 6 月启动据南京日报报道眼下紫金山实验室正全力公关 6G 信道模型相关标准力争将南京成果写进全球 6G 标准

6G 也是深圳主攻的八大未来产业之一在 6G 赛道深圳最引人注目的优势无疑是拥有一批颇具竞争力的通信企业其中华为中兴在全球 5G、6G 专利数量排名中长期位居前列为中国企业在相关领域赢得话语权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圳拥有全球最完整的通信产业链覆盖 6G 所需的芯片、射频器件、卫星通信等多个环节今年深圳提出了 ICT+行动推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 6G 融合并计划建设全球首个全市预级低空通感网络为 6G 提供试验场这些综合优势有望让深圳成为中国 6G 战略落地的关键枢纽

2025 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6G 被列入强化研究布局的重点领域近年来,上海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启动实施了 6G 战略前沿任务专项加快推进着 6G 技术研发与创新,并积极参与测试验证和国际标准化研究等工作

接下来,上海将瞄准芯片器件、模组系统、卫星互联、仪器仪表、新型终端等方向通过深化 6G 与 AI 融合,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6G 未来产业创新中心除了北京、南京、深圳、上海这四个城市,杭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也把 6G 作为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制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压住未来产业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无疑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制胜未来之道

综合以上可以看到目前在生物制造领域金、户、深、金、林跑在量子科技领域合肥与金、户鼎立在巨深智能领域金、深、户、航比间在 6G 领域金、深、宁、户并立从程式来看

北京上海在四大未来产业中均处于第一梯队深圳作为唯一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三次出现在未来产业领军者阵营天津合肥杭州南京则分别在一个领域表现突出我们相遇了是因为

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所在的城市是否压住了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巨深智能 6G 这些未来产业你的工作是否涉足这四大未来产业领域有哪些观察和见解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