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文明的进步是否意味着人类的灭绝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一财播客三体这本书描述了一个黑暗森林状态那就是文明一旦被公开,即被消灭那么在 AI 的进一步发展下是否只要人类向 AI 共享知识 AI 就一定会超过人类本期,我们将跟随一财号专家禽兽朋友圈作者真科学走进一个未来世界看看如果 AI 继续无边界地发展下去知识工作者会怎么样
当前的互联网平台会被取代吗我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是会更加方便还是会更加苛刻你觉得人类向 AI 共享知识 AI 一定会超过人类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接下来所说的并非科幻小说可能更像是科学预言 2027 年 3 月的凌晨北京户外气温已经降至零度资深技术专家科技大 V 赵伟疲惫的和尚电脑眼睛盯着桌上的冷咖啡发呆
在 DeepSick 发布后的两年里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专栏文章阅读量从几万跌破至 100 更让他挤被发凉的是评论区里面少得可怜的十几条留言问题里 90%的提问者 ID 后缀都带着 AI
这只是历史巨变的一个缩影当人们习惯了用 AI 聊天机器人公开互联网的消失正在发生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人类用 30 年时间把上万年积累的知识和智慧搬到互联网上而 AI 就只用了 5 年时间就把它们吸干
新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一旦被发布到网络上瞬间被 AI 俘获加工重塑再推送给用户人们渐渐习惯不再打开网页小红书公众号或任何应用程序而是依靠 AI 机器人代理的回答传统的互联网公开信息获取方式被 AI 黑洞轻易吞噬
2027 年冬天斯坦福大学一名计算机科学教授试图打开哈佛大学最新发布的深度学习研究成果却收到一条意外的通知此信息已迁移至 AI 专属知识付费 API 无法在公开互联网获取在内容创作时代创作者通过公开互联网平台推送给订阅者新时代的创作者转而把知识和数据直接推送给 AI 再通过 API 精准触达特定 AI 机器人的用户
当年 12 月纽约时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近 93%的互联网流量已通过 API 由 AI 模型之间自动交换传统的人类浏览模式已彻底边缘化给机器使用的 API 接口成为唯一的信息交换途径
传统意义上的开放网络正在变成一片无人踏足的毫无价值的荒漠全球最大的搜索公司苦撑数年终于在 2028 年 12 月 31 日正式宣布关闭网页搜索功能公开互联网就此宣告寿终正寝
AI 竞争的核心是到处搜刮人类的心知可悲的是知识工作者变成了 AI 的打工人如同囚禁在 15 世纪南美种植园中的黑奴问题是知识一旦公开即被 AI 吸收并被 AI 超越如同三体描述的黑暗森林状态文明一旦被公开即被消灭这种黑暗森林效应催生出可悲的暗网形态暗网与公开互联网相对应
暗网被 AI 所掌控,人类精心积累的经验、洞察甚至直觉正在被 AI 瞬间提纯、吸收、再加工 AI 通过不被人直接阅读的 API 处理大量信息,并决定如何分配知识 AI 分发的内容被分为普通认知模块和深度隐藏知识其中深度隐藏知识需要付费订阅才能获取
民众所使用的 AI 机器人的智商被公开定价普通人没钱使用智商超过 80 的机器人而 OpenAI, X 等大公司开发出了智商超过 200 的秘密模型只供董事会成员独家使用以站在智商的最高点,控制其统治地位由于资本和芯片的掣肘 Deep Sea 在 2025 年开创的 AI 开源平权运动昙花一现资本通过控制算力获得了知识分配的终极权利
AI 暗网的逻辑清晰而残酷一旦某个信息被公开就会立即被高阶 AI 优化超越原作者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因此私有知识生产者必须通过技术构建知识密室保证核心信息不会流入公共领域一场巨大的权力转移正在悄然发生
知识的价值公式已经彻底重构为 VK=SK×CV×AM 其中 VK 为知识的价值 SK 为知识的隐蔽性 CV 为知识的验真成本 AM 为 AI 模型排他系数华尔街基金公司从 2026 年起开始将最核心的量化策略封闭在完全不联网的 AI 私域网络中运行而外部人员仅能获得被抽象成算法输出后的决策结果却永远无法解析背后的逻辑链条
科技领域的变化同样触目惊心 2026 年末 MIT 的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团队正式宣布他们最新研究成果将不再公开发布转而采用量子态加密技术只有订阅了专属 AI 服务的机构才能通过 API 解码获取具体数据知识工作者备受压力科学家的脑袋再快快不过超过 1000 万片芯片组成的 AI 机器人
机器人用人的成果,可以在毫秒的时间提出更好的思路,做出更好的成果只要人类向 AI 共享知识,AI 一定会超过人类这条定律在 2026 年末成为科学界的共识并由此引发了中国科学家和社会学家联合全球 10 万学者呼吁限制 AI 无休止入侵的运动在此之后,反 AI 运动风起云涌,却均以失败告终
知识界终于认识到与其公开知识被 AI 灭绝不如隐藏知识不被 AI 俘获科学家们被迫参与到一场知识防御军备竞赛中量子纠缠加密认知污染算法等新技术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标配这些极端的信息不透明做法一方面保护了私域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彻底重构了知识交流的文明基石
到 2030 年,全球 99%的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均签署了《知识防扩散协议》以阻止顶尖研究成果被 AI 机器人获得在已然落寞的公开互联网时代,知识共享被封为圣杯全球顶级科研成果共享的平均时制只有 10 天到数月随着《全球知识防扩散协议》、《知识共享时代》就此终结知识工作者与 AI 艰难对抗的铁幕正式拉开
AI 技术跃迁隐含着一条从未出现过的文明演进悖论从原人走向智人从智人走向新的 AI 时代后人类不得不亲手为文明进步设置壁垒因为 AI 文明的进步意味着人类的灭绝面对 AI 对知识领域的吞噬人类并未束手就擒
2028 年初,日本东京建立了全球首个纯人类创作认证书店,严禁 AI 干扰创作过程,甚至采用传统纸质印刷,以防止信息被自动化收割。这些近乎行为艺术的反抗运动迅速席卷全球。如此对抗 AI 资本主义的方式虽广受关注,却被嘲讽为"警具象征意义的无奈之举"。在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剧烈的动荡在 2030 年达到了高潮。
2030 年 9 月,经济学人发表题为《智力的租赁时代》的报告,披露全球出现了严重的知识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表现为,大约 95%的人群由于经济限制,只能使用免费或极低价订阅的 AI 机器人,智商上限仅为 75-80。这些 AI 代理机器人仅能提供简单的生活建议、低级娱乐内容以及基础咨询服务。
而那些手握庞大资本的企业精英和政经决策者则付费订阅着智商远超人类极限的高阶 AI 系统这些系统掌握了最前沿的医疗科学与金融知识并且能实时更新普通人则沦为只能消费过时知识的二等公民知识分层导致社会阶层进一步固化即传统意义上的学历智商和努力失去了意义金钱即等于智慧人的竞争优势变成了你能否负担得起高阶 AI 的订阅费
2031 年春天,哈佛大学劳动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自 ChatGPT-8 发布后,知识工作者的失业率突破 90%,曾经高度受尊敬的工程师、律师、医生、投资经理、财务分析师、咨询顾问、作家、办公室文员等职业,大量被 AI 机器人取代。
与此同时社会底层开始出现大量专门维护低阶 AI 助手的岗位这些岗位虽收入微薄却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嘲讽性地称这些岗位为数字农奴他们只是维护和投位知识碎片的生产线永远无法接触更高阶的知识核心
曾经靠专业知识走入中产之列的成千上万的家庭沦为平民社会在 2035 年变成了三种简单结构 99%的体力服务劳动者 0.9%的服务于 AI 的知识工作者以及 0.1%的掌握 AI 的权贵
然而 99%的体力服务劳动者在 2035 年后面临越来越明朗的生存危机因为空间智能技术取得了大幅突破实体机器人可以像人一样感知空间人形机器人灵巧到可以独立完成脑部外科手术和给卧床的病人刷牙
在科技企业内部,有些公司也曾尝试对抗 AI。2035 年 2 月,曾经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A 公司宣布重新采用以人为核心的模式,将部分核心产品开发团队完全与 AI 隔绝,试图保护自身独立的创新能力。但这样的尝试面临巨大的悖论,越想摆脱 AI 掌控的企业,反而越容易在竞争中落后,于是,A 公司在 2038 年破产。
国家间的竞争也面临同样的悖论如果拒绝 AI 会成为 AI 领先国家的知识殖民地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拥抱 AI 庞大的失业和剧烈的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2032 年 10 月在联合国总部全球 30 多个主要经济体试图在控制 AI 和拥抱 AI 之间达到平衡
会议在喧嚣中结束只通过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宣言宣言内容是我们正面临的不仅是经济或社会模式的转型而是人类文明的结构性危机如果不能迅速建立新的认知与技术伦理框架人类的主体性与文明的延续都将陷入未知的深渊而结语是悬崖边的末日之战已经开启当站在未来的时光节点上回望无论是金融精英的私域知识垄断
还是科学界通过量子加密进行的知识壁垒化运动都深刻暴露出 AI 时代人类面临的终极困境那就是知识一旦公开即被超越而知识越不透明文明交流的成本越高昂人类或许必须在彻底融入 AI 暗网成为附庸和自我隔绝于知识密室之间做出选择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 AI 黑暗森林不只是知识工作者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现在也就是 2025 年坚定地反对 AI 无边界入侵是否还来得及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想象过 AI 进一步发展后对于人类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吗
你怎么看作者所说的只要人类向 AI 共享知识 AI 一定会超过人类 AI 文明的进步是否意味着人类的灭绝我们是否应该反对 AI 无边界入侵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和分享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