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 邦尼李青一个正在发声的商业逻辑你是从什么时候知道语术科技这个公司的各位听众大家好 欢迎收听本期的一彩播客
五年前,在大多数投资人眼中,语术绝对不是一个明星标的。它的创始人非海外名校背景,没有所谓精英光环,语术刚刚发布的三款产品出世商业化,市面上四足机器狗产品还没有摆脱大玩具的标签。和其他四足机器人企业相比,2020 年的语术似乎也还没有证明自己并非一个消费级的公司。不过,凭借自身对技术的热情,自研的技术壁垒,王兴兴依然吸引到了一批投资人。
2020 年,语数的早期投资人,7up Capital 创始人赵楠曾代表某机构主导投资了语数的 PREA 轮融资
本期,我们将透过这位语术投资人赵楠的讲述,看看早期的语术在市场上是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又凭借什么打动了投资人投资,之后保持每年盈利的秘密是什么?语术这家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可能是什么样的?你怎么看机器人产业的爆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语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公司 2020 年 4 月经由其他投资人介绍赵楠飞往杭州在滨江区见到了语数的创始人间首席技术官的王星星彼时的语数在成立以来三年多的时间里对外发布了三款产品分别是四足机器狗定位行业功能机的四足机器狗和教育版四足机器人
四足机器狗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中被大部分投资人定义为大玩具当一家公司被视作为一个消费品公司那它的商业模式和估值体系就会落入产品的趣味性刚需性定价策略的评估框架里
与数字前也曾接触过大疆、猎豹移动等公司但最终都未能达成融资合作不过赵楠却认为对标大疆机器人赛道的地面生态规模更大他当时判断大疆解决了空中作业问题但地面场景的复杂性和实用性更高而四足机器人因其仿生结构和适应性能成为移动载体平台搭载机械臂进入工业、安防、巡检等场景
而且,与波士顿动力的高价路线不同他相信,中国供应链和研发成本优势能把四足机器人的成本打下来赵楠说,语术打动他的关键因素一是语术自研的核心技术积累王兴兴从上海大学研究生阶段便带领团队研发机器人底层技术在关节模组、主控板等拥有自己的专利二是,语术在早期已有自建工厂的意识和能力
2020 年,语术已在杭州拥有小型车间自主开发模具生产非标化零部件解决量产问题第三个关键因素是语术已形成商业化验证的雏形当时语术 70%的客户为海外实验室和科技巨头比如英伟达、谷歌、Meta 等用于二次开发或 AI 训练还有约 20%的客户将其应用于安防巡检等工业场景而这些客户的存在证明了语术不是玩具公司
赵楠认为语术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相比于其他明星标的王星星没有所谓的金光环王星星自己也承认偏科团队的商业化也仍在早期缺乏足够验证但他对技术非常信仰也非常执着只要聊起技术聊起机器人就两眼放光
从产业生态的层面来看,四足机器人是一个稳定的移动载体。赵楠对语书四足产品的定位是一个能够在工业场景应用搭载智能传感器、机械臂等二次开发结构进行商业化的移动底盘。而企业想要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和估值,平台级的公司机会更大。毕竟企业不可能靠单一的产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
赵楠还认为,语术的名字其实暗藏王兴兴的野心,语集宇宙,术代表科技术的生长与延展这两个字说明,王兴兴希望语术做一家全球级的科技公司,根植于核心技术,直带连接生态伙伴,最终长成覆盖众多生态场景的森林根据赵楠透露,自 2020 年以来,语术的财务报表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
盈利的秘密藏在语数的技术和成本账里在语数商业化之初美国老牌的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也正在以超过 7 万美元的价格试水商业化不过波士顿动力的问题是硬件制造成本太高但它已经有一些稳定的客户也证明了这个产品的市场空间而语数的优势则在于背靠中国产业链的系统性机会
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让宇树的上游供应商直接从零部件供应商变成了材料供应商等于是剔除了一层溢甲在非标准化的零部件研发环节宇树从一开始就坚持用自己的工厂进行组装加工赵楠透露 2022 年她就去宇树自有的工厂参观过就在宇树公司附近公司团队自己买了相关的开发模具可以做一些柔性的供应链生产开发核心零部件
这也直接提升了语术对机器人性能训练的效率高扭矩密度关节电机和关节力传感器是实现空翻等高级运动能力的关键
如果机器人在训练过程当中的核心零部件被摔坏重新联系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维修参数调教将会是一个很长的周期但如果核心零部件自演团队的技术人员熟悉对这些零部件的设计构造以及性能参数就能够迅速判断故障原因并着手维修让机器人重返训练场因此宇树的产品迭代和成本控制能力在一次一次的训练中被逐步激发
2020 年,语数发布的教育版四足机器人 A1 的价格首次下探至 10 万元时隔一年,语数面向 C 端消费市场发布的机器狗 GOU1 价格就降至 1.6 万元 2023 年发布的 GOU2 价格则下降至 1 万元以内
四足机器人的成本飞轮很快也被语术用到了双足人形机器人身上有意思的是王兴兴在语术成立之初并没有打算做人形机器人赵楠透露当时王兴兴觉得人形机器人存在恐怖股效应在技术和商业化落地的发展上还没有成熟一直到 OpenAI 在 2022 年发布 ChatGPT 让王兴兴有了新的判断他认为机器人智能学习的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机会
这一转折也体现了王星星的务实与敏锐其实这个时候语术的四足技术也已经在几轮的迭代里逐渐成熟而四足和双足在关节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器等底层逻辑上还是有一些共用重合的部分尽管语术做双足并非最早的但在此前四足技术的积累之下进入双足人形机器人领域也是语术业务的自然拓展是一种顺势而为
2023 年 2 月,人型机器人项目在语书内部立项,仅仅过去 7 个月左右语书的第一个人型机器人产品 H1 就已经对外亮相
在不断迭代中,硬件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了语数新的筹码语数工作人员在今年的 CES 上接受采访时提到语数四足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占比达到 60%至 70%虽然语数机器人正在掀起一轮狂热但在最近一次和王兴兴的交谈中,赵楠询问王兴兴语数是否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融资,王兴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赵楠认为,语术是一个具备生态链和协同合作能力的平台及公司如果把语术看成一个技术底座,那么它的天花板是很高的在赵楠的设想里,语术未来可能成为机器人领域里类似安卓或苹果系统的技术底座语术有机会成为一个像小米这样的生态公司就如同小米构建了涵盖手机、智能家居等多领域的庞大生态体系一样语术也在依托自身的双足和四足体系开展生态建设
作为一个软硬结合的产品机器人的进化过程注定会稍慢一些机器人发展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于硬件本身这也是机器人的底层基础能力第二阶段就是和 AI 相结合进行更智能的学习和操作赵楠表示软件会有爆发式的进步但硬件无法爆发式改进只有线性变化
也许语术基于目前的载体未来会推出一个机器人的 AIOS 系统基于这个操作系统语术可以将更多接口开放给生态链的公司在赵楠的设想里不同企业开发的垂直 AI 推理应用会在机器人的硬件平台中形成数据共享与反馈机制进而反补大模型的优化让机器人对复杂场景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不断提升
像对于巨深智能企业来说想要研发出一个适用于机器人的巨深智能大模型不可能是由纯 AI 团队完成因为训练时需要深度理解硬件的运行机制像关节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等硬件部分 2025 年部分巨深智能本体厂商也开始推出一些大模型
比如今年 2 月,人型机器人公司 Figure 宣布推出自主研发的通用 VLA 通用大模型 Helix 搭载 Helix 的机器人能够通过双系统架构、低算力需求进行多机写作本体厂商银河通用也在年初发布了端到端巨声抓取基础大模型 Grasp VLA 展示了机器人在物品干扰下的动作泛化能力
新动机园则发布了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 LSR 强化机器人在操作方面的能力这些企业都是从机器人本体入手逐渐搭载更丰富的 AI 能力事实上中国的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已经陆续开始在实际场景中落地
去年 6 月乐剧机器人与江苏亨通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 2024 年年底追秘宣布和人形机器人企业魔法原子达成合作提供了工厂环境和实际工序场景让人形机器人进行实际作业训练
而今年 3 月 25 日奥迪一气在生产基地首次引入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1 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流程试点项目执行空调泄漏检测任务作为半结构化的场景工业场景对于目前的机器人来说更友好赵楠表示现在和巨神智能结合的 AI 还没有到秀肌肉的阶段但他相信也许一到两年之后就会有相关的突破发生在行业里
好了本期节目到此就结束了你觉得语术科技会成为像小米这样的生态公司吗你怎么看机器人产业的爆发你设想过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吗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和分享我们下期再见